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李世民:朕才是皇帝!【求月票】
字數:11309 加入書籤
“請奏無效,下一位!”
在李承乾的印象中,侯君集應該是那種不甘屈居於人下的人。
所以,他才會跟瘸子走到一起,最終掀起謀反的篇章。
而在這之前,李承乾自問與侯君集的關係還算融洽,雖然沒有走上跟他合作謀反的那條路,但也算井水不犯河水。
可是如今,李承乾卻實在想不明白,他為何會突然針對自己。
本著想不明白就走一步看一步的原則,李承乾在深深看了眼侯君集之後,就輕飄飄的丟出了這句:“請奏無效,下一位!”
我擦!
他怎麽又來!?
眾臣聽到李承乾這話,腦袋瞬間就宕機了。
而一旁的李世民,也露出滿臉的詫異表情。
他原以為李承乾會跟應對張玄素那樣,對侯君集的請奏予以強烈的回擊,沒想到,李承乾卻再次祭出了無賴戰術。
這不僅讓李世民大感意外的同時,還讓李世民對李承乾產生了一種古怪的欣賞。
因為他在以往的皇帝生涯中,從未體驗過這種令群臣腦袋宕機的戰術。
畢竟玄武門那件事後,他在麵對群臣的時候,總是如履薄冰。
所以才會出現張玄素這種以‘忠耿直言’標榜自己的大臣。
可是,這一次與之前那次明顯的不一樣。
有了張玄素的前車之鑒,眾臣已經明白了一個事實。
那就是李承乾主政,對自己百害而無一利。
因為李承乾與李世民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李世民偶爾也會一意孤行,但李世民對臣子卻很寬容。
而李承乾則是那種趁你病,要你命的狠角色。
正所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一個嫉惡如仇的君主,對臣子來說,絕對是世界末日。
所以,在李承乾使用無賴戰術的下一刻,率先反應過來的大臣,便立刻對他義憤填膺:“太子殿下若是這樣主政,那這朝會還有繼續下去的必要嗎?!”
“沒錯!臣等上奏一事,太子否決一事,那這朝會還有什麽意思?幹脆太子一言決斷好了!”
“是啊太子,您不能這樣做,這不符合朝會的規矩!”
“陛下,您快說句話啊!不能讓太子再胡來了!”
聽到眾臣義憤填膺的諫言,李世民無奈的歎了口氣,然後板著臉看向李承乾,再次開口道:“太子,朕需要一個解釋!”
“父皇.”
“請太子稱陛下!”
李承乾:“.”
李世民:“.”
父子倆互相對視,皆是不語。
片刻,李承乾再次從椅子上站了起來,掃了眼群臣,才不疾不徐地道:“既然陛下要孤給你們一個解釋,孤就給你們一個解釋,刑部侍郎侯君集接到密報,說孤建立的錦衣衛,參與了多起謀殺案件,請奏陛下徹查錦衣衛。”
“在這裏,孤想問侯侍郎,你所謂的密報,可提供了證據?”
侯君集微微一愣,旋即正色道:“回太子,雖然那密報沒有提供實質的證據,但密報上麵提供的內容,與錦衣衛昨晚在長安的行動,十分吻合。故而,臣才請奏陛下,徹查錦衣衛。”
“這麽說,你還是沒有證據對嗎?”
“回太子,臣剛剛已經”
“行了!”
還沒等侯君集把話說完,李承乾就擺手打斷了他:“孤聽得非常明白,你說沒有實質證據,隻是道聽途說,覺得有些巧合,就對錦衣衛產生了懷疑!”
“這”
侯君集再次一愣,而後看向李世民。
卻聽李世民沉聲道:“即使是懷疑,也應該查清真相,還死者一個公道。”
“好!那就查!”
李承乾也很幹脆,直接道:“孤準許刑部侍郎對錦衣衛進行徹查,但有一個條件,陛下得答應孤!”
“什麽條件?”
李世民皺眉問道。
李承乾淡淡一笑:“如果刑部侍郎查不出證據,或者錦衣衛比刑部先找到幾起命案的證據,從今以後,錦衣衛將不再是東宮的錦衣衛,而是大唐朝廷的錦衣衛,擁有獨立查案,監察百官的權力!”
“什麽!?”
眾臣聞言,不禁大吃一驚。
就連李世民都忍不住眼皮狂跳。
若是讓錦衣衛擁有監察百官的權力,那太子的勢力將會進一步增強,這如何能讓李世民接受?
