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3章真的很忙

字數:10101   加入書籤

A+A-




    魯肅快到潼關了。
    華蓋車搖搖晃晃,魯肅的思緒也搖搖晃晃。
    魯肅表麵上看起來悠閑,實際上心中很忙亂。
    不僅是要忙著觀察,忙著記憶,還要忙著推算,預測。
    山東就這樣輸了?
    魯肅一直都快潼關了,心中還是有些不敢置信。
    他知道驃騎的優勢大,可是他沒想到會這麽的大!
    這也不僅僅是魯肅一個人的疑惑,也可以是山東到江東很多士族子弟的疑惑,這曹操曹丞相,也就這樣完了?
    他們不見得會多麽尊重曹丞相,但是他們一定會尊重曹丞相手下的兵馬!
    那可是數萬精兵啊!
    雖然曹操經常動不動就宣傳他那數十萬的人馬,魯肅也知道那是虛的,但是再怎麽虛,十幾萬總該是有的,再壓縮一下,大幾萬人也絕對不少了!
    幾萬人,就算是幾萬頭的豬,也是不好砍殺的……
    所以,是不是曹丞相能力太差了?
    要是我上的話……
    江東常備軍力才多少?
    江東對外宣稱,也是有三十萬的,但是實際上常備兵力隻有三萬左右。
    而且還有很多是水軍!
    在戰急之時,緊急擴充一下,可以一個老兵帶二新兵,或是一帶三的擴充到十萬人以上,但是其中有很多兵卒就是沒有經過什麽正兒八經訓練的農兵了,拿著長矛就上陣,比起黃巾賊恐怕就是多一件破爛盔甲罷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驃騎宣稱八萬人,山東江東的人基本上就認為驃騎軍大概隻有一兩萬。
    以己度人麽,不都是這樣的麽?
    所以這一兩萬的兵馬,打敗了曹操手下近十萬?!
    別說魯肅了,就連周瑜都不信!
    周瑜當時已經算是將驃騎軍往高了預估了,說斐潛能和曹操抗衡,大體上是均衡的,所以江東投注會是決定性的力量……
    現在事後來看,周瑜的這個觀點顯然是錯誤的……
    早知道當時就應該勸說周瑜搞江北……
    魯肅毫無節操的的琢磨著。
    政治麽,節操是什麽?
    尤其在江東。
    孫策的死,江東士族不敢說有直接參與,但肯定是有提供便利的,否則孫策去打獵的位置,還有日常的行為習慣,真就是幾個刺客隨便都能到手的信息?
    可就算是孫大帝知道,他又能奈何?
    旁人不清楚孫權和江東士族之間的關係到底是好還是壞,是對立還是媾和,魯肅能不清楚麽?
    孫權是恨江東士族入骨啊!可是翻臉有用麽?孫大帝和江東士族翻臉幾次了?翻完臉之後還不是要乖乖低下頭去請張昭去做和事佬?要不然張昭那個臭臉,還真以為孫權願意看啊?
    江東士族如果第一個死,第二個死的肯定就是張昭!
    所以啊,人想要什麽,和真正能做到什麽,往往是兩回事。
    現如今魯肅還不知道江東西征已經敗落,所以他還沒有確定自己下一步要怎麽做……
    畢竟按照江東的尿性,江東的『愛好』和平,對於江北『沒興趣』,願意和江北『和平共處』,其實都是有大前提的!
    要是江東隨隨便便出點兵馬,就能平推江北,試試看江東還會不會繼續保持和平?
    若打了,不但打不下來,而且還要損兵折將,那麽誰願意打?
    所以,魯肅覺得,江東的對外策略,是不是應該做一些調整了?
    他來潼關,而不是在長安繼續等待,也就是為了親眼看一下斐潛和曹操之間的戰爭戰場,是不是真的有這種決定性的變化。
    現在江東人所忌憚的江北勢力,曹操曹丞相,就這樣被關西大漢推倒了……
    關西大漢……
    魯肅瞄了瞄在車輛兩側名為護衛,實際上是監視的那些驃騎騎兵。
    確實是膀大腰圓,和江東那動不動捏個蘭花指的士族子弟相比……
    算了。
    麻煩了啊!
