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該來的還是來了!【求月票】

字數:9395   加入書籤

A+A-


    “戰時內閣?”
    包括李世民在內的所有人,都被李承乾這提議搞得一臉茫然。
    可李承乾提出‘戰時內閣’的目的,不單單是為了打消李世民的忌憚之心,而是為以後的決策層打下一個新的基礎。
    雖然唐朝的三省六部製是一個講究權力分享的製度,在權力製衡方麵,也有很好的作用,但它的效率實在有些不高。
    比如唐朝後期就出現過這樣一種情況,地方上報的災情,光走程序耗費的時間,都快要趕上解決災情的時間了。
    所以,三省六部製在唐朝後期,最終演變成了黨爭的溫床。
    政見不同的官員,互相較勁,導致朝廷無法正常運轉。
    甚至以公謀私的情況,都屢見不鮮。
    而李承乾提出的‘戰時內閣’,其實就相當於後世的軍機處。
    軍機處實行的是‘當日事當日畢’的製度,每日清晨,軍機大臣入職,隨時接受皇帝召見,重要文件由軍機章京快速擬稿,經皇帝批改後立即下發,極大的提高了行政效率。
    可以說,軍機處是將皇權推向巔峰的一個機構。
    卻聽李承乾又笑著道:“所謂戰時內閣,就是在國家發生戰爭的時候,負責軍需調度,戰略部署,以及邊疆駐防的一個決策機構。”
    “當然,與三省六部製又有些不同,這個決策機構沒有獨立衙門,隻在內廷‘值房’辦公,所有決策均需皇帝批準,才能實施!”
    “哦?”
    李世民聞言,頓時來了興趣,不由扭頭看向李承乾,眼中蘊含鼓勵之色。
    隻見李承乾又侃侃而談道:“戰時內閣運行的機製,也很簡單,六部各地的奏折,統一送到戰時內閣的辦公‘值房’,由內閣大臣在奏折上寫出他們的處理意見,另外寫成批條。再統一交給皇帝,由皇帝查看他們的批條,可,則加蓋玉璽,發送六部及相關官員。不可,就由這些人再以,或者由皇帝親自批閱。”
    “可是太子殿下,這不就與三省的職責重複了嗎?那三省以後做什麽?”房玄齡有些不解地追問道。
    李承乾笑了笑,旋即搖頭道:“沒有重複。三省依舊可以運轉,隻不過主要是處理例行公事。”
    “而且,這隻是戰時才運轉的一個機構,並不是常設機構,左仆射不用擔心。”
    “那你說的內閣大臣,從哪裏選任?”李世民又忍不住好奇地問道。
    卻聽李承乾笑著解釋道:“內閣大臣主要由皇帝任命,可以是弘文館大學士,也可以是翰林,甚至是皇帝的親信。這些內閣大臣沒有品級,隻有提議權,沒有決策權。完全取決於皇帝。”
    “甚至可以規定他們的任職期限,比如三年一任,或五年一任,到期直接分歸六部,或者退休養老。這樣可以最大限度的培養人才,或者利用人才。”
    “比如那些通過科舉進入翰林的士子,他們剛開始是沒有治國經驗的,但他們可以通過國家發生的大事,學習處理國家大事,等到他們以後主政的時候,會更加得心應手。”
    “嗯,不錯.”
    李世民摸著胡須,低頭在原地走來走去,不斷思索著,沉吟道:“這確實是一項不錯的製度,但三年一任,或五年一任太長了,既然是臨時內閣,不如臨時任命好點!”
    “這”
    李承乾聞言,不由遲疑了一下,心說李二的感知這麽敏銳嗎?
    其實,軍機處的建立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那就是抑製黨爭和權力分散。
    因為無論是三省六部製,還是內閣製,都會衍生出黨爭,從而分散權力。
    而軍機處的建立,恰恰是為了解決這些弊端的。
    卻聽李承乾又道:“父皇說的不錯,臨時內閣是戰爭發生的時候建立的,而戰爭不可能一直發生,所以,內閣大臣也不應該常設。另外,臨時內閣因為戰爭的原因,還要確立其保密性,所有參與人員都要嚴格遵守保密規定。實行‘當日事當日畢’的製度。”
    “好!好一個‘當日事當日畢’的製度!”
