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從此君王不早朝

字數:9103   加入書籤

A+A-


    北京城。
    紫禁城東南角的南熏坊。
    朝外麵巷子裏掛著高家酒樓旗號的鋪子,依舊麵積不大,依舊隻有兩層。
    同樣是,在尋常日子裏,並沒有多少食客。
    樓下隻有三三兩兩的散客聞聽著高家酒樓最近推出的河南燴麵,店家做的頗有滋味,慕名而來。
    人們成群的拚在一張桌子前。
    一麵吃著燴麵,一麵就著蒜頭。
    穿著大多普通,瞧著也應當隻是南熏坊裏外周邊的普通百姓而已。
    若是有那等家資稍豐一些的,便會再點上一份切鹵肉。大方些的,自然會招攬著同桌的食客一並享用。
    而若是那等摳搜些的,則會等夥計將切鹵肉送上桌後,便立馬端起盤子將一份切鹵肉蓋進燴麵碗裏。
    旁人見狀,也不會說什麽。
    而今日。
    在這高家酒樓的二樓。
    依舊是臨巷那間屬於某人的單間裏。
    嚴紹庭正坐在靠窗的位置,抬頭眺望著皇城東南角的角樓。
    在宮牆上,隱隱約約還能看到那些在宮中上直的諸軍將士。有錦衣衛大漢將軍,有府軍前衛的帶刀官,也有神樞營的紅盔將軍和五軍營刀圍子手。自然也少不了禦馬監轄下騰驤四衛的勇士和東廠番子。
    紫禁城戒備森嚴,但也同樣因為如此,讓這座禁城成了一張篩網,藏不住半點秘密。
    而此刻在這樓內。
    那傳聞之中和首輔高拱頗有淵源的店家,正麵色緊張的候立在一旁。
    倒不是因為嚴紹庭長得有多嚇人。
    而是陪著嚴紹庭坐在這裏,穿著一身禦賜飛魚服、腰佩繡春刀的陸繹實在太唬人了。
    “高店家莫慌。”
    嚴紹庭從皇城角樓上收回視線,轉頭看向高店家,臉上露出善意的笑容。
    高店家卻是誠惶誠恐:“上官需要什麽盡管吩咐。”
    雖然自己和高閣老家有些關係,但總不能日日尋人家幫忙。
    嚴紹庭隻是笑著說:“不過是想尋高店家問件事情。”
    高店家的腰又彎了一些:“您吩咐。”
    “咱們那位首輔,上一回來這裏吃飯是什麽時候?”
    嚴紹庭語氣隨意的問著,眼神卻在觀察著店家。
    在他身邊的陸繹也適時的低哼了一聲,將腰間的繡春刀取下,就靠著桌子落在地上。
    高店家被嚇得兩肩一顫,趕忙低頭:“那……那位已經有些日子沒來了……說起來……也該有月餘了吧?”
    已經有月餘沒來了?
    這倒是有些久了。
    嚴紹庭心中默想著,而後點了點頭:“還是老規矩,依著那位上次來時吃的菜,同樣上一份。這裏也不需店家伺候著,且去忙吧,沒事了。”
    最後沒事了三個字。
    幾乎是讓高店家如聽仙樂,趕忙領了命道了一聲,手腳麻溜的下了樓。
    陸繹側目看向自家姐夫,目光流轉:“你回回來這裏,都要吃高拱上一次來時一樣的菜。您這是想當元輔首揆了?”
    “我說這隻是惡趣味你信嗎?”
    嚴紹庭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眼含笑意的看向小舅子。
    陸繹搖了搖頭。
    對於這位大概在揣測自己到底有什麽深意,幕後又會不會有暗算的小舅子,嚴紹庭沒有做聲,任其想象。
    陸繹卻小聲問道:“姐夫你這般過來吃一樣的飯菜,隻怕高拱事後就會知曉。”
    “要的就是讓他知道。”
    嚴紹庭又喝了一口茶。
    如今天氣愈發熱了,總覺得口渴。
    年輕的錦衣衛指揮同知皺起了眉頭。
    這樣的回答就實在是讓他有些不懂了。
    隻是姐夫不開口解釋,他就算是絞盡腦汁也想不出答案。
    很快。
    店家便將幾樣菜做好送了上來。
    兩葷兩素,再加上一份頗為清新的湯。
    嚴紹庭隻是看了一眼,便笑著看向店家:“這般簡樸?”
    高店家臉上擠出笑容,也不知道該回什麽,低頭做了個揖便默默離去。
    陸繹扭頭看向他:“姐夫你是看出什麽了還是在籌劃著什麽事?”