    西麵湧動的鐵騎,在董卓之後,那飄揚的三色旗幟,就即將擴散到山東,甚至是整個天下了?
    應該,或許,大概,沒這麽快吧?
    但是,誰能說得準?
    就像是這一次的曹軍,說敗就敗了,似乎就像是崩塌的堤壩,第一眼的時候,看著還在,然後再一眼的時候,就已經無影無蹤了。
    其實魯肅也知道,獨守江東,是沒有什麽出路的。
    從春秋到戰國,秦國和楚國,都是被鄙視的蠻荒之地。
    現在關中抖起來了,但是楚國故地,現如今的江東,還談不上什麽經濟騰飛。
    如果閉守江東,雖然有大江維護,作為天險的屏障,但是也同樣被大江所困。
    江東沒有船不行,但是太多船了,便是被船拖累。
    而江北中原,以及更遠的關中之地,又不是僅憑著船隻,就可以攻克的。
    如果扣除了江東水軍的部隊,江東陸地上的兵卒力量太過薄弱。
    同時江東的物產,還不是後世經過晉代開發的魚米之鄉,各種產業工匠缺乏,生產資料也比較單薄,打不了持久戰。
    誰都喜歡又硬又堅挺,但是實際上……
    魯肅苦笑了一下。
    自己的事情自己知道,別看江東一副老子天下第一的樣子,但是實際上真上陣了,也就是『你好大哦,你好壞哦,你……這就完了?』
    曆史上的孫大帝,動不動就十萬人馬,聲勢浩大的模樣,然後曹軍其他地方的兵馬援兵都還在半路上,然後就聽到打完了的消息……
    江東不容易啊!
    如今江東小心翼翼的經營之下,利用江北斐潛和曹操之間的勾心鬥角,試圖爭取更大的空間,可是現如今……
    看到潼關之處的各種戰爭殘骸的時候,魯肅心中忽然冒出了一絲兔死狐悲的傷感來。
    也不知道曹丞相這一次,還有沒有翻盤的餘地……
    如果有,那還好些,如果沒有的話,若是真如周瑜所料的那樣,最終大江北方一統之後,江東覆滅的日子,也就是早晚的問題了。
    江東真是太難了!
    太難了啊!
    曹軍怎麽就敗了呢?
    魯肅事後進行推論,然後便是多多少少的發現了一些問題。
    事後倒推,總是會比事前預料要容易一些。
    第一點,就是曹軍的核心部隊出問題了。
    曹軍的核心部隊,就是青州兵和曹氏親屬族人共同搭建起來的中領軍中護軍。
    這一支軍隊在曹操手中,輾轉大河南北,不乏硬仗惡仗,確實是了不起,但這個部隊,有一個極大的弊病,就是隻有出項,沒有進項啊!
    沒有新血補充,隻有不斷傷患,就算是再強悍的身體,也撐不住啊!
    士族子弟都說底下的賤命如同草芥,不值得珍惜。可是草芥一年長一次,但是一代賤民想要長起來,沒有時間怎麽行?
    曹操一口氣將青州三十萬人吃下肚,肥得拉屎都噴油,可是二袁連番戰打完,轉戰了幾個戰場,難道會一點死傷都沒有?
    這根弦已經繃得很緊了!
    為什麽事前就沒有人發覺?那麽這件事情,難道曹操看不明白?
    魯肅吸了口氣,心中忽然有了點明悟。
    不是不明白,而是在那個時候,不得不如此!
    這就是第二個問題了,曹操為什麽在山東得不到補充?
    按照道理來說,曹操不應該是代表了大漢,代表了天子,代表山東江北的士族首領麽?
    這其中蘊含的問題,就不得不讓魯肅想起了江東。
    想起了孫權。
    所以這一次來拜見驃騎,魯肅一路並不著急,甚至有意走慢一點。
    反正大戰已經是告一段落,再怎麽急也改變不了結果,還不如慢一點,好好看一看。
    軍隊就是吞金獸,吃了再多都像是無底洞。
    駐紮在潼關之處的人馬,如今也有萬餘,每天吃喝拉撒就是一個巨大的數字。
    潼關之內,魯肅不知道情況,但是看潼關之外的麟趾塬上,光食棚就有六處,每天炊煙不斷!
