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爭取五年實現?那邊已經完成了……

字數:8095   加入書籤

A+A-




    新聞裏的主角是加索爾-格雷沃德,費米實驗室cp團隊的項目主管。
    他已經上了費米實驗室的裁員清單,下個月就要收拾東西走人了,同時被裁員的還有cp組其他二十幾個雇員。
    格雷沃德從事cp破壞的研究已經超過十五個年頭。
    兩年前,他接任了cp組的主管職務。
    這兩年費米實驗室的境況很不好,原定的實驗擴大計劃都沒有得到落實,他的團隊就隻能做一些常規實驗,也就很難出什麽成果了。
    這也是格雷沃德被解雇的原因之一。
    實驗室主管莉亞-梅明加上任的工作目標就是改善實驗室的財政狀況,減少那些不必要的項目和經費支出,cp組被證明無法達成最終目標,再加上格雷沃德擔任項目主管期間沒什麽成果,自然就隻能上了裁員名單。
    格雷沃德非常不甘心,他左思右想後找到了記者,爆料出一個大消息——
    高能物理界都被張碩和阿格斯蒂尼聯手欺騙了!
    “那是一個算法,非常複雜的算法,誰也搞不清楚,會議評審也不能確定。一個全新的算法程序對於超子衰變實驗進行分析,結果證明了實驗信號轉化手段無效?邏輯上根本就說不通。”
    “張碩,毫無疑問是個算法天才,阿戈斯蒂尼也一樣,他們都是算法天才,最最最頂級的那種。”
    “天才,也是瘋子!”
    “阿戈斯蒂尼是公認的瘋子,這是高能物理領域眾所周知的事情。”
    “今年高能物理領域備受關注的重大研究,莫過於張碩發布的實驗偏差分析算法,那是對粒子對撞實驗的分析,這次CHEP會議,他做的報告成果也與此有關,說了一個偏差度和偏差函數,還確定什麽未知物理發現?”
    “都是謊言!”
    “他的研究都是基於他自己的算法。我的意思是,裏麵有什麽問題,誰知道呢?”
    “這件事是這樣的,阿戈斯蒂尼本來就是一個瘋子,他瘋狂的迷戀自己,在布魯塞爾,他宣布發現了重子cp信號,後來被張碩指出了問題。”
    “然後,他們聯手了!”
    “兩個瘋子在一起,會做出什麽舉動很難說,他們就想出了一個算法用來忽悠全世界,cp組隻是個開始,或許之後還確定什麽物理發現,反正都是他的算法完成的分析。”
    “cp組的研究怎麽會有問題呢?這個研究已經有幾十年了,實驗使用的信號轉化技術非常先進,能精準分析出到粒子的自旋、輻射波等等,為什麽不能找到重子cp破壞信號?”
    “一切都是假的,所有人都被欺騙了。”
    “他們兩個是瘋子,張碩比阿格斯蒂尼更天才,也更加瘋狂……”
    格雷沃德的‘爆料’被記者如實的報道出來,之後有很多媒體都跟著進行報道。
    在不理解的學術問題上,媒體不會輕易去發表評論,隻是如實的報道卻引起了大量的輿論關注。
    這件事聽起來太有意思了。
    阿戈斯蒂尼、張碩,兩個格雷沃德嘴裏的‘算法天才’,一起聯手研究個算法忽悠了物理界,甚至讓一項重要研究直接被否定。
    很多人相信格雷沃德的說法。
    有媒體跟風做出點評,呼籲各大高能物理機構要謹慎一些,不要輕易相信張碩和阿戈斯蒂尼的研究。
    有媒體翻出了張碩在國內的新聞,談起了‘碩士論文抄襲事件’,並猜測他本來就是抄襲,瘋狂的人腦子可能有些不正常,總有些奇奇怪怪的癖好。
    還有媒體發布新聞並呼籲‘物理領域的學者們不要被欺騙’。
    “這是外行要指導內行啊……”
    張碩看了一些新聞內容以後,都感覺有些哭笑不得,娛樂媒體提醒高能物理機構不要相信某個研究?
    提醒物理學者們不要被欺騙?
