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唐僧師徒見太宗
字數:4347 加入書籤
最新網址:夢弟說,我知道,唐僧又將前後事細說了一遍。那陳澄拜請甚懇,三藏無已,遂收拾經卷。不期石上把佛本行經沾住了幾卷,遂將經尾沾破了,所以至今本行經不全,曬經石上猶有字跡。
豬八戒、沙僧懊悔道:“是我們怠慢了,不曾顧得看!”機器悟空笑道:“這經原是完整的,既然破了,也有破損的奧妙,不是人力所能及!”
唐僧師徒與機器人唐僧師徒,同陳澄赴莊。那莊上人家,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男女老少,都來迎接,真可謂盛況空前。陳清聞說,就在門前擺香案,又命鼓樂吹打。少頃到了迎入,陳清領合家人眷俱出來拜見,拜謝昔日救女兒之恩,隨命看茶擺齋。
三藏自受了佛祖的仙品仙肴,又脫了凡胎成佛,全不思凡間之食。二老苦勸,沒奈何,略見他意。孫大聖自來不吃煙火食。沙僧不想吃,八戒也不似以前貪吃,都放下碗。八戒道:“不知怎麽,脾胃一時就弱了。”
至於機器人唐僧師徒四人,都是現代高科技智能機器人,可以吃也可以不吃,隻有能夠保持電能就行。
沈聰明道:“唐僧師徒怎麽取得真經,他們飯也不想吃了,在我的印象中,豬八戒的肚子像籮筐,要裝多少都能夠裝。”劉傻子說:“沈聰明,你這也不懂,他們取得真經的時候,已經成佛了。”
再說,陳清遂此收了齋筵,卻又問取經之事。三藏又將先至玉真觀沐浴,淩雲渡脫胎,及至雷音寺參如來,蒙珍樓賜宴,寶閣傳經,始被二尊者索人事未遂,故傳無字之經,後複拜告如來,始得授一藏之數,並白黿淬水,陰魔暗奪之事,細細陳了一遍,就欲拜別。
那二老舉家,如何肯放,且道:“向蒙救拔兒女,深恩莫報,已創建一座院宇,名曰救生寺,專侍奉香火不絕。”又喚出原替祭之兒女陳關保、一秤金叩謝,複請至寺觀看。三藏卻又將經包兒收在他家堂前,與他念了一卷《寶常經》。
後至寺中,隻見陳家又設饌在此。還不曾坐下,又一起來請;還不曾舉箸,又一起來請,絡繹不絕,爭不上手。三藏俱不敢辭,略略見意。隻見那座寺,修建得氣勢非凡。
一座樓台,兩廊房宇。朱紅隔扇,七寶玲瓏。香氣四溢,清光滿天。前有水塘,後有高崖。三藏看畢,才上高樓,樓上塑著唐僧師徒的塑像。八戒看見,道:“猴哥的尖嘴猴腮,好像。。”
大聖道:“豬八戒的長嘴更妙。隻是師父好像更為英俊。”三藏道:“好哇!好哇!”
遂下樓來,下麵前殿後廊,還有擺齋的候請。機器悟空卻問:“大王廟如何了?”
眾老道:“那廟當年拆了。老爺,這寺自建立之後,年年成熟,歲歲豐登,卻是老爺之福庇。”
行者笑道:“此天賜耳,與我們何與!但隻我們自今去後,保你這一莊上人家,子孫繁衍,六畜安生,年年風調雨順,歲歲雨順風調。”
眾等卻叩頭拜謝。隻見那前前後後,更有獻果獻齋的,無限人家。八戒笑道:“我的乖乖!那時節吃得,卻沒人家連續請;今日吃不得,卻一家又是一家請,卻不想吃,還是不當佛好。”當然,豬八戒沒有當年能夠吃,也吃了幾十個饅頭。
時已深夜,三藏守定真經,不敢暫離,就於樓下打坐看守。將及三更,三藏悄悄的叫道:“悟空,這裏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行者道:“師父說得有理,我們趁此深夜,人皆熟睡,寂寂的去了罷。”八戒卻也知覺,沙僧盡自分明,白馬也能會意。遂此起了身,輕輕的抬上馱垛,挑著擔,從廡廊馱出。到於山門,隻見門上有鎖。行者又使個解鎖法,開了二門、大門,找路望東而去。隻聽得半空中有八大金剛叫道:“逃走的,跟我來!”
唐僧已經成佛,可以隨著三個徒弟與白龍馬一起騰雲駕霧。劉傻子與機器唐僧四人,也隨著騰雲駕霧。陳家莊救生寺內多人,天曉起來,仍治果肴來獻,至樓下,不見了唐僧師徒,機器人唐僧師徒也無影無蹤。這個也來問,那個也來尋,俱慌慌張張,莫知所措,叫苦連天的道:“清清把個活佛放走了!”