    魯肅在心中略微估算了一下,便是咯噔咯噔的……
    讓兵卒吃飽吃撐吃得滿嘴流油,當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至少不能餓著,可這一項就得要多少?
    至少一天要消耗五六百石的糧食。
    這還沒包括戰馬的草料。
    什麽時候,關中也這麽豪橫了麽?
    供應大軍的問題,已經不是小事了,但對於大軍屯駐期間,其實更擔心的是騷擾地方。
    一般性的來說,大戰集結的兵馬,並不是某地長期駐防的兵卒,也不會和當地的商戶民眾有什麽交情,甚至有可能覺得自己上了戰場,還有沒有命回來都不清楚,自然也就對於地方不會有什麽客氣,更談不上留情。自己隨時會在沙場死去,給誰麵子能抵禦死神的降臨?所以什麽強買強賣,甚而騷擾擄掠都有可能發生。
    之前孫權不是要進攻麽?
    魯肅就沒少給那些大頭兵擦屁股。
    所以現在魯肅就在奇怪,這驃騎軍……
    真是奇葩!
    能幾天不出大營,禍禍地方,就已經可以算是不錯的軍隊了,有些令行禁止的味道了。
    能十幾天忍住不亂動的,就已經是軍紀森嚴,值得稱道了。
    而現在驃騎軍匯集在這裏,怎麽說也有二三十天了吧?
    這二三十天,這些驃騎軍就沒和關中三輔之地鬧出什麽矛盾來?
    這顯然有些超出了魯肅的認知範圍。
    兵禍,兵災,可不是隨便說說。
    在封建王朝之中,地方勢力很不喜歡中央軍事力量介入地方事務,也有這方麵的一部分原因。請神容易送神難,搞不好前腳匪患清除了,後腳就是遭了更大的災害。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教訓之後,地方也就自然形成了瞞上不瞞下的行政模版,能蓋蓋子就先蓋,能抹平就先抹平,一定是要等到糜爛到無法收場的時候,才會哭哭啼啼找中央。
    可為什麽這驃騎軍,就沒有出現這些弊端呢?
    魯肅完全不能明白。
    畢竟驃騎軍中有很多胡人,那些膚色黝黑,一臉卷曲胡子的家夥,和中原人有較大的相貌差異,很容易辨認出來。
    之前董卓在雒陽的時候,不就是這些胡人強吃強拿,搞得天怒人怨麽?
    魯肅這一次,不僅是代表天子去見驃騎,實際上也是代表了江東來看一看,探尋一下江東未來的方向……
    ……
    ……
    斐潛現在很忙。
    不僅是忙著處理行文政務,也忙著訓練兵馬。
    驃騎軍的組成,其實分成好幾部分。
    最初斐潛用來搭建的骨架,是董卓留下來的核心力量。
    比如董卓當年的飛熊軍……
    也不知道當時董卓怎麽想的,熊那麽胖,還飛得起來麽?反正後來這一部分的飛熊軍,被斐潛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在關中,另外一部分則是派去了北漠。
    至於後麵補充進來的肌肉,那就更繁雜了。
    有隴右的人,關中的人,北地的人,普通的良家子,也有底層的老百姓,甚至還有其他地方的流民,這些人在一次次的戰鬥當中,確實已經可以稱得上大漢當下罕見的勁旅了,戰鬥技能的訓練已經達到了很不錯的水準,但是受限於時代的約束,和斐潛腦海裏麵的那種軍人形象,其實還有不小的差距。
    其實能達到現在的水準,已經是讓人很驚訝了,畢竟大多數封建王朝的軍隊,基本上軍紀都是很一般,甚至有些是可以媲美惡鬼的行徑。招募而來的時候,就是魚龍混雜,而且大多數都不會有什麽正規訓練,等到上了戰場的時候,約束或者說鼓舞其作戰的,往往就是錢財和升官。用來維持日常秩序的就是鞭打和殺頭,什麽十三斬或是五十四斬,都是如此。
    斐潛之前大多數時間都在關中,雖然時不時的會去長安郊外的訓練場去看那些士官訓練,但是確實距離普通兵卒有一定的距離了,現在重新回歸軍中的時候,就發現這個時代的軍隊一些毛病,隱隱約約的有些死灰複燃的跡象。
    隨著曹軍的敗退,斐潛的威望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現如今,斐潛說一句什麽,便是千軍響應,萬人追隨……
    這就是權柄帶來的力量。
    越是底層的人,說話的時候,嗓門往往越大,因為沒人聽。
    越是上層的人,說話的時候,聲音其實很小,因為沒人不敢不聽。
    當然,上層的人一旦撕心裂肺吼叫起來,其實也很美……
    比如袁術喊著沒有蜜水的時候。
    袁術講話大聲的時候,恐怕沒想過有一天他嘶吼著也沒人理會他吧?