所以,隻是吃驚了一瞬,李世民就果斷拒絕道:“不行!”
“為什麽?”
“沒有為什麽,朝廷有禦史台監察百官已經夠了!”
“可禦史台不會查案啊?”
“查案有大理寺和刑部,不需要錦衣衛!”
“但他們查案的能力.”
“夠了!”
還沒等李承乾把話說完,李世民就暴喝打斷了他:“朕才是皇帝!”
嘩!
此言一出,全場肅靜。
就連李承乾都不由閉上了嘴。
很明顯,他已經觸碰到了李二的底線。
就算李二之前一直在跟他妥協,但在這件事情上,李二已經表明了態度,不會再妥協。
因為李二的百騎司就是類似於錦衣衛的存在,他知道錦衣衛監察百官的影響。
所以,李承乾想要用錦衣衛震懾百官,短時間內恐怕是不可能了。
而就在氣氛逐漸變得緊張的時候,房玄齡忽又想起了什麽似的,冷不防的開口道:“太子今日不是要跟番邦各國簽訂軍事同盟條約嗎?不妨先把這個條約簽訂了,查案的事,就交給刑部侍郎去辦吧?”
“對對對,先把軍事同盟條約簽了,那些番邦使臣還在外麵等著呢!”長孫無忌也隨聲附和道。
其餘眾臣聞言,互相對視,也沒有多說,然後便自顧自的回到了原來的隊列。
卻聽李世民又語氣緩和的道:“既然番邦各國願意跟我大唐攻守同盟,那就讓他們進來簽約吧!”
“諾!”
鴻臚寺卿唐儉聞言,連忙應諾而退。
很快,他就帶著高昌,於闐,疏勒,康國等二十九國的使臣,從殿外走了進來。
“吾等參見大唐皇帝陛下,大唐太子殿下!”
“眾使者平身!”
李世民淡笑著抬手示意,而後扭頭看向李承乾。
卻聽李承乾直接了當的道:“岑司長,將準備好的同盟條約,拿出來給諸位使者看,若無異議的話,那就簽字吧!”
“遵命!”
岑文本應了一聲,當即讓人將準備好的同盟條約,一份一份的發給二十九國的使臣。
雖然二十九國的使臣早就商量好了,答應大唐提出的條件,但馬上就要簽條約的時候,依舊有使臣提出了異議。
卻聽高昌國使臣率先開口道:“尊敬的大唐太子殿下,外臣有一事不明,您提出的條件之一是,讓我們國家用大唐的錢幣,可據外臣所知,大唐的銅錢好像並不多,我們若全部采用大唐的銅錢,大唐有那麽多銅錢嗎?”
“是啊大唐太子,我們國家雖然小,但人口也有十幾萬戶,您可考慮清楚了?”於闐國使臣也出言附和道。
而李承乾則啞然一笑,似乎早已有所準備。
卻聽他笑著道:“諸位使者誤會了,我大唐的錢幣,可不光隻有銅錢,還有一種剛剛發行的新貨幣,名為銀票。此銀票不僅流通方便,還能兌換等額銅錢,或者金銀。”
“這”
各國使臣聞言,不禁麵麵相覷。
“敢問大唐太子,此銀票是何種樣式,能否讓我們先看一看?”高昌國使臣再次開口道。
李承乾淡淡一笑:“有何不可?”
說著,抬手示意馬周道:“戶部尚書,去將我大唐最新發行的銀票拿出來,供諸位使臣觀看。”
“諾!”
馬周應諾一聲,當即就讓人端著一張張製作精美,花紋別致的銀票,出現在各國使臣麵前。
“我的天呐,這也太好看了吧!”一名使臣見到銀票,不由驚呼出聲。
其餘使臣也紛紛露出吃驚的表情。
他們還是頭一次看到這樣的錢幣,當即就被錢幣的樣式,花紋給吸引到了。
卻聽康國使臣驚疑不定的道:“敢問大唐太子,此‘銀票’是何種材料製作的,為何我們從未見過?”
“銀票的製作工藝,是我大唐的最高機密,自然不能輕易告訴你們。而且,你們看那銀票上麵的花紋,有明暗多處防偽標記,是專門拿來辨別真偽的。”
“當然,辨別真偽的辦法,在你們簽訂同盟條約之後,大唐便會告訴你們。可以說,除了我大唐,任何國家都造不出這樣的銀票,你們可以放心使用。”
李承乾耐心解釋道。
各國使臣似懂非懂的點了點頭,然後一個個拿起銀票,仔細感受,欣賞,最終被銀票深深的吸引。
隔了好半晌,才聽疏勒國使臣若有所思的道:“敢問大唐太子,這銀票上麵的符號,是什麽意思?”
