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南華道尊,太平道主

字數:4551   加入書籤

A+A-


    太平教存世八千多載,乃天地間最古老的道統之一,早在大盛神朝建立前便已存在,隻是那時不叫太平教,被稱為南華觀。
    南華道源宗,玄遠故不測。
    動與造化遊,靜合太和息。
    放曠生死外,逍遙神明域。
    況乃資九丹,輕舉歸太虛。
    南華觀開山祖師為南華道尊,他師承無量天尊,為道祖座下弟子,曾手持藜杖,在黑暗時代為人族披荊斬棘,道行高深,神通廣大。
    後來於逍遙山上大睡三載,譜寫出南華蝶夢的傳說,於夢中得道,成就天地大能,摘取道尊果位。
    他發天機於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於齊諧,談北溟之有魚,於逍遙山施教化,時常講經論道,授予心齋、坐忘、逍遙等法門,傳道天下。
    其留下的《南華經》,氣魄宏大,意境深遠,飄渺無窮,道理玄奇,字字珠璣,闡釋大千法則,講述寰宇演進,論述宇宙變化,上至大道起源,下至花草生長,皆有涉獵,包羅萬象,被後世道門各脈奉為珍寶,反複研讀,輔助修行,論證己道。
    南華道尊在道門中的地位,僅次於無量天尊,享天下道門供奉,世所敬仰,德高望重,其晚年時分,於逍遙山上開宗立派,建立南華觀,收徒傳法,留下傳承。
    南華觀謹記道尊教化,以天下為己任,有教無類,除魔衛道,守護眾生,為萬靈繁盛貢獻頗多,功德無量。
    ———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三千年後,大盛太祖橫空出世,他驚才絕豔,師承百家,博學多才,文韜武略無一不精,修行天賦亦出類拔萃,短短一甲子便成為陽神大修。
    更雄才大略,奮九世之餘烈,合縱連橫,對外振長策而禦宇內,對內禮賢下士,不拘一格降人才,僅用百年就吞並百國,結束天下亂局,迎來中土第一個大一統時代。
    後聯合百家,驅逐凶獸與蠻荒妖族,封印域外天魔與九幽,擊退上古百族,並合力煉製封神策,製約修行者,造福眾生,這才有了鼎盛三千年的大盛神朝,人族與妖族和平共處,萬邦來朝,繁華富庶。
    南華觀在大盛神朝建立中出力頗多,居功至偉,加上是大盛太祖師門,在大盛神朝真正問鼎天下後,被奉為國教,與國同戚。
    更在大盛太祖隕落後,教導出大盛神朝太宗,奉行無為而治,與民休養生息,創出文華盛世,太宗親自在南華觀門前提筆作詩:天下有道心自安,無為而治享太平。
    大盛神朝分崩離析後,南華觀一分為二:一部分隱居深山,創立道門隱仙一脈,保持道脈的純粹。
    一部分護佑大盛皇室血脈逃離,藏於暗處,自號太平教,一千餘年來始終不忘複辟大盛,盡管被重創數次,可宛如雜草,生命力強盛,總能在蟄伏一段歲月後死灰複燃。
    太平教一直以“代天宣化,普救世人”為口號,自我標榜,底蘊深厚,實力強大,按一氣兩儀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劃分等級:
    一氣自是道祖無量天尊,兩儀則是南華道尊與太平道主,南華道尊早已不知所蹤,太平道主是大盛神朝最後一任國師,也是南華觀末代大長老,一位曾在大盛神都覆滅時以一敵三的天地大能,隻是他已經千年不問世事。
    太平教真正主持大局的是三才位的道君:天君、地君與人君,他們為太平道主三位親傳弟子,在千年前三大神朝建立時遭受重創,被太平道主所救,此後再無消息傳出。
    哪怕五百年前,太平教曾在大玄、大晉與大乾三座神朝掀起為時十載的天王之亂,三才道君都不曾現身。
    四象位的護法通常由妖族擔任,至少是跨入練神第二境的羽化妖王,法力無邊,神通強橫,各有所長。
    五行位的長老也由妖族擔任,由民間俗稱的五毒擔任,稱為五靈使,個個出類拔萃,是陰神中的佼佼者。
    六合位的執事、七星位的神官,都是由看到練神門檻的修者擔任,一旦積累足夠,隨時有可能跨入練神境。
