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真君昏迷,釘頭三箭書

字數:3930   加入書籤

A+A-


    扶光山,朝暉殿。
    道音陣陣,道理交織,道韻彌漫。
    雲床上,真君講道由淺入深。
    蒲團上,眾道聽得如癡如醉。
    隻是很快有弟子或靈獸跟不上,感到吃力,咬牙硬撐,旋即呼呼大睡。
    越來越多的人頭腦發昏,迷迷瞪瞪,不知不覺間陷入沉睡。
    連內殿真人們都開始掉隊,隻是他們沒睡著,發現內容愈發艱澀難懂,超出理解範圍後,他們果斷放棄,得失從容,開始利用優越環境,或默默修行神通,或靜心參悟所得。
    起初是周天真人,後來是先天真人,再後來是金丹真人,最後普通聖胎真人也扛不住,隻剩下玄明與閑月大真人,連旭日宗掌教朝暾真人都被迫退出。
    看到玄明竟與閑月大真人並駕齊驅,道行相當,甚至悟性上更勝一籌,眾真人錯愕之餘,轉念一想,又覺得理所當然。
    畢竟,這位真人可是斬殺了走水惡蛟,即便此蛟已殘,也非普通聖胎能夠斬殺,其實力由此可見一斑;也有真人覺得這位玄明真人名不虛傳,確實悟性超群,怪不得入道僅十載便修行至這般境界。
    這一刻,眾真人對玄明心悅誠服,哪怕此前心中有疙瘩或心生嫉妒之輩,如今也放下心結,看向玄明的目光多了一絲自己都不曾察覺的敬畏與欽佩。
    對這些,玄明暫不知曉,他超然物外,全身心地投入聽道悟道之中,於真君道理中汲取智慧,澆灌自身大道,道行如砂石壘山般緩緩提升,雖慢但穩,保穩提質。
    對練神,他看得愈發清晰。
    對大道,他看得愈發分明。
    對混元,他看得愈發透徹。
    太極天中,一座巍峨道山拔地而起,力壓其他道山,整個天地更玄妙靈動,蒼穹大日生輝,暫時蓋過明月,太極天迎來難得的白晝。
    三天三夜後,道音漸小,最終漸不可聞,緩緩停下,玄明與閑月大真人從那種玄妙狀態中醒來,這位水月觀大真人主動朝玄明頷首一笑,玄明也點頭報以微笑。
    呼嚕聲響起,眾真人抬頭,發現朝光真君竟打起盹兒,詫異之餘,又有幾分忍俊不禁,朝暾真人略有幾分尷尬,一時如坐針氈,不自在地挪了挪屁股,小聲傳音道:“師兄!”
    朝光真君醒來,發現自己竟在眾目睽睽之下沉睡,還是在講道這種重要場合,他心裏不自在,麵上卻不曾顯露分毫。
    眾道起身,行禮感謝,朝光真君頷首微笑,勉勵眾道幾句,便命人散去。
    真君宴徹底謝幕,眾真人相繼告辭,各奔東西,玄明乘靈鹿長壽,下了扶光山,臨走前,閑月大真人親送一張請帖,邀請他參加自己的真君宴,時間定在明年開春。
    玄明接下,一口答應。
    聽真君講道,對他有益無害。
    ———
    歲月匆匆如流水,流年不盡影難追。
    自扶光山歸來後,玄明常居浮雲山,不曾再外出,除了消化聽道所得,便恢複以往修行節奏:觀經悟道、坐忘浮雲、磨練神通、照料靈根……
    除此之外,他還多了一項日常,便是研究文鰩魚,這種鳥魚相融的奇特物種數量稀少,讓玄明想到了傳說中的鯤鵬,不知曉兩者究竟有沒有關係?若沒有還好,若有,浮雲山將來是否也能多一隻鯤鵬?
    當然,這隻是玄明設想,有最好,無也不強求,他觀文鰩魚,是見微知著,參悟此魚身上的風水堪輿之道:
