第571章:武王!
字數:4350 加入書籤
此時,文武百官噤若寒蟬,竟無一人出言反對,全部默許了梁杋的表態。
諸侯皆已被梁蕭擊敗,南王倉皇逃竄,京城徹底落入梁蕭之手,就連他們掌控的禁軍都向梁蕭投誠,他們作為門閥,自知已經喪失與梁蕭叫板的資本。
現在他們腸子都悔青了,隻希望家族能夠逃過一劫。
早知道天策軍竟然強到這種地步,他們無論如何都不會慫恿新君和梁蕭翻臉……
可惜,一切為時已晚!
天策軍的強大,遠遠超出他們的想象。
梁蕭這才從袖中取出提前備好的公文,出示給梁杋,麵色冷峻。
挾天子以令諸侯!
眼下,梁栻和梁杋都是江南朝廷名義上的合法繼承人,朝中官員自然也還是合法官員。
考慮到天和教正在江南侵略州郡,南王多半要逃回交州,江南還有部分諸侯和三大門閥的門生故吏,他需要先名正言順地掌控朝政,號召全國討逆,並支持豫章雲家抵抗西秦。
巴蜀的勢力也是需要爭取的對象。
天策府的一眾文武勞苦功高,也需要名正言順地為他們加官進爵。
此舉,可以讓雲家與巴蜀公孫家再無後顧之憂,可以放心聽命於他。
這些事,需要在幾天之內迅速辦完,等足以讓雲家和公孫家信任的公文送出去之後,他再著手準備女帝之事,或者直接昭告天下,奪回屬於忠武侯府的江山。
一切要看局勢發展。
但為秦家父子和雲家父子報仇之事勢在必行,必須在三天之內解決,以告慰兩家父子在天之靈,給秦家和雲家現存的人們一個交代!
梁杋接過公文,抹了一把冷汗,在雲恪的催促下,當場擬寫聖旨,邊寫邊念。
“天策上將,徐州牧,武君、沛郡郡公,梁蕭,為國戍邊,開疆拓土,討逆江南,功蓋寰宇,朕順應民意,加官進爵,以嘉其功!”
“除了恢複梁愛卿原有官爵,再封梁愛卿為‘武王’,兼領丞相,監國攝政,總領本朝一切軍國大事,並人事任免,入朝不趨,讚拜不名,劍履上殿,今後行事,可先斬後奏!”
“本朝所有官吏任免,今後皆由武王定奪,凡與武王所任免官職衝突之在職官吏,皆予以撤免!反賊梁敬禍亂朝綱,侵害百姓,廢其南王爵位及所有官職,由武王自行興師討伐!”
世家大臣們神色一變,皆不敢吱聲。
梁蕭權傾朝野,是可以預見的結果。
畢竟南王也曾權傾朝野,如今對梁杋而言不過是讓梁蕭取代南王而已。
天策府有太多的賢臣良將,梁蕭正愁封賞不夠。
可是武朝的官職是固定的,僧多粥少。
毫無疑問,接下來梁蕭一定會向他們這些世家大臣下手!
端木宏等人紛紛向梁蕭投去善意的目光,希望自家向梁蕭捐資,破財消災之後,梁蕭能夠網開一麵。
但梁蕭隻是站著領旨,仿佛沒有注意到他們。
梁杋寫完聖旨之後,當著所有人的麵蓋上國璽,完成了武朝朝廷對梁蕭的正式冊封。
武王,天策上將,丞相,攝政監國!
梁杋如釋重負,笑眯眯道:“武王,朕已經將軍國大事委任於你,你自己看著辦吧……”
梁杋話音剛落,在場世家大臣們再一次心驚膽戰。
梁蕭隻是從靖雲生手裏接過預備的公文,開始宣布。
“孤王為國收複失地,興師討逆,天策府諸位同僚功不可沒,如今正該封賞,以嘉眾人之功!”
