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346章 意外的化肥大將
字數:4687 加入書籤
“聞著沒有咱們漚糞味道大。”
“酸酸的。”
“這點就能起作用嗎?”
“到時候不會毀了莊稼吧?”
“咱們陳家村去年就是倒數第一,今年要是沒起色,豈不是要被其他村笑話死了!”
“誒……”
幾個生產組組長也是憂心忡忡。
就在這時,汪淼淼從村委院外走進來,他敲了敲門。
“進來!”
陳遠頭也不回地說道。
汪淼淼抬了抬眼鏡,見屋子裏站著不少人,還有股特別刺鼻的氣味兒。
“村長。”
汪淼淼捂著鼻子輕聲道。
見是外地口音,陳遠才扭回頭去,見是汪淼淼,心裏納悶,這一天的,這些知青咋都來找他了?
“有啥事?”
陳遠微微蹙眉,別也是來送禮的吧?
這麽多人,這些知青要害他啊!
“村長,想跟你開一張介紹信,我想下午去趟鎮裏,給家裏寄一封信,報一下平安。”
他緩緩走進來,目光就掃到了桌子上各式各樣的化肥。
汪淼淼有些詫異。
“村長你們這是在搞化學試驗?”
聽汪淼淼這麽問,屋子裏的人更是頭暈,化學是個啥?
啥試驗咧?
隻有陳遠聽懂了,他點點頭:“你認識?”
“嗯,我之前是學化學的。”
汪淼淼簡單介紹,確切地說他是學製堿的,化肥製造也是他們涉及的學科之一。
他的家鄉在江北,本就是魚米之鄉,在那化肥的應用要比北方城市更廣泛,也更快速。
但是即便如此,氨水、硫酸銨,鉀應用在化肥上也隻是一個試驗階段。
雖然有科學理論和文章證明,這幾樣都能對糧食增產起到顯著的提升作用,但是要全國範圍內的推廣還需要提升產業化。
陳遠他們陳家村從哪裏搞來了先進的生產肥料?
真是令人費解。
“呀,你是學這個的?那你說說這些東西真有用嗎?”
汪淼淼是知青,知青就是有文化的青年,對於村裏人來說,這些有文化的年輕人除了幹農活外啥也知道。
“嗯,是有用的,氨、氮、硫酸銨、鉀等元素,是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和發育的關鍵成分,改善土地的肥沃,還能增強農作物的抗病性!”
汪淼淼說的化學元素,村裏人聽都沒聽過,隻是瞪大了眼睛,看著汪淼淼。
聽汪淼淼說的好像和陳遠差不多。
五個生產組的組長也相信了。
陳遠新奇的盯著汪淼淼,沒想到這批知青裏還真有文化人。
雖然知青裏學知識,懂文化的人不少,但大部分人對知識的運用,都浮於表麵。
隻能說比村裏人認字多,算的數多,但要是比實踐經驗他們差遠了。
可汪淼淼好像有點不一樣。
汪淼淼的話讓陳遠眼前一亮,而且汪淼淼懂化肥。
他是學化學的,陳遠這批化肥,雖然在陳遠的努力下初見成果,可是還是有些粗糙,就像是最左邊的一種,就是農家肥和尿素的結合。
這種化肥可能效果不是最好。
但是也不一定和陳遠研究出來的剩下幾種化肥相比會遜色。
畢竟陳家村的土壤到底是啥樣,要經過專業的檢測和判斷。
這點兒陳遠不具備。
陳遠沒讀過幾年書,憑借的都是厚實的經驗。
就算是運用在七十年代也不夠用。
他還欠缺很多數據支撐。
就像現在。
汪淼淼能說出植物所缺的化學元素,陳遠說不出來。
而且汪淼淼能根據不同的農作物,判斷,哪些農作物需要加強什麽樣的化學元素。
這對於陳家村的生產來說,是一件很大的事。
“這知青都說了,而且咱們村長還能騙咱們?抽簽決定吧,哪個小組分配到哪種化肥,都不要後悔,咱們現在是實驗和對照。”
“要是今年產量會提升,就說明這化肥用的對。”
虎子在旁邊搭腔。
生產組的組長們紛紛湧過來,抽簽取走各自的簽標之後,又去虎子那裏登記。
虎子那兒準備了一袋袋化肥,分配到各個組長手裏。
這隻是頭一批化肥的數量。
等之後陳遠要是有所改進,化肥也會精進不少。
送走這些生產組組長,陳遠才坐到辦公桌前給汪淼淼開介紹信。
陳遠很是暢快,同時也詢問汪淼淼。
“你懂這個?那你覺得這些化肥在我們村的土地上能起到好效果嗎?”
汪淼淼搖了搖頭。
“村長不太清楚,不過我之前上學的時候老師也跟我們說,種樹育人是一碼事,這種樹也要因材施教。”
“種農作物我想也是需要的,化肥根據農作物和土壤的不同也要有所轉變,我剛來還不確定咱們村土壤的情況。”
陳遠聽汪淼淼這麽說心裏一喜,看來汪淼淼並不反感陳家村的生活。
而且聽汪淼淼的意思,也願意在陳家村做一些貢獻。
他起身熱情地握著汪淼淼的手腕。
“汪知青,你願不願意幫著我改進一下化肥?當然這不是沒有酬勞。”
陳遠說的也太直白了。
汪淼淼愣了一下看向陳遠。
陳遠關上門對汪淼淼說。
“汪知青,你是從大城市來的,我看你的簡曆是從南邊來的吧。”
“在你們那兒,這種事應該很常見,你們那裏的農村對化肥的應用也比我們北邊城市更早,得到的成效也更早,北邊城市落後知道的訊息也會晚一步。”
“我們陳家村就更不用說了,本來就偏僻,等到上麵下發政策,推廣到我們陳家村頭上,都不知猴年馬月了。”
“汪知青,我不讓你白幹。”
這可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陳遠在外麵找人改進和研究化肥時,也是求爺爺告奶奶。
中間還有他不少設想,和他對後世知識的了解。
可是汪淼淼可是現成的專業人士,學化學的做這點事兒還是比較簡單。
再說了現在的學生還有些不一樣。
後世的學生隻會紙上談兵。
這個年代的學生對實踐的運用還是有一些經驗的。
“村長,我其實隻是一個初學者。”
汪淼淼不是謙虛。
“沒事夠用了,當然這得看你個人意願。”
陳遠也不是強勢的人,他還是很尊重汪淼淼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