    嚴紹庭隻是搖頭道:“咱們這位首輔雖然秉性剛硬執拗,且性烈如火,明明手握大權,又是皇帝老師,卻偏生從來都是清廉的緊,私德不虧。這兩葷兩素,想來也是上次他來時,帶了府上的幕僚一同吃的。”
    這就是高拱這個性格極具特色的大明首輔的私下麵貌。
    也讓嚴紹庭想到,當高拱被張居正、李妃、小皇帝等人罷免驅逐時,也不曾有半點是從私德上攻擊他的。
    如果按照嚴紹庭的評價。
    高拱就是一個有著牢不可破且堅韌無比的理想和追求的政治生物。
    他有著自己那一套絕不會被人改變的政治思想。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悲哀,但也可以說是一個時代的慶幸。
    隻不過他所做的事情,卻並不符合時代的發展而已。
    看了一眼已經在旁邊夾起筷子吃了起來的小舅子。
    嚴紹庭忽然輕笑一聲:“我打算過幾年給首輔一個體麵。”
    陸繹:??
    ……
    內閣所在的小院子。
    和近在咫尺皆為紅牆琉璃瓦的紫禁城殿宇建築,總是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然而就是在這一小片的院落中,卻已經發生過無數件改變這個龐大帝國的決策,影響著大明兩京一十三省的億兆黎庶。
    往日裏。
    這裏每日天不亮就會熙來人往,終日絡繹不絕,熱鬧非凡。凡是六部五寺及京中各司衙門的官員,若要奏事便必然要將奏疏呈送到此處,而那些職官們亦要為了各自的事情從宮外奔波至此處。
    如此情況下,內閣的茶葉總是顯得不夠充足。
    那些年老的中書舍人便會指派年輕人在操事之餘,還要肩負起燒水斟茶的伺候活。
    不過終究是近在眼前,身在內閣辦事,這些年輕的中書舍人們依舊是幹勁十足。
    但最近內閣中的氣氛卻顯得有些過分的凝重。
    不說那些從宮外各部司衙門過來辦事的官員,便是如蘇愚、曹子登這樣在宮中當差的年輕官員們,也不敢有稍大一些的動靜。
    而屬於內閣班房的那幾間屋子。
    如今更是成了所有人的禁地。
    非必要,閑人勿近。
    便是那幾間屋子裏有呼喚聲傳來,也是你推我搡的避之不及。
    亦是在今日。
    製敕房的中書舍人蘇愚,就很倒黴的沒有躲閃的及,被一眾同僚推到了給班房裏端茶送水的活。
    提心吊膽的將茶水送進去後,蘇愚三步並著兩步的逃了出來。
    然後衝著等候在外麵的同僚們搖了搖頭。
    眾人不由鬆了一口氣,卻並沒有離開,依舊是守在班房外麵,豎著耳朵。
    而在班房裏。
    作為內閣序位最末的高儀,提起那個叫蘇愚的年輕中書舍人送進來的熱水,為班房裏的眾人換了一碗茶。
    做完這一切後,他才坐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目光掃向眾人。
    原本的內閣輔臣李春芳已經交辦完了所有差事,帶著聖旨趕赴貴州去了。
    如今這間內閣班房裏。
    除了他高儀,便隻有首輔高拱,次輔袁煒,以及趙貞吉、胡宗憲四人了。
    而按照內閣大學士的排位順序,中極殿大學士、建極殿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東閣大學士的排序。
    因為李春芳離去。
    他高儀也在序位上升了一位,從東閣大學士變成了文淵閣大學士。
    同樣在大學士官名上有晉升的,還有在李春芳之後入閣的趙貞吉、胡宗憲兩人。
    如今已經是武英殿大學士、掌兵部事的胡宗憲。
    倒是率先開口。
    “薊鎮外的土蠻部最近又有些異動,加之遼東那邊女真人向朝廷請封之餘還暗中勾連蒙古東部部族,想來餘下幾年這邊會有些不寧,該先行將山海關、喜峰口、古北口等處邊軍清查一遍,整頓兵馬,備邊屯武。”
    說著話,他將一份奏疏送到了高拱的麵前。
    高拱隻是默默的點了點頭,低頭看向薊鎮和兵部呈送的奏本,又看向胡宗憲事先就做好的票擬意見:“汝貞操辦兵事從無錯漏,便照汝貞票擬之言呈送司禮監批紅吧。”
    說罷,他提起筆在胡宗憲票擬意見下簽了自己的名。
    隨後趙貞吉便開口道:“戚繼光和王崇古奏河套、陰山新邊今歲因營造、遷徙、屯軍,需加調米麥十萬擔,主客兵餉十二萬三千兩,兵部年初已經議過無誤,戶部堪合確認,現已將此事呈上。”
