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712章 紀委書記何榮光的退路
字數:4752 加入書籤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那我現在就把證據交給縣紀委?”
郭洪碩迫不及待地說道。
“別。”
賴長順立刻阻止郭洪碩。
“為什麽?”
“你不是說這件事辦成了,我去王寨鄉就板上釘釘了嗎?”
郭洪碩懷疑地問道。
“縣紀委不可靠。”
賴長順講述理由。
“縣紀委不可靠?”
“縣紀委怎麽會不可靠?”
“新來的紀委書記,不是倪書記特意從省裏調來的嗎?”
郭洪碩不禁問道。
“那隻是表象。”
“今天的常委會,新來的紀委書記,可是公然和倪書記唱反調。”
賴長順告知郭洪碩。
“怎麽唱得反調?”
郭洪碩好奇道。
“這……”
賴長順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說實話,“倪書記提議馮奎之擔任縣衛健委主任,新來的紀委書記明確反對。”
“馮奎之的衛健委主任黃了?”
前天一起吃飯的時候,郭洪碩他們都開始叫馮奎之馮主任了。
“何止是黃了。”
“最低也得免職。”
“而且不止是他,還有民政局的吳玉德,醫保局的曹英朗,倪書記都開始考慮接替他們三個的人選了。”
賴長順歎了口氣,說道。
“這麽嚴重?”
郭洪碩狠狠地咽下一口吐沫。
此時此刻,他脖子後麵也有點冒涼風。
“這位新來的紀委書記,到底是真正的鐵麵無私,還是暗中被宋思銘收買了,替宋思銘出手,暫時還不得而知。”
“如果是後者,你把宋思銘的受賄證據,提交給縣紀委,不相當於替宋思銘銷毀證據了嗎?”
賴長順提醒郭洪碩。
“是是是。”
郭洪碩連連點頭,隨後問賴長順,“可是,證據不給縣紀委,要怎麽扳倒宋思銘,給市紀委嗎?”
“市紀委就更不行了。”
“市紀委抓了宋思銘兩次,放了宋思銘兩次,估計早就有心理陰影了。”
“而且,我聽說市紀委書記許滄海馬上就要調走,現在整個市紀委都人心惶惶,誰敢出頭折騰宋思銘?”
賴長順否定了郭洪碩的備選方案。
“縣紀委不行,市紀委也不行。”
“我好不容易拿到的證據,難不成要爛在手裏?”
郭洪碩整個人都不好了。
“不可能爛在手裏的。”
“我的意思,找個合適的機會,把證據給倪書記,等倪書記再開常委會的時候,直接在常委會發難。”
“這樣,宋思銘的問題就擺在明麵上了。”
“就算新來的紀委書記被宋思銘收買了,眾目睽睽之下,也不敢銷毀證據,更不敢偏袒宋思銘。”
賴長順說出自己的方案。
“這個方案好!”
郭洪碩拍案叫絕。
“宋思銘的事先不用想,你先把自薦書搞定了。”
“這是第一關。”
“第一關過了,才有後麵。”
賴長順最後對郭洪碩說道。
“好,好。”
郭洪碩掛了電話,停止其他一切工作,專心致誌地搞起了自薦書。
就在郭洪碩為了自己的前途,徹夜奮鬥的時候,一份關於他的匿名舉報材料,擺到了瀾滄縣紀委書記何榮光的辦公桌上。
“何書記,這份材料舉報縣交通局黨組書記,局長郭洪碩,利用職務之便,索賄受賄,並且借由交通事故賠償,掩蓋其索賄受賄行為。”
辦公室主任沙新覺已經看過舉報材料,覺得舉報材料並非虛構,這才送到何榮光麵前。
“又來了一個縣交通局局長,還利用交通事故掩蓋索賄受賄行為。”
“這些蛀蟲,搞錢的方式,還真是五花八門。”
何榮光冷哼一聲,旋即翻看起舉報材料。
舉報材料內容詳實,還附有車禍現場的照片,轉賬記錄,以及轉賬前後,縣交通局針對於縣內某運輸企業的處罰通知,撤銷處罰通知。
邏輯上十分清晰。
哪怕一個外行,都能看出其中的貓膩。
“你怎麽看?”
看完舉報材料,何榮光抬起頭問沙新覺。
按理說,沙新覺辦公室主任,不應該參與辦案。
但是,何榮光對監察室的負責人不信任,所以,沙新覺這段時間,一直在客串監察室主任的角色。
從縣紀委各部門抽調出來的十名業務骨幹,也是由沙新覺領導。
“郭洪碩大概率是有問題的。”
“而且。不見得隻有這一件。”
在當辦公室主任之前,沙新覺也在監察室幹過,直接經手辦理的案子,沒有一百件,也有八十件。
他根據過往的經驗,判斷道。
“既然如此,那就好好調查一下。”
“明天控製住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後,分出兩個人,先確認一下舉報材料中的各項證據是否屬實。”
“如果屬實,再進行深挖。”
何榮光安排任務。
“是。”
沙新覺眼神中帶著一絲興奮。
孟前寬掌管縣紀委的時候,縣紀委每年也查不少案子,但絕大多數都是湊數的。
就拿最近一年來說,正科級幹部一個沒查,副科級幹部同樣一個沒查,被查的都是無關緊要小科員。
不對,也查了一個正科級幹部,那就是宋思銘。
結果,還是一個烏龍。
直接導致孟前寬靠邊站,去隔壁縣當了縣政協副主席,以五十歲出頭的年紀,光榮開啟了頤養天年之路。
如今,新書記何榮光上來還不到一周,兩個正科,一個副科就被拿下了,然後,現在又來了一個正科。
這才是紀委該有的樣子。
紀委辦案就要一視同仁,不能因為某些級別高一點的幹部,有背景,有靠山,就前怕狼後怕虎。
沙新覺走後,何榮光思忖片刻,撥通了宋思銘的電話。
因為吳玉德,曹英朗,馮奎之的事,他看清了倪文昭的“真麵目”,也與倪文昭產生了深深的隔閡。
未來,想讓倪文昭這個一把手,支持縣紀委的工作,怕是難上加難。
這種情況下,他得未雨綢繆,給自己找一個退路。
而這個退路,就是宋思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