    鳥為風,魚為水,一者天,一者地,一者上,一者下,地氣生萬物,天德育蒼生,風水便是天地人三才合一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具體而言,風水為氣,講究藏風聚氣,風水不同,氣的流動與形式不同,氣分陰陽五行,風水亦有此分,從某種程度上說,風水與混元有眾多相似之處……
    時值深秋,浮雲山紅黃之色更甚,紅葉似火,黃葉似金,藏經閣內,玄明放下手上經卷,起身而立,站在窗前,縱目遠眺,欣賞遠處山景。
    一盞茶後,他欲繼續觀經,剛坐下突然輕咦一聲,一道遁光正朝求真觀瘋狂趕來,眨眼間便過了浮雲縣,來到浮雲山腳下。
    收斂光芒,顯露出身形,正是旭日宗那位曾給玄明引路的金丹真人,他邁步登山,邊走邊道:“旭日宗朝璋前來求見玄明道友,懇請道友現身一見。”
    喊聲震蕩山林,驚起大片飛禽,玄虛錯愕,玄素好奇,皆看向藏道峰,既是求見師兄,自然以師兄意見為主,他們隻管支持,表明態度。
    藏經閣內,玄明放下經卷,沒立即出去,默默推算朝璋真人來此的前因後果,發現一團迷霧後,他猜測可能與朝光真君有關,這世上能阻攔自己推算的東西不多,練神真君恰好是其中之一。
    喊了三聲後,玄明才動身,一步邁出,頃刻消失,再出現時已在朝璋真人麵前,後者見此,立刻稽首行禮,待玄明還禮,不等他詢問來意,朝璋真人便著急出聲道:
    “懇請玄明道友隨貧道走一趟扶光山,事態緊急,具體緣由我會在途中詳說。”
    瞧著一躬到底、頭都不抬的朝璋真人,玄明沒立馬答複,默默考慮數息才頷首答應下來,朝璋真人的焦急不似做偽,由此看來,扶光山確實出事了。
    見玄明同意,朝璋真人欣喜不已,話不多說,兩道人立刻施展遁術,出了浮雲山。
    ———
    扶光山依舊巍峨,仍然山河秀麗,靈根蒼翠,隻是整座山蒙上一層陰霾,護山大陣時刻運轉,步入此山,各真人率領弟子巡邏,戒備森嚴。
    扶光山最高峰,明光殿內,玄明到時,除了朝暾真人與閑月大真人親自坐鎮,守護沉睡的朝光真君外,還有一位年輕男子,身著星辰袍,腳踏登雲靴,五官立體,容貌俊美。
    玄明從其身上感到一股壓力,比朝光真君給他的感覺更強,毫無疑問,麵前這位陌生男子是一位練神大修。
    如他所料,經過朝暾真人介紹,年輕男子確實是練神大修,玄明向其見禮後,朝暾真人解釋道:“師兄自成就練神真君,便經常感覺困乏,初時以為是急於求成、導致根基不穩之故,用心梳理與打磨,便可恢複如常。
    直到近段時日,師兄昏睡越發頻繁,時間越來越久,才感覺不對勁兒,探尋無果後,特意自大玄都城天地院請來了天璿星君。
    星君認出師兄是中了釘頭三箭書,此為詭異莫測的詛咒秘術,需準備小草傀、弓箭與三盞燈,後以拜射形式進行詛咒,箭紮於草傀之上。
    配合箭書使用,每二十一日拜出一箭,待第三個二十一日告罄,可於異地取人性命,殺人於無形,散去中術者精氣神,陰險毒辣,詭譎難測,防不勝防,哪怕是練神真君也有可能中招,無力回天。
    以星君之能也無法算出是誰在背後暗施算計,算不到法台與草傀所在,猜測施術者或為不知名的練神大修,無奈之下,隻能以星鬥演算之法,為師兄尋找一線生機,能救師兄者,整個大玄神朝唯有兩地,一者是帝都,一者是浮雲山。
    帝都遙遠,此番前去,耗時過長,恐生變故,隻能就近求助,希望玄明道友出手,搭救師兄,我旭日宗上下必對道友感激不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