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雍州城

字數:3084   加入書籤

A+A-




    最新網址:其利才能斷金,同心才能走到州城,女眷們發起狠來也能頂半邊天。
    說幹就幹,有的女眷動作快的,已經上手將男人手中裝烈酒的水囊換了過來,別在自己腰上。
    就這樣,一行人足下生風,豁出命去趕路,終於在出山後的第二日正午,抵達州城。
    雍州城,龍飛鳳舞的三個大字高高掛在城牆上,隔著老遠就望到了。
    看著高大巍峨的城牆,林小月眉眼微微彎起,雖然穿來後,去過鎮上,但跟眼前的州城還真沒法比。
    到了這裏的難民很多,雖然與路上見到的別無二致,同樣都是衣衫襤褸、瘦骨嶙峋,食不裹腹。
    但比起這一路遇見打砸搶殺,毫無顧忌的暴民而言,能走到州城前的難民都收斂起了爪子,再無一絲張牙舞爪的橫樣。
    雍州城前,人山人海,從各方湧來的難民多如牛毛,但卻井然有序。畢竟,有大量的官兵手持武器一層層的戒備著,天大的膽子也不敢在州城前造次。
    林小月站在眾人之中,靜默的觀察著周圍的情形。
    州城前基本分成了兩塊區域。
    一側區域人多點的,如行軍布陣般,設置了一排排望不到邊的官方帳篷,帳篷最前端靠近城牆根下,依次擺開數十口大鍋,鍋裏正咕咕冒著騰騰熱氣。
    難民們在官兵的維持下,分別排成了兩條長長的縱隊。
    一隊餓得皮包骨頭,如骷髏般嚇人的難民手裏,拿著官方統一製作的領取吃食的竹簽子,以及難民自備的破爛碗筷,看著應該是在排號打粥。
    另一隊在三個並排的帳篷前排著隊,每個帳篷裏支著五個並排的條案,每張條案後坐著一名大夫搭配一名藥僮,另二名官兵守衛,也不知是為了防止難民暴起傷了大夫,還是用來鎮壓大夫的。
    另一側區域設有布告欄,此時,也不知布告欄上張貼了什麽,倒是聚集了不少難民駐足圍觀。
    往前,在城門處擺了幾條桌椅,有兩三名公職人員坐在桌後,負責登記之類文書工作。
    而那裏也排著冗長的隊伍,不同於打粥和看病的隊伍,每個排隊的難民都是大包小包的拎著包袱,時不時後頭的人還抻長了脖子,看隊伍往前推進的進度,麵上滿是焦急之色,但再急也不敢在威武的官兵們麵前蹦躂叫囂。
    裏正做為隊裏的大家長,上前與路邊負責引導的官兵搭話,“官爺,我們是逃難來的,想要進城,手裏有戶籍但沒有路引,請問能否通融進城。”邊說著,裏正拉住官兵的衣袖,悄眯眯的遞了一個銀角子過去。引導的官兵說到底,也隻比底層百姓好過了那麽一丁點,大災大難下,誰家要養活一家老小都不容易。所以,原本對裏正過來尋他問話,難看的臉色,在指尖觸及到銀子後,臉上的不耐也淡了不少。
    再看裏正身後一群人,雖然臉上都黑黢黢的,狼狽不堪,且男男女女都一嘴的燎泡,可精氣神倒是足足的,半點不像染病的樣子。
    而且,這一行人居然還帶著牲口,牲口背上馱著不少物資,一看就是難民中過得比較好的那一撥,這樣的人,不是窮凶極惡,一路靠掠奪殘害他人過來,便是有不小本事的。
    每日接觸來自各地形形色色,數之不清的難民,識人辯人的眼力見多少還是有點的。
    “那邊,瞧見沒,布告欄上寫著清清楚楚的。”官兵語氣不好,但得了人家的銀子,多少還是提點了下,當即,便指著布告欄的方向,和他們道,“雍州城不會驅趕難民,但基本到了這裏的人也不是隨隨便便都能進城,得滿足一定條件才行。”
    眾人豎起耳朵,認真聽引導的官兵和大家說進城的要求,簡單而言不外乎三點:
    一,無論是否有戶籍、路引,一律都得先去醫者那邊排隊看病,讓大夫號過脈,確認你沒染上疫疾,大夫就會給你竹簽子;
    二,號過脈後,無恙的可憑竹簽子去找空帳篷先住著,每個帳篷差不多能住十人,若有沾親帶故的,自行找他人協商,但不允許產生衝突。否則,官兵不問原由,一概將人拉去充軍或充徭役。
    而竹簽子也不能丟,丟了就沒粥可領。當然,為了防止難民不老實,多領簽子多打糧食,一經發現,同樣不問原由,同樣拉去充軍或充徭役。
    三,最後要進城,不管有無戶籍、路引都一視同仁,官府都給了難民五種選擇的餘地。
    考慮到此次除了開春以來一直大旱的緣故,再加上各種天災頻發,暴民為禍,匪患橫行,以致各地死傷不計其數。人們逃難時未必都帶著戶籍,路引就更不可能提前準備好。
    因此,刺史上奏朝廷,調請各地守軍繳匪,並鼓勵難民返籍重建家園,此乃第一種選擇。
    無疑,比起離鄉背景,流離失所,有田有宅的日子才更讓百姓心安。所以,官府才會第一時間安撫人心,讓四處漂流、居無定所的難民自主選擇回鄉,也可算是穩定民心工程之一。
    第二種選擇,充軍,入軍戶籍。簡單而言,就是平日可以在自家的軍田上呆著,但你不能亂走,同時戰時要應調隨時上戰場拚殺。
    第三種選擇,基本是屬於犯了事的,臉上刺字充徭役,修橋鋪路、填河溝、建堤壩、挖礦,相當於賤籍,沒有人生自主權,官府要你幹啥你就得幹啥的那種。
    第四種開荒,去兩州之間的荒地開荒,那裏地處偏僻,急需發展,故朝廷給出相應的政策輔助。願意去開荒的每戶每人,可在州城領取二兩銀子並半個月口糧,且開出的荒地全歸個人所有,且五年內不收取任何賦稅。
    最後一種,落戶。
    引導的官兵雖沒明說,可任誰都聽得明白,這裏麵可操作的空間彈性就大了,就是說,端看人家覺得你可以留下,你就能留,說你不能留,你就是再想留,也不能留,這就全看守城官員如何判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