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世界,會因此而改變!

字數:7480   加入書籤

A+A-




    當今的國際社會,能源就是最重大的問題,沒有之一。
    能源也是支持人類科技發展的基礎。
    如果不能解決最基礎的能源問題,哪怕研究的技術再高端,應用方向上也會嚴重受限,往往越高端的技術,對於能源支持的要求就會越高。
    引力製造技術,就屬於對電能需求極高的高端科技。
    高曉明提出的‘能源裝置’,讓張碩思考著都不由得眼前一亮。
    他一直在做理論和實驗研究,從來沒有考慮過應用技術和能源問題,強力拆分、原子核核力拆分的實驗,都是佟智國的團隊在做,而後續考慮也是軍事應用。
    現在高曉明提出來,他仔細思考一下,確實是可行的。
    原子核核力拆分,有點像是核裂變的升級版本,利用其來製造能源裝置,馬上就能想到很多的優勢。
    第一就是原料極為廉價,卻具有超高的製造能效。
    即便隻是用元素周期表中排在第三位的‘鋰’的來進行核力拆分反應,單位質量製造的能量值也比常規核裂變高二十倍以上。
    第二就是,對比嚴重核汙染的核裂變反應,原子核核力拆分的汙染度極低,其反應過程中並沒有自然放射性元素參與,放射性不可持續。
    還有,相比中子、質子的強力拆分,原子核核力拆分的穩定性要強很多,控製起來就更加容易。
    當然,控製還是最重要的。
    相比常規核裂變反應,原子核核力拆分控製更難一些,因為是場力作用的核力拆分,而不是概率性的粒子碰撞,反應材料會以極快的速度消耗。
    想要維持能源供給,也就是讓反應不斷進行,就像是‘燒煤炭’一樣,必須不斷的填充材料。
    張碩和高曉明討論了一番,很確定的說道,“理論上是沒有問題的,而且有很多的優勢。”
    “我覺得可以從這方麵著手進行研究,能製造出以此技術支持的能源裝置,甚至可能讓國內的能源問題迎刃而解……”
    這個評價相當高了。
    高曉明也激動的點頭,他的激動是因為張碩的肯定。
    實際上,科技工業局內部已經有很多專家在討論了,但他們並不確定是否可行,主要是因為原子核核力拆分的原理複雜,並不像是核裂變那麽好理解。
    對於理論的理解不深入,他們自然就不敢判斷技術是否能應用在能源製造上。
    現在確定下來了。
    當想到能掌握一項全新的、擁有巨大潛力的能源製造技術時,高曉明都忍不住心潮澎湃,恨不得馬上就開始著手研究。
    這可實在太重要了。
    科技隻是應用,能源才是基礎,人類的發展離不開能源的支持,而現代戰爭大部分都和能源有關。
    亞洲西部是戰爭頻發的地區,為什麽呢?因為石油就是黃金。
    如果那裏沒有石油,就隻是一片幹枯的荒漠,世界其他國家和地區,也不會關心那裏有什麽衝突。
    國內的情況來說,最缺少的就是能源,因為國內的石油、天然氣儲量低,大部分消耗的能源都需要進口。
    為了不受到能源的限製,好多發展戰略都和能源直接相關。
    如果能出現一項發展前景廣闊的能源技術,國內一定會不惜一切代價的投入去做研究。
    ……
    項目組的忙碌持續了半個月時間,但忙碌似乎沒有盡頭,還是經常會有領導或專家組到來。
    同時,實驗資料也提交了上去,上級部門也批準進行實驗成果的發表。
    實驗成果發表在了國內的《理論和應用物理》雜誌上,《理論和應用物理》雜誌的英文版,也被收錄在sci期刊中,放在世界範圍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項目發表的實驗成果隻有中文版,並沒有發布英文版本,理由已經想好了,就是國際並不認可《源點論》,他們在這方麵的研究成果,自然也沒有必要發表英文版本了。
    這是例行式的發表。
    在論文發表的問題上,上級也進行了一定的考慮,項目組的成果並不怕被人知道,實際上,也根本無法做到完全的保密,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事情,如此驚人的發現一定會被人知道,就隻是時間問題而已,絕對的保密是不存在的。
    項目組的成果論文上,並沒有明確的數據,隻是從理論和實驗層麵上,說明發現‘引力場’。
    至於‘引力場’是什麽樣的表現形式,就沒有具體的信息了。
    在成果發表以後,馬上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
