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反客為主,挖我牆角,我也挖曹操你的牆角(求訂閱!)

字數:7816   加入書籤

A+A-


    “曹公心意在下明了了,回頭翊亦會備下一份薄禮,回贈曹公。”
    說著,將錦盒交給了身旁的侍從。
    滿寵看在眼裏,已知曹操收買人心之舉宣告失敗。
    那自己在兗州的使命也算告一段落了。
    正打算向劉備辭行,卻被李翊拉住,說道:
    “滿使一路風塵仆仆,何必著急走?”
    “且在徐州住下兩日,容我等好生款待滿使。”
    滿寵這才發現,原來李翊那副威嚴形象隻有在大堂上,議論正事時才是如此。
    平日裏私下裏相當平易近人,沒有一絲一毫的架子。
    “翊身雖在徐州,然也常聽聞滿使在兗州知善惡,明事理,曉忠奸,郡中百姓皆聞其名。”
    滿寵感激地拱手道:
    “略有薄名,不值得先生如此恩重。”
    李翊正色道:
    “伯寧言過了,夫略不世出,能總英雄以撥亂反正者,惟玄德公也。”
    “玄德公明哲超世,憂國家之危敗,湣百姓之苦毒。”
    “今起義兵於徐州,為天下誅殘賊。”
    “功高而德廣,可謂無二矣。”
    “不知在下所言,合乎公道否?”
    話落,李翊又麵向滿寵,正色問道。
    滿寵此人外表剛直,內心卻很細膩。
    因為作為酷吏,他需要一個剛強的外在形象,才能震懾得住犯人。
    “劉使君乃命世之才,天下之雄也,必能興王道,繼桓、文之功。”
    滿寵盛讚劉備身上的英雄氣。
    李翊又道:
    “伯寧有所不知,適才席間,我主也曾私下對我說起伯寧。”
    滿寵臉色微變,但並未開言。
    李翊的話還在繼續。
    “我主言伯寧是,膽氣超群,謀略過人,剛正不阿,器宇軒昂。”
    “有行父、祭遵之風。”
    唔……
    士為知己者死。
    滿寵聽到劉備對他的評價時,眼眶微微泛紅。
    不想劉備隻見他一麵,便能對他予以如此高的評價。
    來之前,他還隻道劉備不過邊地一武夫,靠著師從名師,白得了偌大一個徐州。
    以為他不過上天眷顧,一時僥幸。
    直到見著劉備,才知他雄世傑出,有王霸之略。
    不然何以得身邊如此多英才,追隨左右?
    滿寵自問才策謀略不如李翊,可李翊卻都心甘情願輔佐劉備。
    對曹操給出的兩千石國相,高陽亭侯絲毫不為之所動。
    這便是劉備的魅力所在吧?
    “時之將亂矣,天下英雄無過玄德公者。”
    “今玄德公在徐州禮賢下士,渴望天下英才。”
    “似伯寧這般雄才,何不就留在徐州,與我主一起共創大業,立桓公之功?”
    我去。
    怎麽開始招募起我來了?
    滿寵略略有些懵。
    他如果沒記錯的話,一開始是他負責來招募李翊的。
    怎麽話鋒一轉,變成李翊來招募自己了?
    雖然滿寵很喜歡李翊,也非常敬重劉備。
    但兗州現在爆發內亂,自己又身為兗州使者。
    倘若出使徐州時,投靠他人。
    那他滿寵成什麽了?
    所以,麵對李翊的盛情招募,滿寵還是委婉拒絕了。
    “如今兗州倒懸,寵本該奔走告急。”
    “縱無申胥之效,敢忘弘演之義乎?”
    “願使君還有先生珍重。”
    滿寵終是辭別了劉備與李翊,離開徐州了。
    劉備走至李翊身邊,問道:
    “適才曹操舉先生陳國國相,又晉高陽亭爵。”
    “此乃好事,先生何以拒絕?”
    劉備臉上看似輕鬆,實則十分緊張。
    盡管他已與李翊相處一年多了,彼此信任。
    可當真有人要來挖他牆角時,他才發覺自己已經離不開李翊了。
    “……嗬嗬,在主公身邊,主公能夠管飯。”
    “天下間哪裏還有這等好去處?”
    李翊不喜煽情,隻以當初管飯的約定,半開玩笑地說道。
    劉備聞言,臉上浮現出欣慰的目光,心中也暗鬆了口氣。
    是啊,
    李翊心如鐵石,豈是富貴所能動搖的?
    他與李翊相識於患難之中,如今好不容易穩定徐州局麵,又哪裏會離去?
    九疑山下頻惆悵,曾許微臣水共魚。
    他與李翊不僅僅是管飯之交,更是魚水之交!
    送別滿寵之後,本想著天色將晚,準備回去歇息了。
    卻又有傳報說,河北的使者來了。
    既為袁紹使者,劉備不敢怠慢。
    出城相迎,但見隊隊牛車緩緩駛來。
    簡雍縱馬上前,拜見劉備:
    “主公,雍不辱使命。”
    “已將青州之事告知袁公,不想主公已將青州之事平定。”
    本來簡雍去河北,是想向袁紹求援,讓他調袁譚回青州的。
    沒想到劉備這邊都已經把袁譚給擺平了。劉備笑道:
    “此多虧先生良謀,將士用命。”
