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窮家

字數:4591   加入書籤

A+A-


    籬笆院外麵,顧想和顧念兄妹倆滿臉憂愁,從昨天醒來到現在,娘一直在發呆,不會是倒下來的時候傷了腦袋吧?
    “哥,娘她是不是還沒好,咱要不要去鎮上請醫生。”
    顧想皺著眉愁得不行:“嗯,下午我去一趟鎮上。”
    “那咱家還有錢不?”顧念小臉愁成了包子,請醫生很貴的。
    “有,娘給咱們準備了學費,我先不上學了,把錢拿來給娘看病,等明年有錢了再上。”
    “不行。”顧念連忙搖頭,“哥你去上學,我不上,村裏的女娃本來就沒幾個去上學,我上了兩年已經很好了,我也不喜歡上學呀,在家還可以幫娘幹活。”
    “不行!你得去,不喜歡上學都是假話,你要不愛上學,咋會考一百分?”
    “哥……”
    “我是哥哥,聽我的,說不定開學前能把學費賺出來呢,放心,哥有辦法……”
    家裏的糧食是不能賣的,得吃一整年呢,要是賣了糧,得拉饑荒。
    附近的知了猴都被撿完了,看來得上山了。
    顧想像個小大人一樣,計算著家裏的生計。
    “說不定娘這就好了呢……”
    抱著幻想,兄妹倆進了院子。
    “娘,我們回來了。”
    顧念快步走到蘇昭昭麵前,獻寶一樣的提著手裏的籃子給她看,“娘,你看,我在山上挖了好多野菜,還有婆婆丁呢,我們老師說了,這個可以清熱解毒的,天熱吃最好了。”
    又指著顧想手裏提著的魚,“哥哥還去河裏抓了兩條魚,等會兒我們熬魚湯給娘喝了補身體。”說完後,小心翼翼的看蘇昭昭的臉色,怕她又像之前一樣,隻是嗯一聲,不愛開口。
    叫喚聲讓蘇昭昭回過了神,她低頭看了眼籃子裏的有些老的野菜,又看了看還沒兩指寬的兩條小魚,幽幽道:“好呀,小孩子別去河邊,不安全。”
    魚還沒死,顧想舀了一盆水丟裏麵,“沒事的娘,我水性好著呢,等明天我再去抓,魚湯可香了。”
    讓一個還不滿十歲的孩子下河抓魚給自己吃,哪怕蘇昭昭這會兒再怨老天爺不長眼也幹不出來。
    俗話說,淹死的都是會水的。
    “別去,聽話。”
    顧想咧著嘴笑:“我知道了,娘你歇著,我和妹妹去做飯。”
    “是呢娘,你歇著,一會兒就可以吃飯了。”
    蘇昭昭連著說了好幾句話,讓兄妹倆開心不已,這說明身體沒啥大問題了。
    “唉……”長長的歎了口氣後,蘇昭昭拖著軟綿綿的身體起身跟著去了灶間。
    既來之則安之,不安也沒辦法呀,已經這樣了,既然進了人家的身體,別的不說,總得替人家照顧好這兩個孩子吧。
    讓孩子們一直照顧她,她怕原身半夜爬出來帶走她。
    蘇昭昭認命了。
    “娘,你咋進來了?”
    顧念在點火,顧想則在米袋裏抓了半把米打算熬粥。
    “我來燒火吧。”對於土灶,蘇昭昭隻見過沒用過,打算先看看再說,免得手忙腳亂。
    “還是我來吧娘。”
    蘇昭昭頓了頓,“也行,我在旁邊坐著,剛好暖和暖和。”
    這才八月中旬,雖說已經立了秋,但這天氣還和夏天差不了啥,做飯燒火都能出滿頭的汗……
    兄妹倆又憂愁上了,娘的身體太弱了。
    蘇昭昭不知道兩人的想法,用腳勾了一張小矮凳坐下,見顧想隻抓了半把米就要去淘米,便道:“是煮菜粥嗎?米是不是有些少?”
    “不少了,粥給娘吃,我們吃糊糊。”
    “什麽糊糊?”
