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新的征程

字數:8070   加入書籤

A+A-


    嚴家。
    於慧心和嚴光正在臥室收拾東西。
    嚴大娘牽著孫女進來,“我就不跟著你們去了,順道我就回老家去。給你們帶了這麽幾年的孩子,我也該家去了。”
    要不是這兩口子舍不得把孩子放幼托班,嫌幼托班的老師帶孩子埋汰,她也不會在這裏待這麽久。
    嚴光點頭,“行的娘,那邊條件艱苦,你年紀大了去了也不合適。”
    於慧心收著衣服不說話。
    嚴大娘瞅了她一眼,“我聽說那邊軍屬也要跟著部隊墾荒種地。”
    自己這個兒媳婦,種花還成,種地……
    她都怕把她給累死了。
    於慧心手一頓。
    嚴光看了她一眼,“過去了再說吧,如果能安排上其他工作,也隻有農忙的時候才需要下地。”
    嚴大娘撇撇嘴,“要我說,工作的事別著急安排,你們剛去,別把自己抬得太高,該學著做的就得學著做,免得惹人在背後說閑話,也要記得和別的軍屬們打好關係,這些人情往來不能斷,要真有個事也有人幫襯幫襯……”
    嚴大娘這話是說給夫妻二人聽的,不如說是說給於慧心聽的。
    她可真是夠累的,兒媳婦三十多歲的人了,這些事還要她來教。
    嚴光:“我們記著呢。放心吧娘。”
    嚴大娘唯一舍不得的就是小孫女,這孩子她一把屎一把尿的給帶到了兩歲,孩子也親她,比孫子親多了。
    “要不把小花兒給我帶吧,我帶她回老家去,咱們那邊雖然也冷,比北大荒可好多了,她要去了,我都怕她冬天受不住冷,要是不小心病了,怕是連個醫生都找不到。”
    嚴光笑了笑,“娘啊,那邊沒你說的這樣艱苦,醫生還是有的,吃的喝的也不缺。”
    “娘,你把茉莉帶回去吧,等她大了,我們再去接她。”於慧心插話。
    嚴光詫異的看著她,他以為她不會同意。
    於慧心又垂下了頭,“為孩子好就成。”
    “那小文呢?”嚴大娘又問,見於慧心這麽爽快,她又想把小文也帶回老家去,跟他們生活幾年,也和他們親香親香。
    嚴光道:“小文就不會去了,他下學期就該上初中了,我都托那邊的戰友打聽好了,去了就給安排到縣城中學去,讓他住校,他是男孩子,就該辛苦一點兒,得讓他學會獨立。”
    於慧心嘴角動了動,沒說反駁的話。
    她以前對於孩子的教育規劃,現在已經行不通了,都得改。
    “行吧,你安排好了就成。”
    嚴光一家走的這天,顧衡去送了他,同去的還有幾個關係好的同僚。
    男人們在一邊說話,於慧心也在和高月葉舒蘭告別。
    “表姐,到了那邊,缺什麽就給我寫信,我給寄。”
    高月怎麽也想不到,於慧心全家搬去北大荒。
    當年,她為了逃避去北大荒的命運,不惜放下自尊,厚著臉皮住進了於慧心家,滿心想著能找到一個可靠的部隊對象來庇護自己。
    她找到了,結了婚,婚姻裏雖然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她有信心能過好自己的日子。
    如今,她安然無恙地留在這裏,去北大荒的人卻變成了她以前需要尋求庇護的表姐,
    這讓她感受到了命運的無常。
    於慧心點了點頭,“你也要照顧好自己,早點生個屬於自己的孩子。”
    高月結婚後一直沒懷孕,她的理由是生了孩子怕前麵的子女多心,一心一意為孩子著想。
    因為這個,大家都說她是個好後媽,彭主任因為愧疚,也被她拿捏得死死的。
    高月嘴角動了動,想問她知不知道於父於母的消息,想了想又住了口。
    於慧心和葉舒蘭聊了很多。
    葉舒蘭現在是師長家的兒媳婦,這是她目前最得勢的朋友了,無論如何這個關係也不能斷。
    “舒蘭,一定要記得給我寫信,咱們可別生疏了。”
    葉舒蘭拉著她的手,“於姐,你保重啊!”
    在一聲聲的保重聲中,嚴光一家坐上了等候在一旁的吉普車。
    這輛車也將載著他們前往火車站,開始新的征程。
    ……
    早起出門,蘇昭昭隨手摘下牆上掛著的帽子,推著自行車就要出門。
    顧念蹲在院子裏看地裏的菜,見她推著車便問:“媽媽你去哪兒?”
