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流言

字數:3511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嬌術 !

    陳灝根本不需要細細思量,幾乎是立刻就拿定了主意。

    一個商戶而已,哪怕可能是靠著州中哪一個或者哪幾個官吏才能做下此事,可對自家來說,又何足掛齒。

    他轉頭看向一旁早已經聽得目瞪口呆的周青,吩咐道:“你營中尚有事務,且先回去罷。”

    周青這才醒過神來,險而又險,差一丁點便張口說了一句“並無甚事,我且等等這小子,一會再一同走”,總算他腦子沒有傻到底,堪堪在話出口之前咽回去了。

    實在太好奇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麽,卻因得了上峰命令,不得不回避,周青表情複雜地看了顧延章一眼,又對著陳灝行了個禮,這才三步一回頭地慢慢退下。

    此時此刻,營帳中隻剩陳灝與顧延章二人。

    “坐。”

    指了指一邊的椅子,陳灝言簡意賅。

    顧延章依言坐下。

    “你想要什麽,說罷。”陳灝道,語氣輕描淡寫。

    且不說這一邊,顧延章將家中產業作為籌碼,與陳灝單對單地做了一回交易,雙方各自滿意,而在延州城的州衙之中,也一樣有兩個人兩兩對坐著,彼此表情凝重,在談著要事。

    坐在左手邊的中年男子身材矮小,臉麵有些皺巴巴的,看上去同一個田間種地的老農一般,若是叫尋常人來看,在沒有提醒的情況下,任是誰也不敢相信,這就是延州城內暫代管上下事宜的通判鄭霖。

    此刻,他拿起對麵人遞過來的宗卷,翻開看了兩眼,本是取了一杆筆,沾了墨就要批示,看到其中一項,不禁抬起頭來,訝然道:“此案要開堂公審?”

    延州府衙的推官坐在鄭霖的對麵,麵色也有些無奈,他道:“通判這幾日忙於公務,又有陣前輜重糧秣要籌措,想來沒怎麽有功夫聽說城中百姓的議論。”

    鄭霖坐直了身體,眯著眼睛道:“什麽議論?”他看了看手中那一份宗卷,複又道,“已是當場抓獲了疑犯,幾十人都見了證據,犯人認罪畫押,事主出麵指認,雖說事涉縱火,少不得要升堂,卻也不必開堂吧?”

    縱火是大案,許多細節不方便開堂審理,免得牽扯出什麽不好來,叫百姓見了,私下裏會議論紛紛。

    為著各種緣故,遇上這種案件,州中一般是審過之後,增刪改過,將最後的審理結果張榜公示,再於街頭巷尾宣揚一番,叫百姓知善惡,守法紀。

    那推官道:“原是這樣,隻這一回那嫌犯乃是州中一個裏正,並兩個其府中做仆的婦人,那裏正將罪行認下,已是一力承擔,說是自家見色起意,無意間瞧中的侄兒媳婦的人品相貌,想要將其擄回家中,因那侄兒媳婦防範甚嚴,難以得手,這才一時起了壞心,想要縱一把火,趁亂劫人。”

    “本也不想鬧得多大,誰知那也北風甚緊,竟是一不留意,火勢就大了,再把控不住……”

    推官將當日的事情一一說了。

    鄭霖早得過孫越著人來報的信,那一處來報信的人當夜正在場中,比起隻看宗卷文書的推官講起來更細致也更真實。

    然而他此時並沒有打斷對方的敘述,直待他說完了,才道:“這又與州中百姓議論有何關係?”

    推官道:“州中近幾日有許多傳聞,其一說是這一回指使縱火的不隻那裏正一人,還有那裏正的長兄,名喚顧平忠的,是為了將州中房舍燒殘燒破,才好方便賣磚瓦、木料等物,又因他家有一間鋪子,專賣防走水的器具,比起旁人的東西也齊,鋪子也大,若是失火多了,也一樣能多得些利錢。”

    鄭霖正要開口斥一聲“無稽之談”,可嘴唇才是一掀,卻漸漸覺出不對來,道:“可有證據?”

    推官搖頭,道:“隻是傳聞。”

    他忍了忍,還是道:“已是將那顧平忠收押入監,問得許多話,又認真審訊了一番,他都死咬牙關,半點都不承認,又有他那弟弟將罪行一並認下,暫難定罪。”

    他頓了頓,又道:“本還不著急這樣早開庭審案,隻近些日子,傳聞越來越奇怪,漸漸有股風聲,說那顧平忠買通了州中官員,此回定然無事……下官想著,與其叫他們傳來傳去,不如開堂審一回,免得鬧出什麽民憤來。”

    “若是開堂審,你們可有把握?”鄭霖問道。

    “再有七八日,應是沒有問題,也好叫百姓看上一回,洗清洗清。”那推官道。

    鄭霖並不說話,而是低頭把那一份宗卷細細看了,這才複又問道:“此案事主姓季,是原兵馬鈐轄的遺嬡?”

    那推官聽得此問,也是十分感慨,道:“確有此事,我調任靈州之前,與季鈐轄共事過兩年,其人正直,官風甚好,還有兩個兒子,也一齊在鎮戎軍中任職,不想這一回竟是全家遭此大難,隻剩一個小女兒,連個香火都不曾留下來……”

    鄭霖低頭又看了一回宗卷上有關事主季家女兒的家狀,皺著眉道:“既如此,給她在州中請個榮烈之後的撫恤,再好生整理了文書,遞一份折子去朝中罷,此等英烈後人,好歹年年也賜些糧食布匹,免得百姓認定朝廷苛待榮烈後人,軍士也無法安心投身戰事。”

    推官連忙點頭應是。

    鄭霖又補了一句,道:“折子寫好看些。”再問,“那小姑娘如今住在哪一處,可有人看護?知不知道自家要上堂。”

    推官忙道:“如今仍住在原那一處客棧的後院裏頭,自家帶了些仆婦,咱們府衙下頭的人也去了幾個守著,實是不會出什麽岔子。”

    鄭霖點了點頭。

    “已是同她說了要上堂,她說並無畏懼,隻待到了堂中,請諸位官人為自己主持公道。”

    鄭霖微微一笑,並不說話。

    不要說是婦人,便是尋常壯丁,聽得要上公堂,恐怕就要嚇得手抖。

    果然不愧是兵馬鈐轄家出身的姑娘,膽子比起旁的人,還要大上許多。

    他再問一回那推官審案的進展,把筆重新沾了墨,在那宗卷之上簡短地批了幾個字,這便同意了衙門開堂審案的做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