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趙雲、田豫要走啊(求追讀!)

字數:4783   加入書籤

A+A-


    劉備集團中的將領幾乎都主張直接接領徐州。
    在他們看來,偌大的州郡不要,是白白錯失良機。
    至於將來可能麵對的強敵,那正是他們斬將立功的機會。
    可陳群及不少文官卻把目光放得更加長遠。
    比起外患,陳群一直沒提徐州的內憂。
    這才是最值得憂心的問題。
    攘外必先安內,徐州田地荒蕪,經濟不振。
    重振生產所需要用到的錢糧,土地、種子,還有人力。
    這些可不單單是用錢就能解決的。
    徐州本土豪族勢力極強,劉備若想治理好徐州,就得處理好和他們的關係。
    這邊陳群極力主張放棄徐州,那邊關張都認為機不可失。
    兩邊爭執不下。
    李翊也不著急入局,眼下比起討論徐州的歸屬問題。
    其實還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在場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
    這個問題甚至關係到老劉的未來。
    那就是老劉即將失去兩個極為重要的人才。
    而這兩個人才現在就在劉備帳下效力——趙雲、田豫。
    自從小沛趕往徐州以來,兩人就一直沉默不言,雖然這二人平時話也不多。
    但此時卻安靜得異常詭異。
    仿佛完全置身事外,魂不守舍一般。
    麵對極為重要的是否接領徐州問題,二人就像是局外人一般,漠不關心。
    劉備識人能力極強,這幾天忙著處理徐州問題,完全沒有注意到兩人的不對勁。
    隻有李翊明白,趙雲、田豫現在非常難受。
    而且要不了多久,他們就要離開劉備了。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的始末,就得把時間線倒回到三年前。
    這一年時任高唐縣令的劉備投靠了老友公孫瓚。
    而這一年,也是公孫瓚的人生高光時期。
    他親率步騎兵兩萬大破黃巾軍,斬首三萬,俘虜七萬人,繳獲軍械輜重無數,名震幽州。
    此時,滿懷報國之誌的田豫也從家鄉趕來投奔。
    公孫瓚任命劉備為自己的別部司馬,而田豫則認為自己年齡太小,尚需曆練,就托身在劉備軍中。
    劉備也對田豫照顧有加,非常愛護。
    同年,劉備又被任命為平原縣令,幫他威脅袁紹。
    這期間,田豫一直跟隨著劉備。
    一直到曹操伐徐州時,劉備趕來支援陶謙。
    公孫瓚也給了劉備一支由鮮卑人與烏桓人組成的雜胡騎兵。
    而負責訓練與統率這支騎兵的將領,正是趙雲。
    也就說,這時候趙雲與田豫都在劉備軍中。
    而陶謙打算讓劉備屯小沛,幫他抵禦曹操。
    開出的條件也很豐厚,隻要劉備願意留下。
    他就表奏劉備為豫州刺史,並且給他四千丹陽精兵。
    可如果留下來,就等於是脫離公孫瓚,改換了門庭。
    劉備與公孫瓚情如兄弟,按理說他不應該脫離公孫瓚的。
    最終讓劉備下定決心留下來的,主要有三點原因。
    第一,陶謙可以讓自己的實力迅速擴充,獲得在亂世中立足的資本,並讓自己躋身上流官場。
    這等於劉備有著巨大吸引力。
    從這一點也能看出,劉備確實是有雄心壯誌的,絕對不是演義裏那種顯長者之風而似偽的形象。
    而最後兩點,才是劉備想離開公孫瓚的真正原因。
    那就是公孫瓚因私仇,誅殺了大司馬劉虞。
    劉虞善待百姓,又是皇室宗親,在朝中威望極高,是一位忠厚長者。
    可公孫瓚卻連他的妻兒老小也沒放過,這件事讓公孫瓚大失人心。
    劉備雖然嘴上不說,但內心肯定是對他極為失望的。
    最後便是公孫瓚的性格,他剛愎自用,聽不進勸諫。
    導致手下的謀臣和武將與自己漸漸疏遠,離心離德。
    而且公孫瓚治軍無方,數次縱兵搶掠百姓。
    劉備已預感到公孫瓚難成大器,敗亡之日恐為期不遠,這才借機轉投到了陶謙麾下。
    對於關羽、張飛、簡雍這幫老部下來說,劉備轉換陣營無關痛癢,他們隻認劉備。
    至於劉備跟的是公孫瓚還是陶謙,哪怕是曹操都無所謂。
    可唯獨兩個人處境非常尷尬。
    這二人正是趙雲、田豫。
    田豫與公孫瓚感情很深,他早年間棄鄉從軍,本來就是衝著公孫瓚來的。
    待在劉備軍中,完全是為了曆練。
    而趙雲本來就是公孫瓚的部下,任務隻是幫劉備訓練騎兵而已。
    現在劉備就要接領徐州了,這也意味著他將正式脫離公孫瓚,成為一方諸侯。
    想必這兩人此時內心也一定是非常痛苦的。
    經過了多年的朝夕相處,他們對劉備的人品是認可的,實在不忍心就此離去。
    可不走,又要擔負背主的罵名。
    在經過一番思想掙紮之後,二人最終還是決定離開。
    找的理由也都差不多。
    田豫說自己母親年老,需要奉養。
    趙雲說自己兄長去世,需要回家奔喪。
    劉備當然知道這是二人的借口,走了就不會再回來了。
    要不然怎麽會在送別這二人的時候,痛哭流涕,拉著手,依依不舍地說:
    “隻恨不能與君共成大業!”
    從劉備的話便能看出,劉備知道這二人就是要一去不回的。
    趙雲、田豫在徐州幫助劉備抵禦曹軍,他們已經把自己能做的都做了。
    現在劉備功成名就,將領徐州牧。
    趙雲、田豫確實高尚君子,可共患難,卻因不想擔負背主罵名,而不願同富貴。
    “兩位將軍請了。”
    趁著眾人爭吵的間隙,李翊悄然來到趙雲、田豫二人身旁。
    兩人俱是一怔,詫異李翊為何會來找他們。
    但還是禮貌地向李翊行禮:
    “見過先生。”
    “切莫多禮,兩位將軍為大義而來,抵禦曹軍,實乃高尚君子,叫翊好生佩服。”
    這話寬慰了一下趙雲、田豫。
    讓他們知道這兩年在徐州的努力沒有白費。
    兩人謝過,可仍是有些心不在焉。
    李翊正色道:
    “兩位將軍戰場之上奮勇拚殺,方能擊退曹軍。”
    “如今使君將領徐州牧,我意請二位將軍飲酒敘談,不知尊意如何?”
    趙雲與田豫對視一眼,想著也好,離開之前總得留個體麵。
    便拱手謝道:
    “那我等就恭敬不如從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