    邱誌超也搖頭說了句,“就是外行要指導內行,問題是,有很多人相信,我看一些新聞下的評論,都說要揭穿你和阿戈斯蒂尼的‘陰謀’。”
    他說著都笑了出來。
    張碩不在意道,“公眾輿論,這些都是正常的,而且是國外,也沒什麽影響。”
    “你這樣說我就放心了。”邱誌超笑著讚歎道,“你的心態可真好。”
    張碩確實不在意。
    當一個人有了名氣,總會有各種各樣的負麵輿論,即便是做科學研究,隻要影響到了其他人的利益,都會引發大量反對的聲音。
    前世做‘源點論’的實驗驗證研究,申請項目時就遭到了很多學者的反對,不是所有人都相信‘源點論’,而實驗驗證理論的項目,要申請的經費也是很龐大的。
    很多學者都認為,不應該把項目投入到一個理論驗證實驗中。
    這些都是正常的。
    張碩和邱誌超又談了一下新聞問題,隨後話題又轉到了和高能所的合作項目上。
    量子研究所分配的工作已經完成了。
    邱誌超找到了工作文件,隨後簡單說了下框架、模塊以及算法的設計問題。
    張碩大致的聽了一下,就決定讓他們做一個詳細的報告,“這部分還是要詳細的說一下,盡量保證沒有任何大的問題。”
    下午的時候,張碩和羅勇軍來到了量子研究所,並去了一樓小會議室。
    邱誌超和其他兩個研究員,再包括幾個副研究員以及參與工作的博士生,都集中在了會議室,他們已經把框架圖投到了熒幕上。
    張碩和羅勇軍坐下來,就聽起了報告。
    量子研究所所做的部分是零散的規劃設計工作,邱誌超講了一下各部分的框架功能設計,其他的研究員開始進行每一個框架的講解。
    張碩一直認真的聽著,研究任務進度也跟著不斷上漲——
    【任務一,進度+0.830%。】
    【任務一,進度+0.346%。】
    【任務一,進度+0.60……】
    一聽,就是一個下午。
    量子研究所負責的算法規劃部分難度並不高,但內容卻比較繁雜,還比較零散,有一部分是輸出算法,下一部分就跳到了計算上。
    好多部分還要和核心算法聯係在一起去理解。
    一下午的報告結束以後,羅勇軍就感覺頭暈眼花根本理不清頭緒了,他趕忙問了一下邱誌超,“邱教授,還有多少內容?”
    “不多了,隻剩下一半了。”
    “一半還不多?”羅勇軍的嘴角扯出了一個誇張的弧度。
    張碩安慰道,“羅老師,明天再堅持一個上午就結束了。這些內容你還是要聽一下,拿著資料回去理清楚,後續還要和高能所那邊對接。”
    “放心吧。”
    羅勇軍用力按著腦門,旋即疑惑的問向張碩,“你都弄明白了?”
    “差不多懂了,怎麽了?”
    羅勇軍的眼睛裏,散發著看怪物一樣的眼神,他用力開口道,“沒什麽,就是……你真……”
    他憋了好半天,說了個形容詞,“天才!”
    其實他是想說‘真是個怪物’,但感覺用怪物形容張碩不太好。
    邱誌超也深有同感。
    這麽多的內容,聽一遍就能全部理解,真是天才到了極點。
    張碩笑道,“這個算法本來就是我研究的,各部分的設計規劃都了解,隻不過是要聽一些細節上的內容。”
    羅勇軍和邱誌超一起點頭,他們也隻能接受這個說法了,否則就感覺自己像是蠢才一樣。
    又是忙碌的一天。
    張碩和羅勇軍聽了一上午的報告,終於聽完了所有框架設計的內容。
    這時候,任務進度已經漲到了‘99.3%’。
    羅勇軍感覺規劃已經很完善了,再結合核心算法就能形成一整套邏輯完善的大型算法。
    張碩知道其中肯定還存在問題。
    這一個小問題可能會導致整個算法出現大問題,而一整套算法存在某個問題,想要找出來是非常困難的。
    張碩又理了一遍框架,發現根本找不出問題,就毫不猶豫地進行了‘氪幣’操作。
    【科研幣-3。】
    打開係統界麵,任務顯示變成了——
    【任務一】
    【研究項目名稱: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規劃(難度評估:B)。】
    【進度:100%。】
    【任務已完成,可提交!】
    “提交!”
