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求月票】
字數:11455 加入書籤
“唰唰唰!”
李世民三箭齊發,穩穩命中靶心。
長孫無忌和雲端來到李世民麵前,幾乎同時把充滿欽佩的話獻給了李世民。
“陛下好力道!”
“陛下好箭法!”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弓,凝眉看了看靶心,轉頭問長孫無忌和雲端道:“你們可知朕這會兒想到了什麽?”
長孫無忌與雲端對視一眼,前者率先開口道:“請陛下明示!”
李世民沉沉的道:“朕想到了三年前頡利兵臨渭水,與朕訂盟約之事。從那時候起,朕日夜都想有朝一日打敗他。”
李世民這話讓長孫無忌心中頓起波瀾,回想李世民剛才射箭靶時的力度,再聽聽李世民心跡的袒露。
他知道這位天子平日裏一定把頡利當作了習武的靶子。
長孫無忌正想著,又聽到李世民感慨道:“這是一個強者存,弱者亡的天下。禽獸如此,人何嚐不是如此呢?”
說著,扭頭掃了眼長孫無忌和雲端,繼續道:“朕記得當年的六國曾將嬴秦視為虎狼之國,乃在強秦據關中之險,虎視六國。”
“國之不強,必成弱肉,國亡土失,前車可鑒,雲端.”
“臣在!”
“朕命你在禁衛軍中挑選精壯英才,組成金吾衛,加強皇宮的守護,不許讓任何人破壞重陽宴會。”
“遵命!”
雲端恭敬領命。
一旁的長孫無忌,心頭一動,不由暗暗為李承乾開始擔憂。
很明顯,自從雲端向李世民稟報了李承乾的野心後,李世民的心態就完全變了。
他不再追求與李承乾父慈子孝,而是將他當作自己政治上的一大對手。
雖然他依舊不相信李承乾能成為大唐的另一個話事人,但李承乾既然這樣說了,表明他已經下定了決心。
而這種情況下,他再去追求父慈子孝,怎麽看都是一個笑話。
稍微沉默,李世民又自顧自的道:“無忌,前方傳來消息,李靖招降了頡利大將康蘇密。這個康蘇密劫持了隋煬帝蕭皇後和隋煬帝孫子楊政道,問朕怎麽處理,你有什麽看法?”
“這”
長孫無忌麵露遲疑之色。
自古都說紅顏薄命,這蕭皇後雖然命不薄,但命卻是夠苦的。
不過,李世民這樣問,很明顯是想接回蕭皇後與隋煬帝孫子楊政道。
卻聽長孫無忌順著李世民的心思道:“雖然唐朝取代了隋朝,但隋朝已經成了往事,更何況我唐朝覆滅了東突厥,曆史也已經翻篇了。就算將他們迎回來,也不會動搖唐朝的根基!”
“更何況。”
說到這裏,長孫無忌故意停頓了一下,又意味深長的道:“據說隋朝的傳國玉璽在蕭皇後手中,如果陛下將他們迎回來,說不定能得到傳國玉璽”
此話一出,李世民猛然轉頭,似乎才反應過來此事,不禁急切的追問道:“你聽誰說的傳國玉璽在蕭皇後手中?”
“這”
長孫無忌愣了一下,然後一本正經的道:“回陛下,臣在朔方的時候,曾接觸過梁師都臣子,是他們告訴臣的,臣也不確定是否為真。但梁師都與突厥交往密切,應該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隱秘。”
聽到這話,李世民頗為認可的點了點頭,然後若有所思的笑道:“本來朕是念著與隋朝有些淵源,不願蠻夷墜了我中原風采,才想迎蕭皇後和楊政道回來。現在聽你說傳國玉璽在他們手中,朕好像沒有理由不迎他們回來了!”
說著,當即朝長孫無忌下令:“無忌,你去通知中書令,傳旨李靖,在東突厥設立羈縻府州,並秘密將他們送回來!”
“諾!”
長孫無忌應諾一聲,正準備轉身離開,就在這時,李泰恭恭敬敬的走了過來。
“兒臣,參見父皇!”
“哦,青雀來了啊!”
李世民一看到小胖子,就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走上前親昵的摸了摸他的頭,笑道:“最近怎麽樣啊,你編的那個什麽括地誌,有成果了嗎?”