    李世民眼前一亮,然後環顧眾臣道:“諸位愛卿以為如何?”
    “這個.”
    眾將互相對視,不由麵麵相覷。
    雖然他們也是朝中大臣,但他們都是武將,對於這種國家大事,他們想拿主意也拿不上。
    於是,他們反應了一瞬,就將目光落在了房玄齡身上。
    隻見房玄齡神色複雜的看了眼李承乾,又看了眼李世民,歎息道:“臣倒是不反對建立臨時內閣,臣隻是擔心,其他朝廷大臣會有意見”
    “這個朕會召集眾臣再商議,左仆射不用擔心。”
    李世民聞言,頓時啞然一笑。
    盡管他現在還不清楚李承乾提議建立臨時內閣的真正目的,但臨時內閣的建立,對他來說肯定是有好處的。
    因為大唐若開展兩線作戰,他就可以通過臨時內閣,調度兩路大軍,即使李承乾掌握一路大軍,也對他沒有多少威脅。
    至於內閣大臣的臨時性,對他來說也有兩個好處,一個是可以短時間內實現皇權最大化,二個是不用擔心過度運用皇權。
    畢竟臨時內閣的核心作用就是高度集權與高效運轉。
    “好了,現在朕做出以下決定,一,立刻傳令杜君綽,任命其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調度幽州,雲州,代州兵馬,與營州都督張儉構築防線,全力抵禦高句麗兵馬。二,立刻派出使者,警告高句麗,如果再妄動一步,大唐必將全力覆滅高句麗。三,立刻命兵部在南方督造百艘戰船,用於裝載軍糧。”
    眼見眾臣都不再說話,李世民又當機立斷的連下了三道命令,然後扭頭看向李承乾,繼續道:“薛延陀那邊的事,就交給太子處理吧,太子應該不會有意見吧?”
    “父皇說笑了,兒臣一切遵從父皇的安排,哪有什麽意見!”
    李承乾十分恭敬的朝李世民行了個禮,看得李世民一臉古怪。
    不過,事情到了現在這一步,任何陰謀算計,都改變不了大唐現在的格局。
    李世民對自己還是蠻有信心的。
    隻要他平定了高句麗,哪怕李承乾成為當世聖人,也撼動不了他的地位。
    等一切都安排妥當之後,李世民便心滿意足的離開了軍事學院。似乎除了那個沙盤地圖,軍事學院的其他東西,並沒有讓他想在這裏多留一刻的意思。
    而李承乾也沒有想跟他過多介紹軍事學院的意思。
    就如此,李世民錯過了他人生中最後悔的一件事,以至於多年之後,他想起這件事都咬牙切齒。
    悔不該多留這一刻。
    “太子殿下,高延壽,李思遠,犬上禦田鍬他們已在偏廳等候,需要我安排他們覲見嗎?”
    李承乾剛回到太子府,新任太子府副總管謝偃就連忙迎了上來。
    李承乾笑著看了他一眼,道:“謝先生的辦事效率蠻高的嘛,這麽快就適應新工作了!”
    “太子殿下見笑了,多虧有來福總管的指點,否則下臣也辦不好太子殿下交代的事!”
    “嗯,不管怎麽說,你能適應就好!”
    李承乾笑著點了點頭,然後抬手示意道:“帶我過去吧!”
    “諾!”
    謝偃應諾一聲,當即就帶著李承乾去了偏廳。
    “外臣犬上禦田鍬,高延壽,李思遠,見過大唐太子殿下!太子千歲,千歲,千千歲!”
    李承乾剛邁進偏廳,犬上禦田鍬三人就立刻朝李承乾跪地行禮,動作那叫一個絲滑。
    我擦!