“以下諸位同僚,升官之後,可兼領原有官職。”
“徐州別駕、天策府司馬卓子房,鞠躬盡瘁,保境安民,造福蒼生,守土有功,升為尚書令,封為‘定國侯’,授食邑萬戶。”
“鎮北將軍秦勳,鎮守琅琊,協防燕雲,為國爭取收複失地之機,升為驃騎將軍,兼領燕雲大都督,繼承其祖父秦牧食邑之後,封為‘鎮國侯’,再將食邑總數增至萬戶。”
“衛將軍雲修世代守土有功,升為車騎將軍,食邑增至五千戶。”
“玄奇侍奉先帝,忠貞不渝,卻受讒言所害,今日恢複大內總管一職,封為‘忠貞侯’,授食邑兩千戶。”
“天策府從事中郎常念俠,隨孤王守土開疆,收複失地,屢立奇功,升為前將軍,封為‘定遠侯’,食邑增至五千戶。”
“安平郡太守慕淩生,響應朝廷收複燕雲,擊退西秦有功,升為左將軍,封為‘定邊侯’,授食邑三千戶。”
“彭城太守釋流雲,保境安民,守土有功,協防燕雲,升為右將軍,封為‘安遠侯’,授食邑三千戶。”
“天策府長史靖雲生,保境安民,謀劃有功,授予‘尚書仆射’,兼領天策府長史,封為‘寧遠侯’,授食邑三千戶。”
“天策府從事中郎梁品,隨孤王保境安民,收複失地,擊退西秦,升為後將軍,封為‘忠義侯’,授食邑三千戶。”
“天策府軍谘祭酒、徐州治中雲恪,保境安民,守土有功,又感念其父兄冤死,升為尚書左丞,封為‘定安侯’,授食邑五千戶。”
“廣陵太守鍾離清風,保境安民,守土有功,加封尚書右丞,封為‘東平侯’,授食邑兩千戶。”
“聞人子義保境安民,防備匈奴,守土有功,授予‘光祿大夫’,封列侯,授食邑一千五百戶。”
“天策府功曹參軍事鍾離常,嚴刑加身而堅貞不屈,局勢險惡而不辱使命,為天下之表率,破格升為禮部侍郎,封為列侯,授食邑千戶。”
“太史子義協助收複琅琊,保境安民,擊退匈奴、西秦,授予鎮東將軍,封列侯,授食邑一千五百戶。”
“劉並隨孤王守土開疆,收複失地,授予鎮北將軍,封列侯,授食邑一千五百戶。”
“梁德守土安民有功,授予征南將軍,封列侯,授食邑一千戶。”
“曹塵隨孤王南征北戰,每戰先登,屢立大功,授予平南將軍,封列侯,授食邑一千戶。”
“劍行風隨孤王擊退西秦,討逆江南,擒賊有功,授予安南將軍,封列侯,授食邑兩千戶(擒獲司馬淩雲的懸賞食邑)。”
“南長風響應收複燕雲,擊退西秦,封為平北將軍,封列侯,授食邑一千五百戶。”
“劍白衣深入敵境,助戰有功,隨軍監察,授予平東將軍,授食邑千戶戶。”
“雷霆救護百姓,征戰有功,授予平西將軍,授食邑千戶。”
“宗徹響應收複燕雲,封為安北將軍,授食邑千戶。”
“單鷹,北宮弘業,王鼎,趙熊,以上諸位豪傑,響應收複燕雲、協防有功,皆封列侯,稍後加封,皆在‘天策府十六衛’之列。”
在場眾人聽著梁蕭誦念公文,如聽聖旨。
梁杋與世家大臣們則是不明所以。
除了鍾離常受封禮部侍郎,其餘天策府文武的升遷皆不涉及六部官職。
梁蕭也沒有撤銷六部官吏,更沒有提及為秦家父子、雲家父子和王京他們平反……
“難道梁蕭真的是大發慈悲,打算放過我們,甚至收編我們,為他所用?”眾人心生疑惑與僥幸。
但他們很快又捕捉到了重要的字眼,又心生警惕。
天策府十六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