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為君王分憂,靖國家危難!【求月票啊】
字數:7056 加入書籤
“孫兒,你怎麽才要他們七成利?這也太少了吧!”
李淵聽到李承乾的商議內容,眉頭大皺。
在他想來,那些商賈就是砧板上的魚肉,哪有談條件的資格。
但李承乾卻不這麽認為:“常言道,要想馬兒跑得快,又不給馬兒吃草,這可能嗎?任何商業運作,都是逐利的,你不給他們利,他們怎麽被你牽著鼻子走?”
“更何況,咱們做的還是無本買賣。不給他們大利,他們到時給你虛與委蛇,磨洋工,浪費的還是咱們的時間和金錢!”
話到這裏,笑著拍了拍李淵的肩膀,又意味深長地道:“所以,短期的讓利,是很有必要的,要打開格局啊爺爺!”
“哼!”
李淵哼了一句沒大沒小的孫子,又有些不解地道:“照你這麽說,打開商業局麵,就靠這江陵四大家族了?”
“是也不是.”
李承乾搖頭道:“在我看來,江陵四大家族就好比咱們商業的田地,雖然這田地比不上五姓七望,但咱們的種苗好,隻要開花結果多,量變就能引起質變!”
“嗬!”
李淵笑了一聲,不由打趣道:“也不知道你小子從哪裏學來的本事,做什麽事都得心應手,難不成,我太原李氏真是李耳的後代?你小子返祖了?”
“哈哈哈!”
李承乾仰頭大笑,而後戲謔道:“說不定還真是,要不,咱們爺孫各論各的?你叫我小祖宗,我叫你爺爺?!”
“混賬東西!”
李淵氣得胡子都翹了起來,作勢欲打,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一道稟報聲:“啟稟太子,荊州都督張平求見!”
“嗯?”
李承乾與李淵同時愣住,緊接著收斂剛才的嬉鬧,正襟危坐。
“那個,爺爺,您消消氣,孫兒給您開玩笑的,等處理了這件事,孫兒弄個好玩的東西給您玩,如何?”李承乾訕笑道。
李淵沒好氣地瞪了他一眼,道:“什麽好玩兒的東西?你當爺爺我三歲小孩子啊?我都六十二了!”
“那爺爺要不要嘛!”
“要!幹嘛不要!就當你小子給我賠禮了!”
“嘿嘿.”
李承乾狡黠一笑,而後朝門外道:“讓他進來吧!”
“諾!”
門外應諾一聲。
很快,張平就被一名黑衣護衛帶了進來。
“臣,張平,參見太上皇陛下,太子殿下!”
張平恭敬朝爺孫倆行了一禮。
李承乾淡淡一笑,道:“張都督,不用如此多禮,咱們都是自己人了!”
“該要的禮,還是要的!”張平訕笑著說道。
李承乾不置可否道:“不知張都督今日前來,所為何事啊?”
“這,這個.”
張平看了眼李淵,又看了眼李承乾,麵露遲疑地道:“臣聽說,太子殿下您召見裴刺史他們,商議了一些事”
“哦,你說這個啊!”
李承乾恍然笑道:“是的,不過都是一些商事,與軍事沒什麽關係,所以就沒叫你來。”
“可是,臣已經決定誓死效忠太子殿下,太上皇了”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不由得與李淵對視一眼,卻聽李淵沉沉地道:“你是許紹的女婿,朕不會虧待你的,有什麽話就直說!”
“太上皇明察!”
張平聞言,連忙道:“臣下個月就要去長安考核了,說實話,臣心裏沒什麽底,怕以後不能為太上皇與太子殿下效忠了!”
“嗬嗬.”
李承乾與李淵相視一笑。
不用猜也知道,估計是裴宣與這家夥通了氣,他覺得自己被排擠在外了,所以才馬不停蹄的趕來,希望自己也能得到李承乾的幫助,通過考核。
而了解了情況的李承乾,卻沒有像對裴宣那樣對待張平,反倒左顧而言他起來:“張都督,孤問你,你與李靖將軍真沒聯係嗎?”
“這”
張平愣了一下,旋即搖頭歎息道:“不是臣不想聯係,而是李靖將軍很少搭理臣,似乎舉薦臣做荊州都督,已經耗光了嶽父那點人脈.”
李承乾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又道:“那如果,孤讓你去他帳下帶一個人回來,你能辦到嗎?”
“帶人?”
張平滿臉疑惑:“不知太子殿下讓臣帶誰回來?”
“他叫蘇烈,字定方,冀州武邑縣人氏,如今應該剛剛投奔我大唐!”
“啊?那他以前是誰的部將?”
李承乾想了想,道:“竇建德,劉黑闥,他都投奔過!”
“呃,”
張平嘴角一抽,心說這樣的人太子殿下也敢用?這不純純的三姓家奴嘛!
不過,既然是李承乾交代的人,他自然要應承下來。
卻聽他鄭重其事地道:“臣會想辦法,給太子殿下將人帶回來.”
“嗯,你能想辦法就好,不過也不強求!”
