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論文答辯,張碩:聽明白了嗎?三院士:這就是天才啊!

字數:10678   加入書籤

A+A-




    院長辦公室。
    譚友銘回到辦公室慢悠悠的泡了杯茶,悠哉悠哉的坐下來喝著茶哼起了小調兒,他的心情明顯很不錯。
    在確定張碩進入高院擔任研究員時,他就開始想著張碩畢業的事情了。
    博士論文答辯後就能拿到博士學位,然後正式入職。
    現在張碩是掛職在高院,和正式入職還是不一樣的,正式入職是成為高院的研究員,享受教職工的一切福利待遇,出去以後代表的也是高院,而不會說起另一個身份--博士生。
    博士生的身份,說出去會讓高等研究院有些尷尬。
    張碩有了那麽多的成果,依舊還是個博士生?
    好多人都說起這個問題。
    這次的數學會會議上,就有好多老朋友笑談著張碩依舊是博士生,半打趣的說道,“你們蘇東大學的博士研究生畢業要求還真是高,四大刊都發了三篇論文,還畢不了業。”
    “按照你們這個要求,我們大學的博士就沒有一個能畢業!”
    譚友銘想想都有些好笑。
    他拿出了手機找了個群組,發了個消息,“我們學校的張碩,明天要進行論文答辯,誰有興趣來當個校外專家評審?”
    “隻有一個要求:明天下午之前必須趕過來!”
    群組裏立刻熱鬧了。
    這個群組裏,都是一大堆的數學教授、院士,看到消息馬上踴躍的報名。
    譚友銘的要求有點苛刻,主要是時間上的要求,距離遠一些的就要趕時間過來,但說要當評審的人還是很多,甚至還有首都大學的數學院士報名,說是要連夜坐飛機過來。
    他們都想過來沾光。
    張碩才25歲就完成了這麽多研究,未來前途必定是一片光明。
    到答辯組當個專家評審,以後說出去也會很有麵子,回來以後還能吹吹牛,多好的談資啊!
    譚友銘最後選擇了兩個距離近一些院士,一個是金陵大學的杜晟院士,另一個是東港交通大學的錢智桐院士。
    金陵和東港距離蘇東都不遠,開車過來兩個多小時也到了。
    對麵。
    張碩覺得時間有點兒緊,他的論文還沒有全部完成,尤其是格式還是要校對一下,畢竟是畢業論文,要存檔的。
    他還是先和計算中心溝通一下時間,約定是下周三過去。
    周一,論文答辯。
    周三,去計算中心做驗收報告。
    時間很緊。
    計算中心的項目驗收組,其實就是曹孟波的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團隊。
    在物理中心的項目會議上,所長吳建寧確定把項目分開以後,計算中心這邊就輕鬆多了,項目就抓在自己手裏,不需要牽扯其他的事務,隻需要組建個好團隊就夠了。
    他們有和張碩的合作項目,隻要按照張碩規劃完成算法就可以了。
    曹孟波組建的團隊也不限於計算中心。
    計算中心和實驗物理中心是兩個機構,但實際上,兩者的關係可以說密不可分,有很多研究員屬於計算中心,卻在基礎實驗組、cp組,或是其他物理中心的團隊工作。
    同時,也有物理中心的研究員在計算中心工作。
    高能所每一個大方向的研究,都需要進行基礎實驗、進行數據分析,數據分析可不隻是計算中心的工作,像是粒子對撞實驗的初步分析,還需要國內的高校合作組幫忙。
    那些獨屬於計算中心的研究,一般都是純粹的算法以及算力、平台搭建。
    隻要牽扯到實驗,就肯定少不了實驗物理中心。
    兩個機構是直接相連的。
    所以曹孟波組建的團隊也有物理中心的人,他邀請了物理中心的學術組長石秋玲,以及長期在cp組工作的主任級研究員程耀興,還有基礎實驗組的研究員劉燁和廖振宇。
    四個重量級的人物加入,再加上鮑賀星、崔凱文以及他自己,新項目組的決策管理層就搭建好了。
    另一邊,譚誌明也建了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項目組。
    譚誌明想邀請廖振宇、程耀興加入,尷尬的是都被拒絕了,後來才知道他們加入了曹孟波的項目。
    他恨的咬牙切齒的,心裏暗暗道,“你們不來我的項目,就後悔吧!”
