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練虛大能,真人頻出

字數:5660   加入書籤

A+A-


    土黃神光映入眼簾。
    起初隻是一點,後來由點及麵。
    一尊千丈法身逐漸清晰,正是中央黃極黃角大仙。
    隨著浮雲山地脈晉升,這尊法相也終於蛻變為神道法身,五官變得清晰,跟另外兩尊神道法身一樣,與玄明有九成相似。
    受他們象征的法則影響,三尊法身各有千秋,太乙救苦天尊法身麵相和善,勾陳大帝法身麵相威嚴,黃極黃角法身麵相憨厚。
    昂~!
    一聲龍吟激蕩風雲,融合了黃龍殘缺靈性後,黃極黃角法身腳下黃龍有血有肉,活龍活現,濃鬱龍性與深重龍威不在正晉升的浮雲山地脈之下,令法身實力更上層樓。
    土黃神光染黃蒼穹與山河,中央黃極黃角大仙法身顯聖,憑借自己與浮雲山地脈一同蛻變而產生的聯係,揮動如意,四麵八方起神光,抗下地動餘威,護住山外生靈。
    不少因浮雲山地動而驚慌失措的百姓與牲畜被安撫,紛紛跪地叩首,祈福求安。
    藏道峰,藏經閣樓頂。
    白發飛揚,衣袍獵獵,玄明捋須,對中央黃極黃角大仙法身之威還算滿意,抬手祭出淨明鍾,鍾聲一響,傳蕩四方,震懾外人,免得有不長眼的家夥壞了浮雲山好事。
    同時代替求真觀眾道,擋住地動威力,護持浮雲山內外生靈與山水,讓眾道有時間享受浮雲山晉升的造化,至於能不能更進一步,就要看眾道自身努力,他不會插手。
    求真務實者,自能抓住機緣。
    敷衍了事者,合該獲益寥寥。
    星光不問趕路人,歲月不負有心人。修行求道之路,容不得懈怠。
    扶光山,旭日宗,朝光真君眺望浮雲山方向,稽首道:“恭喜玄明道友。”
    星月江,水月觀,閑月真君清冷臉上浮現一抹淡笑,稽首道:“恭喜道友。”
    風陽郡城,廣法司,海奉明由衷一笑:“恭喜玄明道友得償所願。”
    其他能察覺到浮雲山變化的聖胎修者羨慕之餘,紛紛行禮,跟海奉明不同的是,他們口稱前輩,而非道友。
    道無先後,達者為師。
    他們修行雖久,但求道路上已被玄明遠遠拋在身後,對這位後來居上的前輩,他們真心欽佩,心甘情願地道一聲真君。
    藏道峰,玄明稽首還禮:“多謝諸位道友。”
    ———
    大玄、大晉與大乾三座皇朝交界地帶,一個隱秘世界內,一座巍峨道宮裏,一位神遊太虛、參悟大道的中年道人醒來。
    身著黃色道袍,頭戴黃玉簪,右手持拂塵,濃眉大眼國字臉,氣質溫和中帶著幾分久居上位的威嚴,睜眼刹那,瞳孔內大千寰宇沉浮,映照億萬山河。
    這位正是太平教至尊、頂尖天地大能:太平道主!
    他已千年不問世事,這次被驚醒,是感應一件關乎太平教未來之事發生。
    凝望浮雲山方向,太平道主雙眼微眯,凝神撚算,隻能看到一團迷霧與一尊神靈,此神頭戴黃玉冠,身披五色衣,腳踏黃龍,手持如意,綻放無量霞光,與寰宇山河共鳴,跟天地土行同息。
    可當他細究起來時,卻如霧裏看花,水中撈月,收獲寥寥無幾,隻能看出此神位於大玄境內。
    查不出此神具體來曆。
    尋不到此神具體所在。
    這很不對勁!
    天地間能瞞過他的事少之又少。
    事關太平教,太平道主不敢大意,嘴唇翕動,傳音太平教高層,命他們前來覲見。
    收到傳音後,剛突破陽神的四護法錯愕,與新選出的金靈使正磨合五行陣法的四靈使震驚,其他高層亦是如此。
    太平道主已許久不曾傳遞消息,一心修行,追求大道,此番傳音恐怕是有大事發生,他們不敢怠慢,迅速放下手邊事務,趕往太平道宮。
    道宮通體土黃,外觀古樸莊嚴,三層屋簷下懸掛數百鈴鐺,每當有生靈進入道宮,鈴鐺便無風自動,像是在報信,又像是在歡迎。
    五靈使、四象護法到齊後,三道光芒如煙霧繚繞,光芒散去後,三位道人出現在場中,分別是身穿蒼黃道袍的中年、一襲杏黃道袍的青年與一身米黃道袍的少年。
    見到他們,九位練神大修立即起身,恭敬行禮:“見過三君!”
    此三人為太平教第二任三才道君,雖修行歲月不足千年,但他們身具道骨,天賦出眾,又是純正人族,修為遠在五靈使與四象護法之上,俱是三花聚頂的頂尖練神。
    又因一母同胞,感情深厚,配合默契,聯手之下神通廣大,非大能不可敵。
    “諸位道友有禮!”
    三位道君頷首還禮,邁步向前,落座到前排三個蒲團上。
    剛剛落座,上首三張雲床上便浮現三道身影,乃是青少幼三位道人,眾修肅穆,起身行禮:“參見師尊(道君)。”
    他們是初代三才道君,千年前受傷後就不曾出世,世人對其生死猜測紛紛。
