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鬼才初鳴!【2】

字數:7376   加入書籤

A+A-


    黃沙落盡,方遠上百裏的戰場上一片狼藉。
    隨處都可以看到失去主人的戰馬在漫無邊際的荒漠上遊蕩。
    時而卷起的風沙將地麵上的血跡逐漸掩蓋。
    可以預見,用不了幾天,這裏的屍體都將被黃沙所掩埋。
    一隊隊涼州騎兵穿行在戰場上,將無主的戰馬,還有遺失了的兵器都收攏在一起裝上馬車朝著離爵關的方向運送。
    而從天山通往離爵關的方向,一隊隊錘頭喪氣,宛如是牛馬羊群的烏孫士兵則是被涼州軍驅趕著朝著離爵關的方向押送而去。
    數千烏孫士兵從天山山脈排成了一條長龍。
    末胡圖下馬投降之後,戰事就已經結束了。
    原本烏孫騎兵就不是涼州騎兵的對手。
    如果要是一直打下去,也是死路一條。
    所以,當末胡圖下令投降之後,烏孫士兵反而是鬆了一口氣。
    戰馬兵器被下了之後,便一路朝著離爵關的方向押送。
    ..............
    離爵關內的涼州軍大營,段羽此時正帶著諸將以及眾多幕僚坐在大帳當中議政。
    而戰敗的末胡圖則是被捆綁著跪在眾人之間拉耷著腦袋低著頭。
    “韓遂接下來的計劃是什麽。”
    坐在主位上的段羽看著末胡圖問道。
    低著頭不敢抬頭看段羽的末胡圖顫抖著嘴唇:“他......他......他說,他說讓小人去龜茲,找龜茲王白慧。”
    “說小人擊敗了將軍幾次,龜茲一定會站在小人這邊一起對抗將軍。”
    “他還說......說將軍遠道而來,糧草運送困難,隻要在拖上幾個月,將軍就會糧草不濟,就會撤兵。”
    “讓小人和龜茲王白慧裏應外合,叫什麽.....形成什麽角......抵擋將軍。”
    “等將軍撤兵之後,在行追擊。”
    “那叫掎角之勢。”荀攸在一旁補充了一句。
    “對對對,就是掎角之勢。”末胡圖連忙點頭應答。
    賈詡,荀攸還有程昱幾人的目光都看向了段羽。
    不得不說一句,韓遂的計劃的確不錯。
    現在他們麵對最大的問題,就是糧草運送的問題。
    兩千裏路,太遠了。
    而且這不是中原,沿途有城池可以補充。
    這西域都是一望無際的荒漠。
    像是之前他們征服的車師國,還有那幾個小國人口不過數千。
    就算是舉國之力,把車師國的百姓都吃了,也養不起這數萬涼州兵馬。
    隻能從涼州方向轉運糧草。
    除了糧草之外,還有各種軍用的輜重。
    兵器,盔甲這些在戰後都需要補充。
    三萬五千兵,光是每天需要消耗的糧食,就需要四五萬斤。
    這還沒有算戰馬,一個戰馬的消耗,更是士兵的數倍。
    除了三萬五千戰兵,還有輔兵,輜重兵。
    而從開戰至今,已經過去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光是糧草,就已經消耗了將近十萬石。
    而隨著越來越深入西域,這個數字會逐漸的翻倍。
    從涼州轉運到離爵關,沿途一千多裏,運送糧草的徭役在這路上,就要將運送的糧草消耗掉一半。
    這還是涼州多牛馬的情況,有牛車馬車來運送糧草,速度還能快點。
    正常情況,徭役一天可以行走四十裏左右。
    這一路光是運送糧草就需要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人吃馬嚼,路上在有一些損耗。
    十萬石糧草,送到這裏,可能也就隻剩下了三四萬石。
    如果要是拖上幾個幾個月的話,可能他們今年的進度也就要止步在離爵關這裏了。
    至於後麵韓遂說的追擊什麽的,那就是後話了。
    但想要打破以騎兵在外騷擾,以城防阻擊涼州腳步的龜茲和烏孫聯軍基本上可能就不大了。
    龜茲不是車師,人口十餘萬,戰兵可以發動兩萬多。
    兵精糧足的情況下,很難打破。
    不過韓遂千算萬算,也沒有算到伊美其實早就已經被發現了。
    “君侯,按照他的說法,龜茲之前的立場並不堅定,並未站在烏孫這一邊。”
    荀攸拱手說道:“卑職覺得,韓遂是明知道我們在誘敵,所以故意將計就計,利用我們詐敗來讓龜茲以為他們可以擊敗我們。”
    “如此一來,龜茲國王見到烏孫大軍的厲害,便會改變立場,和烏孫聯盟。”
    末胡圖連忙點頭:“對對對,對對對!”
    “那韓遂就是這麽說的。”末胡圖確認道。
    段羽輕輕搓著下巴。
    韓遂的打算還是不錯的。
    “拉攏了龜茲,就等同於在前方給君侯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障礙,達到拖延君侯推進的速度。”程昱補充道:“君侯,屬下建議,趁著龜茲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以雷霆手段將其擊破!”
    段羽緩緩的點了點頭:“本侯正有這個打算,西域的戰事,必要在兩個月之內結束。”
    “就算不能結束,大軍也要撤回,拿下了龜茲,便等同於拿下了整個西域北線。”