    學者群體中,好多物理學家們還是更傾向於邁克約爾的理論,他們的想法和國外學者是一樣的。
    哪怕張碩團隊宣布發現了引力信號,很多人心裏也是帶著疑問的,就像是高能所的研究員們,乃至於吳建寧,都還要過來問一下張碩。
    現在項目組發表起了新成果,宣布在實驗中製造出了引力場,能夠引起多大轟動就可想而知了。
    那些堅定認為邁克約爾理論正確,不相信基礎力關係模型的學者們,心裏的想法都產生了動搖。
    最具有代表性的,楊海峰。
    楊海峰的研究領域是粒子標準模型,他一直負責s合作組的事務,自然更傾向於邁克約爾的理論。
    在高能所舉辦的理論物理會議上,楊海峰就和張碩有過爭論,他堅持自己的觀點,非常推崇邁克約爾的理論。
    後來上級否定了邁克約爾理論的研究方向,楊海峰我感到非常的不忿,他認為學術不應該有國界線。
    自此,楊海峰就沉寂了,他好像是提前退休了一樣,不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就隻是投入到教學工作,甚至多還開了一門物理課程。
    楊海峰得知張碩的項目組製造出引力場,心裏感到非常的震撼。
    如果消息是真的,可不隻是代表技術力關係模型的正確性,代表源點論基礎得到了驗證,還代表項目研究出了一項可能在未來轉為應用、能改變世界科技的尖端技術。
    當一項理論跳過了驗證階段,直接研究出了技術……
    什麽相信不相信,還重要嗎?
    楊海峰一時間都感到迷茫,他和好幾個同事交流這個問題,結果每個人都確定源點論方向的正確性。
    “那已經是技術了,不是理論。”
    “源點論,已經能稱作是源點物理,這可不是玩笑。”
    “上級做決定肯定是有原因的,他們已經無比確定源點論的正確性,我之前還相信邁克約爾,真是太滑稽了。”
    楊海峰也感覺自己很滑稽,他覺得自己是真的老了,已經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了。
    學術圈如此,普通公眾輿論也有很多討論的聲音。
    人為製造引力,多有吸引力啊!
    好多人都參與討論,主要討論的是是否以此製造出引力飛行器,但大多數人都認為距離應用還很遙遠。
    “一項理論被驗證,發現對應的現象並轉為應用科技,跨度時間是很長的,估計十年都是非常短了。”
    “十年當然很短,20年、30年都很短。”
    “好像成果上並沒有說是什麽樣的引力場,估計就隻是測定出來而已。”
    “雖然我不是專業人士,但也知道一些消息,上一次張碩大神的項目團隊公布成果,說的是測定出引力信號,現在說測定出引力場可能就隻是信號強度增強而已……”
    “當然,意義還是非常重大的。”
    “這絕對是物理學的重大突破,但好像國際並不認可,這就有意思了。”
    國際可不隻是不認可。
    在國內輿論沸沸揚揚的時候,核子組織的新聞官,對外發布了理事會議的決策,“我們決定中斷和高能所的合作,中斷一些高校s合作組。”
    “同時,會議宣布拒絕基礎力關係模型、源點論方向的研究。”
    他說完補充道,“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那個方向是錯誤的。”
    “我們決定以擬定的物理方向,來對粒子對撞機進行改造,希望未來的實驗能夠測定到暗物質信號。”
    “新物理方向對於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對於全人類來說也非常重要……”
    新聞官後續又說了一大堆,差不多就是展望未來的前景,期待能測定到暗物質的信號,同時說明,暗物質發現有多重要雲雲。
    這次對外發布也是核子組織公開做一個高能物理、理論物理方向的切割了。
    另一邊,能源部可不這麽看。
    哪怕不知道《理論和應用物理》上的實驗成果,能源部也根據所掌握的情報確定張碩團隊有了巨大的發現。
    而且,他們還確定項目組是製造出了引力場或是微觀上檢測到明確的引力場信號。
    引力場信號和引力信號,根本是兩個東西。
    引力信號隻是代表測定出了疑似引力的信號,引力場信號則代表測定到了範圍性的引力信號。
    前者就像是發現了一隻螞蟻,但也許是把其他的小昆蟲看成了螞蟻,後者則是發現了一個螞蟻窩。
    螞蟻窩都發現了,還不能確定是螞蟻嗎?
