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連發三道聖旨,召太子回長安!【求月票】

字數:10464   加入書籤

A+A-


    “孫伏珈!你看你幹的好事!!”
    目送李世民被抬下太極殿,房玄齡憤怒的從地上爬起來,怒視孫伏珈。
    其餘眾臣則神色複雜的看著孫伏珈,一時不知道是該罵他,還是該讚揚他。
    是的,他們確實知道了李承乾贏得勝利的辦法,也相信朔方傳來的勝利是真的。
    畢竟李承乾把尊嚴看得比命還重要,所謂上行下效,堂堂太子都這樣了,底下的士兵還能認慫嗎?
    當一支軍隊有著難以想象的意誌力之後,這支軍隊將無法被戰勝。
    雖然堂內的諸多將領,哪怕是身經百戰的將領,也無法解釋清楚這到底是怎麽一回事,但他們清楚的知道一個東西,確實能讓軍隊發揮出強大的戰鬥力。
    那就是士氣。
    有時候,士氣這種東西,不是隨時都有的。
    所以需要將領去提高士兵們的士氣。
    而李承乾的做法,看似與將領提高士氣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內核卻大不相同。
    如果士氣是一種精氣神,那尊嚴就是將精氣神與肉體完美結合的黏合劑。
    它將力量上升到了一個民族文化的高度。
    就好像後世人常說,我對不起我老婆,我對不起我孩子,但若讓我單開族譜一頁,我必舍命相搏。
    這就是民族文化的力量。
    當一個人說,列祖列宗在上的時候,就是他要開大的時候。
    而列祖列宗,其實就是一種文化傳承。
    因為認同這種傳承,所以才會激發出無所畏懼的力量。
    李承乾告訴那些飽受梁師都與突厥人欺辱的梁國降軍,他們是中原漢人,他們也有尊嚴的時候,其實就是認同了他們與大唐血脈相連,同宗同族的身份。
    而正是這種認同,讓他們覺醒了難以想象的力量。
    即使弱於對方數倍的兵力,他們也敢衝敢殺。
    哪怕就是死了,他們也相信李承乾會讓他們光宗耀祖。
    因為大唐是一個有尊嚴的國家,大唐太子有尊嚴,大唐百姓也有尊嚴。
    為這樣的國家戰死,與有榮焉。
    “呼”
    眾臣想到這裏,不約而同的吐出一口濁氣,心中也不由得敬佩起了這位年僅九歲的大唐太子。
    “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不和親,太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犯我大唐者,雖遠必誅”
    “老尉遲,我們是不是真的老了”
    良久,程咬金緩緩鬆開按著尉遲恭的手,感慨似的說道。
    卻聽尉遲恭沒好氣的說道:“老的是你,我可沒老!我還要跟隨太子打突厥呢!我精神抖擻的很!”
    說完這話,當著滿朝文武的麵,直接一個後空翻,從地上蹦噠了起來。
    “嗬嗬.”
    程咬金咧嘴一笑,又感慨似的道:“當真是神奇,我看到太子那段誓師言論後,猛然感覺自己年輕了許多!”
    “什麽意思?”
    尉遲恭微微一愣:“你他娘的不是不識字嗎?!”
    “哈哈哈!”
    程咬金仰頭大笑,然後二話不說的衝出了太極殿。
    尉遲恭見狀,連忙追了上去:“老程!你他娘的敢耍我!我弄死你!”
    說著,也渣渣哇哇的衝出了殿門,徒留殿內的眾臣麵麵相覷。
    而孫伏珈則看都沒看房玄齡一眼,徑自走向自己的頂頭上司,門下省侍中王珪麵前,拔下自己的魚符,鄭重其事地道:“王大人,雖然今日才被陛下提拔為諫議大夫,但下官自知犯了大錯,也就不勞陛下罷官了!”
    說完這話,直接將手中的魚符交給王珪,然後回頭看了眼眾臣,又淡淡道:“若陛下要追責,下官在家中等著,是賜死還是流放,下官都沒有任何怨言。”
    “這”
    王珪遲疑了一下,連忙道:“孫大人,不要這麽衝動,陛下也沒有這個意思,你.”
