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雁過拔毛,獸走要留皮【求訂閱啊】
字數:6472 加入書籤
今天對馬周來說,絕對是人生中最黑暗的一天。
因為他覺得自己,才剛逃出狼窩,又入了虎穴。
明明來長安是避難的,結果處處都是難。
如今,剛剛還讓自己旁聽狠辣毒計的太子,現在竟將自己五花大綁的綁在了柱子上。
自己到底是遭了什麽孽啊!
這到底是什麽太子啊!
“說,你剛才冒犯我爺爺,這筆賬怎麽算?”
李承乾唬著小臉,一腳踩在凳子上,把玩著短刀問道。
“太子,我都說了八百遍了,都是誤會,是誤會啊!”馬周欲哭無淚地道。
李承乾眉毛一挑:“你說誤會就誤會,那還要法律幹嘛?那還要軍隊幹嘛?照你這麽說,我捅你一刀,也說是誤會?”
“我”
馬周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一旁正在跟李淵吃東西的岑文本,笑嗬嗬地道:“太子,我看要不這樣,將他送官府得了,就治他個不敬太上皇之罪,如何?”
“那這不敬太上皇之罪,會是怎麽個判罰?”
“還能怎麽判,頂多就是個殺頭!”
“啊?”
馬周嚇了一跳,連忙看向李淵:“太上皇饒命啊!我真不是故意的!”
“嗬嗬.”
李淵笑了笑,覺得頗為有趣,便笑著道:“不是故意的,那就是有意的咯?”
“這這這”
馬周被三人弄得一陣無語。
卻聽李承乾笑道:“現在給你兩條路,要麽我們送你去官府,生死由命,要麽跟我們去江陵,將功贖罪,你選哪一條?”
聞言,馬周瞬間反應了過來,原來太子是想招攬自己,想到這裏,不由埋怨似的看了李承乾一眼,道:“太子天資過人,何必戲弄在下?這條路,臣還有的選嗎?”
“哈哈哈!”
李承乾三人轟然大笑。
一旁的杜才幹也笑了起來,心說這人還不傻。
不過,太子為什麽要將這人帶到江陵呢?沒感覺他有什麽與眾不同啊?平平無奇,長得也沒有自己高大威猛!
“來福,給馬助教鬆綁,帶他去洗漱一番,再來見我們!”
笑聲過後,李承乾便吩咐來福將馬周帶了下去。
而關於馬周,李承乾了解最多的就是‘治世名臣’四個字。
什麽是治世名臣?
說實話,這種人,幾乎每朝每代都有,他們掌握的都是聖人之言,君子之道。他們的共同點,就是能夠較好的處理公務,理清國家大事。
皇帝有了這樣的臣子,就能開創太平盛世。
雖然馬周不在李世民的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列,但李世民對馬周,絕對是待之如妻妾。
什麽意思呢?
就是一天不見到他,心裏就空落落的。
由此可見,馬周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
但馬周也不是一入仕途就平步青雲,牛逼哄哄的那種能臣。
因為出身寒門,即便再有才華,也沒有出人頭地的機會。
所以,馬周自從當了博州助教之後,就開始放蕩不羈,白天上班摸魚,晚上借酒消愁。
偶爾罵幾句上司煞筆,也是家常便飯。
可日子久了,上司也忍不了他了,就對他百般羞辱,氣得他遠走博州,奔赴長安,投到了大將軍常何門下。
後來,又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被李世民發現其才能,最終走向了人生巔峰。
可以說,沒有李世民的賞識,就沒有馬周這位‘治世名臣’。
而能在去江陵的路上巧遇這位‘治世名臣’,李承乾自然不會將他拱手送給李二陛下了。
畢竟,做人呢,凡事都要主動點,積極點。
雁過拔毛,獸走要留皮,看到人才就要挖牆腳。
更何況,那東宮班底,還需要有人填充,而馬周,就是東宮班底的最佳人選之一。
至於其他的人選,李承乾倒也不急。
因為李二陛下現在估計還在打朝廷官吏的主意。
不解決李淵留下的那幫武德老臣,他是沒辦法安排更多對他有用的官吏的。
所以,這時候在李二陛下四周撿漏,最合適不過了。
卻聽李淵冷不防地道:“承乾,你去了江陵之後,有什麽具體的打算嗎?”
“江陵乃南方重城,水陸發達,尤其是進入巴蜀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自我大唐立國之後,江陵一帶,成了我大唐重要的糧食產地。所以,我此去江陵的首要目的,就是糧食!”
“糧食?”
