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青城山第五洞天

字數:4322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劉傻子教授說:“我打開穿越號機器人手機的夢幻功能,諸位請打開魔幻背心或夢幻帽的夢幻功能。傳說,古時的岷江中惡龍為害,李冰的兒子二郎帶領海山七聖去降龍。”
    沈明貴快言快語:“我看見了,一場鬥惡下來,七聖和獵狗哮天犬全部戰死,惡龍也身負重傷向南逃去。二郎追到青城山,不見了惡龍的蹤影,坐在一塊大石頭上休息。”
    沈明貴對二郎說:“二郎,你為什麽不去追惡龍呀?”二郎說:“不用追了,窮寇莫追。”沈明貴問:“二郎,七聖與哮天犬全部戰死,你不為他們報仇雪恨。”劉傻子說:“他們全部都可以活過來的,放心。”
    二郎問:“你是劉傻子神醫吧,我知道你,我問你,為什麽你說他們可以活過來。”劉傻子說:“因為觀世音菩薩就在旁邊,可以讓他們活過來。”二郎看見旁邊有一個餐館,觀世音菩薩變化為一個慈祥的老婆婆在店裏賣麵條。
    老太婆向他們走過來,拿出淨瓶,每個人臉上滴上甘露,然後,由劉傻子分別紮針,瞬間,七聖與哮天犬都活過來了。”
    二郎與七聖向觀世音菩薩道謝。化妝成為老太婆的觀世音菩薩說:“你們走吧,惡龍要來找我了,我要製服他為民除害。”
    不久,化作人形的惡龍也來到老太婆的餐廳,劉傻子與張洪德等正在餐廳吃麵條,惡龍向老婆婆乞求麵條充饑。老太婆一眼就看出這是一條惡龍,也煮了一鍋麵條讓它吃,誰知,麵條到了惡龍的肚子裏,都變成了帶鐵鉤的鏈條,將惡龍從肚子裏鎖起來,使它不得不束手就擒。
    沈聰明說:“有點感覺像做夢一樣,太神奇了。”劉傻子說,至今,青城山下還有二郎坐過的屁股印,和惡龍打滾的“滾龍槽”這兩處遺跡。
    劉傻子教授說:“還介紹,在都江堰上還跨了一條安瀾橋,安瀾橋又稱夫妻橋,民間流傳著夫妻二人立誌修橋的動人故事。說的是清代嘉慶年間,川西韓家壩的私塾先生何先德決心重修破敗了的安瀾橋。他向各方募集資金,帶領百姓動工修建,觸犯了擺渡口渡頭的利益。渡頭就勾結官府,以“草菅人命”的罪名,把何先生抓到牢裏,後來死在牢中。”
    沈明貴說,他的妻子決心繼承夫誌,繼續請工匠修橋,終於建成了一座新橋。這座橋以石頭和木排做橋墩,用粗竹纜為欄,每隔十米豎木板緊固欄纜,橋身安穩可靠。人們為了感謝這一對造福人民的夫妻,就把這座新橋稱之為“夫妻橋”。
    還有人為此寫了一首詩:“夫妻橋上過夫妻,夫唱妻隨頌夫妻;妻承夫誌完大業,長虹百代跨東西。”還有人把這一對夫妻造橋的故事編成川劇,至今這出戲還在四川各地上演,甚至還到北京上海等地演出過。
    黃梅到過青城山,再來青城山,她十分感慨:“青城山分前、後山。前山是青城山風景名勝區的主體部分,約15平方公裏,景色優美,文物古跡眾多,主要景點有建福宮、天然圖畫、天師洞、朝陽洞、祖師殿、上清宮等;後山總麵積100平方公裏,水秀、林幽、山雄,高不可攀,直上而去,冬天則寒氣逼人、夏天則涼爽無比,蔚為奇觀,主要景點有金壁天倉、聖母洞、山泉霧潭、白雲群洞、天橋奇景等。”
    楊揚導遊說:“自古以來,人們以“幽”字來概括青城山的特色。青城山的峰巒、溪穀、宮觀,皆掩映於蒼翠的林木之中。道觀亭閣取材自然,不假雕飾,山林岩泉,融為一體,樸素自然,體現出道家崇尚的風格。青城山的日出、雲海、聖燈,特色鮮明,堪稱三大自然奇觀。其中,聖燈,又稱神燈,尤為奇特。每逢夏日,雨後天晴,夜幕降臨,上清宮附近,聖燈亭內,可見山中,光亮點點,閃爍飄蕩,忽生忽滅,或三五成群,或成百上千,山穀輝煌,燦若星漢。”
    劉傻子教授說:“傳說是“神仙都會”青城山的神仙為了朝賀張天師,點亮燈籠,稱為聖燈。實際上,這隻是山中磷氧化燃燒的自然景象。青城之幽,文人墨客,推崇備至。唐代“詩聖”杜甫,來到青城山,留下“自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為愛丈人山,丹梯近幽意”的佳句。
    張洪德教授說,1940年前後,當代國畫大師張大千舉家寓居青城山上清宮。他尋幽探勝,潑墨弄彩,作品愈千幅,還篆刻圖章一方,自號“青城客”。六十年代,張大千在遠隔重洋的巴西聖保羅畫巨幅《青城山全圖》,供自己及家人臥遊。晚年自雲:“看山還故鄉青”,“而今能畫不能歸”,終身對故鄉青城仙山,充滿著眷戀之情。”