    “好了,望諸位大臣珍重!”
    還沒等王珪把話說完,孫伏珈就出言打斷了他,然後朝眾臣拱手一禮,轉身便離開了大殿。
    眾臣見狀,不由紛紛看向房玄齡,那眼神之中,或多或少帶著一絲鄙夷。
    特別是裴寂,更是對他冷嘲熱諷:“我們的中書令,真是好大的膽子啊,不僅敢當麵欺君,連大臣都敢威脅其辭官了!”
    “裴司空,我沒有”
    房玄齡滿臉委屈,他根本沒想將孫伏珈趕出朝堂,隻是有些不忿孫伏珈剛才的行為。
    然而,裴寂卻沒有聽他辯駁的意思,冷笑著就帶著一眾武德老臣,離開了太極殿。
    緊接著,五姓七望的官吏也似笑非笑的看了他一眼,然後離開了。
    隻有秦王府,天策府一眾官吏,不知所措的站在殿中。
    隔了好半晌,才聽杜如晦歎息道:“先別管那麽多,去看看陛下再說!”
    “對!先去看看陛下,我還有事沒給陛下稟報呢!”左仆射蕭瑀隨聲附和了一句。
    房玄齡看了看他,又看了看身後的眾人,悶悶的點了點頭,然後便帶著眾人,前往了甘露殿。
    與此同時,甘露殿的床榻上,李世民滿臉苦澀的看著長孫皇後,幾度欲言又止。
    而長孫皇後則像什麽事都沒發生一般,一邊給李世民喂藥,一邊拿柔巾給他擦拭嘴角。
    直到藥碗裏的藥水被李世民全部喝下,李世民才終於忍不住朝她道:“觀音婢,你說承乾他,是不是很恨我這個父親啊?”
    “陛下何出此言?”
    長孫皇後放下藥碗,滿臉疑惑地看著李世民。
    卻聽李世民歎息道:“你聽聽他說的那些話,不割地,不賠款,不納貢,不和親這不是在諷刺我嗎?你以為我想賠款納貢嗎?你以為我想渭水之盟嗎?你以為我不想以血還血,以牙還牙嗎?”
    “可大唐當時的情況,你又不是不知道,誰都想要有尊嚴,但為了那尊嚴,導致國破家亡,值得嗎?”
    “我是真不明白,我哪裏做錯了,我也很為難啊!他為什麽就不能理解我.”
    說著,李二陛下越想越氣,越氣越委屈,最後不禁眼眶通紅,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流:“一邊是國家尊嚴,一邊是國破家亡,我夾在中間兩頭為難,這能怪我嗎?說什麽太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他是想逼死我繼承皇位嗎?嗚嗚嗚”
    “唉!”
    聽到李世民委屈巴巴的哭訴聲,長孫皇後無奈的歎了口氣,一時不知道說什麽好。
    對於這對‘冤家父子’,她是真的有心無力。
    原來的李承乾,乖巧,懂事,聽話,還非常孝順。
    自從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後,整個人都變了,變得她這個當母親的都不怎麽認識了。
    雖然李承乾對她這個母親依舊非常孝順,但不知怎麽的,她總覺得李承乾越來越不像自己兒子了。
    特別是李承乾跟李淵走近之後,對李世民越來越疏遠,他就知道,以前那個李承乾,恐怕一去不複返了。
    但是,這能怪李淵把李承乾帶壞了嗎?
    在整個玄武門事件中,不說李淵是最大的受害者,但絕對也是受傷最深的人之一。
    他真的想利用李承乾報複李世民嗎?
    在長孫皇後看來,並不一定是這樣的,因為他如果真的想報複李世民,就不會與李世民順利交接皇位了。
    那麽,他的目的究竟是什麽呢?
    長孫皇後回想了一下最近發生的事,以及今日李承乾的那番言論,她覺得自己好像有點明白李淵的目的了。
    但是這個目的,她不能告訴李世民。
    因為李世民絕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哪怕是自己兒子,他也會捍衛自己的權力。
    所以,麵對李世民的哭訴,她隻能歎息著安慰他:“陛下不必想太多,今時不同往日。突厥剛剛經曆了大敗,對我大唐來說,是一件好事,陛下正好可以借此機會,揚我大唐國威!”