    能源部的官員們得到消息以後都可以用轟動來形容。
    在確定消息的當天,就有官員站出來表示說,“我們呼籲項目組方麵應該發布更多的成果內容,而不僅僅於實驗的簡單介紹。”
    “基礎物理成果,應該對全世界共享。”
    “理論以及實驗內容不應該保密,我們希望得到更多的信息,也希望增加基礎力關係研究方向的理論和實驗合作。”
    官員站出來的呼籲是很有效果。
    比如,有記者向國內的高級官員進行提問,還表示說,引力場信號是最頂級的物理成果,應該發表在最頂級的期刊上,而不隻是發表在國內的中文期刊。
    官員義正言辭的回複道,“首先,張碩教授項目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頂刊。”
    “《理論和應用物理》,是國內物理影響力最高的學術期刊。”
    “在基礎物理研究上,我們一直對外秉承合作開放的態度,《源點論》的研究上也是這樣,每一項理論都會對外發表,取得的每一項實驗成果也都發表出來。”
    “現在主要的限製是來自國際社會,《源點論》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據我所知,核子組織剛剛宣布拒絕《源點論》,並暫停我們的s合作組,未來不會再共享實驗數據。”
    “同時,新物理發現的基礎研究上,我們也是有合作的。”
    “比如,費米實驗室的團隊,已經抵達高能所並進行參觀訪問,雙方還就理論以及實驗研究合作,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並達成了一些協議……”
    ……
    項目組的新成果引起的國際反響還在不斷發酵。
    張碩的心思不在實驗成果上,而是放在了一些重要會議上。
    他已經身在首都。
    高曉明確定了理論支持沒有問題後,就和張碩一起撰寫了一份能源技術報告,報告被送上去以後馬上得到了重視。
    當技術牽扯到能源的時候,往往都會變得非常重大。
    普通人還不知道,但上級部門都都很清楚,國內科技方向來說,現在的科技方向來說,最重大的就是《源點論》的科技轉化。
    張碩項目組最新的實驗成果,意味著國內即將掌握一項人為製造強引力的技術,能夠支持製造飛行器、航天飛船,等等,後續也會拓展其他應用領域。
    佟智國團隊的研究,則能提供一項非常重大的武器技術。
    現在又是能源領域的科技轉化,比前兩項受到更大的重視。
    上級部門馬上就決定召開會議。
    這次是內部的重大會議,參會的官員都是老師級別,其他也都是非常有名望和影響力的學者。
    張碩受邀參加會議,他會在會議上進行講話並提交一份報告,主要還是以理論以及數據對於能源技術進行支持。
    他為了這次會議特別準備了兩天,主要都在做計算工作。
    報告,已經寫好了。
    在去開會的路上,張碩又仔細看了報告,他相信憑借報告內容,一定能說服上級部門支持新的能源技術。
    “這項技術非常重大。”
    “或許會徹底的改變世界能源的格局,石油、天然氣,化石能源都會變得不再重要。”
    “世界,也會因此而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