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天成子和誌道人,
字數:6088 加入書籤
這個稱呼是指他法號和誌,道號天成子,那法號是拜壇做法事畫符落款用的,天成子就類似於江湖綽號,算是日常的稱呼,他把和誌道人拿出來說話,某種程度上也是承認康王是“業內人士”。
隻有道士才會互相稱呼法號,即使和尚,也會稱呼他為“天成子道友”,背後提及來也是“天成子那老牛鼻子”。
對於稱呼的事,驚訝的不隻是康王,和尚們顯然也是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除了那個正在回席的明遠和尚不動聲色,其他人難免帶出些表情來,大部分是不解,小部分是憤怒和難以置信。
估摸著他們來之前都預設好了立場,說不定還做了談判的分工,但是這位和誌道人,兜頭這一巴掌呼的眾人暈頭轉向摸不著頭腦。
康王驚訝之餘,並沒有開口,仍是女官問話,不過這語氣上可就寬和了許多:“道人,所為何事?”
和誌道人直起身來,手仍是沒有放下:“大聖容稟:我天師道一脈,向來施符齋醮、降將神驅魔,上應天條,下守人道,作為人間鎮守,已有三千年之久。
有籙生萬餘人,二十四品三十三階,降魔殿前各有司職。
如今大聖有意再立天柱,我輩義不容辭,應當前來助拳。”
籙生,指的是有品階的道人,哪怕是九品,那也是一城一鎮裏能叫得上號的人物了。
天師道一向低調,不過這個數量,其實並不讓人意外,有心人稍微調查一下,得出的數據會比這大得多。
二十四品三十三階,說的其實是他們內部的經論修行路線的分級,很繁瑣,正常人絕弄不明白,但是相對來說非常專業,涉及到的業務很全麵。
隻不過……康王眉頭一皺,女官長身問道:“三觀天師府在柯羅尼根基已立,那不是你們天師道的首領?”
和誌道人一抖袍袖:“金縷真人那是傳經布道的頭目,這驅魔除惡麽,還是要看我們玉樞院的降魔一脈。
和尚們雖然腦袋大,但是有句話說的卻是對的,柯羅尼現如今魔焰滔天,地球都為之震動,我們這些三品以上的道士,那些金剛境的和尚,都感應的到。
經過多方卜算,此事還需大聖金口諭旨,許下我等職權。”
女官杏眼一番,一個風情萬種的白眼仁扔過去:“哦……明白了,你們就是來討官兒的啊。
那可是不成,當初二位老爺可是許了,這一界歸俺們,你們呀,來晚咯。”
康王看著和誌深吸一口氣,似乎又要發言,便一甩袖子:“爾等所為,當以江湖事處置,人間自有氣運,爾等要爭,自去爭。
隻要苗裔不滅,其餘事與咱也無關聯。天宮地府爾等不可插手置喙,如地星一般亂七八糟,疊床架屋各行其是,那是萬萬不許的。
大劫將起,爾等想必已然有所察覺,咱不知你們都傳下了什麽讖緯預言,咱也不管爾等要如何渡劫,咱的任務隻有一樣:那便是建天宮,塑地府,人間正道,是我炎黃當興。
倘若有誰阻攔這個大勢,便要來試試咱家刀劍利是不利,法寶靈是不靈。
嘿嘿,當年二老爺勸退我家教主,哄住了大老爺閉關,得以主持神仙殺劫,機關算盡將咱家兄弟族人盡趕出九州,獨享地星一門富貴,卻也不曾想過有今日吧?
如今地星外劫臨身,麵對這無量量劫,倒要看還有怎樣的算計。
劫難累積,享受了的,現在要還了。”
和尚們的麵色最為難堪,他們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事呢,因為各類經典裏,並未提及釋門和地星的緣分,而道門的經典裏,其實說的也少。
實話說,正經的經典教義,誰會記載這個啊?把說什麽做過什麽都寫下來,也沒有什麽義理,也沒有什麽天地奧秘,長生秘訣在裏頭,就讓後輩兒孫對著自己做過的事兒也不論對錯就膜拜信仰,這得多不要臉才能幹得出來?