    “青州誤會解除,雙方自然各自罷兵。”
    簡雍又將許攸介紹給劉備。
    許攸乃袁紹謀主,深得袁紹寵信。
    劉備當即將許攸請入府邸。
    許攸乃是南陽名士。
    早在投靠袁紹前,就曾密謀與冀州刺史王芬、沛國周旌等一眾豪傑,商議廢黜靈帝。
    中途還想拉曹操入夥,但被曹操拒絕了。
    最後事情敗露,許攸也逃亡去了冀州投靠袁紹。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劉備知許攸是袁紹寵臣,想留他在徐州多住幾日。
    但許攸拒絕了:
    “冀州軍情如火,攸尚有公務在身,不便久留。”
    “此來,隻為表達袁公敬慕之意,”
    “同時也為袁公子出兵徐州,賠禮道歉。”
    劉備開口道:
    “青徐交兵,乃是一場誤會。”
    “袁公子也是為奸人所誤,況袁公對此本不知情,不必愧疚。”
    許攸頷首,“話雖如此,但袁公以為自己仍有失察之過。”
    “故遣我來送了些禮品,望劉徐州莫要嫌少。”
    簡雍懷裏抱著一疊竹卷,對劉備說道:
    “主公,袁公此次共送來黃金二百斤,白銀五百斤,綢緞一百匹,生鐵三百斤。”
    “另有糧秣,除開路途損耗,仍有八萬斛。”
    “駿馬十匹,役馬五十匹,壯牛五頭。”
    唔,袁公好大的手筆。
    劉備暗自冀州殷富,老袁家的底子未免太厚了。
    袁紹本身就是出了名的豪爽。
    據傳其早年在京城做官時,來訪賓客的各種車輛,擠滿了洛陽的大街小巷。
    劉備今日算是知道為什麽了。
    這樣的人,誰不願意跟他做朋友?
    就在劉備與許攸熱情攀談之際。
    簡雍正在焦頭爛額的清點糧秣數目。
    “憲和,需要幫忙嗎?”
    李翊走到簡雍身前,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
    “……唔,原來是李先生。”
    “嗬嗬,先生這是怎麽了?我觀你兩眉緊鎖,似有煩心之事。”
    簡雍暗想李翊向來聰明,不妨將所疑慮之事說與他聽。
    “是這樣的先生,袁公此次送來的金銀綢緞,糧秣生鐵。”
    “雍清點過後,發覺數目對不太上。”
    “就算除去路途損耗,也不該差這麽多。”
    “隻是這一路走來,都是隨著許先生一同護送,未發覺哪裏有異常。”
    哦,原來如此……
    李翊微微一笑,目光瞥向遠處的許攸。
    “許是進了這位許先生的腰包罷。”
    李翊漫不經心的一句話,差點兒沒讓簡雍眼珠子瞪出來。
    “李先生,你方才說什麽……?”
    簡雍張大嘴巴,暗想李翊是怎麽做到把這麽大的事,這麽輕描淡寫地給說出來的?
    “許攸貪而不治,在河北為官時,便縱容家人貪汙受賄。”
    “今者,許是見著袁公送禮徐州,便將部分禮品中飽私囊了。”
    “……可是,這可是袁公親自備下的禮物,許攸再是貪婪,又豈敢貪汙?”
    簡雍還是有些不相信。
    “人隻要貪財,就沒有什麽不敢做的了。”
    “正因為是袁公親自備下的禮品,許攸才更要貪汙,因為袁公信任他,他便覺得自己貪汙了,袁公不會懷疑他。”
    許攸連軍糧都敢貪汙,這點錢財算得了什麽。
    唔。
    簡雍對李翊的見解佩服已極,“先生洞察人心的本領真是厲害。”
    微一沉吟,又道:
    “既如此,我們便去找許攸對峙罷!”
    這可是袁紹送給劉備的禮物,卻進了許攸的口袋,簡雍當然忿忿不平,要找許攸理論。
    李翊伸手將他攔住,問道:
    “找他做什麽?”
    “自然是讓他把貪汙的錢糧還回來。”
    “誰看見了?”李翊問。
    “這……”簡雍一怔,“我看見了,先生也看見了,大家都是人證,先生何以如此說話?”
    “可唯獨袁公沒有看見。”
    李翊道出了關鍵所在,對於許攸的貪汙,能處置他的隻有袁紹。
    “沿途負責護送的部卒,皆是許攸的人,你覺得許攸能避開他們,獨自貪汙嗎?”
    簡雍恍若大悟,原來一路上,除了他自己,其他人全部都分了一杯羹。
    那簡雍確實不好找許攸理論,畢竟其他人證全都是許攸的人。
    “許子遠隻需推說一句路途損耗,便敷衍過去了。”
    “時日遷延一久,袁公縱是想查也查不了。”
    “況我等身為局外人,又怎好過問河北之事呢?”
    簡雍雖然明白了這其中的道理,可心中仍覺不爽。
    “可是先生,這錢糧就這麽被許攸貪汙去了,簡某心中實是不甘。”
    “難道先生便咽的下這口氣嗎?”
    簡雍望著李翊的眼睛,認真問道。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