    “去工業區看看,你和哥哥中午自己做飯吃。”
    顧念點頭。
    蘇昭昭騎著車到了工業區內的供銷社門市部。
    工業區工廠開工沒多久,分社便在這邊成立了門市部、市場等。
    並由軍屬區供銷社辦公室一並管理。
    工業區這邊的門市部和市場等相當於他們的‘分店’。
    “蘇姐來啦,快進來坐,今天這天氣可太熱了。”
    盧青給她遞了一把扇子。
    蘇昭昭接過道了謝。
    這一路騎過來,她熱出了滿頭的汗,哪怕她不感冒盧青這個人,也還是接過了扇子,對著自己拚命的扇風。
    “蘇姐,聽我家那位說,你在海城上大學是吧?讀的還是會計專業?”
    蘇昭昭點了點頭。
    “你可真厲害,你瞧瞧我家胡佳,人就在財務科,到現在都還摸不清賬本,分店這邊盤賬的事兒都還得勞煩你來。”
    蘇昭昭:“行了,你先把這段時間的賬交給我,我趕緊弄完還得去下一家。”
    要不是李科長突然病了,劉福生忙不過來,胡佳和盧青又是夫妻關係,避嫌的同時劉主任又看不上胡佳的能力,要不然她才不想跑這一趟呢。
    盧青把賬本和這段時間的收益從上了鎖的抽屜裏拿出來遞給她。
    蘇昭昭忙完門市部的賬,又去了市場,從市場辦公室出來,在路上就遇到了朱春燕。
    朱春燕一看到她就像是看到救星一樣!
    “說曹操,曹操到,我正要去找你呢,沒想到你自己來了,昭昭,咱倆是不是心有靈犀啊!走!幫個忙!”說完拉著她的手就跑。
    蘇昭昭被拉得一個踉蹌,“不是,你慢點啊,總得先和我說幫什麽忙吧?”
    朱春燕拉著她跑得飛快,“到了你就知道啦!”
    朱春燕拉著她一路跑進了機械廠,跑進了辦公樓,來到了財務科的門口。
    “科長,這就是我和你說的我們班的神算子!”
    蘇昭昭:“?”
    ……
    補:
    顧衡到家時,蘇昭昭正在廚房做晚飯。
    堂屋裏的五鬥櫃上放著一箱餅幹,顧衡看了一眼,脫了外麵的製服,穿著工字背心去了廚房。
    “怎麽買了這麽多餅幹?”
    蘇昭昭看到他眼睛都亮了,“不是我買的。”
    “難道還是誰白送的?”
    這年頭誰送禮舍得送一整箱的餅幹啊!
    蘇昭昭笑嗬嗬,“我今天賺了個外快!”
    她便把自己今天去工業區店裏盤賬,朱春燕找她的幫忙的事兒說了。
    “……機械廠的老會計回老家了,上麵來人查賬,有一筆怎麽都對不上,他們財務科的人算了反複的查了兩天都沒查出來是哪裏不對,朱春燕就想到了我,讓我去幫忙。”
    顧衡笑著挑眉,“然後你給人查出來了。”
    蘇昭昭驕傲得不行,“那當然,知道我們班上的同學怎麽叫我的嗎?神算子!”
    顧衡吹捧:“我媳婦厲害!”
    “那當然了。”蘇昭昭下巴揚得高高的,把菜鏟子遞給他,“你來。”
    顧衡接過繼續炒菜,蘇昭昭打開櫥櫃拿出一桶油提給他看,“不止有餅幹,還有油,這些都是機械廠廠領導才有的福利,對了,還有五十塊錢的辛苦費。”
    蘇昭昭幫著查出了賬,機械廠財務科的人對她感激不已,這賬要是不對,是要出大問題的,他們財務科上上下下都要吃掛落。
    對蘇昭昭來說,五十塊錢不重要,重要的是油和餅幹。
    五八年了,大躍進時代來臨,人民公社成立,緊接著便是三年困難時期。
    未來幾年,糧食,比有錢強。
    蘇昭昭這幾年,沒少和附近的村民們換糧食,家裏的大糧櫃雖說還沒裝滿,但也裝了差不多大半櫃子,這一大半裏,什麽樣的糧食都有,穀子、小麥、豆子、花生,紅薯幹她都曬了幾大袋。
    顧衡也從來不阻止她。
    蘇昭昭賺了一次外快心裏美得不行,隻希望這樣的好事,能多一點就更好了。
    第二天上班,謝科長拿著今天送來的新報紙站在辦公區大笑出聲,“你們快來看看啊!報紙上說了,麻城早稻畝產三萬斤六千多斤!”
