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關門放呂布,禍害袁曹!

字數:12861   加入書籤

A+A-


    麵對李翊突如其來的一問。
    呂布頓時一愣,他適才是說過這話不假。
    但那畢竟隻是客套話,想著自己是客,總不能一上來真讓自己赴湯蹈火吧?
    這豈是待客之道?
    “……是。”
    呂布強顏歡笑,拍了拍胸脯說道:
    “劉將軍乃忠義厚道之人,今肯收容於布,布感激不盡。”
    “若真有用布之處,布敢不效命。”
    “不瞞呂將軍,眼下確有一件要事,需要將軍出力。”
    啊這……
    呂布與手下人對視一眼,一時間都不知道說什麽好。
    李翊直接講明緣由:
    “不瞞呂將軍,適才我們接到了豫州傳來的軍報。”
    “曹操起兗州之兵,進逼陳國,陳王劉寵、豫州刺史郭貢皆發來書信,向我徐州求援。”
    “我主與陳王同為宗室,今曹操以強淩弱,我徐州斷無不救之理。”
    “奈何將軍也知道我徐州的難處,剛剛打完青州、廣陵兩處的戰事,人馬皆疲敝,實在不宜再戰。”
    “所以經與我主商議,想請呂將軍出麵,退曹操之兵,解陳國之圍。”
    “未審將軍尊意如何?”
    這……
    呂布眉頭皺起,麵露難色。
    暗想這劇本不對啊,我投靠徐州是來吃軟飯的,不是來幫你們徐州人賣命的。
    尤其流的還是我呂布的血,賺你徐州的人情。
    何況就呂布現在這點兒家底,哪裏是曹操對手?
    即便到時候真的打退了曹操,他呂布又能得到什麽好處?
    屆時陳王劉寵是感激他呂布呢,還是徐州劉備呢?
    麵對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買賣,呂布是不願意做的。
    可剛剛大話都已經說出去了,現在馬上拒絕,豈不是自己抽自己的臉嗎?
    何況現在寄人籬下,能不能留還得看劉備臉色,明上不好拂他的麵子。
    可若答應下來,心中卻又不甘。
    就在呂布犯難之際,一旁的陳宮則出麵解圍道:
    “我軍與曹操亦有深仇大恨,今若能聯合陳王,共抗曹操,誠為幸事。”
    “奈何自定陶一戰後,我軍損兵折將,人馬大減,再難有一戰之力。”
    “今曹操勢大,即便盡起溫侯之兵,也隻恐羊入虎口,徒增敗績。”
    “我等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陳宮乃是縱橫大家,非常擅長話術。
    當初煽動兗州諸郡叛亂,隻給曹操剩下三個縣,很大程度上便要歸功於陳宮的努力。
    當下他也明白徐州人是想利用他們繼續對抗曹操。
    從主觀意願上講,陳宮為首的兗州集團,是想回去和曹操打的。
    但給人當槍使,不能白當。
    總得要點兒好處才行。
    陳宮很務實。
    劉備剛剛許諾的地盤錢糧,現在可一樣都沒到手呢。
    “公台先生勿憂,我等絕不會為難公等。”
    李翊見來了個聰明人,當即也換了話術。
    “豫州刺史郭貢手裏尚有兵馬萬餘眾,足可當兗州之兵。”
    “奈何其並無大將之才,絕非曹操敵手。”
    “而呂將軍能征善戰,大將有神,乃是天下一等一的猛將。”
    “又聞將軍麾下部眾,個個都是北地豪傑健兒。”
    “壯士勇猛,善戰無前。”
    “今將軍隻須派遣一將,前去陳國支援,足可退曹操之兵。”
    “豈不聞一賢可作萬裏城,一人可當百萬兵?”
    這話說的漂亮,呂布麾下眾將聽了,無不飄飄然。
    他們個個自視甚高,負有勇力。
    兗州對曹操的失利,更是心中不服,都想找機會再戰一場。
    尤其當聽到李翊的話後,個個摩拳擦掌,想要廝殺。
    呂布一愣,隨即眉開眼笑:
    “先生過譽了,不知先生看上了呂某麾下哪位兵將?”
    “直接點將便是!”
    溫侯!
    陳宮按了按呂布的手掌,眉頭緊皺。
    暗思你怎麽這麽容易便陷入了李翊的衣炮彈之中?
    你難道沒發現他想白嫖我們嗎?
    現在我們可是一點好處沒有拿到呢!
