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9.第644章 643抉擇

字數:3460   加入書籤

A+A-




    649.第644章 643抉擇
    第一代噴氣式戰鬥機的航程究竟有多遠呢,e262戰鬥機的有效航程是1000公裏左右。
    即便不算上格鬥的時間,這種武器可以在天空中起飛作戰的最大半徑,隻有500公裏。
    當然,這是在純粹數學計算公式下的作戰半徑,實際上燃油消耗遠沒有如此理想和準確。
    所以說在戰鬥的時候,這種飛機的實際作戰半徑,大概在300公裏左右——比短腿到讓人崩潰的e109戰鬥機還要更短。
    而對於每個小時可以飛700公裏還多的e262戰鬥機而言,如果在25分鍾之內沒有找到它的攻擊目標,就必須要考慮返航了。
    這樣的航程,既不能確保護航自己一方的轟炸機,也無法長時間留空,保證製空權的歸屬。
    因為這個致命的問題,雖然德國已經可以說掌握了新式武器的核心技術,卻真的沒有必要如此快速的列裝自己的噴氣式戰鬥機。
    原因也非常簡單,這種戰鬥機目前隻有一個作用,那就是在雷達引導下,攔截敵軍的轟炸機部隊。
    換句話說,先進的戰鬥機e262其實不是一款戰鬥機,而是一款典型的截擊機。
    可是現在,距離德國本土最近的那些敵軍機場,最近的要數蘇德前線的那些蘇聯軍用機場了。
    從這些機場起飛的蘇聯飛機,想要飛到德國本土的可能性,差不多等於零。
    那些蘇聯轟炸機剛剛起飛,就會被如同禿鷲一樣盤旋著的德國戰鬥機給絞殺殆盡。
    即便有漏網之魚,興建在東普魯士的防空警戒雷達也會發現這些轟炸機,調動本土防空部隊去攔截。
    沒有對手,就是e262遇到的最大的尷尬。它的對手太弱,以至於用正在研發的ta152戰鬥機,就足以對付了。
    而二戰的技術水平,德國可以開發出來的未來最先進的戰鬥機,無非就是曆史上分屬東西方不同陣營的兩款著名戰鬥機。
    一款是代表紅色的米格15戰鬥機,而另一款則是代表藍色的f86戰鬥機。
    說這兩款戰鬥機有一些區別,但是實際上他們都有德國噴氣式戰鬥機的血統。
    兩款戰鬥機無論是在格鬥性能上,還是在航程等飛行性能上,都幾乎半斤八兩。
    根據紙麵上的數據,f86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大概在750公裏左右,而米格15戰鬥機的作戰半徑,大概也在700公裏上下。
    在垂直機動能力上,米格戰鬥機更好,而f86戰鬥機在盤旋性上更優秀一些。
    北美航空公司的f86暫且不提,米格公司的米格15戰鬥機可以說是中國人最熟悉的一種戰鬥機了。
    它伴隨著新中國的成長,護衛著新中國的領空,並且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一條赫赫有名的米格走廊。
    這種飛機也凸顯出了米格公司的主設計的性格,這個性格讓米格公司在未來走上了一條截擊機的不歸路……
    而根據實際需求,李樂這個來自後世的二戰狂人,更喜歡的是美國的f86戰鬥機。
    他要的是製空權,不是一種可以打了就跑的高空高速截擊機。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米格15才是繼承了德國噴氣式戰鬥機思路的傑作。
    但是李樂覺得,實際上德國人的噴氣式戰鬥機,在研製出來之後,就必須要為了應付戰局,向截擊機的方向發展了。
    所以德國的噴氣式截擊機並不是德國設計師的本意,而是被不斷惡化的戰局逼出來的一個妥協產物罷了。
    所以,李樂更希望自己的戰鬥機設計是一種製空型戰鬥機設計,而不是一種截擊機戰鬥機設計。
    經過權衡之後,李樂認為f86更適合德國的發展道路,而不是過於強調爬升的米格戰鬥機。
    “想辦法把航程增加到1500公裏的水平上,再談列裝的事情。”隨著談話的深入,李樂也開始提硬性的要求指標了。
    另一邊,隨著談話的深入,航空公司的設計師還有空軍的將領們,也開始意識到,元首對於未來空軍發展的獨到見解,是非常成體係也非常精細的。
    這位德國元首可不是一個容易被人忽悠的小白,比如說一個航空技術專家提出的航程過短並不是問題的時候,元首很犀利的駁斥了對方的觀點。
    對方堅持認為噴氣式航空發動機是一種費油的設備,無法大幅度的提升飛機的航程。
    可是元首給出幾個發動機修改指導性的意見之後,很多專家都開始支持起元首的論點來。
    大部分專家都認為,采用單發發動機,和更加流線的戰鬥機外形設計,可以有效的提高戰鬥機的油耗。
    同時,更大角度的後掠翼等技術,也被元首信手拈來。要知道後掠翼在這個時代可是非常前端的技術,元首一開口,大家就知道他是個“懂行”的。
    後來的交流就變得輕鬆多了,大家願意向1300公裏甚至1500公裏去嚐試提高航程,也願意想辦法把飛機的速度進一步提高。
    這可以說是並不矛盾的改進:飛機的速度提升之後,同等留空時間內,其本身的作戰半徑也會更大一些。
    “1500公裏,甚至是1700公裏,都是我們進一步研發的目標,如果可以達到600公裏左右的作戰半徑,那就符合您的要求了。”一名老一些的工程師,對侃侃而談的元首李樂說道。
    李樂點了點頭,然後又開始強調起飛機發動機的故障率問題。畢竟使用一台發動機,就必須要讓發動機更加可靠起來。
    在這個問題上,李樂也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他隻能把自己腦海裏的資料,盡可能的透露給自己的工程師們。
    他又不是一名設計人員,也不是材料學的專家,所以改進一款發動機,需要的是無數人不停的努力才行。
    “我的要求就這麽多,如果達不到我的設計要求,那噴氣式戰鬥機就不會量產。”沒有半分妥協,李樂固執的堅持自己的觀點。
    現在的德國有時間,並不急於服役一種不成熟的武器裝備。時間已經搶出來了,再等一等,等技術成熟之後再量產,李樂是可以接受這樣的拖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