李淵與岑文本微微一愣,滿臉不解。
他們想過很多李承乾去江陵的目的,卻從未想過,李承乾去江陵是為了搞糧食。
其實,他們根本不知道,大唐接下來的幾年,會麵臨多嚴峻的挑戰。
不僅有雪災,還有旱災,還有各種各樣的天災人禍。
而糧食,在災害麵前,絕對是大殺器。
所以,糧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隻不過,有些事情,李承乾無法說明白,隻能言簡意賅地道:“反正,我的目標就是解決我大唐百姓的溫飽問題!”
在李承乾看來,大唐盛世的藍圖裏,絕對不是萬國來朝,也絕對不是商業高度繁榮,士子歌功頌德而百姓饑寒交迫,窮困潦倒的場景。
別看後世將‘貞觀之治’吹得多厲害,其實,連溫飽問題都沒解決。
而真正解決溫飽問題的,還是咱們後世的新國。
“可是,想要解決大唐百姓的溫飽問題,並非易事,太子心中有什麽章程嗎?”
岑文本深深看了李承乾一眼,然後好奇地問道。
李承乾微微一笑,打趣道:“岑先生雖是讀書人,但平時應該不怎麽讀史書吧?在曆史上,某些短暫的年月裏,百姓還是能吃飽穿暖的!”
“哦?”
岑文本眼睛一亮,不由較真了起來:“殿下若說奇謀妙計,在下可能不擅長,但說讀書,在下還是讀過不少史書的,可從未見過太子所言的盛況!”
“不是你沒見過,而是你沒在意。”
李承乾笑了笑,然後看了眼李淵,又道:“其實,曆朝曆代,剛剛開國的幾十年裏,百姓的日子其實是最好的,雖然不一定能達到吃飽喝足的程度,但也差不多。”
岑文本仔細回想,發現李承乾說的還真的是這樣。
每個朝代開國之初的百姓,日子過得都不算差,就拿現在的大唐來說,如果百姓的日子過得無比艱難的話,別說打東突厥,就是渭水之盟的財物都交不齊。
而且,每朝每代立國之初的幾十年,都會出現盛世,這就間接說明了,百姓的日子,過得還算可以。
隻不過,幾十年的盛世之後,國家就會走向敗亡。
仿佛命中注定一般。
“武德年間,雖然連年征戰,但百姓們的日子,並不是那麽難過,至少比起隋朝末年,要好很多。”李淵有些自得的插了一句嘴。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說爺爺,咱們都是明白人,你就別自吹自擂了好吧?
隋朝那是怎麽亡的,你還不清楚嗎?
可不是百姓日子過不下去了啊!
“既然開國這幾十年,百姓日子都過得不錯,那太子為何還要解決溫飽問題?”岑文本繼續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笑著搖頭道:“這兩個其實並不衝突,百姓日子過得不錯,隻是相對而已,就像一個窩頭,在鬧饑荒的時候,可以救人,而在太平盛世,也能填飽肚子。”
“你總不能說,窩頭拿來沒用吧?”
“這”
岑文本與李淵互相對視,麵麵相覷。
卻聽李承乾又道:“我為什麽要拿江陵的治權,就是想拿江陵做個試點,開辟一條救國之路,讓大唐百姓的好日子,不止幾十年。”
當然!
有句話他沒有明說!
這時候在朝廷裏搞政治鬥爭,是最沒有前途的,因為你無論怎麽折騰,都在別人的規則圈子裏。
世家門閥為什麽能掣肘李二陛下?
就是因為人家手裏有東西。
那麽,李承乾來江陵的最終目的,肯定也是要有自己的東西。
“好!好誌氣!我孫兒好誌氣啊!”
李淵聽到李承乾的話,撫掌大笑,滿臉欣慰。
本來他以為李承乾的小腦瓜子裏,滿是陰謀詭計,現在看來,他心中還裝著天下,裝著黎民百姓。
這樣的人,絕對可以成為真正的明君。
不過,就是年紀太小了,否則拚了這條老命,我也要回去幹二郎!
“可是,為何幾十年之後,國家會走向敗亡呢?難道與百姓吃不飽,穿不暖有關?”
“或者說”
話到這裏,岑文本下意識看了眼李淵,然後小心翼翼地接口道:“或者說,與昏君頻出,貪官汙吏橫行有關?”
李承乾想了想,搖頭道:“我覺得,國家經曆幾十年的盛世之後,會走向敗亡,與昏君,明君的關係不大。”
“啊?這是為何?”
岑文本滿臉詫異:“不是說,明君興國,昏君亡國嗎?太子殿下何以說,王朝的興衰與帝王是否賢明,關係不大?”
“承乾,不可胡說!”
剛剛還讚賞李承乾的李淵,聽到李承乾違背這個時代常識的言論,頓時皺起了眉頭。
很明顯,這樣的言論,對他們來說,有些劃時代了。
隻見李承乾若有所思地道:“因為,真正有關係的是土地!”
“土地?”
李淵與岑文本臉色一變。
這一點,又是他們沒想到的一個地方。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