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神仙之死,長生逍遙。(求追讀)

字數:5517   加入書籤

A+A-




    太元十一年。
    這一年,鮮卑雄主拓跋珪建立魏國,開始與慕容燕國逐鹿中原。
    晉朝與秦國軍隊交戰,先勝後敗。
    晉朝,司馬道子權傾朝野,皇帝司馬曜趕走王謝,又迎來宗室權臣,於是開始提拔太原王氏製衡。
    朝堂上的鬥爭蔓延民間。
    鶴州大饑,吳郡水患。
    錢塘大江,星辰璀璨。
    鶴發童顏的方士夜觀星象,說:“不出十年,晉室生亂。”
    “道化天下,普濟眾生。泰兒,你從今天開始,行善積德,結交貴人。整合天下部眾,重拾大業。”
    “是!”
    餘姚馬氏。
    馬道為原會稽太守,馬德兄長。
    “劉充,我與你不共戴天。”馬道肝膽俱裂,怒發衝冠,時至今日,想起弟弟的遭遇,仍然感到恥辱。
    劉充部曲甚多,一時間無法奈何此人。此人武功高強,武士也無法暗殺。
    隻能靜待時機成熟。
    東湖,在部曲帶領下,流民進行開荒。
    “弟兄們,劉司馬說了,朝廷很看重這些地,今年莊稼熟了,每人三十畝!”
    “彩!”
    “中!”
    諸暨一帶,亦有流民部署,幾乎整個江左的流民都被兩個地方吸納。
    因兩人是寒門,功勞全被算到謝家頭上。
    劉充反倒鬆了一口氣。
    按照三弟的規劃,流民不僅僅是安置好就沒事了,後麵還有大用,所以低調一點總沒錯。
    蓬萊丹室。
    外界風雲變幻,道士獨自煉丹。
    砰!
    鼎中金光大放,躍出一枚金燦燦透明丹丸。
    此乃肘後金晶丹。
    一丹服用,神魂澄明舒暢,飄飄欲仙。
    念力感應範圍,似乎又增大了不少。
    範圍為方圓六丈。
    “六丈,十九米左右。”
    這個範圍之內,任何事物逃不過自己感應,即便睡覺亦是如此,神念自動感應外物,避免別人偷襲自己。
    隨著丹藥服用,或許神念會有不可思議的變化。
    如今神魂能力過目不忘,長到一定程度,或許會誕生出其他神通。
    根據寧陽子給的信息,蠶絲纏繞成繭,即可開始屍解。
    世間屍解有多種方法,有火解、水解、兵解,這些方法無一例外都要求拋棄形骸。
    玉蠶之法名為太一守屍,太陰煉形。
    乃是不拋棄形骸之法。
    死後屍體腐爛,魂魄於虛空煉形,隨著時間流逝,腐爛屍體漸漸恢複,再過一段時間,即可再次蘇醒。
    整個過程需要一甲子。
    如果神念越強,那麽煉形時間越短。
    越短對自己越有利。
    “丹寧子號稱一百八十歲,扣去六十年屍解,豈不是才活了一百二十年?”
    第一世八十年,第二世四十年就死了。
    “果然,還是不能太脫離塵世,必須要有護道之術。”
    梁嶽放下丹藥瓶,起身披上袍子。
    此時,窗外月光明亮,繁星閃爍。
    糧食長了又收,土地換了一茬一茬的人。
    王朝其興也勃焉,亡也忽焉。
    明月還是明月,星辰依舊星辰。
    不知不覺,夜已漸深。
    石泉子前來敲門。
    “山伯,鮑靚死了。”
    鮑靚埋在後山,唯有一座孤獨的墳頭以及粗糙的墓碑。
    解空和尚不知何時也來了。
    石泉子望著當年一起中流擊楫的友人,眼中古井無波,好似尋常。
    “鮑前輩說了什麽?”
    “沒說什麽,吃了晚飯,我跟他聊了一陣,他停下笑著說了一句:吾去也。”
    之後沒了氣息,死得很是平淡。
    “九十六歲,差不多也該走了。”解空淡然一笑。
    “原來如此。”
    一代神仙太守,名揚江南的人物,轉眼間化為孤墳。
    望著鮑靚的墓碑。
    不知為何令梁嶽有些迷茫。
    兩千年的時間,期間不知經曆多少艱難險阻,風霜荊棘。
    這個時代對修士最大的悲哀,就是空有法術不能修行。
    自己也算是萬中無一的幸運兒了,又或是不太幸運的人。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真的走到對岸嗎?”
    石泉子給鮑靚的墓碑澆了一壺酒,不禁感歎。
    “求道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山伯。”
    “前輩何事?”
    “以後我死了,就埋在鮑兄旁邊。”
    “好。”
    解空和尚拜祭後,三人一起下山。
    途徑竹林、亂石、忽然風雨大作,穿林打葉。
    三人衣裳淋濕,冒著風雨下山。
    到了山下,已是清晨。
    紅日初升,天際散霧驅烏雲,天光乍破雲初曉,崇山峻嶺,波瀾起伏甚是壯觀。
    梁嶽忽有明悟,心道:“青山相待,白雲相愛,長生無處不逍遙。”
    世間萬法,波瀾詭譎。
    從前人留下的隻言片語來看,世間有無數奧秘等著自己探索。
    獨自長生,何不是一種上天眷顧。
    這一世有好友親人,佳朋美眷,先過好這一世,不留遺憾。
    梁嶽疾行下山,倒沒有做什麽驚天動地的事,第一時間洗了個熱水澡。
    “早知道帶把雨傘了。”
    之後日子平淡,偶爾研究世家藏書。
    最近世家藏貨真沒什麽好東西了,玄學書籍太假大空,甚至還不如偏遠地區的小門小戶藏書。
    莫非是看不上那些名字粗鄙的法術?
    或者大家族內部根本不信玄道,而是以修行武功為主。
    閑時煉丹,喂養神鴉,兼之修煉內功,偶爾與祝英台通一通書信。
    大地回春,嫩芽成長。
    這一日,徐羨之帶來一個中年人,從衣著上看,應是流民。
    “莊主,此人聲稱自己乃漢朝建世帝後人,見我收集古代玄學孤本,於是上前自薦。”徐羨之有些無奈。
    這家夥非要親自見莊主,他隻好將其帶了過來。
    “拜見莊主,小人名劉山,漢建世帝第二十八代孫。”
    那人看起來粗鄙,舉止有理有節,看起來不似作偽。
    “建世帝後人?漢朝有這個皇帝嗎?”梁嶽想不起這個名號,不過也沒過多計較,可能是什麽草頭王,“可有寶物。”
    “沒有。”
    “那你還敢過來!”徐羨之眉頭一挑。
    “不不,有,但不在我這,而是祖宗記載有這麽一個地方。”
    說罷,那人從褲腿解下兩卷竹簡。
    其中一卷正是劉安寫的《淮南子》,看到與劉安有關的物件,梁嶽心裏信了半分。
    “這個又是什麽?”梁嶽指著另一個竹簡。
    “這是小人族譜,證明此物的確是祖上傳下來的。”
    梁嶽翻開一看。
    天鳳五年,琅琊人樊崇起事,攜六寶,有神通,建赤眉軍,於關中擁立吾祖漢宗室劉諱盆子為帝,改元建世。
    “原來是赤眉軍。”
    這建世帝,正是王莽時期赤眉軍擁立之帝——劉盆子。
    ……
    (今天三章已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