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上美廠的未來

字數:5116   加入書籤

A+A-




    期間,夏天還認識了自己唯一“認識”的外國漫畫家手塚治蟲!
    他今年六十歲了,戴著黑框眼鏡和一個貝雷帽,眼神溫潤,人很和藹的樣子。
    不過他臉頰消瘦,看上去可不是很健康啊。
    夏天一眼就能看出來,他這是脾胃有大問題!
    結果跟工作人員一打聽,果然!
    他今年三月剛確診了胃癌,把胃都切了四分之三。
    據說80年他來上美廠參觀,那時候臉可圓潤了,現在都癟了!
    本來夏天就是想握握手,混張合影,留個紀念。
    沒想到手塚治蟲一聽說是夏天,竟然一臉驚訝!
    “竟然是中國的夏桑嗎?你比電視裏看著還要帥氣年輕啊!”
    他在日本還看過夏天的節目?!
    “而且你畫的《黑貓警長》和《葫蘆娃》,我很喜歡!非常喜歡!”
    夏天:等會兒,我不記得漫畫還給日本授權了?你該不會看的是盜版吧?
    當然了,夏天不至於說這種破壞氣氛的話。而是跟著老頭聊起了漫畫創作——他在和筠姐通信的時候,簡單的學會了日語,寫作是不行的,聽說讀沒問題。
    手塚治蟲對夏天漫畫中運用電影鏡頭的手法,非常讚賞。
    還稱讚說:隻有自己是導演,才能如此嫻熟的在漫畫之中運用電影分鏡。
    提起手塚治蟲和中國動畫的淵源,就不得不提萬氏兄弟和亞洲第一部動畫長片《鐵扇公主》。
    手塚治蟲是看了《鐵扇公主》才立誌做動畫的!
    那時距離日本第一部動畫長片《桃太郎·海之神兵》上映,還有將近三年時間。
    之前說了,80年央台引進動畫片《鐵臂阿童木》,開始譯製工作。
    同年10月,手塚治蟲就以日本動畫協會會員身份來訪。
    在燕京,手塚治蟲觀看了譯配完成的部分《鐵臂阿童木》劇集,給予了高度評價。
    而接下來,他就參觀了魔都上美廠,還跟《大鬧天宮》的萬籟聲有過交流……
    手塚治蟲和夏天聊得很是投機,中午飯都是一起吃的。
    他本來年齡就大了,加上胃部切除,身體不好,午飯也就是吃了很少的幾口——本來日本人吃東西就少。
    結果夏天已經算是比較克製了,依然吃了三人份的午餐。
    “讓你見笑了。”夏天一邊擦嘴,一邊道。
    而手塚治蟲則是一臉的懷念和羨慕:“在這個世界上,想要有超出常人的成績,必須有超出常人的體魄。很羨慕夏桑啊~”
    這話沒錯,那些在某個行業成績斐然的人,不光要有足夠的天賦,還得有旺盛的精力,和一副好身體!
    吃完飯之後,業內很多人繼續交流。
    夏天聽手塚治蟲提起《鐵臂阿童木》。
    他說:“阿童木是我最失敗的作品之一!”
    這話不是他第一次說了,雖然這算是他的得意之作。但他認為《阿童木》過於商業化,而且過於成功了。
    這讓他之後的創作總免不了受到市場的牽製,繼而作出妥協。
    他跟夏天說:“多數人僅僅把《阿童木》當成一部新奇的科幻劇,卻忽視了我在作品中對盲目崇拜科技這一行為的質疑和對人性的反思,這讓我在麵對《阿童木》時無比糾結……”
    這倒是可以理解。
    商業上的成就固然很好,但很多人更加追求藝術上的成就。
    被商業成就掩蓋了藝術成分,肯定讓他很難受。
    而在交流之中,夏天聽到了很多外國從業者對於中國動畫的稱讚。
    現在咱們的動畫創作,在國際上也是數一數二的!
    不光是手塚治蟲先後兩次來過上影廠參觀交流,在84年,剛剛製作完動畫電影《風之穀》的高畑勳和宮崎駿也來到了中國訪問。
    最後一站就是魔都上美廠!
    早在81年,日本動畫協會曾邀請上美廠赴東京舉辦“中國美術電影展映會”,那是日本的動畫業界和觀眾第一次全麵地了解中國動畫。