“符號?什麽符號?”
“就是這像漢字‘口’一樣的符號,我看每張銀票上麵都有,而且不止一個,有的甚至有幾個‘口’。”
“哦,你說的那是零,是我大唐專門為銀票設計的數字,一百兩銀票就是一後麵兩個零,一千兩是三個零,以此類推。”
李承乾恍然笑道:“你們看那托盤裏,應該有專門介紹零到十的數字。”
“哇!真的有啊!這也太神奇了吧!大唐不愧為大唐,居然能設計出這麽簡便的數字!”有異國使臣第一個發現了托盤中的介紹,不由驚呼出聲。
而如此一幕,看得周圍的大唐百官,一個個脖子伸得老長,滿臉的好奇。
雖然他們早就聽說李承乾弄出了銀票這種東西,但擁有銀票的人,依舊是少數。
所以,他們大多數跟這些使臣一樣,也是第一次觀看銀票。
卻聽疏勒國使臣再次開口道:“聽大唐太子的意思,這一百兩銀票,可以兌換一百兩大唐銅錢,或者金銀?”
“沒錯!”
李承乾點頭道:“無論任何人,拿著銀票,都可以兌換等額的錢幣!”
“此言當真?”
“君無戲言!”
“好!這些銀票我們疏勒國都要了!”疏勒國使臣當機立斷的說道。
其餘使臣反應了一瞬,也跟著附和起來。
“我高昌國也要!”
“還有我康國!”
“大唐太子,我們”
眼見一個個使臣爭先恐後的索要銀票,周圍的大唐百官,不禁再次麵麵相覷。
雖然這銀票看起來確實是好東西,但就這麽白白送那些番邦異國,真的是好事嗎?
大唐現在可不富裕啊!
然而,正當房玄齡準備站出來阻止李承乾的時候,卻聽李承乾又笑著開口道:“諸位使者,先不要著急,且聽孤把話說完!”
“莫非大唐太子反悔了?”高昌國使臣眨著眼睛問道。
原本他還以為這是大唐的什麽圈套,沒想到,居然是這麽大的好處。
如果這些銀票真能兌換大唐的錢幣,或金銀,那他簽訂盟約之後,第一時間就會將大唐發給他的銀票,兌換成金銀,然後偷偷運回國內。
畢竟什麽銀票也比不過真金白銀。
至於大唐要求他的國家必須使用銀票,他也有很多辦法應對大唐,反正就是使勁兒薅大唐的羊毛。
可惜,他的如意算盤終究會落成一場空。
卻聽李承乾接著開口道:“孤從不做後悔的事。我大唐也一向重諾。孤之所以讓你們別急著索要銀票,是想提醒你們,先看盟約的內容,免得產生什麽誤會!”
“這”
眾番邦使臣聞言,不禁互相對視,然後連忙拿起托盤中的盟約,仔細查看。
等到看完盟約上的所有內容,眾番邦使臣才恍然大悟。
這銀票不是白送的!
他們得拿真金白銀來換!
“不是大唐太子,你讓我們拿等額的金銀來換這些紙?”高昌國使臣當即露出不悅的表情,質問李承乾道。
其餘各國使臣也反應過來似的,露出不滿的表情。
“是啊大唐太子!這些銀票雖然精美,但看材質,就跟紙差不多,你讓我們拿金銀來兌換,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大唐太子,若同盟條約是這樣,我們就不簽了!”
“對!我們都不簽了!”
“嗬嗬.”
麵對各國使臣的義憤填膺,李承乾十分淡定的笑了笑,旋即掃視他們道:“你們可以不簽,我大唐也不會強迫你們簽,但孤得提醒你們,我大唐的炮彈,可不長眼!”
“萬一哪天落在你們國家,那純粹是誤會,希望你們不要大驚小怪,畢竟意外時常都有!”
“大唐太子!你是在威脅我們嗎?”高昌國使臣憤然道。
李承乾淡淡看了他一眼,然後搖頭道:“不是威脅,是友好的提醒”
“哦對了。”
說著,忽又想起什麽似的,補充道:“還有一件事,孤也得提醒你們,以後我大唐的任何商品,你們都必須使用銀票購買。如有違規,無論是售賣者,還是購買者,一律處以死刑!”