    說完,他亦是將奏疏送到高拱麵前。
    高拱仍然是麵色平靜的查閱奏疏內容和趙貞吉做出的票擬,而後眉頭微微一皺。
    他提筆書寫,並開口道:“去歲河南遭了災,陝西也本就不豐。既然如今河套、陰山新邊設立,朝中議過山西、延綏等鎮無需屯兵禦邊,想來海瑞已經先行清軍此處,可以容朝廷裁撤或移駐別地。如今當從山西河東一帶調運糧草,就近運抵河套、陰山新邊供軍民之用。主客兵餉照例自京中發出,不過既有王崇古附奏,當命太常寺撥付一份馬價銀。”
    說完後,高拱也已經將自己的意見寫完,而後抬頭看向趙貞吉。
    趙貞吉點點頭:“元輔所言甚是,若能成永例最好。”
    旋即又有袁煒奏明京師內外幾名官員堪合審查的事情,有需要罷免的,有需要降職的,也有需要晉升的。
    就連高儀也奏了地方府學的幾樁事情,到底是請戶部撥付錢糧供應之類的。
    身為內閣首輔的高拱亦是一一查閱,或直接同意他們幾人的票擬,或稍作更改使之更為妥當。
    一番處理之後,時間也快到正午。
    眾人默契的看向高拱。
    由高儀開口說道:“早就聽聞元輔鄉裏熟人在南熏坊開了家酒樓,前番我也攜妻去過一趟,菜肴做的確實不錯。今日時辰也差不多了,不如我等一同過去,待用過飯,再回來料理事務?”
    自前不久皇帝不朝後,到現在皇帝竟然真的沒有參加過一次朝會。
    文華殿的朝會不來。
    朔望日的朝會也不來。
    就連禦門聽政都能停罷。
    誰都知道高拱心裏憋著一團火。
    隻是自從那日在文華殿,當麵差點就要痛擊那內官騰祥後,他卻一直都沒有發作。
    幾人私下裏趁著高拱不在的時候,也議論過這事。
    說到底,這件事錯的還是皇帝。
    但他們為臣者,又如何能置喙皇帝?
    勸諫的奏疏不是沒有呈上去過,可皇帝一樣樣的留中不發,反倒是還不年不節的賞賜了些宮裏的物件。
    繼續上疏勸諫?
    這是自然的。
    如今他們幾個人,基本是輪流隔著一兩天就會上一道奏疏,勸諫皇帝應該勤勉政事。
    但也隻能做這麽多了。
    除非是想要將君臣關係鬧得不可開交,他們授意朝中的科道言官、憲台禦史們一起上疏勸諫。
    甚至是示意滿朝文武一同上書。
    可那樣,朝堂之上勢必又會惹出無數風波來。
    莫要忘了,當年的左順門慘案,還近在眼前呢。
    那時候也是無數的科道言官上疏給先帝,逼的先帝怒不可止,調遣錦衣衛將數十名言官活活打死在左順門。
    對了。
    左順門就是如今的會極門。
    就在出了內閣後西邊那道門。
    不能鬧得滿朝不寧,也不能什麽都不做。
    幾人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先安撫一下作為首輔的高拱為好。
    免得這位性烈如火的元輔,私下裏幹出什麽驚天動地的事情來。
    然而。
    當高儀提出要去南熏坊高家酒樓吃飯,袁煒、趙貞吉、胡宗憲三人紛紛點頭出聲同意後。
    高拱卻是冷哼了一聲。
    “豎子不足與謀!”
    似乎是要將最近壓製的怒氣一並發出一樣,高拱聲音撕裂的喊了一句。
    袁煒幾人臉色緊繃。
    他們這時候也看不明白,這話到底是在說誰的。
    是他們?
    還是……
    皇帝本人?
    但很快,高拱便從自己桌案下抽出來一份奏疏,擺在了自己麵前。
    隨後他抬頭看向屋裏的四人。
    “諸位。”
    袁煒四人連忙正色。
    高拱目光幽幽的說:“老夫這裏剛好也有一份奏疏,近來披月書成,諸位可以一同看看,若是覺得沒有問題,便都簽了名呈送聖前吧。”
    說完後,他將奏疏向前一推。
    見高拱似乎是有備而來,高儀趕忙起身拿起那份奏疏,定睛一看,頓時滿目駭然。
    袁煒在旁皺起眉頭:“子象,元輔要奏何事?”
    高儀目光顫顫的回身看向袁煒,而後扭頭看了高拱一眼,將奏疏送到了袁煒麵前。
    他這番舉動,惹得趙貞吉和胡宗憲兩人當即起身,走到袁煒身後。
    不多時。
    三人如同方才的高儀一樣,一片驚駭。
    “元輔!”
    “當真要這般做?”
    …………
    月票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