於張喜文史作家說——
以後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還有那告病的,保安的,求親許願,求財求子的,無時無日不來燒香祭賽,真個是金爐不斷千年火,玉盞常明萬載燈。
八大金剛使第二陣香風,把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還有機器人唐僧師徒,不一日送至東土,漸漸望見長安。原來那太宗自貞觀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送唐僧出城,至十六年,即差工部官在西安關外起建了望經樓接經,太宗年年親至其地。
劉傻子說——
恰好那一日出駕複到樓上,忽見正西方滿天瑞靄,陣陣香風,金剛停在空中叫道:“聖僧,此間乃長安城了。我們不好下去,這裏人多嘴雜,恐泄漏天機。孫大聖三位也不消去,汝自去傳了經與汝主,即便回來。我在雲空等你,與你一同繳旨。”
大聖道:“尊者之言雖當,但吾師如何挑得經擔?如何牽得這馬?須得我等同去一送。煩你在空少等,諒不敢誤。”
金剛道:“前日觀音菩薩啟過如來,往來隻在八日,方完藏數。今已經四日有餘,隻怕八戒貪圖富貴,誤了期限。”
八戒笑道:“師父成佛,我也望成佛,豈有貪圖之理!潑大粗人!都在此等我,待交了經,就來與你回向也。”
呆子挑著擔,沙僧牽著馬,行者領著聖僧,都按下雲頭,落於望經樓邊。機器人唐僧師徒怕驚動古人,隱身跟隨。太宗同多官一齊見了,即下樓相迎道:“禦弟來也?”唐僧即倒身下拜,太宗攙起,又問:“此三者何人?”
唐僧道:“是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即命侍官:“將朕禦車馬扣背,請禦弟上馬,同朕回朝。”
唐僧謝了恩,騎上馬,大聖輪金箍棒緊隨,八戒、沙僧俱扶馬挑擔,隨駕後共入長安。真個是:當年清宴樂升平,文武安然顯俊英。水陸場中僧演法,金鑾殿上主差卿。關文敕賜唐三藏,經卷原因配五行。苦煉凶魔種種滅,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四眾,隨駕入朝,滿城中無一不知是取經人來了。卻說那長安唐僧舊住的洪福寺大小僧人,看見幾株鬆樹一顆顆頭俱向東,驚訝道:“怪哉!怪哉!今夜未曾刮風,如何這樹頭都扭過來了?”
內有三藏的舊徒道:“快拿衣服來!取經的老師父來了!”眾僧問道:“你何以知之?”
舊徒曰:“當年師父去時,曾有言道:‘我去之後,或三五年,或六七年,但看鬆樹枝頭若是東向,我即回矣。’我師父佛口聖言,故此知之。”
急披衣而出,至西街時,早已有人傳播說:“取經的人適才方到,萬歲爺爺接入城來了。”眾僧聽說,又急急跑來,卻就遇著,一見大駕,不敢近前,隨後跟至朝門之外。唐僧下馬,同眾進朝。唐僧將龍馬與經擔,同行者、八戒、沙僧,站在玉階之下。太宗傳宣:“禦弟上殿。”
賜坐,唐僧又謝恩坐了,教把經卷抬來。行者等取出,近侍官傳上。太宗又問:“多少經數?怎生取來?”
三藏道:“臣僧到了靈山,參見佛祖,蒙差阿儺、伽葉二尊者先引至珍樓內賜齋,次到寶閣內傳經。那尊者需索人事,因未曾備得,不曾送他,他遂以經與了。當謝佛祖之恩東行,忽被妖風搶了經去,幸小徒有些神通趕奪,卻俱拋擲散漫。
因展看,皆是無字空本。臣等著驚,複去拜告懇求,佛祖道:‘此經成就之時,有比丘聖僧將下山與舍衛國趙長者家看誦了一遍,保祐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止討了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意思還嫌賣賤了,後來子孫沒錢使用。’我等知二尊者需索人事,佛祖明知,隻得將欽賜紫金缽盂送他,方傳了有字真經。此經有三十五部,各部中檢了幾卷傳來,共計五千零四十八卷,此數蓋合一藏也。”
太宗更喜,教:“光祿寺設宴,開東閣酬謝。”忽見他三徒立在階下,容貌異常,便問:“高徒果外國人耶?”長老俯伏道:“大徒弟姓孫,法名悟空,臣又呼他為孫行者。他出身原是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因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被佛祖困壓在西番兩界山石匣之內,蒙觀音菩薩勸善,情願皈依,是臣到彼救出,甚虧此徒保護。”
於張喜繼續講述——
唐僧師父介紹了二徒弟姓豬,法名悟能,臣又呼他為豬八戒。他出身原是福陵山雲棧洞人氏,因在烏斯藏高老莊上作怪,即蒙菩薩勸善,虧行者收之,一路上挑擔有力,涉水有功。
劉傻子接著說,唐僧師父介紹了三徒弟姓沙,法名悟淨,臣又呼他為沙和尚。他出身原是流沙河作怪者,也蒙菩薩勸善,秉教沙門。那匹馬不是主公所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