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504章 戰火中的大夏

字數:4044   加入書籤

A+A-


    “盛夏閣?”
    雲水盧氏之人品味著這由十三人組成的權力機構,會心一笑。
    名字取得不錯,昌盛大夏,走向繁榮,是為盛夏!
    而且這名字也將責任隱晦告訴了眾人,目的就是盛夏。
    “大家有意見提意見,但是要快,第一件大事可等著大家決策呢。”趙無疆有意識地在話語中把大家稱為一個集體,好似真正站在正在統一陣線一般。
    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一些。
    第一便是讓大家接受這個朝堂可以沒有皇帝,代天子行政的說法不過是初期他用來蠱惑這些宗族的。
    等到這些宗族嚐到了不用躲藏在幕後就能施展的權勢時,誰又會輕易放棄這個名額呢?
    到時候不需要他趙無疆來維護,十一大宗族內,自然就人會想要維護好自身的利益。
    第二便是他“融入”了這十一宗族,成為了明麵上的自己人,也無形中分化了這十一宗族,為將來他徹底解決這些宗族,打下基礎。
    第三,則是最重要的,那就是開始坐下來一起決策,共商大事,如何拯救如今的大夏,而不是明爭暗鬥,任由大夏走向深淵。
    “世子殿下,說的是戰事吧?”王有財笑意和善,現在大家都坐在一起了,那就是自己人,何況這種決策戰事的事情,他之前還沒感受過呢。
    之前的那些決策,哪怕群臣各抒己見,最後都是皇上說了算。
    如今的決策,他王有財作為夏北王氏的代表,說話便有了分量,亦是決定人之一。
    明明看似與之前差不多,但是在心理感受上,他卻感覺格外爽快,有一種天下握在手中的感覺。
    不僅僅是他,其他代表亦是有這種感受,除了李氏皇族的李慶餘,其餘代表臉頰上都不由掛上笑意。
    趙無疆頷首:
    “邊境很多地方淪陷,遭逢戰事,而大夏內部也早已千瘡百孔,各方勢力割據,我們必須要盡快出兵,平息內亂,守衛大夏疆土。”
    “世子殿下不妨詳細說說。”有人提議,很多戰事都是趙無疆在說,可是京都亂了之後,兵部運行阻塞,消息並未傳開。
    “讓兵部侍郎來說吧,他知道的,更清楚,更詳細。”趙無疆對著另一側的兵部侍郎頷首。
    兵部侍郎受寵若驚,他可不像李慶餘一樣可以以侍郎之位威壓吏部尚書。
    如今趙無疆這一手,無疑是想要抬他。
    他幹咳一聲,從袖袍中拿出一本奏折,向著盛夏閣十三人拱手,又向著其他同僚拱手,這才開始詳細複述大夏如今的局麵。
    ————
    皇上駕崩後,大夏西北境要塞“凜冬關”成為各方爭奪焦點。
    琉疆、長景、東麗,趁大夏內亂,集結十八萬鐵騎壓境。
    凜冬關城牆上,大夏守軍以滾石、火油抵禦,但邊軍因糧草斷絕士氣低迷,部分將領甚至暗中與外邦談判,意圖獻城自立。
    昏暗的天幕下,突厥騎兵手持彎刀衝鋒,箭雨如蝗,城牆缺口處血肉橫飛。
    守城副將王猛率親兵死戰,高呼:
    “凜冬關不可破!”
    卻被叛徒從背後刺穿胸膛,城門終陷。
    江湖盟問世,現任盟主姬明九之子姬遠林親率五千俠士馳援邊關,卻遭割據軍閥“鎮西王”李愈截擊。
    李愈欲借外族之手削弱朝廷殘餘勢力,雙方在戈壁灘上展開混戰。
    劍氣與箭矢交織,沙塵中隱約可見江湖人用毒鏢等暗器暗算外邦將領,卻又因內鬥死傷慘重。
    南疆“南塘關”外,南疆巫蠱部落聯合南詔國,以毒蟲、象兵突襲。
    大夏留守的鎮南軍因朝廷斷餉數月,加之鎮南王李敬未能坐鎮,士兵嘩變,副將陳文實自立為“南境侯”,與南疆和南詔國談判瓜分領土。
    密林中,象群踏平營寨,中毒的士兵皮膚潰爛,哀嚎聲與巫祝的咒語回蕩。
    萬幸李敬與其子李叱吒帶兵回歸,鎮壓南境候,將南疆和南詔國阻攔。
    東海沿岸,寒桑與越海之東的星盟國戰船劫掠商港,東海王李雲盛擁兵自立,勾結外邦販賣軍械。
    海戰中,寒桑與越海之東的火炮轟碎大夏戰船,漁民被迫為奴,海岸線屍骸堆積,海鷗啄食腐肉,腥風席卷千裏。
    西域“玉門關”外,拜月氏重甲騎兵與敖火國象兵合圍。
    守將張懷試圖重現祖輩“鑿空西域”的壯舉,卻因糧草被河西軍閥“涼州王”馬騰飛扣押,士兵以戰馬血肉為食。沙暴中,敖火戰象披鐵甲衝鋒,大夏弓弩手箭盡援絕,最終被象蹄碾為肉泥。
    西域大商沈北風暗中資助拜月氏,以商隊為掩護運送攻城器械,商道驛站內,駝鈴聲與刀劍聲交織,商會護衛偽裝成馬賊屠戮邊民,黃金與血漬浸透黃沙。
    大夏龍脈所在的“吟龍崖”因戰亂地動頻發,山體崩塌堵塞河道,洪水淹沒西南三州。流民易子而食,起義軍“黃眉軍”首領韓跑跑率饑民衝擊官倉,與朝廷殘軍廝殺,洪水中浮屍堵塞河道,宛如人間煉獄。
    北原聖族的狼騎穿越雪山突襲大夏北境,守軍因嚴寒凍死過半。
    北原聖族薩滿以冰錐施咒,冰牆憑空而起,困住大夏殘兵。雪原上,幸存者點燃狼煙求救,卻發現烽火台早已被內亂的叛軍拆除。
    大夏邊境的戰爭不僅是兵戈之爭,更是人性與野心的角鬥場。
    江湖俠士、叛國將領、外族鐵騎、奸猾商賈交織成一張血腥巨網,而百姓如螻蟻般在夾縫中掙紮。
    山河破碎之際,有人高呼“收複河山”,有人冷笑“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更有人漠然道:
    “這天下,早該換了主人!”
    “諸位同僚,這就是如今大夏的局麵。”
    兵部侍郎不斷複述,眸子愈發紅潤,想要說些什麽,但最後隻是將奏折遞給趙無疆,深深一拜。
    他此刻拜的不是趙無疆的權勢,而是他知道,盛夏閣十三人中,也許唯有趙無疆是真的關心大夏如今的境遇。
    趙無疆接過沉甸甸的奏折,然後一抖,奏折攤開垂落,幾乎等人之高,上麵的戰報密密麻麻。
    他沉聲道:
    “大夏曆經盛世,但自天佑以來,不斷積弱,外邦虎視眈眈,內部流寇漸多!
    這像極了大陽王朝末期!同樣的內有外患,大陽覆滅了!
    而外邦之亂,在我眼中遠勝過內亂。
    五大外邦禍亂這片土地的記載,相比各位有所耳聞。
    這樣的事情,我不想它發生在現如今的大夏!
    所以我們出兵迫在眉睫!
    鎮北軍,將派出十萬鐵騎,支援北境和西北部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