    “至於南線剩下的都是一些小國,留下部分兵馬慢慢清掃便是了。”
    “不過......”
    “強攻損失太大,最好可以智取。”
    段羽的目光一一的從賈詡,荀攸,程昱,還有坐在最後一個位置上的郭嘉幾人身上掃過。
    “你們可有什麽良策?”段羽最終將目光落在了小郭嘉的身上:“奉孝......”
    “啊。”
    聽到段羽的聲音,郭嘉連忙從最後一個位置上站起身來。
    整個大帳內,唯獨屬郭嘉的年紀最小,身材也是最小的一個。
    起身的郭嘉衝著段羽拱手施禮:“老師。”
    段羽笑了笑看著郭嘉說道:“看你聽了這麽長時間,想必也有些自己的想法,說出來聽聽。”
    剛剛在眾人說話的時候,段羽便看到郭嘉好像在思索什麽一樣。
    雖然年幼,但鬼才就是鬼才。
    他可不想把這鬼才給埋沒在自己身邊。
    而在看郭嘉。
    聽到段羽話音的郭嘉站起身來之後明顯有些靦腆,臉色微紅低著頭。
    這裏提前就認識郭嘉的隻有荀攸。
    不過荀攸的年紀比郭嘉要大得多。
    兩人在潁川的時候也沒有太多的交集。
    “老師.....學生......學生怕......”
    “怕什麽。”段羽笑著說道:“有想法,就要說出來,男子漢大丈夫怎麽能瞻前顧後的。”
    得到段羽的鼓勵之後,小郭嘉這才抬起頭來,沒然後迎著段羽的目光點了點頭眼中也浮現出了一抹自信心。
    “老師......學生以為......”
    “既然韓遂將計就計,那老師亦可將計就計。”
    “哦?”段羽饒有興致的一挑眉:“繼續說。”
    賈詡,程昱,荀攸三人也都注視著小郭嘉。
    “老師,孫子有言:兵者,詭道也,利而誘之,亂而取之。”
    “韓遂利用老師詐降,當屬利而誘之,既然如此,我們何不以亂而取之。”
    “吳子言:因其驚駭者,由我也;因其疑惑者,由我也。”
    “當下龜茲國王並不知曉烏孫大軍戰敗,而我們既然可以利用這一點,偽裝成為烏孫大軍。”
    “趁著混亂之際,以此人為耳,入龜茲,擒其王,破其門,亂而取勝。”
    小郭嘉的話音剛一落下,賈詡的眼神便是一亮。
    荀攸一邊輕捋下顎的胡須,一邊點頭。
    程昱則是用讚賞的目光看著郭嘉。
    這幾個人眼神的關注,瞬間讓前一秒還侃侃而談的郭嘉再次紅了臉低下了頭。
    “彩!”
    段羽笑著鼓掌。
    唯有比鬼神更狡黠,方能做執棋者而非棋子。
    鬼才之名,果然名不虛傳,虎雖年幼,但已有食牛之氣。
    “老師......學生隻是想到什麽就說了什麽,如有不足之處,還請老師教導。”低著頭的郭嘉拱手說道。
    “已經很好了。”段羽誇獎和的說道:“堅定心中的想法,用實踐來證明心中的想法,老師相信未來的你可以扺掌天下棋局!”
    “就這麽定了,就按照奉孝的計策行事。”
    “傳令離爵關內所有兵卒更換烏孫衣袍,另外......”
    段羽將目光看向武將坐著的右側,隨後點將說道:“華雄,張繡,馬超,龐德,你四人各自引軍兩千五百騎,攜帶五日的幹糧,突襲烏孫大軍在龜茲以西的大營。”
    “記住,不要俘虜,盡量斬殺!”段羽沉聲道。
    華雄,張繡,馬超,龐德四人連忙站起身來拱手領命。
    “唯!”
    “唯!”
    “唯!”
    “唯!”
    “其餘人等,正準備戰。”
    “算好行軍時間,在傍晚之時黃昏日落之時抵達龜茲國都。”
    “還有你.....”
    段羽最後看向了末胡圖。
    “怎麽做,用不著本侯教你吧,想要活命,就好好表現。”
    .......................
    PS:為了方便了解,做了東漢計量單位,重量單位,以及長度單位的了解,避免在出現誤解。
    每個朝代,時代所用的計量單位皆為不同,避免拿現代代入
    基本單位和物價長度:
    1引=10丈,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裏=300步,1步=6尺
    1引=2340厘米,1丈=234厘米,1尺=23.4厘米,1寸=2.34厘米,1分=0.234厘米1丈1裏=420米,1步=140厘米
    重量:
    1石=4鈞,1鈞=30斤,1斤=16兩,1兩=24銖
    1石=29760克,1鈞=7440克,1斤=248克,1兩=15.5克,1銖=0.65容積:
    1斛(石=10鬥,1鬥=10升,1升=10合,1合=2翰,1翰=5撮
    1斛=20000毫升,1鬥=2000毫升,1升=200毫升,1合=20毫升,1禽=10毫升,1撮=2毫升,1圭=0.5毫升
    1石米=18.5公斤,1石穀子=14公斤,1石大麥=13公斤,1石小麥=13~~14公斤
    麵積:
    東漢1小畝=&n,東漢1大畝=240步=470m,1畝=666.6667m,1畝=1.40東漢大畝=3.4東漢小畝,
    1東漢小畝=0.4167東漢大畝=0.2906畝,1東漢大畝=2.4東漢小畝=0.7096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