“回父皇,兒臣年紀不大,編寫並不算很快,雖然有些成果,但還是略有不足”
說著,隨手遞上一本小冊子,朝李世民甜甜的笑道:“不過兒臣會繼續努力,爭取早日將這括地誌編寫出來。”
“嗬嗬.”
李世民笑了笑,然後接過李泰遞來的小冊子,仔細翻看。
這不看還好,一看眼睛頻頻發亮:“好好好!這東西好啊!”
說完這話,又將小冊子遞給長孫無忌,然後對李泰說道:“朕打仗的時候,也有地圖,知道不少山川要塞,朕可以告訴你!”
“父皇,兒臣喜歡地理,是因為要從裏麵學習經世濟民的道理!”
“嗯,朕知道,你上次說過!”
李世民笑著點了點頭,又道:“這小冊子裏講的應該是三國桑飲的水經吧?”
“父皇英明,這正是桑飲的水經,裏麵對天下川流無一不載,如果兒臣能將其匯總,以後我大唐的農耕,將不會為缺水而發愁了!”
“不錯!我大唐以農耕為國本,你能有這樣的想法,朕感到非常欣慰。”
李世民滿意的點了點頭。
卻聽李泰又話鋒一轉:“可是,兒臣能力有限,希望多招攬人才,一起完成這件為國為民之事。”
“嗯?”
李世民眉頭一皺,不由得道:“多招攬人才是什麽意思?”
“回父皇,兒臣聽說父皇打仗的時候,總覺得兵法不夠用,所以,非常注重網絡兵法之才,兒臣也想效仿父皇,組建文學館,網絡編書著文的人才。”
“這”
李世民聞言,頓時麵露遲疑之色。
李泰見狀,眼珠子一轉,又端正身形道:“父皇,兒臣老師曾言,讀書人注重器而上之,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或重器而下之。兒臣覺得,如果將兩者結合,能成為全才。”
“所以,兒臣才想讓父皇同意兒臣組建文學館,由父皇派人掌管,兒臣調用文學館人才即可。”
“嗬嗬.”
李世民聽到這話,瞬間展顏一笑:“好!有想法,朕允許你組建文學館,廣招文才!”
“謝父皇!”
“好,青雀,編書雖然重要,還是要常回去看你母親!”
“父皇放心,兒臣住在宮內,就是想時常看到父皇和母親!”
“嗯,回去吧!”
李世民笑著目送李泰離開,心情大好。
身旁一直沉默不語的長孫無忌則眉頭大皺。
雖然他跟李承乾的關係變得若即若離,但不代表他不支持李承乾。
如今看到李泰這麽輕鬆的就建立了文學館,而且還對李世民的心思了如指掌,不用想也知道,應該有人在幫他出謀劃策。
而且還不止一個人。
這就讓人不得不心生警惕了。
卻聽李世民又笑著道:“無忌,你覺得朕賜給青雀一座王府怎麽樣?等他長大了,可以住在長安,一直陪著朕!”
“這”
長孫無忌心裏一咯噔,頓時有種不好的預感,然後感慨似的道:“臣知道陛下很喜歡青雀啊!”
“嗯?”
李世民微微一愣,然後有些好笑的道:“你這個做舅舅的,什麽意思啊?”
“臣沒有什麽意思,隻是覺得,陛下對承乾嚴,對青雀愛.”
“哼!”
還沒等長孫無忌把話說完,李世民就冷哼打斷了他:“那你怎麽不看青雀有多聽話,承乾有多放肆?”
說完這話,又想起什麽似的,道:“你聽聽他說什麽?大唐將有兩個話事人!什麽意思?要跟朕明目張膽的爭權嗎?此等逆子,你要朕怎麽愛他?!”
“這”
長孫無忌聞言,張了張嘴,欲言又止。
李世民神色複雜的看了他一眼,二話不說的就轉身離開了。
另一邊,剛剛離開李世民不久的李泰,笑嗬嗬的坐上了回宮的馬車。
而在馬車之上,王珪早就等候他多時了。
“恭喜越王殿下,得償所願!”王珪笑著朝李泰行了個禮。
李泰連忙虛手一扶,笑道:“老師免禮,多虧老師幫襯,我才得償所願!”
說著,朝王珪回了一禮。
王珪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後捋著胡須道:“陛下當年就是借著文學館的力量,掀翻了太子,自己坐上了皇位”
“噓!”
李泰聞言,臉色一變,急忙朝王珪比了個噤聲的手勢,低聲道:“老師,咱們回去再說!”