    “曹孟波竟然幼稚到相信一個二十多歲的外人,就算是算法天才又怎麽樣?他隻有一個人啊!”
    “一個人做的大型算法,肯定有很多問題……”
    譚誌明想都覺得不可理解。
    後來,他邀請了基礎物理組的另外一個院士--趙春華。
    趙春華的履曆非常豐富,有十幾年在核電站工作的經曆,手下帶的團隊也非常有實力。
    現在年紀接近六十歲,大部分時間還是留在了實驗物理中心,但他在基礎物理組的團隊依舊很有實力。
    趙春華也知道大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有多重要,也決定加入譚誌明的研究團隊,還讓組裏的幾個有實力的研究員加入。
    這樣一來,譚誌明團隊就有了三個院士——譚誌明、吳建寧以及趙春華。
    三個院士,每一個都有個大型研究團隊,合在一起很輕鬆拉出一支隊伍。
    譚誌明還在歸屬cp組的研究基地找了個大型的計算機房當做項目基地。
    在召集了核心成員以後,他給整個項目組開了個會,明確要研究一種大型實驗偏差分算法,“具體可以參照小型實驗偏差分析算法。”
    “也可以參照張碩在CHEP會議上的報告,但不是完全以他的思路方向進行研究,我們要找其他方向、想個新的方法。”
    “我們短期的目標就是明確研究方向,對算法進行規劃……”
    ……
    張碩和計算中心溝通了時間以後,就繼續修改畢業論文,忙了兩個多小時,才全部完成。
    時間已經很晚了。
    他正要出門吃點兒東西,高曉紅正巧走了過來,她手裏還拎著餐盒。
    她把餐盒放在了桌上,眼神帶著溫柔的笑,“剛才和羅老師、孫興利一起去外麵吃,知道你忘了時間,特別給你打包送來的。”
    張碩感覺心裏暖暖的,他說了聲‘謝’就坐在沙發上吃起了東西。
    高曉紅坐在一旁,開口道,“我順便來問一下,計算中心那邊怎麽說?量子所要不要派人過去?”
    “定好是下周三。”
    張碩說了時間,想想道,“量子所也出三個人吧,找對那部分規劃最懂的人,到時候,一起去計算中心。”
    他說完補充道,“驗收也算項目裏的工作,到時候,所有的花費都在經費裏報銷。”
    高曉紅點了點頭,“我明天就和邱院士說,讓他們準備一下。”
    她坐在一旁看著張碩吃東西。
    張碩感覺怪怪的,他也能體會到高曉紅看過來的眼神,似乎是……有點溫柔,也有點複雜?
    他繼續吃著東西,心裏估算了一下,拿起手機要給高曉紅轉了一百塊。
    高曉紅掃了眼手機信息,不滿道,“你這樣,我就生氣了。”
    張碩笑笑,“行吧,等我們從計算中心回來,擺慶功宴,一定叫你。”
    “肯定到。”
    高曉紅展顏一笑。
    他們收拾收拾一起走了出來,對麵的院長辦公室也正好推開了門。
    譚友銘看著張碩,又看看高曉紅,輕咳一聲說了句,“張碩,明天下午一點答辯。”
    他說完趕緊走了。
    張碩癟著嘴看向高曉紅,無奈道,“這也是我辦公室不好的地方之一,譚院長從來不早退,每次走的都很晚。”
    “撲哧。”
    高曉紅感覺被誤會有點尷尬,被這句說的直接笑了出來。
    ……
    第二天午飯後,張碩來到研究院樓時已經有很多人了。
    譚友銘、齊誌詳、王輝,再包括羅勇軍、蘇炳康等人都在,有的是在一樓大辦公室,有的是在樓道裏說話。
    齊誌詳拉著張碩過來介紹了兩個人,一個是東港交通大學的錢智桐院士,另一個是金陵大學的杜晟院士。
    “還真是年輕,我今年沒去大亞灣,可惜了,錯過那麽精彩的證明!”
