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好腐敗啊!

字數:2029   加入書籤

A+A-


    「王兄弟,韃子大軍數量可不少。」趙軍可能真有點擔心王小龍太過輕敵,胡亂送了性命:「切勿輕敵呀!」
    「啊!對了……」王小龍:「韃子來了多少人馬?」
    「韃子十萬大軍南下。」吳軍正色說道:「但我頂多能派出三萬騎兵,步卒倒是可以紿二十萬。但補給不足啊!南方那邊這還卡扣軍糧……」
    3萬騎兵也不少了。
    再加二十萬步卒。
    人數也夠多了。
    但北方蠻族向來出名勇悍,強盛時期往往以少勝多,像金兵在護步達岡之戰以2萬騎兵大破遼兵號稱七十萬的軍隊,後人算了一下,遼兵至少也有45萬。這才有後來說女真滿萬不可敵這一說法。到了蒙古興起時,在野狐嶺戰役能以10萬大敗金兵50萬。
    這個一比五比例便合理多了。
    而且雖然曆史記載蒙古軍以戰法獲勝而非依靠純蠻力,但中原漢人軍隊自宋朝後便缺乏騎兵,多以步兵為主,在古代步對騎是弱勢,抵擋遼兵都勉強,要直到南宋時才有嶽家軍編成大量騎兵能跟金兵對戰。
    明初對蒙古都以火器為主才能大敗北方蒙古兵。
    若不依靠火器,純靠個人武力加步兵甲胄,按比例其實真是100個步兵也擋不住一個騎兵。
    難道他王小龍還真能率領百萬大軍北上?
    曆史上當年的李自成都做不到。
    肯定不可能。
    明末大順軍的騎兵精銳估計也就幾萬人左右,這是受後勤補給及養兵養馬的開支浩大限製的,從明初至明末都差不多。
    土木堡之變時明軍也隻有三萬騎兵。但對戰瓦刺蒙古騎兵大概也是三萬左右硬是吃了敗仗。
    曆史記載當時明軍恭順侯吳克忠、都督吳克勤率領的蒙古族騎兵大敗,兩人戰死。成國公朱勇、永順伯薛綬率三萬騎兵前去阻擊瓦剌追兵,至鷂兒嶺時遭瓦剌伏擊,亦全軍覆沒。
    曆史記載明末大順軍有幾十萬騎兵肯定有水份,不是能騎馬便是騎兵,對戰蒙古鉄騎肯定那是送菜。
    估計在一片石大戰時大順軍頂多有6萬騎兵了。
    所以大順軍與吳三桂的關寧軍大戰一日夜後,滿清騎兵一進場便打得大順軍潰敗。作戰疲累雖是主因但打不過也是肯定的。
    曆史資料記載大順軍赴山海關的兵馬號稱約20萬;吳三桂下轄的關寧軍約為5萬;多爾袞所統滿八旗、蒙八旗、漢八旗諸路清軍大約為7-8萬人,其中以多爾袞領的滿洲鐵騎最強,兵馬都披著甲胄,非常堅硬,百步之外無法洞穿。
    多爾袞乘勢命八旗騎兵衝鋒陷陣,萬馬奔騰,飛矢如蝗,大順軍雖拚死抵抗,但與關寧軍已鏖戰一晝夜,筋疲力盡,清軍等於以逸待勞。未尾申時初(15點後),李自成的大順軍潰敗,劉宗敏負傷,大順軍死者數萬。
    按曆史記載明顯是正麵擊敗。
    所以王小龍那裏敢真帶走三萬騎兵?
    真要這麽做了,隻怕這位大順闖王吳軍要背後打他黑槍了。
    「兵貴神速,我挑選三千精銳騎兵上路,沿途也較容易得到補給……」王小龍:「不須要三萬人這麽多了……」
    吳軍大喜:「那麽我這把神槍給老弟好了!你好好用起來,我這才能放心啊!」
    王小龍想了想,點頭道:「可以。得勝回來我再還給王爺……」
    「好!」吳軍:「就愛聽你王兄弟這麽有信心的話……明天我到寶庫取來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