李承乾漫不經心地點了點頭,就不提幫他走後門這件事,急得他滿頭大汗,幾度欲言又止。
這時,李淵忽地想起什麽似的,道:“承乾,我記得你前段時間不是說,我大唐的軍備太弱了嗎?如今張都督在這裏,你不妨跟他聊聊?”
“啊?”
李承乾故作詫異地道:“我就跟你隨便說說的啊爺爺,我哪能插手軍事!”
說著,不動聲色地瞥了眼張平,又故作惶恐地道:“要是被我父皇知道了,那可就完了!”
“這”
張平瞬間會意。
感情太子殿下還不是很信任自己啊!
也是,自己雖然答應了太子殿下,荊州五萬兵馬隨時聽他調遣,但回去之後,一點表示都沒有,也難怪太子殿下不願幫自己!
想通了關鍵點,張平連忙朝李承乾請求道:
“太子殿下,實不相瞞,臣最近在訓練兵馬,想要給您和太上皇檢閱,如今,您與太上皇都在,不妨隨末將到都督府看看臣訓練的兵馬?”
“啊?這合適嗎?”
“怎麽不合適!您可是我大唐的儲君,未來的皇帝陛下!”
“嗬嗬.”
李承乾笑了,李淵也笑了。
緊接著,張平也跟著笑了起來。
大唐自武德二年開始,便施行府兵製度。
而所謂的府兵,指的是軍府統領的士兵。
雖然現在是貞觀元年,但大唐依舊沿用的是武德年間設立的車騎府,驃騎府。
要到貞觀十年,才會被統一改為折衝府。
所以荊州都督統領的五萬兵馬,是多個軍府組建起來的。
每個軍府大概八百到一千二百人左右。
戰時的時候,這些軍府的士兵才歸都督統領作戰,平時基本都在軍府裏訓練。
之前張平為了保命,說荊州五萬精兵隨時聽候李承乾調遣,其實有吹牛逼的成份。
因為他實際能調遣的兵力,大概在一萬人左右。
而就是這一萬人,在李承乾看來,也是非常不錯的。
畢竟他的東宮六率,頂多也才三萬人。
雖然他現在還沒有東宮六率,但不妨礙他培養東宮六率的骨幹軍隊。
比如張平手中的這一萬人。
所以,留下張平,對他來說蠻重要的。
一個是張平手中有兵權,二個是他有張平的把柄,若換了張平,又要算計新任的荊州都督,得不償失。
此時此刻,荊州都督府兩裏外的校軍場上。
旌旗獵獵,號角響亮。
一萬府兵分陣而立,威武之風席卷天地。
恢弘士氣,撼動人心。
一幹將領站在隊伍的最前麵,目光灼灼地看著高台之上的李承乾和李淵。
雖然這已經不是李淵第一次檢閱軍隊了,但今日的主角不是他,而是他的乖孫兒。
不過,從他乖孫兒的表情來看,似乎對這支軍隊並不是很滿意。
甚至連一聲喝彩都沒有。
“承乾,有什麽問題嗎?”李淵忍不住蹙眉問道。
李承乾看了他一眼,淡淡道:“人雖然多,精神也很足,但體能差了點,裝備差了點,反應差了點,還有.”
“還有什麽?”
“說不上來,反正跟我想象中的精銳軍隊,差很多!”
“呃,”
張平嘴角一抽,心說用不著這麽埋汰我的軍隊吧?好歹也給個麵子啊太子殿下!這麽多人看著呢!
似乎是看出了張平的窘迫,李淵嗬嗬一笑,而後輕車熟路的說了幾句鼓舞士氣的話,便解散了軍隊。
直到回到都督府,李承乾才鄭重其事地朝張平道;“我想要改革你這支軍隊,能做到嗎?”
“啊?”
張平嚇了一跳,連忙道:“改革軍隊是朝廷的事,太子殿下要越過朝廷,陛下能同意嗎?”
“不是,我的意思不是你想的那種大改革,而是在你職權範圍之內,讓這支軍隊,成為真正的精銳軍隊,以一敵十的那種軍隊!”李承乾搖頭道。
“可是.”
張平有些猶豫地道:“這樣做的話,萬一被陛下的人察覺不對,會有大麻煩的!”
“你的意思是,軍隊裏有我父皇的人?”
“那肯定啊!就我這荊州都督府,都有不少陛下的眼線!”
“這”
李承乾語塞,但很快又想到了辦法:“你看要不這樣,先慢慢改革,從你的親衛開始訓練,你的親衛大概多少人?”
“五百人左右!”張平答道。
李承乾拍板道:“好!咱們就先訓練這五百人!”
“不是殿下,臣不明白,您為何要改革軍隊?是覺得咱們現在的軍隊戰鬥力差嗎?這恐怕是您的誤解,戰鬥力如何,得打仗才能看出來,平時”
“平時表現不好,到了戰場上就一定能表現好嗎?”
還沒等張平把話說完,李承乾就肅然打斷了他:“我大唐的軍隊,絕不是這樣的!”
“可是.”
張平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李淵卻來了興趣:“那依孫兒之見,我大唐的軍隊,應該是怎樣的?”
“為君王分憂,靖國家危難!”
“嘶”
張平忍不住倒吸一口涼氣。
不知怎麽的,他突然有種山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
【求月票,推薦票,追訂,全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