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初代目編輯

字數:5210   加入書籤

A+A-


    在柴霄看來,這十個“記者”,可不隻是記者。
    他們經過這幾天比武招親擂台的培養,很快將成為技術一流的“諜報人員”。
    而在不久的某天,將他們放到交戰前線,或是某個機關重重的隱秘之處。
    他們就能迅速以“圖文”傳回情報,相當於前端自帶“攝像頭”,令“實時畫麵”得以呈現。
    這才是真正料敵裏之外,滅敵於瞬息之間的“殺招”和“利器”。
    說得再直白些,有了他們,再配合訓練有素的斥候和突擊隊,“斬首行動”將很快成為現實。
    並敵一向,千裏殺將。
    古老的《孫子兵法》裏提出的願景,如此真切的在這個時代,到來了!
    柴霄此時的話語,擲地有聲。
    “這,就是要義二!”
    “圖文並茂,有聲有色,栩栩如生。”
    劍雷等三人,立即錄畫。
    “少主!我們記下了!”
    柴霄側身轉向她們,眼裏透出與平常很不一樣的光芒。
    “如果他們叫記者,那麽你們三個,叫什麽好呢?”
    這要是外邊突然進來一人,看見一國之君竟然用這樣的眼神看著自己的女護衛。
    絕對會認為,他肯定想把這三位颯美巾幗全娶了當妃子。
    可是,現場的人,不會。
    他們隻覺得有些奇怪,君上不是已經委任了她們三人作為“刺探發布”的主事麽?
    怎麽還會有別的稱呼?
    其實,柴霄用這樣的眼光看她們,也是各種鋪墊已經進行完畢,現在正是“高光”之時。
    劍雷等三人搖了搖頭。
    “少主!我們不知!”
    柴霄笑了。
    “他們十個人,在前方收集、記錄消息,還原場景,所以叫‘記者’。”
    “你們三個,在後方編纂、輯錄這些圖文,進行整理。”
    “我沒記錯的話,大齊沿襲大唐舊製,所以在秘書省和史館設有‘校書郎’和‘史館修撰’。”
    “校書郎負責校勘典籍,包括對書籍文獻進行文字校對、版本比對,糾正錯誤。”
    “史館修撰負責整理資料、甄別素材、去偽存真,按體例編寫史書。”
    “這些,可以稱之為‘編’。”
    “至於‘輯’,分為官方和民間。”
    “很多古籍中的篇章,比如《漢誌》,隨著時光流逝,會出現散佚。”
    “所以,學者們會根據目錄記載,收集匯聚那些散佚的篇章,使古籍內容恢複,稱為‘輯佚’。”
    “而民間,唐朝的詩文家,在編纂詩文集或參與編纂總集時,都會用到這個‘輯’字。”
    “比如,有人會把多年創作的詩詞,按送別、詠物等主題或時間順序,編排起來。”
    “最終,形成個人詩集,這叫‘輯錄’。”
    “還有人,會參與大型文學總集的編纂,把眾多大家的作品 ‘輯’在一起。”
    “比如,唐玄宗時期,殷璠所編輯的《河嶽英靈集》。”
    “其中,收錄了李白、王維、孟浩然、王昌齡、高適、岑參、崔顥等盛唐時期多位詩人的詩。”,
    “並對入選的詩,進行簡括評論,不少精辟之見,至今為世人津津樂道。”
    “再比如,南朝時鍾嶸創作的《詩品》,被稱為第一部詩論。”
    “將漢魏至南朝眾多詩人分為上、中、下三品,故稱《詩品》。”
    “他評價古詩‘文溫以麗,意悲而遠,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促進了詩歌的傳播。”
    “他強調,詩歌要有‘滋味’,即豐富情感和生動形象,而且要自然流暢,才能引人入勝。”
    “這一診斷,深深影響了後來自然豪放、情感真摯、獨一無二的李白。”
    “還有清新自然、如涓涓細流、回味綿長的王維。”
    “他還提倡 ‘溯流別’方法,探尋詩人的風格淵源。”
    “令後來的評論者,也就是《河嶽英靈集》的編輯殷璠,列舉‘風骨’‘興象’,進行評價。”
    “所以,你們三個,可稱為‘編輯’!”
    劍雷、劍霓和劍虹三人,怔了一下,但很快拱手應道。
    “少主!我們願意,並一定,當好編輯!”
    柴霄有些驚訝,調侃一句。
    “可以啊!”
    “我還以為你們聽了之後,會說這是讓女張飛繡花,勉為其難呢!”
    “竟然都有信心當好這個編輯,真是難得!”
    朱雀這時在旁邊低聲提醒。
    “少主!大齊皇宮之內,能選中並進入近身內衛的,都經過後宮六司的學習安排。”
    “尤其是司儀局的司籍,抓得極嚴,逼著背默經史子集,背不出、默不對,還要被打手板。”
    柴霄點點頭。
    “看來,逼著學,也並非壞事!”
    “不過,雖然具備文字功底,但要想一下子當好編輯,尤其是做到文經我手無差錯,挺難的!”
    “這樣吧,傳我口諭,再從國子監抽三名校書郎,要那種每天校一百篇稿以上,年輕肯幹的。”
    “報酬嘛,由你們三個確定。”
    “可以按整個比武招親項目結算,結束之後,一人二兩或三兩,都行。”
    “也可以按校核、編輯每場成頁計算,五文或十文,均可。”
    “編輯成冊,可單獨獎勵!”
    “但是,一旦出錯,那可就要罰上十倍甚至百倍。”
    “這,就是要義三。”
    “擔當負責,全麵細致,準確無誤。”
    劍雷等人應命。
    “諾!”
    柴霄停頓一下。
    “最後的要義四,也不複雜。”
    “其實,是一個觀念問題。”
    “我們,要想明白,既然是賺錢,那麽,究竟賺誰的錢?”
    “想明白這個,才能明白,怎麽賺錢!”
    劍雷快言快語。
    “少主!您安排我們比武、搭台,還有購票、飲食、武親彩、戰力狂想曲、一網打盡圖!”
    “不就是想讓看客們花銀子,賺他們的錢麽?”
    柴霄眼前一亮。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好一個劍雷,說得很準!”
    “我們要賺的,就是看客,也即觀眾們的錢。”
    “當然,還有一些報名人也即武者,想要了解對手,或者驗證自己實力,來買消息或圖冊。”
    “好了,既然已明確,要賺的是看客和武者的錢!”
    “那麽,就要學會一個詞!”
    “流量!”
    流量?
    不光劍雷、劍霓和劍虹,包括劍風、劍雨,甚至朱雀、張保和雲淑妃,都傻了。
    這個小祖宗,近來老有一些從未聽過的“新詞”從他嘴裏蹦出來。
    像剛剛的“記者”,“編輯”!
    之前還有什麽“瞬移”,“直播”!
    後來又有“快餐店”,“美食節”,“歡樂城”,“外賣”!
    再有“彩票”,“表格”!
    如今這個“流量”,又是個什麽鬼東西?
    難不成,是水流的多少?
    可是,這比武擂台上,你一拳我一腳,你一棍我一棒的,哪來的水流呢?
    這和賺看客和武者的錢,又有什麽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