    說到這裏,溫柔一笑,抬手整理了下李世民的被子,又接著道:“不是有句俗話這樣說嗎,君子報仇,十年不晚,這才不到三年的時間,我大唐就可以複仇了,您說是不是呢?”
    “這”
    李世民反應了一下,當即停止了哭泣,瞪大眼睛道:“觀音婢的意思是,讚同朕攻打突厥?”
    “嗬嗬.”
    長孫皇後笑了笑,道:“臣妾不幹涉朝政,但臣妾想提醒陛下,太子都把話說出去了,您能不打嗎?就算您不打,文武百官們也丟不起那個臉”
    “而且,事關我大唐皇帝的尊嚴!”
    “嘩!”
    聽到這話,李世民猶如垂死病中驚坐起一般,猛然從床榻上坐了起來,然後滿臉不可思議的看著長孫皇後。
    隔了好半晌,才伸手抱住長孫皇後,語氣激動地道:“你說的沒錯!觀音婢!你說的沒錯!這一仗,朕不打也得打!事關朕的尊嚴,事關我大唐的尊嚴!”
    “哎呀陛下,您弄疼我了”
    長孫皇後嬌嗔的掙紮了一下。
    “哦哦哦,對不起觀音婢,朕,朕不小心”
    “噗嗤!”
    眼見李世民驚慌失措的放開自己,長孫皇後忽地噗嗤一笑,然後主動投入他的懷抱,柔情似水的說道:“陛下,承乾是我們的長子,也是大唐的太子,他能說出這些話,您應該感到高興才是”
    “我大唐的未來,注定會交到他的手中,不是麽?”
    “這”
    李世民麵露遲疑之色,一時不知道該說什麽好,但麵對柔情似水的老婆,他也不想讓老婆為自己和兒子難過,於是點頭道了一句:“觀音婢說的沒錯,未來是承乾的.”
    “陛下.”
    “怎麽了啊觀音婢.”
    “臣妾想”
    “呃,我剛剛才暈倒了”
    “可太醫說您沒事呀”
    唰!
    李世民的老臉‘唰’的一下就紅了。
    是的,他根本就沒事。
    他之所以會在太極殿暈過去,完全是被自己兒子的那番言論,搞得有些下不來台,所以才裝暈了過去。
    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長孫皇後現在已經快七個月了。
    “觀音婢,不是朕不想,是你這肚子”李世民有些為難的說道。
    卻聽長孫皇後語氣幽怨地道:“怎麽,陛下跟小楊氏就可以,跟臣妾就不行了嗎?”
    “啊?!”
    李世民吃了一驚,頓時有些不知所措:“朕,朕沒有”
    他怎麽也沒想到,長孫皇後連這個都知道。
    然而,長孫皇後根本不聽他狡辯,直接爬上了床榻,準備強行帶球進門。
    就在這時,外麵忽地傳來一道稟報聲:“陛下,中書令房玄齡,兵部尚書杜如晦,左仆射蕭瑀,以及鴻臚卿唐儉,在殿外求見!”
    “知道了,讓他們在偏殿等候!朕稍後就去!”
    李世民連忙下令,然後訕笑著道:“觀音婢,你看這”
    “哼!”
    長孫皇後哼了一聲,倒也沒有為難李世民,而是細心的囑咐他:“別忘了讓無舌攙扶您過去!”
    “嗬!”
    李世民笑了:“還是觀音婢最善解人意”
    說著,便朝門外的無舌喊了一句:“無舌,快進來扶朕!”
    “諾!”
    門外的無舌應諾一聲,不多時就攙扶著李世民,去了甘露殿偏殿。
    此時,房玄齡,杜如晦,蕭瑀,唐儉四人,正分坐兩邊,靜靜等候李世民的到來。
    “陛下.”
    四人見李世民步履蹣跚的走進偏殿,連忙起身行禮,但很快就被李世民有氣無力的打斷了:“眾卿免禮.”
    “陛下,您沒事吧?”房玄齡關切的詢問道。
    李世民苦笑著看了他一眼,然後搖頭坐上了皇帝寶座。
    “太醫說是積勞所至,多休息幾天就沒事了.”