    ———
    朝光真君一言九鼎,對玄明沒有隱瞞,道出他知曉的太平教種種信息,部分是旭日宗千年光陰中收集而來,部分是朝暮大真君所留手書上記載。
    這位旭日宗與水月觀共同的祖師,出身上古道統衝虛宗,生前修為達到了三花聚頂之境,活了八百年之久,親曆了大盛神朝的覆滅,也聽過太平道主講道,對太平教了解頗多。
    朝光真君且行且談,等到達地陽郡時恰好介紹完太平教,玄明一路上且聽且思,對太平教了解越深,他越是忌憚。
    怪不得敢造反,這個古老道統確實有資本與底氣,除了本身實力雄厚外,還手握大盛神朝部分遺產,有上古秦氏皇族相助,與其有關的勢力更是盤根錯節,不可估量。
    更重要的是,玄明還從今世太平教聯想到了前世太平道,不知是巧合,還是有所聯係?
    他沒思考太久,暫時想不通後,便拋開思緒,認真打量地陽郡。
    蒼龍山沿途四大郡各有千秋,水陽郡濕潤,火陽郡炎熱,風陽郡四季分明,地陽郡寒季漫長,土地肥沃,良田廣袤。
    隻是如今大片土地荒蕪,百姓流離失所,要麽殞命,要麽逃難,玄明與朝光真君邊走邊降妖除魔,作為練神真君,強如聖胎大妖,在他們眼裏都是順手的事兒,絲毫不耽誤趕路進度。
    鳴泉山,山高水繞,風景秀麗,乃蒼龍山支脈之一,是法家大宗普法門所在,隻是如今這個傳承數百年的法脈殘破,斷壁殘垣,早已被金蟾王率眾攻破,舉派覆滅,無一生還,遍地狼藉。
    玄明到來時,閑月真君正頭頂玉盤,腳踏月光,施展出海上生明月的神通,銀漢無聲轉玉盤,清寒彌漫,凝結冰霜,天地一色,山川素白,千裏冰封,萬裏雪飄,威勢不凡。
    金蟾妖王也不甘示弱,一麵祭出金算盤,釋放濃鬱銅臭之氣,充滿惡俗欲念:見財起意、圖財害命、愛財如命、財大氣粗、見錢眼開、官商勾結等,汙染圓月。
    一麵張口吐出一鉤彎月,彎月如鐮,迎風見長,犀利無匹,直衝圓月,到達跟前時,已恢弘萬丈。
    一人一妖是老對手,對彼此手段都很熟悉,金蟾妖王攻擊五花八門,彎月如刃、財迷心竅、吐舌噴毒、翻江倒海等,手段層出不窮,角度刁鑽,無所不用其極。閑月真君以不變應萬變,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守得滴水不漏,頗有一夫當關萬夫莫敵之勢。
    眼見久攻不下,金蟾妖王眼紅,再次施展彎月神通攻擊的同時,鼓起雙腮,呱鳴聲響,音波震蕩,手持一個鈴鐺,搖晃之間,音波迭加,威力更甚,也更詭異。
    閑月一時不察,心神恍惚,被金蟾妖王抓住機會,彎月如刀,瞬息而至,劃破閑月真君雪白脖頸,然而卻無鮮血飛出。
    被斬首的屍身頃刻化水,融入法力凝聚成的海水之中,海上圓月如鏡,映照出金蟾妖王身影,下一刻,彎月從中飛出,直擊金蟾妖王。
    水光凝聚出閑月真君身影,瞧著享受自身攻擊的對手,她目光生寒,殺機四溢。
    水月觀被稱為水月,自然不隻有月,還有水,鏡花水月,真假難辨,才是精髓。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
    才是水月真諦!
    金蟾妖王有底牌,她自然也有。
    這一回合,又是平手。
    朝光真君氣勢如虹,直接掄起日輪,從天而降,朝金蟾妖王砸去,烈火焚天,曉光破月。
    閑月真君配合默契,立即素手輕轉,操控玉盤,同樣砸向妖王。
    水火齊出,日月合力,氣勢磅礴恐怖,法則洶洶奔騰,匯聚成一張玄妙兩儀圖。
    “該死!”
    金蟾妖王怒罵,抱怨陰府主廢物之餘,清楚己方勝算不大,沒浪費時間,且戰且退。
    就在他即將退入蒼龍山主脈時,一尊如山法身突兀地出現在他必經之路上,勾陳大帝法身巍峨,身披萬道霞光,麵目不怒而威,神聖莊嚴。
    現身瞬間,便揮動神劍,毫不猶豫地斬向金蟾妖王,白光納日月,紫氣排鬥牛,劍鋒所指,金戈鐵馬,殺氣充盈。
    前有狼後有虎,金蟾妖王知曉中計,自己避無可避,隻能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