    “中國同行那種每一部短片都嚐試新手段的創作方式”讓他們十分欽佩!
    相應的,上美廠也令他們向往。
    他們滿懷尊敬之情將《風之穀》的拷貝贈送給了美影廠。
    但這次訪問經曆並不是那麽愉快。
    高畑勳和宮崎駿發現,上美廠的高層在藝術理念的交流上並不是那麽積極,反倒是不停地詢問與酬金製度相關的問題。
    高畑勳後來回憶:“他們認為統一工資是不合理的,應該引進日本的計件薪酬製度。我們感到很失望……一旦計件付酬,就再也拍不出‘中國學派’的影片了。”
    隻能說是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啊,那時候的上美廠,已經麵臨轉折了……
    ……
    這次動畫節,最終由我們的水墨動畫《山水情》奪魁!
    作者是特偉,曾製作《驕傲的將軍》《小蝌蚪找媽媽》《牧笛》等作品。
    這個時候,夏天在人群中,能感受到所有人都極其振奮。
    國內動畫人從未感覺到自己離世界舞台如此近。
    不少人都覺得,國內動畫事業已經處在了巔峰狀態,而上美廠將一直是領頭羊。
    然而,美夢易碎。
    夏天大概是知道上美廠最後的結果的……
    就在明年,上美廠的經濟狀況陷入窘境,37位業務骨幹先後辭職南下入職加工片企業,離開的人數接近動畫片組原動畫人才總量的四分之三。
    之後的幾年裏,離職的人數仍不斷增加。
    在中國電影業整體向市場經濟轉型的時期,上美廠沒能順利推進產業化進程。然後沒有然後了。
    其實早在84年,宮崎駿來上美廠朝聖時,商業震波已四野轟鳴,上美廠艱難轉型,但利潤微薄,畫師們稿酬很低。
    後來的某位畫師說:“我為《鹿和牛》工作了一整年,僅比平時多收入800元人民幣。而我為太平洋動畫工作,做一些不動腦筋的簡單活,一個月能拿5000元。”
    於是有了明年上美廠37名業務骨幹辭職南下,動畫組四分之三人離開——辭職的年輕人戲稱為“勝利大逃亡”!
    其實84年後,上美廠也嚐試過“市場化”。
    開始承接大量的廣告業務及對外加工業務,與國外的合拍片計劃也逐漸推上了日程。
    效果也是有的——84年上美廠的利潤是55萬元人民幣,而到了87年則高達170萬元。
    夏天跟一些底層的員工畫師聊過之後,也是很感慨:這麽大的上影廠,一年利潤還不到兩百萬,是可憐了點……
    自己在燕京找的那些幫忙給《西遊記》上色的大學生,幹一個月也有好幾百呢!
    整體來看,人心思變啊!
    後來就如同預料的那樣,大家不再追求什麽藝術表達,什麽藝術性。而是開始擁抱商業化,擁抱市場經濟。
    而且以往的動畫電影的統購統銷也開始取消了,原創動畫幾乎垮掉。
    大量專業人才加入到了動畫加工公司,做國外的外包活兒。
    洶湧的加工片大潮衝垮了我們獨立的原創動畫表現體係,持續了十幾年後,盲目趨利的積弊也逐漸顯現了出來。
    如果說九十年代在題材和審美上還保持了自己的一些特色,等到了新世紀加工片大潮漸漸退去,國內動畫業的火熱逐漸歸於蕭索。
    而上頭開始大力扶持動畫產業時,卻有大量企業借此投機、洗米、套現,粗製濫造的動畫片堂而皇之地登上熒屏,而大銀幕也早已沒有國產動畫電影的容身之地。
    那時候,就連審美也開始趨同於國外——自美國迪士尼推出動畫電影《花木蘭》,大量自詡為“中國風”的國產動畫在視覺審美上自覺不自覺地以該片為模板,十餘年來誕生了大批“低配版”的《花木蘭》。
    也有了後來的《唐獅少年》……
    ……
    動畫節即將閉幕,夏天站在上美廠的門口,往前一步就出去,往後一步就進來。
    可自己又能在這大潮之中,做些什麽呢?
    322估計是放不出來了。就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