    錢智桐滿是讚歎的說道。
    杜晟搖了搖頭,“我倒是去了,但是專業領域不一樣,今天還不知道能不能聽懂呢。”
    其他人都笑了出來。
    張碩和他們說了兩句,就上樓拿了幾份打印好的論文內容,再下來也差不多到了做論文答辯的時間。
    隻有他一個人做答辯,時間倒是也卡的沒有那麽死。
    大家就是說笑的準備一下。
    譚友銘組建的答辯委員會有七個人,除了他自己之外,還有校外專家錢智桐院士和杜晟院士,其他還包括齊誌詳、馬會春以及陳天澤教授,王輝擔任答辯委員會的秘書。
    答辯委員會的硬實力很強,數學院士就有三位。
    但實際上,專業從事解析數論、算術幾何研究的就隻有錢智桐院士和陳天澤教授,另外也隻有馬會春涉及了數論的研究,其他人的領域都和解析數論無關。
    “不用擔心。”
    譚誌明笑道,“我看過他們的論文,張碩做的是最後的研究,算數幾何隻占據很少的一部分,其他都是偏微分方程、函數論的內容,還涉及一些邏輯論證。”
    “我本來是沒太在意,你這麽一說,我反倒緊張了。”
    杜晟問道,“牽扯這麽多領域嗎?”
    “有點複雜的,我有地方沒看明白。”陳天澤道。
    陳天澤也是高院的研究員,他專業研究解析數論,發表過不少相關領域的成果,而且年紀隻有四十歲。
    他才是答辯委員會的‘主力’成員。
    陳天澤的話讓其他人開始擔心可能會聽不懂,過來當答辯組的評審專家,結果連內容就都聽不懂,就有點兒尷尬了。
    很快,答辯正式開始。
    辦公室裏,答辯委員會的人坐成了一排。
    羅勇軍、蘇炳康,還有其他幾個教授坐在邊側,明顯是一副看熱鬧的態度。
    張碩手裏拿著論文,站在一個大白板前說了起來,“我的論文標題是‘素數分布:傑波夫猜想,以平方數起始素數檢驗法為基礎做證明’。”
    前麵是標題,後麵是解釋性的副標題。
    “第一頁寫的是基礎,孫興利教授研究的平方數起始素數檢驗法,是一種平方數起始的素數判定方法。”
    “以此為基礎,做幾種算數幾何方程的解集映射……”
    他邊說邊在白板上寫了起來。
    伴隨著張碩的深入講解,一整排的答辯專家們不少人臉上都露出了困惑之色。
    這是很正常的。
    張碩在會議上做報告的時候,能聽懂的就隻有寥寥幾人,他們還是聽過‘素數檢驗法’的報告,對於基礎了解的很深入。
    杜晟、齊誌詳,都沒有看過研究,專業領域也不一樣,涉及到算數幾何變換的時候,就有些聽不懂了。
    他們想開口提問,發現其他人似乎聽得懂,尤其是陳天澤,還不斷跟著點頭。
    他們也就沒有開口。
    張碩講到了一個關鍵的問題,他圍繞著映射解析展開了分析,做了一個非常精妙的轉換。
    這一個轉換步驟,也是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稱為‘精妙’的地方,數學證明的‘精妙’也就意味著理解的難度很高。
    張碩也知道理解的難度很高,他進行了非常詳細的解釋,邊講解還邊問道,“明白了嗎?”
    “這一步理解了嗎?”
    “要不要我再講一遍?”
