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也要將他們繩之以法

字數:3804   加入書籤

A+A-


    []
    101nove./最快更新!無廣告!
    見偏將依舊不依不饒,寇唯頓時大怒。
    胡令早年一直追隨他上陣殺敵,因此二人的關係也算不錯。
    再加上寇唯在軍中的口碑一直不錯,也是三軍公認的忠良將才,因此他對胡令說的話,一時也比楊川更有分量。
    眼看著連寇唯都對楊川如此忠心,胡令也意識到是自己太過疑心了。
    下一秒,他對著身後軍士使了個眼色,眾人紛紛來到楊川跟前,一齊跪在了地上。
    “統帥大人,我等不知背後實情,不分青紅皂白便於城下辱罵您,是我等之罪,還望統帥大人責罰!”
    “行了,此番事出緊急,我也一直和眾將商議對策,你們不知情也不怪你們,是我未曾將消息告知三軍。”
    “起來吧。”
    眼下用人之際,偏將胡令也是為三軍將士著想,一時性急才做出傻事。
    楊川寬宏大度,豈會因這點小事怪罪他。
    親手將他攙扶起來後,但見那胡令兩眼含淚,不知該如何報答楊川。
    猛然收到寇唯一個眼神示意,當即心領神會,再次拜倒在地上。
    “汝這是何意?”
    “統領大人!那士紳階層不思報國,如此危難之際卻要計較個人的蠅頭小利,還鼓動百姓企圖一齊造反,胡令雖不才,願同統帥大人一起趕往培縣,將這群庸庸鼠輩殺之而後快!”
    聽到此言,楊川頓時有些欣賞胡令的膽識。
    經過這幾天與眾將的商議,他也早已準備從新城騎兵,率一隊輕騎趕赴培縣,將那些聚眾鬧事的士紳階層頭目揪出來,殺幾人而以儆效尤。
    不過,想到這些家夥背後都有高官為其撐腰,因此遲遲未曾找到合適的副將同行。
    而這個胡令呢,先是為了給三軍將士討回不公,不惜以身家性命為代價,在城下咒罵引自己出城。
    而今知道實情後,又敢主動請纓前去誅殺反賊,實乃英雄之舉。
    “我可告訴你,那些士紳階層背後都有朝廷命官撐腰,你難道不怕?”
    楊川眼睛一眯,忽然笑著問他。
    “回稟統帥大人!末將賤命一條,此番隨軍出征,正是為了擊殺敵人,報效國家!”
    “而今後方起火,無論此時誰與大齊朝廷為敵,都是助紂為虐的反賊,就算末將身死,也要將他們繩之以法!”
    “快哉!不過你可不是賤命一條,此行若能平安歸來,我定重重賞你!”
    翌日一早,一隊大軍便浩浩蕩蕩地出發,前往發生反叛的城池之中。
    城中官員雖然知道士紳階層想要起義,可礙於他們的確在無償提供糧草食物等供應。
    再加上這群人又與皇城內一些官員掛鉤,隻能派官兵稍微鎮壓,卻不敢真的展開殺戮。
    然而,這些地方官員卻不知道,此番的士紳階層起義,完全是因為收了境外大康的銀兩,為了眼前的私人利益,才不顧一切地“衝鋒陷陣”。
    有了昨日的一番言語鼓動後,此城多數百姓果然不再募集糧草。
    反倒家家關緊門戶,不聞外麵任何事情。
    可他們卻不知道,自己此番並非被軍中統帥坑害,反倒是被那些士紳階層給坑了。
    這群家夥在社會中扮演的角色,一直都是從各處收攏物資,而後囤積在自己門下。
    當初楊川發動軍民一心政策,除了讓百姓們主動給軍營提供糧草外,還提出了一條政策。
    便是讓士紳階層額外交出一部分物資,用以反饋給當地百姓。
    就是因為這一項政策,完全觸及到了士紳階層的既得利益。
    再加上被境外細作以重金收買,才導致他們敢協同起來,共同質疑楊川的計劃。
    接下來的幾日,百姓們雖然不再給軍中供應糧草,可自身的衣食住行保障卻也損失殆盡。
    沒了士紳階層的物質供應,百姓們每日也隻能將米糊稀釋又稀釋,過上了食不果腹的日子。
    眼看著本城百姓幾日來便麵黃肌瘦,完全失去了往日的生機,地方官員頓時陷入苦悶之中。
    將府上幾名官員召集在一起後,他們也開始商量應對之策。
    “縣令大人!這群士紳階層是不是收了外人的好處?眼下正是用兵打仗之際,軍中若沒有及時支付糧餉錢,他們大可等日後去找朝廷要就是了,何必非要煽動百姓不與統帥大人合作呢?”
    縣令歎息一聲,卻不敢輕易揣度這些人的心思。
    在一個國家比較偏僻的城池內,往往最厲害的並不是那些能掌管整座城市生殺大權的地方官員。
    反而是一群平日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士紳商賈。
    這群人手中掌握著整座城市大部分的物質資源,再加上平日裏又喜歡到處走動,因而不少士紳商賈相互拉幫結派,順便以厚禮贈送給朝廷官員,以求得到高官庇護。
    而今他們主動發動起義,縣令雖然多次出兵鎮壓,卻也不知道哪個該抓,哪個不該抓。
    “唉,我等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坐等楊王爺的到來,若連楊王爺都無法撼動這群士紳階層的話,那大齊就真的徹底腐壞咯!”
    其餘幾名官員聽罷,也紛紛點頭表示同意,為了不給自己招惹是非,之後也沒有再聚眾議論此事。
    幾日後,楊川率領的鐵騎直奔城中,彼時的士紳階層還不知道他的到來,一群人仍然聚在街上公然鬧事。
    士紳甲:“我說你們官府到底怎麽回事?我們屢次要求讓軍隊把糧餉錢交給我們,為何遲遲沒有動靜!”
    士紳乙:“哼,我看啊,這群地方官員就是被那什麽楊川整怕了,那家夥若真的能隻手遮天的話,又怎會被咱們當朝丞相欺負得丟官棄爵?”
    一群人收了康國銀兩,在城內惹是生非幾天。
    今日實在找不到話題繼續挖苦當地縣衙,無奈隻能翻起了楊川的舊賬。
    然而,就在下一秒,一匹白色駿馬忽然停在街道中央,楊川手持長戟,歪著嘴看向這群士紳商賈。
    “方才,是誰在背後議論我的壞話?”
    “如今正是大齊危難之際,爾等賺著國家與百姓的銀兩,不思回報朝廷,卻在這裏聚眾造反,是打算與大齊為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