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逐步探查

字數:6472   加入書籤

A+A-




    “這樣也行,那太好了,我先睡一下,天明再討論你的研究成果。”
    牧良一時沒想到,這個“先弄懂字義,再學習音調”的兩步走策略,對女孩子的機敏心思,又有了新的認識。
    “放心吧,我已經有了初步的開頭。”
    子書銀月不再說話,利用牧良的多功能腕表,將接收到的數據,與掃描書本文字的電子文本,顯示在戰鬥機器人背後的屏幕上。
    專心致誌地埋頭,編輯小程序,開始自己的翻譯計劃。
    殘月當空照,藍星點點稀。
    夜晚的溫度依舊較高,大約在38度左右。
    熱浪翻滾不休,有節奏地拍岸發聲,仿佛催眠曲調。
    一人一機靠在木屋旁邊,用身體擋住明亮的光線。
    用星際高端信息技術,破解低等文明星球的文字語言,算是一種跨越時空的交流方式了。
    懸崖峭壁頂端,稀疏有致的短葉林,迎風招展嘩啦啦作響,似在歡迎宇宙來客。
    遠方漁家燈火,都已經熄滅。
    辛苦勞作一天的漁民們,早已進入香甜的夢境,沒有人會無端查看,這一點照明。
    黎明,很快光臨,陽光熱情似火。
    一公裏外,炊煙嫋嫋升起,新的一天到來。
    牧良晚起了2個小時,直到上午9點才走出木屋。
    看見子書銀月專注地神態,便沒有打擾她的工作,自行料理完衛生,取出野果與烤肉,津津有味吃了個痛快。
    上午10點。
    兩邊的漁民,開始揚帆出海打魚。
    兩隻漁船,刻意往這邊靠攏過來。
    發現木筏上,除了昨天見到的一老一少,現在又多了一個戴草帽的紫黑發女孩,並未覺得奇怪。
    漁民們,與手舞足蹈的牧良,遠遠地打個招呼,就此遠離而去。
    在他們看來,既然這一家老少不願尋求幫助,表示出拒人千裏的獨立自主性,那麽也就沒有必要,刻意攀談交往。
    彼此保持一定的距離,就成了自然。
    所有漁船全部出海,海潮退卻水深不足10米。
    牧良用骨槍,串住兩條一米長的海魚,在兩邊婦女小孩的遠遠注視下,奮力遊到北岸的沙灘上,與他們友好地交流起來。
    用生澀的語言,將自己編好的海難流浪故事,連說帶劃地講給婦女們聽,博取同情加深印象。
    熟悉了一下周圍環境,從交談中感覺,這些漁民家屬還算友善。
    當下,將兩條魚送給了一戶熱情好客的漁家,空著雙手與這戶人家的小男孩一起閑逛。
    說說笑笑中,走遍了這個百來戶家庭的大村落。
    小男孩說是小孩子,其實年紀比他還要大,隻是身高略矮,屬於同輩中的小殘廢了,故而對禮貌待他的牧良心生好感。
    穿行在屋舍樹木之間,青石路麵老舊破損,皺褶帶刺的困獸連環樁年久失修,露出滄桑之意。
    他注意到,海邊的房屋,基本上都是兩層結構。
    青石為牆,圓木為柱,防水樹膠木板加蓋琉璃大瓦為頂,並有加固裝置,足可抗住十二級大風。
    這種房屋,想來經過了無數代先輩的摸索,積累豐富經驗,得出的最佳架構。
    立體三角形的力學原理,運用得非常到位,看似簡樸實則堅固耐用。
    在小孩子的介紹下,兩人來到村裏,唯一的小商店。
    看到這戶人家居然鑲嵌了一個小玻璃窗,牧良非常意外。
    這可是需要較高工藝技術,通過化學合成的,一種非晶無機非金屬材料,能夠在“牧子星球”的普通建築上應用,肯定具備了規模化生產的能力。
    對於這個星球的工業化水平,他有些看不透了。
    詢問正在給一位購物婦女取貨的中年男老板,終於明白這東西,還是很珍貴的。
    這扇半米長寬的玻璃窗,是花了50個銀幣大價錢,用來裝點門麵的。
    接下來,仔細查看了一番,出售的物品。
    類似油鹽醬醋等調味品樣樣齊全,用大大小小瓦罐、瓷缸,甚至是烤幹的竹筒裝填,有的還用了石灰粉防濕。
    烘烤成幹的魚類、獸肉、醃製肉隨意擺放,聽說是收集漁民的,再轉手賣給販夫走卒。
    看到一排木板上,用木盒裝好,僅露出一角的布料,問了一下價格才知道,即使是普通麵料,做一套夏天服裝,也需要2個銀幣,相當於200枚銅幣。
    聽到屋裏傳出裁剪布料的聲音,大致猜出這家老板,還兼做服裝製作,給當地漁民帶來了方便。
    從城裏批量買來的紡織品、無名藥品、糖果、銀銅配飾等稀罕物資中,發現了一麵小巧的玻璃鏡子。
    一看標價:8個銀幣,挺嚇人的,太貴了。
    不過,瞧見那背麵與鑲邊,全是白銀,心裏也就釋然了。
    鍋碗瓢盆、鋤頭鐵錘、修船捕魚相關的器具,以及晾曬的煙草、蚊香等,堆滿了幾個大木架。