釋門的臉皮夠厚了,他們也沒幹過這事兒。
所以對於當年發生了什麽,包括道士們也隻能根據典籍的曆史一點點往上找:所以他們根本理解不了康王為什麽下這麽大力氣阻攔。
他嘴上說的怨氣衝天,可實際上,並沒有表現出不可商議的態度,頗像是刀斧嘴豆腐心的校長——他還真可以算是個校長來著。
麵對康王堅決的態度,和誌道人也曉得不能硬碰硬:這一大片雲彩雖然用的什麽神通他是看懂了,但是他認為沒有人再能複製一下,因為這需要的法力實在太多了,怎麽看都不正常。
“大聖,我等非是討要職位,隻是我輩降魔,多靠符籙,在地球上有三官完備,天庭地府人間氣運,有各路神仙卷顧保佑,我等盡可施展。
可是到了柯羅尼,這地方沒有地律天條,也沒有天神地祇,隻靠空氣中的靈氣,手段有限,偏偏此界生靈皮糙肉厚,法術攻伐無力。
法器一道,地球失傳已久,劍仙現在連傳承都找不到了,那峨眉枉擔其名,您瞧瞧,搞一幫和尚出來招搖過市,豈不是罪過?”
和尚們倒也沒有對他的話有什麽反應,因為好似隻有慧靜是峨眉僧,其他人從服裝上就能看出來不是一路。
和誌道人繼續口若懸河:“聽說大聖座下已有星命坐懷的將主,我等是想能不能借幾位將主之名,錄入符篆,行降神斬魔之事,這對將主們也是一份功德。
無論是如何,星命將主將來定是要升天歸位的,總是也要受人間香火,得享道人供奉,這早一天晚一天,也沒有什麽區別。
尤其我們常用的請天兵天將,正好和將主們的身份相合啊。”
說實話,和誌道人所說的這個角度,康王是從沒有想過的。
如果放在幾年前,這是想都不要想就會拒絕了,但是現在,這個想法可行性是非常高的。
首先,道門符籙不都是和神仙相幹,那些咒符、法符,用的多是道人本身的法力,有些香火之力,也是道人日常裏供奉祖師、靈壇積攢的。
這些東西,剛才和誌道人也說了,作用仍有,但是效用不大,除了修士們自身的本領不到家之外,和很多修煉法門沒有複原有直接關係。
就以天罡地煞法為例,修煉方法幾乎每個傳承久遠的道派都有那麽一些,有心人早收集全了都不一定,但是在康王到來之前,並沒有地球人學會了這些上古法術。
包括劍仙,那是傳承斷了麽?未必,隻不過是環境不合適了,材料都沒了,空有屠龍之術,奈何龍沒有了,刀也沒有了。
現在他們想要在柯羅尼有所作為,但是能拿出來的手段用起來都很艱難,原本到也是能頂一頂,七十年都過去了,再有個七十年,也能恢複一些強力的古法,甚或者有更好用的新法出來都說不準。
但是現在多了個萬兵洞,這幫人手段高超,沒幾年就能吊打很多老牌強者了,他們的再想穩一穩,等待技術的發展,依然是穩不下來了,再不上前,不要說有收獲,地位都要被人家給清空了。
包括釋門也是,要說三冠天師府的建造還是道門自己做主,那金剛寺的出現,著實令釋門驚恐:那寺裏都是些棄徒,當初怎麽來的誰心裏沒數?哪成想現在這些人出息了,有資格翻臉不認人了。
和康王已經過過幾回事了,這位“大聖”對釋門的惡感根本就是擺在明麵上的,他也有實力,也有影響力,真要再行武宗之事,這條件可是夠夠的了。
其實要說降魔,釋門在柯羅尼要比道門強很多,他們首先是武道弟子比較多,其次他們平時不用符,用的那個咒,力量也不是借來的,都是自己的,了不起是用自己寺廟的香火練過一遍,增加些特異用處。
但是在柯羅尼,康王看到的在前線活躍的,還真就是儒家和墨門的人最多,釋門的武道家也不是特別願意過來冒險,還都是回地球開道館的居多。
聽說他們在迪迦那邊很活躍,但也隻是聽說而已,康王一直在收購骨馬,但是和他交易的也都是道門弟子,禿的一個也無,便是連俗家的都沒有。