    李承乾被這三人的架勢嚇了一跳,不過他很快就想明白了是怎麽回事了,於是扭頭看向謝偃。
    卻聽謝偃輕描淡寫地說道:“下臣擔心他們見了太子殿下,有失禮數,便特意教了他們一些禮數。”
    “呃。”
    李承乾嘴角一抽,心說玩手段還是你們這些文化人會玩。
    不過,他也不在意這些不著調的事情,於是無所謂的道:“都起來說話吧!”
    “不,不用了太子殿下,我們跪著就好!”李思遠連忙說道。
    犬上禦田鍬也隨聲附和道:“是啊太子殿下,外臣喜歡跪著回話!”
    “嗬!”
    李承乾被他們的言行給逗笑了,也不知道謝偃教了他們什麽禮數。
    卻聽他笑著道:“犬上禦田鍬,還記得上次我跟你們談的事嗎?考慮得咋樣了?”
    “呃,這個.”
    犬上禦田鍬遲疑了一下,然後一臉為難地說道:“不瞞太子殿下,您給出的條件很豐厚,作為倭國使臣,我沒理由不答應您的條件,但您也知道,蘇我家族把控著倭國的朝局,沒有蘇我家族的答應,即使皇極天皇也無能為力!”
    “這也是我名義上是倭國使臣,實際上由蘇我靜香說了算的原因!”
    “這麽說,你是一點用都沒有了?”李承乾有些好笑的說了一句,然後又意味深長地補充道:“我對沒用的人,一向都不會心慈手軟的!”
    “啊,這”
    犬上禦田鍬眼中閃過一絲慌亂,但最終還是穩住了心神。
    因為他覺得李承乾如果想殺自己,早就殺自己了,根本沒必要拖到現在。
    然而,李承乾接下來的話,卻讓他如墜冰窟。
    卻聽李承乾又冷不防的開口道:“你是中大兄皇子,舒明的人吧!”
    “什麽!?”
    犬上禦田鍬聞言,大吃一驚,不由結結巴巴地道:“太子殿下,外臣,外臣.”
    “行了,你的身份我早就查清楚了,還有你們打算做的事,我也查得清清楚楚,否則今日就不會隻請你來,而不請蘇我靜香來!”
    還沒等犬上禦田鍬解釋完,李承乾就出言打斷了他,然後侃侃而談道:“你們的計劃很好,甚至隻需要孤略微出手,你們就能很快成功。但孤從來不做沒意義的事。如果你們想要孤幫你們,除了孤之前提出的條件,還需要幫孤做一件事。”
    “當然,你們也可以不請孤幫忙,而孤也沒義務幫你們隱瞞秘密。畢竟蘇我入鹿這些年還算老實,殺了他,對我大唐也沒什麽好處!”
    “這”
    犬上禦田鍬聽完這些話,仿佛一下子失去了語言能力,愣在那裏,不知所措。
    而一旁的李思遠和高延壽,則麵麵相覷。
    作為曾經的合作夥伴,他們怎麽也沒想到,倭國內部會這麽混亂,居然有大臣勾結皇子,蓄謀刺殺另一名大臣。
    而這名大臣,還是倭國權傾朝野的蘇我入鹿。
    要知道,這個消息一旦傳入倭國,絕對能引爆整個倭國,導致倭國頃刻陷入內亂。
    “太子殿下有什麽事需要我們做?”
    犬上禦田鍬終於忍不住內心的恐懼,小心翼翼地問道。
    李承乾嘴角扯出一抹不屑的笑意,隨口道:“幫我滅掉高句麗!”
    “啊?!”
    犬上禦田鍬大吃一驚,似乎感覺自己耳朵聽錯了,不由扭頭看向李思遠,高延壽二人。
    隻見李思遠,高延壽二人也露出一臉吃驚的表情,滿臉不可思議地看著李承乾。
    雖然他們早就想過大唐與高句麗必有一戰,但從未想過,這場戰爭會來得這麽快。
    而且一開場就是滅國之戰。
    這也太瘋狂了吧!
    高句麗到底做了什麽不得了的事,讓大唐恨不得滅其國。
    卻聽李思遠連忙開口道:“太子殿下,外臣沒聽錯吧,大唐要覆滅高句麗?”