    辦公室裏聽到消息的同誌都跑了出來。
    “多少?”有人懷疑自己的耳朵。
    “一畝地收了三萬多斤的糧食!”
    謝科長手裏的報紙被劉主任搶了過去。
    劉主任眼睛都直了,嘴角動了動,咋都不敢相信這是真的。
    有人提出質疑,“是不是多報了個零?三萬多斤咋個可能嘛,咱們旁就有農田,去年糧站收糧食和往年也沒啥出入……”
    胡副主任瞪了說話的人一眼,“別胡說!報紙上登的還有假?咱們這邊產量低,不代表人家麻城和咱這邊一樣,這是人家大膽革新的成果!我看啊,咱們這邊公社的社員該和人家好好學學。”
    有人半信半疑,有人完全相信了報紙上的話。
    第二天的報紙上,又刊登了其他地區產量。
    緊接著,各地農業產量‘放衛星’,花生畝產一萬斤,小麥畝產五千斤的報道一個接著一個。
    你的產量高,那我的產量比你還要高!
    你的小麥隻產五千斤,我的產了一萬多斤,翻了一倍不止!
    是第農業上的第二顆衛星!
    為了拿‘衛星’稱號,一個個的吹牛不打草稿。
    ……
    王春花一下班就往顧家來了,看到蘇昭昭就喊:“這幾天的報紙你都看了吧?”
    “看了,你也看了吧。”不然不會高興成這樣。
    王春花樂得拍手,“太好了,咱們農民以後再也不用餓肚子了!日子要好過了,我看著都饞,一年種一畝地,全家都能吃飽。”
    蘇昭昭扯著嘴角笑了笑,這就是一場吹牛皮大會,一層一層的往上瞞,老百姓都覺著報紙上不會刊登假的消息,相信得不得了,一個個幹勁十足!
    剛開始的確激勵了士氣,時間一久,弊端就出來了。
    可惜現在沒人敢潑冷水,不相信報紙,不相信組織,會有什麽下場?
    去年的那場鬥爭,可才結束沒多久。
    “嫂子,趁著年景好,要不還是囤點兒糧食吧,穀子小麥都囤點兒在家裏。”
    蘇昭昭道:“也和老家那邊的人也說說,手裏有餘糧,別急著賣出去。”
    王春花疑惑:“幹啥不賣啊?以後種的糧食隻會越來越多,糧價肯定會越來越便宜的,不怕沒糧食吃,我公婆前幾天還寫信來說呢,老家那邊成立了人民公社,他們都入了社,還說公社要跟著別的地方學,要成立公社食堂,讓大家都去公社食堂吃,隨便吃,吃到撐,他們現在就想著食堂能趕快成立。”
    蘇昭昭扶額,“嫂子,我也不多說,你也是種過地的,你自己想想吧,老話說得好,手裏有糧,心中不慌,自己手裏握著糧食才更放心。”
    王春花回去了,等周政委回來,她便和他聊起這件事,“小蘇這是啥意思?是不是知道啥內部消息?”
    這段時間的報道,周政委其實也在犯嘀咕,部隊裏還為此開了會,會議上有人提出質疑,立馬就有人上綱上線。
    去年的事,部隊的影響雖然最小,也不是沒人被拉下去。
    周政委沉默片刻,“寫信和老家說說,就說咱們要糧食,讓他們別賣,等以後有時間回去拉。”
    王春花心裏咕咚咕咚的跳,啥意思啊?
    報紙上的還真能有假的?
    她想問,周政委:“你別多問,你這嘴上不把門兒,誰知道啥時候又說出去了,記心裏就好,咱家也該囤點兒糧,這件事你別管了,我晚點兒去和老顧談。”
    顧家這邊,蘇昭昭也在和顧衡說屯糧的事兒。
    “咱家的糧倉還沒裝滿,趁著這次秋收,多買些穀子囤上。”
    顧衡也不信報紙上的報道,他又不是沒種過地,再大膽的革新,也不能讓每根稻子的根都緊緊的貼在一起,再密的稻子也不能承受一個小孩兒的重量,那是稻子不是樹。
    還有報道上寫的,深耕一尺,施肥五次等,各種各樣的肥料輪番上場。
    顧衡看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