江湖上各類傳聞,在迪迦那邊也都流行什麽霹靂道長,火光道長,神符道長之類的傳言,並不曾有什麽羅漢爺大戰骷髏的本子出來。
這事兒在網絡媒體上也總是被一些不慍不火的人提及,而提到這個的人,很快就不火了,所以也沒有人真的關心和注意到這其中是否有問題。
可現在很麻煩了,因為柯羅尼有寺廟了,那些正統出身的俗家武館還會聽從本宗的意見甚至命令,但是很多隻是修行了釋門武功,或者說隻是祖上和釋門有過淵源的,包括哪些虔心向佛的人,他們隻看到了那是寺廟。
雖然和地球上其他的寺廟不同,但是佛法廣大,方便之門大開,佛祖恐怕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個流派分支,所以不一樣也不算是毛病——再說地球上和他們相同的沒有,但是類似的卻並不是沒有。
這麽一來,柯羅尼宗派的發展,給了地球這些宗門很大壓力,包括之前楊家槍協會鬧出來的問題:樊元亮被沙月卉捅咕出名了,他和楊家槍的淵源自然有人扒出來,而他也公開說過萬兵洞的楊家槍傳承更全,而協會毫無辦法。
因為萬兵洞真的可以學到更多分類的槍法,另外現在楊家槍的高手也沒有誰能提起勁來和樊元亮真正來一場生死擂,以捍衛協會的名譽:他們那個協會成立的目的本來就有問題,自然籠絡不住那些有誌武道的人。
而且楊家槍更多的是偏向應用,在強化自身方麵,其實是很弱的,所以大部分楊家槍修習者,都是為了有個戰陣手段,學的人多並不是說這門槍法就絕頂了。
現在金剛寺又有了類似的苗頭——三冠天師府因為金縷道人是正經過來開宗立派建立道場的,所以在這邊替代了天師府的名頭也是理所應當,沒人覺得有問題,就連天師府的張天師都應了,哪裏還有什麽別人說閑話。
金剛寺和地球釋門的關係,和樊元亮同地球楊家槍協會的關係是一樣一樣的,不同的是楊家槍協會勢力小,人也不行,沒頂住樊元亮的翻身,自己折了臂膀,失了分寸,然後一蹶不振了。
結果現在萬兵城出了個槍兵協會,那裏頭連楊家槍的比地球都多:當然,他們不叫楊家槍,因為是樊元亮傳下來樊家的槍法並不是《槍法·桃夭,所以就按他們家裏的叫法,稱為梨花槍——其實仍是楊家槍的分支。
這是前車之鑒呐,釋門並不像道門對傳教看得澹漠,他們傳法渡人是非常大的功德,號稱傳法千萬就能成就菩薩果業,很多人覺得,這可比修行簡單多了——但實際上能做到的一個都沒有。
別說千萬,一個和尚一輩子能教明白自己那些徒弟,都算他是有道高僧。
所以對柯羅尼,他們垂涎的,但是如果幹,他們也沒有底,因為武僧行金剛伏魔事,在傳法上完全不懂,而傳法僧武藝通常並不精湛,要打起來,還得靠法咒,但是從現在都沒有一個出名的禪師就知道,這法咒啊,也不那麽老靈。
當然,也不能說他們什麽事都沒幹,迪迦擁有數不清的幽魂,這些東西漏一個到地上,都是一場巨大的慘桉,墨門那這些幽靈沒有什麽辦法,隻能靠其他宗門的弟子,但是儒家的那些術法,對幽靈的傷害也很低——畢竟不是真正的浩然正氣。
所以道士和釋門,守住迪迦的通道功勞還是不小的——就是這裏麵總是看不見和尚令人十分不解,這個名聲來的也因此有些無厘頭。
和誌道人的申請,康王表示可以慎重考慮,主要的原因並不是不許,而是要怎麽做,既不妨礙弟子們的修行速度,又不影響他們自身的意誌:借用其名,就得先把他們供上,這給活人立生祠,這裏頭說道可大著呢。
話說,,,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