“當然,你們也可以選擇不用我大唐的商品,反正我大唐的精美瓷器,華麗絲綢,可口茶葉,高端飾品,先進農具,包括火藥武器,都不愁銷路.”
“這這這”
各國使臣聽到李承乾這番話,驚愕得話都說不出來了。
這也太毒了吧!
簡直是在斷他們的財路!
要知道,他們雖然是各國的使者,但他們每次來大唐,都會采購大量的唐朝商品,運回國內賺取差價。
如果大唐規定他們必須使用銀票購買大唐的商品,那他們就不得不用金銀來兌換大唐的銀票了。
除非他們真的像李承乾說的那樣,不用大唐的商品。
但是,這可能嗎?
隨著江陵的蓬勃發展,大唐湧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新奇商品,而這些商品,他們隻要運回國內,就能獲得幾十上百倍的收益,這如何能讓他們放棄?
所以,李承乾現在用的,其實是陽謀。
隻要各國無法放棄這龐大的利益誘惑,他們就會被利益驅使著妥協。
果然,在經曆了一陣強烈的思想鬥爭之後,康國使臣仿佛下定了什麽決心一般,率先開口道:“敢問大唐太子,您剛才說的購買火器,是真的嗎?”
“當然是真的,隻要你們簽訂同盟條約,得到了我大唐的信任,我大唐便會考慮售賣火器給你們!”
李承乾麵帶微笑的說道,心想我說考慮,又沒說真的答應。
要想我大唐將火器賣給你們,除非我大唐造出了更先進的武器,否則門兒都沒有。
“當然,就算是購買火器,你們也必須用銀票購買!否則絕無可能!”李承乾又補充了一句。
康國使臣愣了一下,然後不由自主地回憶起了那天在城外觀看軍事演習的場景。
那種毀天滅地的既視感,即便是現在想起來,都讓他不寒而栗。
如果大唐用火炮對付他們國家,不用想也知道,他們國家的軍隊肯定招架不住。
所以,隻是稍微猶豫,他便暗牙一咬的答應道:“好!我康國願意簽訂盟約!”
“馬爾罕,你怎麽”
高昌國使臣似乎很意外康國使臣會答應簽訂盟約。
但康國使臣卻抬手打斷了他想說的話,一臉嚴肅地道:“我在來大唐之前,我們國王就交代了,一定要跟大唐和平共處,我不想康國與大唐發生戰爭,也希望能得到大唐的幫助!”
說完這話,他便不再理會高昌國使臣,毅然決然的拿起托盤裏的毛筆,在同盟條約上簽了字,並蓋上了康國的印鑒。
“好!”
李承乾見康國第一個簽訂了盟約,頓時拍手叫好。
而其餘各國的使臣,雖然依舊有些不情不願,但有了康國打樣,他們的不情不願,也沒有持續太久。
隻見除了高昌,於闐,疏勒三國的使臣還在猶豫不決,其他各國的使臣也相繼簽訂了盟約。
而正當眾人以為李承乾會等待高昌,於闐,疏勒三國的使臣簽訂盟約的時候,李承乾又突然下令道:
“好了,盟約簽訂的時間到了,除了已經簽訂盟約的各國盟友,其餘沒有簽訂盟約的使臣,可以離開了!”
“什麽?!”
高昌,於闐,疏勒三國的使臣聞言,大吃一驚。
卻聽高昌國使臣連忙道:“大唐太子,你這是什麽意思?我們還沒有考慮清楚”
“沒有考慮清楚就不用考慮了!”
李承乾一個冷眼掃過去,旋即沉聲道:“我大唐又不是求著你們簽。另外,再送你們一句話,叫過時不候!”
說完,大手一揮:“來人!將他們趕出朝堂!”
“不不不,我們考慮清楚了,我們要簽!我們要簽啊!”
眼見殿外的金吾衛魚貫而入,高昌,於闐,疏勒三國的使臣,頓時慌了神。
要知道,如今簽訂盟約的國家,幾乎都在他們國家周圍,一旦這些國家與大唐展開軍事行動。
那對他們國家來說,絕對是災難。
畢竟他們國家與這些國家也經常發生戰爭。
然而,無論他們怎麽後悔,李承乾都沒有搭理他們,就那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被金吾衛拖出大殿。
直到他們消失在殿門口,李承乾才笑著環顧簽訂盟約的各國使臣:“首先,恭喜你們,加入東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