    斐潛每一次想起這些,就要提醒自己一次。
    謹慎,小心,一旦有狂妄自大,往往就是覆滅的先兆。
    在這樣的自省之下,斐潛確實發現了一些問題。
    驃騎軍的問題。
    馬越隻是其中一個外在表現。
    隨著曹操的敗落,不少驃騎軍兵卒軍校開始盲目的樂觀了,甚至開始琢磨著半場要開香檳了,計劃著要升什麽職位,要多少封賞,還要在山東那個地方任職會比較好了……
    所以,斐潛開始練兵了。
    親自帶著教官練兵。
    這就是為什麽這些驃騎兵卒一個個現在都很老實的最直接的一個原因。
    每天在麟趾塬上操練得欲生欲死,筋疲力盡,哪有什麽時間和精力再去其他什麽地方禍禍?
    至於其他的原因麽……
    雖然誰都沒有明講,但是大多數人都清楚,東征之後,就必然會有大規模的晉升!
    胡蘿卜吊在前方,已經可以聞到香甜的氣息,所以斐潛的所有要求,都會被視為是晉升的篩選前兆,誰也不想要在這個時候被落下,即便是對於斐潛的某些要求不太理解,也盡可能的配合執行。
    一方麵是斐潛有一些後世的經驗加成,另外一方麵是這些驃騎軍兵卒本身就不算差,再加上又有這麽一個期待在等著,所以訓練起來都配合得很。一兩天,看不出來什麽,但是十幾天二十幾天下來,慢慢的就出成果了。
    斐潛站在潼關城頭之上,摸著下巴上的胡須,看著城下的兵卒操練的情況。
    軍事訓練,原本就是研磨人性,或者說消除個性,將一個個的零散個體,拚湊成有機整體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個人的意願會在隊列操練當中一點點的抹除,直至將一個個的人,培養成毫無心理顧慮的殺人機器。
    這就是為什麽軍事訓練的靶子,盡可能的都要擬人化的原因。
    因為軍隊真的是要用來殺人的……
    可是這種行為,是反人性的。
    人性,就是貪懶饞。
    養成一個習慣,需要二十多天的時間,但是破壞一個習慣,或許隻需要一個念頭。
    這二十幾天的高強度訓練,隊列儀式的演練,在斐潛的悉心操練之下,差不多就等於是把這些驃騎軍的些許浮躁和煩雜,再次捶打了一遍!
    城池之下,軍校士卒一個個都曬得黑黝黝的,可是那隊列之中散發出來殺氣,就連天上的太陽似乎都溫度下降了三分!
    一個人,是渺小的,但是匯集成為一個集體,尤其是在一個強大的集體之中,就變成強大的了,而且這種強大,會感染到這個集體當中的每一個分子身上。
    原先的一些散漫浮躁的氣息,現在基本上都消失了。
    三色旗幟之下,這樣的一支代表了鐵和血的兵馬,才是斐潛所想要的軍隊。
    『主公,魯子敬到了。』
    黃旭到了斐潛身邊,稟報道。
    斐潛微微點了點頭,『來得正好……』
    如果早幾天來,斐潛還沒有錘煉好這些兵卒,多少會讓看似憨厚,實際聰慧的魯肅尋找到一些破綻,而現在麽……
    『傳令下去,明日校閱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