    角落裏,貼著酒字的瓦缸,不知名的油缸,洗衣服的肥皂粉等,都是上百公斤重量,足見這戶人家的豐富儲備,在兩個村子應該算是很富有了。
    讓他驚奇的是,這裏竟然還有書本紙張、木炭筆、素描故事書賣。
    小孩子告訴他,南北兩個村落,在南村合力建了一座小學堂,請了一位教書先生,給村裏50多名學童上課。
    牧良瞧見小孩子緊盯木架上,一個裝糖的瓦罐,為了套出更多的話來,很是大方地掏出6枚銅幣,給他買了一小塊紅糖,樂得其開心不已。
    “你叫什麽名字?”
    牧良看著小孩子天真的臉龐,微笑問道。
    “我叫壬海,他們喊我阿海,你叫什麽?”
    壬海張開滿足的小嘴巴,嘻嘻笑道。
    “我叫阿文。阿海,村裏有學堂,你為什麽不去讀書呢?”牧良有些不解地詢問。
    “我已經10歲了,再過2年就能上學了。”
    壬海挺直胸脯,大聲說道。
    “阿海將來,一定是個好學生,現在帶我去學堂看看好嗎?”
    牧良趁機給對方,戴上高帽子。
    “沒問題,我姐姐就在學堂裏麵,可是老先生很凶,隻能在外麵看。”
    壬海不假思索答應之後,轉瞬想到什麽,立即有些畏縮了。
    “不進去,我們就在外麵看看。”牧良趕忙應承下來。
    壬海前麵帶路,兩人由北向南行走。
    經過一公裏長的山坡懸崖時,壬海好奇地轉到崖頂旁,盯著下麵戴頂草帽,認真看書的子書銀月,向牧良提了不少問題。
    以牧良的心智,要對付一個膚淺的學前少年,不過是信手拈花的小事。
    一通天花亂墜,聽得壬海心馳神往。
    一路上說說笑笑,牧良從壬海口中,套出了不少信息。
    大致明白,老先生給村裏50多名學童,隻上語文、算術兩種課程。
    語文課本,他已經有了,算術卻沒有見過,不知具體內容是什麽,深化到了何種程度。
    距離不遠,兩人很快就到了南村的那座小學堂。
    這是一座兩層大房子,外觀與漁民人家差別不大。
    下層是教室,上層估計是先生的住宿。
    外麵用磚石,砌築了一堵矮圍牆,裏麵種植了十幾棵樹。
    樹下是一些簡單的木凳子、圓桌子、水池子,以及秋千、練樁之類的物事,略顯簡陋了一些。
    上午11點。
    朗朗上口的讀書聲停止,一群高大青澀的少男少女們湧出了教室,想來是課間休息時間到了。
    壬海站在木柵門外,向著一位比牧良還高的女生招手,正是他的姐姐。
    經過一番介紹,在壬海的央求下,其姐無奈地領著2人進去,參觀了一下教室。
    進入寬敞明亮的大房間,裏麵除了一排排的長凳與長桌,就是擱在桌麵的書籍了。
    牧良沒見到老先生,迅速觀察了一番室內陳設,重點留意到牆壁上的素描圖文,發現全是一些與計算有關的小故事。
    比如其中一副圖畫,講的是一位漁民兜售海魚,每條魚重10公斤,每公斤1個銅幣,2條魚可賣多少錢?
    至此,他終於明白,這些所謂的算術教學,隻不過是學會,日常生活中的結算公式而已。
    實用性倒是很強,可惜缺少了深層次的理解。
    也許,這是初學者的知識,小學、大學應該會更深奧吧。
    出來時,利用短暫的交流時間,牧良問清來這裏學習的花費情況。
    每人每月交1個銀幣,不管衣食住行,且需要提供海角府的戶籍工本,證明身份。
    牧良心裏有些忐忑不安,金錢倒是好說,當幾回梁上君子,劫富濟貧可以解決,可是戶籍證明,就比較難辦了。
    不知道此地的具體流程與申請條件,隻能先走一步看一步了。
    上課鑼聲敲響,值勤的學生,呼喚大家進教室上課。
    牧良沒了進一步了解的機會,隻好暫時作罷,待明日再想辦法,與老先生做私下溝通。
    壬海稍後帶他,去了兩村的食鹽加工作坊。
    這裏,不僅有土法裝置,還有耐高溫的鐵器、鐵缸。
    生產出來的食鹽,去除了大部分雜質,純度雖無法與地星科技相比,卻也符合人類食用的基礎要求。
    在商店裏,他就看清了食鹽的標價,非常地便宜。
    一個銅幣,能購買半公斤,比魚肉的價格貴一倍。
    主要是取材與加工,都很方便,屬於無本之利。
    關於重量計算,牧良也打探出來了。
    綜合“牧子星球”的重力影響,這裏的計重結果,與地星稱重的實際份量相差不大。
    想來人類的智慧,還是比較相通的。
    中午遊回木筏,吃完中餐休息一會。
    按照壬海爺爺的建議,利用一下午時間,重新進山砍伐了十幾棵空心木,製作了3米長的簡易木筏,方便來往於木筏與南北村之間。
    考慮到戰鬥機器人的駭人麵目與能力,他不敢冒這個天大的風險,留出騰挪的空間以防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