    實際上,他們不僅沒死,還破而後立,邁入返虛境,躋身天地大能之列。
    “起身吧!”
    為首的青年道君開口,眾修領命,在蒲團上正襟危坐。
    一點玄黃落到最高處的雲床上,籠罩在玄黃光芒中令人看不真切,正是太平道主。
    眾修欲起身參拜,卻被他抬手壓下,平淡道:“都是自己人,無需多禮。”
    等眾修坐定,太平道主開門見山道:“貧道適才心有所感,洞察天機,算到一尊關乎我太平教傳承大業的神靈出世。”
    抬手輕輕勾勒,寥寥數筆,一尊神靈圖像浮現於半空,五官服飾無一不細,活靈活現,生動形象。
    “貧道算出此神誕生於大玄境內,太平教剛在大玄鬧了一場,做了諸般謀劃,你等可見過這尊神靈?”
    此神看上去有點兒眼熟,凝神細觀下四象護法與五靈使者均舌橋不下,隻是另外八位妖修沒開口,目光聚焦到九尾妖狐上。
    誰讓她負責風陽郡,還跟求真觀有那麽一點兒親戚關係。
    剛修出九尾的妖狐:……
    沒等太平道主點名,她心思玲瓏,識趣道:“回稟道主,此神與浮雲山求真觀玄明真君有關……”
    九尾妖狐將太平教與玄明的恩怨糾葛娓娓道來,看了眼雲床上那道玄黃身影,貝齒咬唇,補充道:“一年前,此神隻是玄明真君一尊法相,而今蛻變為神,恐怕是那位真君又有突破,已將法相修成法身。
    另外,此道人還有兩尊神道法身,分別是勾陳法身與太乙救苦法身,俱威力不俗,神通獨到,潛力巨大。”
    九尾妖狐越說,心裏越不平靜,其他妖修亦如是,太平之亂後,他們忙著破境,沒空複盤細節,而今仔細一想,玄明真君確實不正常,太過不凡,令他們心生忌憚與一丟丟兒嫉妒。
    話音落下,兩代三才道君沉默,太平道主亦用心思量,其他練神大修能有一尊神道法身便已是幸運,此道卻有三尊,這著實有些匪夷所思,哪怕是自己當年都比不上他驚才絕豔。
    默默推算玄明真君,太平道主心湖掀起滔天巨浪,他竟一無所獲,這位後輩宛如罩著層層迷霧,即便是自己都看不清,探不明,
    ———
    朝霞暮雲,日月輪轉。
    半個月後,求真觀,藏道峰,問道院,亭亭如蓋的靈鬆樹下,對太平教之事,玄明暫不知曉,他盤膝而坐,輕輕撫須,嘴角上揚,滿麵春光。
    浮雲山晉升半月,終於穩定。
    時至今日,腳下這座山嶽破繭成蝶,山高五千丈,綿延五千裏,草木蒼翠,奇花異草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物產豐饒,蒼龍山部分山巒以浮雲山為中心矗立四方,浮雲山山係初見雛形。
    浮雲縣被圍於浮雲山係中,坐落在一片綿延五百裏的盆地平原上,山巒環繞,流水潺潺,草木蒼翠,土地肥沃,氣候宜人,已經種下的莊稼長勢喜人,城中花草樹木茂盛蔥鬱,百姓身強體壯,家畜頗通人性。
    僅有一條寬闊大道直通外界,已有幾分山中之國的架勢,別有洞天。
    浮雲山與風陽郡城的距離也拉遠,足有千裏之遙,練神大修之下無法再見浮雲山係,難以窺探浮雲縣分毫。
    求真觀更受益良多,栽種下去的靈植生機蓬勃,部分進階,價值大增;部分雖沒晉級,但效果更佳,品質更上層樓,有些還灑落種子,萌發新芽,靈植數量驟增。
    無盡木與茈碧蓮也得了機緣,靈性與底蘊大增,雖沒有進階,但靈根能力更玄。
    問道院裏,靈鬆倒是進階成浮雲山第三株玄級靈根,它雖誕生較晚,但經常吸收玄明道韻,底蘊深厚,有此造化,在意料之中。
    求真觀眾道與眾靈獸也各有所獲,四代弟子們一半凝練玉液,修為臻至練精第三境;一半弟子水火既濟,開出精花,入練精第四境,其中又有小部分練精圓滿,有望練氣。
    長春子、長虹子、長江子、長鬆子等一批較早入門弟子抓住機遇,厚積薄發,相繼打破瓶頸,成就練氣真人。
    長豐子雖入門較晚,但因常年宅在藏經閣品讀道經,又曾被玄明給予機緣,修行路上奮起直追,同樣跨入練氣境,四代弟子已扛起求真觀一半大旗。
    玄虛、玄空、玄陰等三代真人在浮雲山晉升時用心梳理地氣與疏通地脈,加上以往曾遷移蒼龍山小型地脈、靈脈與水脈,迭加之下,他們或多或少地悟到一點兒地道真諦。
    又曾經曆太平教之亂,各有成長,這促使他們陸續破境,成就先天真人。長安子、長慶子與長寧雖未曾破境,但同樣有所進益。
    鯉龍、玄龜、玄鳥等靈獸不僅血脈進一步返祖,還修為破境,邁入練精第四境,各自半化形,靈鹿長壽被玄明親自喂養,待在他身邊多久,獲益匪淺,這次顯露出來,修為一騎絕塵,在練精境獨占鼇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