    “呂將軍爽快,那翊便點將了。”
    李翊走下席來,目光在諸將之中掃過一眼。
    眾人無不暗自挺胸直腰,皆欲表現自己。
    最後,李翊目光微轉,落在了張遼身上,笑道:
    “張將軍,便勞煩你走一趟吧!”
    “……我?”
    張遼一愣,萬沒想到李翊會選中自己。
    更沒想到的是,李翊似乎認得他。
    “先生亦識我張文遠耶?”
    “文遠昔日在雁門殺胡人,威震塞外,翊在中原亦有所耳聞。”
    張遼感激地望李翊一眼,旋即拱手道:
    “不知先生,希望遼做什麽?”
    “好說,就請筵席結束之後,張將軍來後堂一趟。”
    “我與主公單獨與將軍商議具體的進兵事宜。”
    張遼不疑有他,當即應下。
    陳宮暗思李翊支走了張遼,是為了削弱他們集團的實力嗎?
    但他們現在蹉跎困頓,根本掀不起什麽風浪來。
    劉備要滅他們簡直易如反掌,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實在不知李翊這樣做,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這人看起來人畜無害,實則城府極深,深有韜略。
    陳宮也看不出李翊心中所想。
    “那不知劉使君許諾我們的錢糧,何時可以交付?”
    陳宮開口詢問,這才是他們迫切需要的東西。
    “誒!”
    李翊揮了揮手,“今日諸位風塵仆仆,遠遁至此,想是疲憊不堪。”
    “就不聊這些公事了,諸公可安心飲宴,勿想其他。”
    “答應好的錢糧,我徐州豈會失信?”
    陳宮眸子凝起,暗想世人皆說劉備是信義之人,總不可能言而無信。
    隻好暫時應下。
    沒辦法,誰讓主動權在人家手裏呢?
    給不給錢糧,什麽時候給,全都得看徐州人的臉色。
    很快,在李翊的勸酒下,眾人皆開懷暢飲。
    暫時從兗州的失利中恢複過來。
    宴會結束後,劉備領著李翊等心腹重臣來到了後堂。
    關羽一捋長髯,眯起丹鳳眼,沉聲說道:
    “某觀這呂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不似好人模樣。”
    “兄長須要小心提防此人。”
    別駕麋竺亦不喜呂布為人,他與關羽都是正直清白,當即表示認同:
    “關將軍所言甚是!”
    “呂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主公當早作打算。”
    在與呂布接觸過後,劉備對他也是全無好感。
    這個沒有邊界感的小子,一口一個賢弟的叫著,叫得他腦袋都疼了。
    其實,曆史上的劉備在初次見到呂布後,就非常不滿了。
    隻不過他性格是喜怒不形於色,沒有表現出來而已。
    ——叫“備外然之而內不悅。”
    然後就把他丟到小沛去了。
    這個時間線的劉備也一樣,隻覺呂布言語無常,與這樣的人長久共事,必惹出禍端來。
    “我知爾等心意,隻是呂布勢窮前來投我。”
    “我若拒之於門外,世人皆道我不能容人了。”
    “現在領諸位來後堂議事,正是要商議後續如何安置呂布。”
    發小簡雍建議道:
    “呂布反複無義,誌在逆亂。”
    “今不若除之,以絕後患。”
    劉備聞言立馬搖了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
    “此舉過也,適才我已言明,收容呂布是欲讓天下知我劉備能夠容人。”
    “盼天下賢士來我徐州。”
    “今若殺之,有失人心。”
    就連關羽也覺此舉過激,他雖然不喜呂布為人。
    但如今呂布已經走投無路,在他窮困之時除掉他,誠非丈夫所為。
    “主公說的不錯,呂布雖然狼子野心,但畢竟於國有功,且勢窮來投。”
    “我等縱不能容他,也不便明著害他。”
    從後世的角度看,呂布雖然是三國滅爸,父可敵國,父愁者聯盟盟主。
    但從當時來看,呂布殺了董卓,是幹了一件超級政治正確的大事。
    直接再造了大漢中樞。
    陳宮、張邈等士人在兗州為呂布拉票時,喊出的口號就是呂布於國有功。
    包括漢獻帝劉協,一直都認為呂布是大漢忠臣。
    可以說,
    呂布的名聲其實並沒有爛完,尤其在他殺掉董卓後,他的風評反而有所回暖。
    可惜後來他腦子短路,投在袁紹、袁術麾下不好好表現,反而縱兵擄掠。
    把好不容易回暖的名聲,又給敗沒了。
    “我今欲將呂布置於沛國,諸公以為如何?”劉備征詢大家的意見。
    沛國以北是劉備的勢力範圍,以南則是袁術的勢力範圍。
    以西的譙縣,則是曹操的家族所在。
    按劉備的設想,若能夠驅虎吞狼,用呂布去偷曹操家的水晶。
    也不失為一件美事。
    總比放在自己眼前膈應的強。
    “不妥。”
    李翊搖了搖頭,“呂布輕狡反複,唯利是視。”
    “今陳珪為沛相,亦難免受呂布所害。”
    呂布有奶便是爹,唯利是圖。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真發起瘋來,是雙拳亂打。
    縱然把呂布調到沛國去禍害曹操的家族,也保不齊北邊的陳珪會不會受到其傷害。
    所以李翊的意思是,把呂布再送遠一些。
    “那先生的意思是……?”