“嗬嗬.”
王珪啞然一笑,而後含笑點頭:“好,這件事咱們回去再說。”
“不過。”
說著,他又話鋒一轉:“還有一件事,臣需要跟殿下商議!”
“什麽事?”李泰下意識的追問道。
王珪收斂笑容,一本正經的道:“殿下應該知道我們五姓七望與太子的深仇大恨,我們之所以鼎力支持殿下,也是希望殿下能幫我們對付太子。”
“如今殿下得償所願,能否幫我們一個小忙?”
“不知老師所說的小忙是什麽?”
王珪想了想,又道:“臣聽說殿下有一枚宮禁令牌?可以自由出入皇宮?”
“是啊,我確實有一枚宮禁令牌,是父皇給我的,老師想要做什麽?”李泰有些警惕的問道。
卻聽王珪笑著道:“殿下不用擔心,臣不會借令牌做違法之事,隻是臣有一故交,身陷囹圄,他的兒子找到了臣,說他父親是被太子陷害的,臣想弄清楚具體緣由,又被大理寺的人告知,太子命人將他父親轉移到了宗正寺,所以,想請殿下借用令牌,讓臣見一見臣的故友.”
“這”
李泰遲疑了一下,旋即皺眉道:“太子怎麽有權力調大理寺的犯人到宗正寺?”
“是啊,臣也非常疑惑,大理寺不是聽命陛下的嗎?宗正寺不是管理皇族的嗎?怎麽在太子這裏亂套了?”
“那我父皇知道此事嗎?”
“臣也不清楚,但想來應該不清楚,否則陛下絕不會讓太子亂法!”
“這麽說,太子在亂法?”
王珪眼珠子一轉,然後沉吟道:“如果單說轉移犯人,其實也不能算亂法,因為太子是儲君,有一定的權力。但若是一起冤案,那就不是亂法的事了.”
聽到這話,李泰心頭大動。
如果李承乾真的做了什麽違法亂紀的事情,父皇對他肯定會很失望。
到時候,自己加上這文學館,豈不是又有機會了?
想到這裏,李泰不動聲色的看了王珪一眼,然後若有所思的道:“帶你們進去可以,但我也要跟著進去,否則縱使是小忙,我也不能幫你們!”
“這”
王珪遲疑了一下,然後看了眼李泰,道:“這件事還要跟崔大人他們商量,因為要借助他們的力量扳倒太子!”
“那正好!”
李泰眼睛大亮:“正好父皇馬上就要舉辦重陽宴了,據說還是太子主持,咱們若查到證據”
說到這裏,他便沒有再說話。
但他的意思,王珪卻瞬間秒懂。
這個看似單純的小胖子,其實一點也不單純,甚至還有點毒。
小小年紀就這樣,長大後不知會如何。
但王珪根本不在意。
隻要能將李承乾扳倒,他們五姓七望不介意扶持下一個隋煬帝。
大不了再將他推翻,建立新的帝國。
反正不管是隋朝,還是唐朝,他們五姓七望都是人上人。
“那事不宜遲,咱們趕緊通知崔大人他們!”
“好!”
李泰笑著應了一聲,當即朝駕馭馬車的常威道:“常威,出了太極宮,你就去通知崔大人他們!”
“諾!”
與此同時,太子府。
李承乾正在接待大理寺卿戴胄。
卻聽李承乾笑著打趣道:“勞煩大理寺卿跑一趟,實在是孤不想去你那大理寺啊!你知道的,那地方不吉利.”
“嗬!”
戴胄嗬了一聲,道:“太子殿下說笑了,臣那地方也就是辦公的地方,哪有什麽不吉利之說,如果不吉利,陛下恐怕早就撤銷大理寺了!”
“是嗎?如果孤建議父皇,撤銷大理寺,戴大人應該不會反對吧?”
“啊?”
戴胄聞言,滿臉錯愕。
卻聽李承乾噗嗤一聲,道:“孤開玩笑的,戴大人不會當真了吧?”
“呃”
戴胄嘴角一抽,心說什麽玩笑,一點也不好笑!但還是硬著頭皮接口道:“若殿下有比大理寺更好的府衙,也不是不可以建議陛下撤銷大理寺,就像新聞司一樣。”
“嗬嗬.”
李承乾淡淡一笑:“還是戴大人通透,知道與時俱進!”