    “是啊太子殿下,這裏麵是不是有什麽誤會?”高延壽也忍不住問道。
    李承乾笑著看了眼他們,淡淡道:“沒什麽誤會,這次是高句麗主動對我大唐發動的襲擊,甚至連破我大唐三座城池,我父皇已經下令北上了,而且還是禦駕親征!”
    “什麽!?”
    高延壽與李思遠二人聞言,如遭雷擊,腦瓜子不由嗡嗡地響。
    心說王上是瘋了嗎?居然敢對大唐主動發兵?他難道不知道大唐軍隊的厲害嗎?
    還是說,天可汗的威名還沒有傳到高句麗國內?
    或者說,他們還是不相信自己二人提及的火炮威力?
    此時此刻,高延壽與李思遠二人,思緒複雜到了極致。
    他們怎麽也想不通,高句麗為何要主動對大唐出兵?
    卻聽李承乾又道:“我打算將主戰場放在海上,所以,我需要倭國配合我大唐,在沿海建立我大唐的軍事基地,並提供一切軍事補給!”
    “隻要倭國答應這個條件
    說到這裏,他頓了頓,然後便將目光落在犬上禦田鍬身上,繼續道:“我立刻就放你們回國!”
    “這個.”
    犬上禦田鍬猶豫了片刻,然後忍不住追問道:“那太子殿下會將這個條件告訴蘇我靜香嗎?”
    李承乾笑了:“你覺得呢?”
    “我”
    犬上禦田鍬艱難地咽了咽口水,欲言又止。
    卻聽李承乾饒有趣味的打量著他道:“你也不用想太多,其實很簡單,你如果答應了這個條件,那便是我跟舒明的合作,你如果不答應,那便是我跟蘇我氏的合作,這下明白了嗎?”
    “明,明白了。”
    犬上禦田鍬聽到李承乾要與蘇我氏合作,心頭頓時一緊,無論如何,他都不會讓他們雙方合作,否則,倭國將暗無天日。
    隻見他仿佛下定了什麽決心一般,再次開口道:“不瞞太子殿下,我雖然是舒明皇子的人,但決定權不在我身上,我得跟舒明皇子商議後,才能決定。另外,建立軍事基地這樣的大事,不可能瞞過蘇我入鹿,還需太子殿下從中斡旋。”
    “當然,一旦舒明皇子同意合作,我們必將傾盡全力,做好我們該做的事!”
    “你以為孤是在跟你商量嗎?”李承乾的臉色瞬間就冷了下來。
    “啊?”
    犬上禦田鍬嚇了一跳,不由心裏一咯噔。
    倭國人就是這樣,你越是給他好臉色,他就越蹬鼻子上臉。
    如果你把他罵得跟孫子一樣,他反而會覺得很正常,這才是強者風範。
    犬上禦田鍬雖然是使臣,但也有這樣的性格,在李承乾臉色冷了下來之後,反倒是更加恭敬了:“太子殿下,外臣確實沒有能力做決定,就算外臣同意您的條件,也沒用啊!”
    “孤沒說讓你做決定,孤是要讓你促成這件事,否則,耽誤了孤的大事,你知道什麽後果!”李承乾依舊冷冷說道。
    “外臣知道,隻要回國,外臣一定竭盡全力促成此事!”犬上禦田鍬暗舒一口氣的說道。
    李承乾平靜而淡漠的點了點頭,然後擺手道:“既如此,你就先下去吧!”
    “是!”
    犬上禦田鍬恭恭敬敬地爬了起來,朝李承乾行了個禮,便老實巴交的離開了。
    而目送他們離開的李思遠,高延壽二人,則下意識的互相對視,然後默契地將頭埋了下去。
    雖然他們不知道李承乾找他們來的目的,但不用想也知道,恐怕跟覆滅高句麗有關。
    隻見李承乾在目送犬上禦田鍬離開後不久,便淡淡地再次開口道:“如果孤讓你們幫孤覆滅你們國家,你們會幫孤嗎?”
    果然!
    該來的還是來了!
    李思遠,高延壽二人麵若死灰,卻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