    王麗君對青城山也不陌生,她說:“青城山是中國首批公布的風景名勝區之一,1982年,青城山作為四川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成都市青城山-都江堰旅遊景區,經國家旅遊局正式批準為首批國家5級旅遊景區。”
    劉傻子教授建議:“素有‘拜水都江堰,問道青城山’之說。
    青城山與都江堰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機器人王小鋼給我們介紹青城山與張道陵吧。”
    機器人王小鋼說:“先生們、女士們,你們好!我給大家介紹青城山與張道陵。”
    ——青城山是中國著名的道教名山,中國道教的發源地之一,自東漢以來曆經二千多年。東漢順帝漢安二年(公元143年),“天師”張陵來到青城山,選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結茅傳道,青城山遂成為道教的發祥地,被道教列為“第五洞天”,全山的道教宮觀以天師洞為核心,包括建福宮、上清宮、祖師殿、圓明宮、老君閣、玉清宮、朝陽洞等至今完好地保存有數十座道教宮觀。在青城山景區隨處可見,一個“幽”字的主形態,結合了三柱香(道教)和“山”字。青城山標誌表達了道教名山的涵義和“青城天下幽”的宣傳口號。
    喜歡賣弄的沈明貴說,張道陵,原名張陵,客居四川,學道於鶴鳴山中,依據《太平經》造作道書,自稱出於太上老君口授,並根據巴蜀地區少數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奉老子為教主,以《道德經》為經典,創立了“五鬥米道”,又稱“天師道”,被後世尊為天師,改其名為張道陵。
    劉傻子說,傳說道教天師張道陵晚年顯道於青城山,並在此羽化。此後,青城山成為天師道的祖山,全國各地曆代天師均來青城山朝拜祖庭。天師道經過張陵及其子孫曆代天師的創建和發展,逐漸擴及全國。晉隋時期,天師道有北天師道和南天師道的興起和地區教派的產生。青城山所傳屬於南天師道的正一教派。
    沈明貴說,唐末,著名道士杜光庭來青城山,天師道傳統乃與上清道結合。上清道宣稱修行得道可升“上清天”,比舊天師道理想的“太清境”更高。杜光庭後來在前蜀皇帝王建手下做官,官至光祿大夫尚書戶部侍郎,封上柱國蔡國公,晚年居青城山近30年,著書立說,對道教的發展影響很大。
    黃梅說:“天然圖畫坊位於龍居山牌坊崗的山脊上,是一座十角重簷式的亭閣,建於清光緒年間。這裏風景優美,遊人到此仿佛置身畫中,故將其稱為‘天然圖畫’。天然圖畫位於建福宮與天師洞之間,海拔893米,兩峰夾峙。遊人至此,可見亭閣矗立於蒼崖立壁、綠蔭濃翠之間,如置身畫中。
    楊揚教授說,亭閣後是常有丹鶴成群,唳於山間的駐鶴莊;右有橫石臥於兩山之間的懸崖上,被稱為“天仙橋”,傳為仙人聚會遊戲處。老君閣造像,以徐悲鴻當年在青城的遺作《紫氣東來》為藍本,經許多學者、藝術家和鑒賞家精研,並由青城山道友繪/製、塑造而成。
    張洪德考古教授說,老君像高十三米六,連牛身通高十六米。悉按古典建築規範,用鋼筋水泥澆鑄,精銅包裏,金光炫目,栩栩如生。自古及今!絕無僅有,乃融老子為古代思想家、哲學家及古老樸素唯物辯證相對論者之道教祖師光輝造像。”
    劉傻子教授說,青城後山景區位於青城山後,都江堰市泰安鄉境內。以水秀、林幽、山雄、石怪為奇觀的自然風景區。景區內有神秘的溶洞、雄奇的鎣華、秀麗的味江,罕見的古墓群和大蜀王遺址、名庵古寺。
    張洪德教授說,此處集山、水、洞、廊、林為一體,可與青城前山媲美。景區全程20餘裏,有上山索道可使遊客節省一半路程,便能欣賞到青城後山大部分景觀。近年還新建了各類賓館,為遊客開辟了許多全新的旅遊項目。青城後山還是蜀茶的著名產地。
    劉傻子教授說:“《山海經藏寶圖》在青城山上沒有找到蹤跡。我們走吧。”劉傻子教授、張洪德考古教授、沈明貴編輯、程萍編輯、劉媛媛編輯、林燕子、齊紅霞、黃梅導遊、楊揚導遊、田幻想、龍小宏、王麗君、方豔紅、王小鋼、潘小虹分別穿著魔幻背心,打開旅行功能,來到了《海內南經》中描繪的地方。
    黃梅導遊說:“海內由東南角向西的國家地區、山丘河川依次如下。甌在海中。閩在海中,它的西北方有座山。一種說法,認為閩地的山在海中。三天子鄣山在閩的西北方。另一種說法,認為三天子鄣山在海中。桂林的八棵樹很大而形成樹林,處在番隅的東麵。伯慮國、離耳國、雕題國、北朐國都在鬱水的南岸。鬱水發源於湘陵南山。還有一種說法,認為伯慮國叫做柏慮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