說完這話,當即收斂笑聲,正色道:“今天將戴大人請到這裏,自然不是跟戴大人說笑的,有件事,我在信件裏已經跟你說清楚了,黨仁弘運糧一案,牽連五姓七望,孤擔心他們會殺人滅口,所以,才讓你將黨仁弘送往宗正寺看慣。”
“現在,孤這裏還有一份證據,你可以看,但不能稟報陛下!”
“這是為何?”戴胄有些不解的道:“陛下也命臣調查黨仁弘,若臣隱瞞不報,乃欺君之罪!”
“非也!”
李承乾搖頭道:“孤不是讓你隱瞞陛下,而是讓你暫時不要稟報陛下!”
“這又是為何?”
“你忘了陛下與黨仁弘的關係?”
李承乾意味深長的道:“黨仁弘兩個兒子,都是為我大唐的江山社稷死的!陛下又是重情重義之人,你讓他知道了黨仁弘的滔天罪責,他會怎麽做?”
“這”
戴胄遲疑了一下,然後蹙眉道:“就算黨仁弘與陛下關係匪淺,也不能亂法吧!”
“唉!”
李承乾無奈的歎息一聲,又道:“你是一位忠耿的臣子不假,但你見過哪個帝王真正遵紀守法的?”
“再說,我也沒說陛下會為了黨仁弘亂法,我隻是讓你不要給陛下想辦法營救他的機會!”
“這”
戴胄再次麵露遲疑之色,卻沒有再開口。
隻見李承乾繼續道:“你還是先看看證據吧,看完之後,你就明白孤想做什麽了!”
話音落下,一旁的來福就將證據遞給了戴胄。
戴胄將信將疑的接過證據,仔細查看。
這不看還好,一看臉色變了又變,最後一臉鐵青的道:“該死!這些人都該死!黨仁弘也該死!”
“好了!事情的脈絡你已經清楚了,這是魏大人給孤的,不會有假!接下來你就按孤說的做,不可走漏半點風聲!”
“是!”
戴胄肅然拱手,然後放下證據,轉身就離開了。
而目送他離開的李承乾,則緩緩從座位上站了起來,背負著雙手,老氣橫秋的道:“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好!好氣魄!”
李承乾的話音剛落,李淵就笑著從門外走了進來:“我孫兒好氣魄!”
“爺爺?”
李承乾微微一愣,不由得看了來福一眼,上前道:“你怎麽來了?”
“怎麽,不歡迎爺爺來啊?”李淵笑著打趣道。
“哪有!”
李承乾撓頭道:“爺爺不是去釣魚了嗎?怎麽這麽快就回來了?”
“沒酒了,也沒心情釣魚了。”
李淵淡淡的說了一句,然後便自顧自的走到椅子旁,一屁股坐了下來。
李承乾似乎第一次看到這樣的李淵,不由看了眼站在門口的杜才幹和那名中年道士,然後訕笑著道:“爺爺喜歡喝什麽酒,孫兒這就讓人給您拿!”
李淵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搖頭晃腦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如今孫兒馬上就要大功告成了,不知能否給我找點杜康酒來解憂啊?”
“這”
李承乾皺眉凝思了一下,然後有些不解的道:“是誰惹爺爺不開心了嗎?爺爺何必憂愁?”
“你應該知道,我跟你父親到了如此地步,應該是沒有任何緩和的餘地,而我跟你,早已超越了爺孫關係。”
“所以,你明白爺爺為何憂愁嗎?”
李承乾聞言,認真看了眼李淵,若有所思的道:“有些事,忘掉的好,有些事,記住的好。而有些人,不必在意,有些人,在意也沒用。”
“爺爺,我們何必憂愁,困擾自己呢?”
“嗬!”
李淵嗬了一聲,然後無奈的點了點頭:“也對。”
說著,抬手朝杜才幹道:“把信拿給承乾吧!”
“諾!”
杜才幹應諾一聲,當即從懷中摸出一封拆開的信件,遞給李承乾道:“稟太子殿下,這是裴寂讓人送過來的!”
裴寂?
李承乾愣了一下,旋即恍然大悟。
原來李淵說的杜康,是這老不死的!
他又在作妖了!
可惡!
李二怎麽不搞死他呢?!
帶著一腔不悅的心情,李承乾隨手接過信件,直接當著李淵的麵,甩開查看。
這不看還好,一看眼珠子瞪得滾圓,滿臉不可置信的道:“他居然知道傳國玉璽的下落?”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