    【科研幣+60。】
    【科研幣:261。】
    “60個科研幣獎勵,科研幣的規模越來越大了……”張碩不由得笑了出來,他感覺就像是每天省吃儉用,終於攢下了一大筆錢。
    這筆錢多到……
    “再進行一個難度稍低的B級任務,直接就能完成?”
    他思考的趕忙搖頭,絕對不能有這種想法。
    那和敗家子有什麽區別!
    在任務進度達到百分之百以後,張碩也知道了框架規劃中的問題。
    不是某個框架,也不是某個模塊或算法設計,甚至不是量子研究所的問題,問題出在了這一部分規劃和核心算法的對接上。
    每一部分單獨拿出來都沒問題,但放在一起卻出現了問題,主要是因為算法和計算邏輯的關聯,出現了一個小小的漏洞,要解決這個漏洞必須要添加一個新的模塊。
    這就和量子研究所沒關係了。
    張碩拿著所有資料回到了計算機房,隨後就開始新模塊的設計工作。
    一切都在腦子裏,需要的隻是寫出來而已。
    大概花了半個小時的時間,他就完成了新模塊的設計,也順便寫好了功能描述,隨後就給崔凱文發了信息,“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規劃項目完成了,馬上可以提交驗收。”
    “你們是什麽樣的驗收流程?”
    於此同時,高能所物理中心正在召開會議。
    會議由所長吳建寧親自主持,談的是‘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的研究,參會的都是物理中心和計算中心的核心人員。
    高洪利院士、譚誌明院士,再包括曹孟波、崔凱文、鮑賀星都在。
    CHEP會議上,計算中心發布的成果引起了國際關注,其他的機構、團隊都對於偏差分析算法很感興趣。
    據可靠消息,核子組織數據中心的小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研究也很順利,預計三個月內就能完善使用。
    他們還同步論證了大型實驗的偏差分析算法,並且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這讓高能所的領導層有種焦慮感。
    在實驗數據偏差分析研究上,他們可一直都是遙遙領先,也以此連續發布國際關注的成果,領先的感覺實在太好了。
    領先,就能一直有成果。
    哪怕隻是做個計算分析都能當做成果來發布,若是被後來者趕超失去了領先地位,成果、關注,一切就都沒有了。
    所以吳建寧就主持召開了會議,專門去討論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問題,“我們不能隻寄希望於張碩的合作項目,自己也要組建團隊研究。”
    “大型實驗非常複雜,要實現偏差分析不一定按照張碩的想法去做,也可以朝著其他方向考慮,找其他辦法。”
    “所以,我建議成立專門的項目組,從最基礎的算法實現上去研究,爭取在五年之內,完成這一項目……”
    吳建寧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他還在黑板上寫上時間——
    五年!
    其他人討論覺得也有道理,不能把希望寄托在一個人身上,他們也可以組建團隊自己研究,也許能找到其他方法去對實驗數據進行偏差分析。
    譚誌明當即舉手表示讚成。
    他一直都傾向於自己研究算法,而不是依靠其他機構團隊,甚至是個人。
    曹孟波也表示同意,再組建一個團隊專門去研究算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張碩研究不出來,他們也可以自己想辦法研究。
    其他人也一一表態。
    有的人說起了研究難度問題,他們以中心錨點偏差算法為基礎,去研究大型實驗的偏差分析算法,結果連參數關係邏輯都理不清楚。
    現在說尋找其他方向,能找的到嗎?
    有的人則覺得有道理,找其他方向研究,也許就能有突破也說不定。
    這時候,崔凱文忽然舉起了手,“吳所長,剛才張碩給我發信息說,他們的算法規劃已經完成了,問我們怎麽驗收……”
    話音一落,房間頓時安靜下來。
    算法規劃完成了?
    吳所長才剛喊出了‘五年’的口號,那邊連算法規劃都已經完成,對照一下也太尷尬了。
    譚誌明驚訝的喊出聲,“這麽快就完成了?這才過了多久?這種大型的算法規劃可是要邏輯完善的,出一點問題的影響都很大。”
    “這個項目的資助總經費可是有五百萬吧?”
    “別是草草做了,就提交驗收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