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自己做(14)

字數:4264   加入書籤

A+A-


    《建築學概論》最終票房是1.65億。
    扣除8.3%的不可額分賬部分,影院+院線占了57%,剩下的43%歸發行方還有製片方…
    《建築學概論》的製作方還有發行方都是光線傳媒。
    ——小成本的電影,沒有找聯合發行方。
    也就6400萬。
    正常來講是這樣,但《建築學概論》不是給影院返點了嘛…
    分賬要減去至少 300萬!
    6100萬先收回成本——除去製作成本,試映公關、資金回收成本、雇傭調查公司、暗查院線票房、各種宣傳費用等等,光線總計投入了650萬人民幣。
    後續投入的宣傳資源挺少的,大部分宣傳資源是李兵兵跟自己合作的品牌置換的。
    嗯,因為《建築學概論》是數字電影,省掉了一大批的膠片拷貝的費用…
    數字拷貝,就是一塊硬盤,所謂的製作就是把完成的影片數字內容往硬盤裏麵拷,早已經實現了數字化、聯網化。
    這個網絡由國家電影局統一管理,給每條院線的每個影院設一個聯網的服務器和專用密匙。
    新上映的電影全部是數字拷貝,通過這個網絡,院線把數字信號的拷貝下載到本地服務器。
    理論上,拷貝放映成本近乎為零…
    膠片不一樣,24幀每秒,成本相當高,最常見的 35MM,最低也要 7000塊一盤,前提還是量大的批發價,這是本世紀初中國電影市場剛開始火的 02~03年的價格,在這以前更貴,一本拷貝 10000塊錢不是新鮮事…
    所以,很多電影根本不會大規模放映——連拷貝費用都收不回來!
    扯回來,這些加在一起大概是1200萬左右。
    剩下的4900萬才是可分賬收益,沈言 8%的分賬就是 392萬…
    李兵兵20%,那就是980萬,任權735萬!
    這些隻是票房分賬,今年開始,電影的新媒體版權漲了十幾倍,也就是網絡版權價格。
    《建築學概論》賣了400萬,還有電視版權300萬…
    此外,現階段的華語電影一旦大賣,海外版權同步會有人出價…
    《建築學概論》的香港票房也不錯,接近1400萬港幣呢!
    嗯,超過了《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精武風雲》…
    僅次於《葉問2:宗師傳奇》、《歲月神偷》、《唐山大地震》,暫列年度第四…
    所以,遊達誌才會重返香港電影市場嘛!
    香港票房目前還算東南亞的風向標,聽說《建築學業概論》賣了接近100萬美元的海外版權…
    但不管怎麽樣,沈言分紅,稅後超過 400萬,肯定是多給了!
    “王長田跟張昭掰了…”
    “為啥?”
    紀翔:“股份給的太少,而且他跟王長田思路不一樣…”
    確實很少,張昭作為光線影業的發起人之一和重臣,他在光線傳媒持股僅僅為0.24%,持股比例遠遠低於李曉萍、李德來、王長田妹妹王牮等人,更是在排名前十大自然人股東之外。
    “王長田習慣了精打細算,每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半花…他是不願意做超過 3000萬成本的電影的,張昭卻倚重那幫香港導演…我聽說《精武風雲》,最開始光線隻投2000萬,後來追加了2000萬投資…這部戲,光線至少虧損500萬!”
    沈言驚訝:“啊?才500萬?”
    “…你以為呢?”紀翔翻了翻白眼:“500萬已經很多了!”
    施施插話:“不是說1.2億製作成本嘛?”
    “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有義務對外披露影片真實的製作和宣發成本,及投資比例和回報方式。在成本上,幾乎無一例外存在誇大虛報…”紀翔擺了擺手:“咱就說《全城戒備》好了,號稱投資1億港元,但內地票房隻收8800萬元人民幣,香港票房收309萬港元…如果宣傳都是真實的,那豈不是要虧損5000萬以上?事實上,《全城戒備》的利潤超過800萬…”
    沈言默默算了一下,然後問了:“那豈不是說真實成本不到3000萬?”
    “陳木勝最高票房也才5500萬(《保持通話》),哪家電影公司敢投資一個億給他?他又不是馮曉剛!”
    好吧,說的有道理!
    影視公司掏錢,最重要的指標就是市場預期。
    市場預期怎麽判斷,一是基於類型,二是基於曆史作品…
    無論怎麽算,陳木勝的《全城戒備》票房上限也就一個億左右,所以,3000萬的投資嘛!
    當然啦,預測隻是預測,如果遇到了爆款,那就不好說了!
    爆款不可預測,大多是因為品質過於優異,打破類型天花板…
    ……
    飯菜上齊,邊吃邊聊…
    “你要不要上個訪談節目?”
    “啥訪談?”
    “《魯俞有約》或者《非常靜距離》之類的?”
    沈言搖頭:“我才出道一年多,哪來那麽多故事…”
    “也是…”紀翔點了點頭:“那我幫你拒絕了!”
    “…嗯。”沈言問了句:“《內在美》項目啟動了嗎?”
    “快了,這次選擇了深圳取景…”頓了頓,紀翔道:“深圳文旅給了很大的便利,深圳廣播集團還投了500萬…”
    “很正常,《建築學概論》給廈門旅遊打了廣告…聽說遊客數量增長了50%呢,《內在美》同樣也是都市愛情片…”
    “不止呢,這次的廣告植入我去談的,洋酒、汽車、信用卡、手機、網站、筆記本電腦、深圳的三個景區還有房地產…吃喝用玩,一應俱全…”
    “那多少錢?”
    “接近3500萬!”
    “我靠,豈不是超過了製作成本?”
    紀翔端起酒杯:“這要多感謝你,《建築學概論》大賣…《內在美》是同一類型,主演也是李兵兵…”
    沈言跟他碰一個,然後道:“不要感謝我,還是要多謝謝馮曉剛!”
    紀翔琢磨了一下,點頭:“…也是…”
    內地電影的廣告植入,馮曉剛是始作俑者!
    從《沒完沒了》裏的某銀行開始,而後的《一聲歎息》《大腕》《手機》《天下無賊》…幾乎在每年的馮氏賀歲片中都能找到或軟或硬的植入廣告,尤其《非誠勿擾2》直接創下六千萬的單片廣告植入新高。
    “《相愛穿梭千年》,你找到投資方了嗎?”
    “嗯,找到了!”紀翔點頭:“三禾影視你知道嗎?”
    沈言撓頭:“…沒聽說過!”
    “現在改名了,叫歡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