    顧想又另外拿碗舀了大半碗粉末狀的東西。
    蘇昭昭一看,“這是……穀糠?”
    “是米糠,穀糠要更粗一些。”
    不都是糠嗎?都能看到沒有磨細的穀殼。
    現在的打米機趕不上後世的,白米得打兩道才能完全脫殼,第一道是特別粗的穀糠,第二道才是米糠,裏麵會夾雜著少量的碎米,這個年月沒人舍得丟。
    現代社會有人為了養生選擇吃細糠等粗糧,但顯然,兩種完全是不同的概念,一個是經過加工美化口感,一個完全就是拉嗓子的糠。
    顧想目光疑惑的看著蘇昭昭,“娘,你咋連米糠都不認識了?”
    蘇昭昭眨眨眼,“認識,怎麽可能不認識,我就是晃了一下神,那什麽,這米糠就先別吃了,今天中午咱們吃大米幹飯吧,秋收了家裏有糧了。”
    從昨天到現在,喝了兩頓菜粥,實在是不想喝了,她從小就討厭吃稀飯。
    看樣子這兩天倆孩子給她煮的粥,他們自己吃的是米糠煮的糊糊。
    蘇昭昭的‘大方’讓顧想顧念嚇了一跳!
    大米幹飯一般隻有過年和他們生日的時候才吃的。
    平時是地裏出什麽吃什麽,玉米紅薯土豆野菜,像白米這樣的細糧是頂好的糧食,偶爾吃一次也要加上紅薯青菜啥的一起煮。
    這米糠還是今年下的新米打的呢,以前的早就吃完了。
    平常娘不是把糧食看得最緊了嗎?
    “娘,你頭還暈不?待會兒吃了飯,我和哥哥去鎮上請醫生給你看看行不?”顧念眼睛眨也不眨的看著蘇昭昭。
    翻看了原身記憶的蘇昭昭看了看兩個擔憂的孩子,“……娘沒事,不用看醫生,娘就是覺得今天可以吃好點,小想抓的魚拿來熬湯,小念采的婆婆丁拿來涼拌,咱們一家都好好補一補身體。”
    太難了,這個年代吃個幹飯都是補身體了。
    全家營養不良啊。
    這本小說的主要時間線是解放初期至改革開放,故事背景依托於真實的社會背景去寫的。
    而現在的時間點是1955年秋,還沒高產的雜交水稻,自然達不到畝產千斤的產量,蘇招娣家人少地少,隻有兩畝的水田,其他都是旱地,此地偏屬西南水稻一年一熟,一年下來也隻得幾百斤的稻穀而已,這還是沒去殼的重量,還得交一部分的公糧,家裏吃的用的都得從地裏來,加上地裏種其他糧食一年到頭也隻吃個半飽,難怪連穀糠都是好東西。
    書裏女主的孩子們從小生活幸福,那怕是在這個缺衣少食的年代,也沒餓過肚子,牛奶糖果餅幹玩具家裏樣樣都有,而這兩個在書裏麵從來沒被提起過的孩子,一年吃不上一次肉,長這麽大都沒吃過一顆完整的糖果,餓肚子是常事,兩兄妹長得像竹竿一樣瘦弱,一看就營養不良,差距天壤之別。
    在未來的幾十年裏,哪怕再多的風雨男女主一家都沒有受到絲毫的影響,到了書的結局,男主更是成了大軍區首長,而女主則在海外繼承了大筆的遺產,兩人的孩子也在各個領域成就不凡。
    而原身的兩個孩子,他們的未來不用想都知道,左右不過是在溫飽線上掙紮罷了。
    要是自己沒來,原身如果去世了,這兩個孩子的日子怕是更慘。
    憑什麽呢?
    命運如此不公平。
    蘇昭昭想到了自己,她難道不是父母的孩子嗎?
    哪怕是看得再開,讓自己不要想,在對於原生家庭這件事上,她也平靜不了。
    也不知她‘死’後,他們會不會為她傷心,會不會後悔。
    當然,目前男主在有一點上還是值得被原諒的,他不知道有這兩個孩子。
    這個時間線,男主和女主結婚了沒?
    她得好好回憶回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