    “陛下為國操勞,是臣等這些做臣子的失職啊!”
    杜如晦滿臉自責的說道。
    李世民勉力一笑,並未在這個話題上多聊,而是問起了太極殿的情況:“朝會散了嗎?”
    四人對視一眼,而後由左仆射蕭瑀率先開口道:“回陛下,已經散了。不過,孫伏珈主動提出了辭官,準備在家聽候陛下的發落!”
    “嗬!他倒是灑脫!”
    李世民笑道:“既然如此,那就讓他在家等著吧!”
    “這”
    四人麵麵相覷。
    卻聽李世民又沉沉地道:“你們對太子之事,如何看?”
    “陛下,臣正打算向您稟報這件事,就是有些擔心.”
    “怎麽,你是擔心朕承受不了太子的打擊嗎?”
    還沒等蕭瑀把話說完,李世民就冷聲打斷了他。
    “臣不敢!”
    蕭瑀一臉惶恐,連忙道:“其實也不是臣向陛下稟報這件事,是霍國公派人來上報的這件事,請陛下明察!”
    “霍國公?”
    李世民微微一愣,旋即皺眉追問道:“他稟報了太子什麽事?”
    “回陛下,霍國公派人來上報,荊州兵馬不聽朝廷調令,私自出兵朔方,幸虧他及時發現,前去阻攔,才沒有讓他們鑄成大錯。但是,東宮六率之一的黑甲衛統領蘇烈,以東宮六率尊太子之命為由,強行衝破他的阻攔,奔向了朔方,霍國公認為,此舉按大唐律法,形同謀反,請陛下定奪!”
    “這”
    其餘三人聽到蕭瑀的奏報,不由目瞪口呆。
    這霍國公是瘋了嗎?
    在這種時候,還敢彈劾太子!
    他知不知道自己這樣做,是將自己推向了萬劫不複的深淵啊!
    這不是將太子徹底得罪了嗎?!
    然而,李世民聽到蕭瑀的奏報,卻是不同的想法。
    隻聽他語氣淡漠地道:“這麽說,太子利用荊州兵馬,組建自己衛率的事,證據確鑿了?”
    “啊?”
    四人吃了一驚,似乎都沒想到李世民會這樣說。
    但李世民接下來的話,更讓他們吃驚。
    “既然太子擅弄朕的兵權是事實,那朕就必須得將他召回來問責!”
    “什麽!?”
    四人滿臉不可置信的看著李世民。
    卻聽李世民平靜地說道;“中書令,傳朕旨意,太子勞苦功高,揚國之尊嚴,朕心甚慰,賜財帛二十車,賞食邑兩萬戶,加封鎮國大將軍。即,領旨之日,立刻返回長安,不得有誤!”
    “這”
    房玄齡聽到李世民的旨意,整個人都懵了。
    不是說要召太子回長安問責嗎?
    怎麽還封賞起來了?
    這是什麽操作?
    就在房玄齡感到疑惑不解的時候,李世民又接著道:
    “另外,傳朕旨意,長孫無忌平定梁師都,大敗突厥有功,讓他帶著所有功臣,包括東宮功臣,衛率,以及那五千降軍,一起回長安受封領賞,其餘事務,交給霍國公全權處理!”
    “這這這”
    房玄齡更懵了,不由扭頭看向杜如晦三人。
    隻見他們一個個麵麵相覷,似乎也沒搞明白李世民的操作。
    然而,根據這麽多年的君臣經驗,他們還是能窺探到自己陛下的一些心思。
    很明顯,這兩道旨意,絕對不是封賞那麽簡單的事。
    “臣”
    “且慢!”
    就在房玄齡準備回應李世民的時候,李世民忽地抬手打斷了他:“最後,傳朕旨意,太上皇年事已高,不宜長時間在外停留,當盡早回長安養老,與兒孫們團聚!”
    聽到這旨意,房玄齡等人瞬間就明白了。
    這哪是傳旨,這分明是鴻門宴請帖啊!
    看來,陛下要跟太子和太上皇動真格的了。
    【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滿1000加更啊!感謝2024105527ac書友100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