    一整排答辯組的人互相看了看,發現就隻有陳天澤沒有扭頭。
    錢智桐、譚友銘,都也已經處在了半放棄的狀態。
    他們試圖去理解,但非常的吃力,心裏都想著直接跳過這一步。
    反正研究已經被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確認,肯定是沒有問題的,跳過這一步,後續再慢慢去理解就可以了。
    其他人也都是這麽想的。
    張碩注意到了,他笑道,“那我就再講一遍。”
    他又花了十幾分鍾,詳細的講解了這一步精妙的變換過程。
    數學,有個特點是,能理解就是能理解,不能理解,想理解就非常困難。
    張碩又講了一遍以後,就隻有錢智桐感覺自己重新跟上了思路。
    譚友銘則發現,聽張碩講解好像和自己研究也沒什麽區別,他弄不明白的地方,多數都是領域差別問題。
    他最擅長的領域是調和分析,但證明過程用到的是偏微分方程、函數論的方法,內容則是以算數幾何研究起始的數論問題。
    領域差別太大了。
    其他評審中,杜晟、齊誌詳早就放棄了。
    馬會春就是來湊個人頭,他的研究涉及解析數論,但完全不涉及偏微分方程,解集映射的方法了解不多,到這一步也果斷選擇了放棄。
    王輝是答辯委員會秘書,他根本沒有當自己是評審。
    在張碩講解的時候,他還悠閑的給幾個評審倒了茶。
    現在剩下的隻有錢智桐和陳天澤,張碩也發現錢智桐和陳天澤聽的很認真,其他的人眼神都有些飄忽了。
    他也沒有在意,就繼續講起了內容。
    很快又到了一個難點。
    張碩又開始慢慢的講解,把每一步精細到用到的定理和公式。
    這次錢智桐連續問了好幾個問題。
    張碩很認真的解答後,錢智桐發現自己還是不太明白,他幹脆揮了揮手,苦笑道,“算了算了,張碩啊,伱給陳天澤教授講就好了,我們……都聽不懂。”
    他轉過頭看向其他人,“你們就別不懂裝懂了!”
    這話一出,頓時一片寂靜。
    圍觀的羅勇軍直接噴笑出來,王輝也跟著笑了出來。
    幾個答辯專家紛紛低下頭。
    杜晟都感覺很丟臉,大老遠跑到蘇東大學當答辯專家,結果聽不懂報告內容。
    尷尬不尷尬?
    張碩平靜道,“沒關係,都是正常的,我在會議上做報告的時候,好像隻有邱院士和朱浩教授全都聽懂了。”
    “其中有些難點涉及到多個領域,確實有些難理解。”
    這話讓在場眾人輕鬆了不少。
    邱成文可是菲爾茲獲得者,二十出頭的年紀就被名校聘任為教授,是真正的天才數學家。
    朱浩教授,才隻有不到五十歲,是國內數論領域最頂尖的學者之一,他的研究還涉及其他多個領域。
    以朱浩的名氣和成果來說,今年評個院士也是穩穩當當。
    這兩人,可真比不了。
    ……
    在錢智桐開口以後,答辯流程就變成了陳天澤和張碩的一問一答。
    其他人都成了旁觀者,幹脆在辦公室裏閑聊起來。
    譚友銘、杜晟以及錢智桐直接寫了評分,他們完全沒有交換意見,都直接給了滿分‘100’,他們都聽不懂內容,想扣分都找不到理由。
    給打分了以後,他們就一起去了譚友銘的辦公室。
    陳天澤對證明的研究很透徹,他隻有幾個不懂的地方,張碩就針對性的一一回答。
    等弄懂了最後一個邏輯問題,陳天澤讚歎道,“真是了不起的研究!”
    “後續這一部分內容不多,但是比孫興利教授研究的判定法難太多了。”
    院長辦公室。
    杜晟、錢智桐和譚友銘坐在一起,也正說著張碩的問題。
    錢智桐感歎道,“今天這一趟別看沒聽懂,但是收獲很大,可算滿足我的好奇心了。”
    “現在到處都在說張碩,我也想看看天才是什麽樣,果然啊!”
    “這個水平,不出意外,以後一定能拿到國際數學大獎!”
    杜晟也跟著點頭,“現在輿論上還有很多報道,說張碩有多天才,真是聞名不如見麵,怪不得能讓邱院士都豎起大拇指,他就是第二個朔爾茨!”
    譚友銘道,“好多人都把張碩比作朔爾茨,不過還是不一樣,你們可能不知道,張碩對物理更感興趣。”
    “啊?”
    “為什麽?”
    杜晟趕忙道,“你可要攔住他,這可是數學的好苗子,去研究物理太浪費了!”
    譚友銘苦笑,“這是我能攔得住的嗎?你看看他那些研究。”
    “兩次國際物理會議,還牽扯一個未知物理現象,他和阿戈斯蒂尼的研究讓高能所cp組的實驗都暫停了。”
    “數學領域,張碩是完成了幾個研究,但在物理領域,他都能影響大型實驗了。”
    錢智桐和杜晟對視一眼,感歎道,“這就是天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