    劉備試探問。
    李翊提出自己的建議:
    “今不若表呂布為汝南太守,將之送去汝南。”
    汝南是袁術的勢力範圍,袁術的家族就在汝南。
    並且呂布在汝南,是肯定禍害不到的老劉的。
    他被袁術、曹操、劉表三家勢力包裹起來。
    要是真想打出去,就得挑著一個禍害。
    至於曹操、袁術等人要如何處理呂布,那就是他們該頭疼的問題了。
    這不是老劉跟他的徐州需要關心的問題。
    反正有李翊在,是不可能再發生呂布偷襲徐州這種事。
    “好罷,那明日我便向呂布說明此事。”
    劉備從善如流,接受了李翊的這個建議。
    關羽問道:
    “若呂布不肯相從,如之奈何?”
    李翊不假思索答:
    “今呂布勢窮,隻能依附於我徐州。”
    “彼若不去汝南,我等斷不給他錢糧。”
    “由不得他不從。”
    唔。
    關羽頷首,再無異議。
    暗歎有錢就是豪橫。
    少時,有從人來報,張遼到訪。
    劉備即命人將之請入。
    張遼來至後堂,雙方各自敘禮畢後,分主賓落座。
    “不知使君希望遼何時出兵,援助陳國?”
    張遼不忘來此的使命,直接開門見山問。
    劉備見張遼如此直接,自己也不矯情,當即大聲說道:
    “文遠明日便可出發,隻是曹操勢大,文遠跟隨呂布又遭遇戰敗。”
    “恐本部部曲已所剩無多,明日我予你徐州五千郡兵。”
    “你可隨梁國、陳國來使,一同趕赴陳國。”
    “中間所需的糧草輜重,皆由我徐州供應。”
    這!
    張遼聞言,震驚不已。
    他萬沒想到劉備李翊這對君臣,剛剛在宴會上麵對呂布時,摳摳搜搜的。
    兵馬不肯給,錢糧更是一拖再拖,避而不談。
    可在麵對自己時,說給兵就給兵,說給糧就給糧。
    我是何人?
    這令張遼有些摸不著頭腦,他暗想自己魅力有這麽大嗎?
    若論名聲,此時的他比之呂布差之千裏。
    而自己縱有手段,但在呂布的身下,卻也難以施展出來。
    可到徐州後,一切都不同了。
    自己不僅在諸將之中,一眼被徐州二把手的軍師李翊選中。
    再接下來麵對一州方伯的劉備之時,更是厚待有加。
    我到底何德何能呐?
    初次見麵,五千兵馬說給就給,還包吃包喝。
    這放眼整個天下,誰能有這種待遇?
    “不知文遠覺得,五千兵馬是否足備?”
    劉備見張遼不答,便開口追問。
    “這!自然夠了!”
    張遼連聲答,“遼定不辱使命,解去陳國之圍。”
    “善。”劉備一頷首,“文遠此去,若果真能解得陳國之圍。”
    “我當上奏朝廷,為文遠表功,奏請文遠為魯相。”
    我去!
    張遼身形一晃,差點兒沒當成暈過去。
    劉備對他也太好了吧。
    要知道,這個魯相可不是遙領,讓張遼掛個名就行了。
    劉備是真的已經命張飛進兵魯國,控製了魯國南部大部分郡縣。
    等於張遼這個魯相是真的有實權,而不是空中樓閣,水中明月。
    當然了,劉備之所以對張遼這麽好,自然是因為李翊私下給他做過思想工作了。
    張遼是一個非常值得拉攏,且完全有機會拉攏到的將領。
    作為魏國唯一入選武廟的男人,鄧艾那隻能算半個。
    遼神的能力就不用多吹了。
    逍遙津暴揍孫十萬,白狼山陣斬踏頓。
    張遼除了個人武勇能夠衝鋒陷陣,軍事指揮才能也是曹魏頂級之外。
    他同樣有謀略有手段,還有治理一方的能力。
    官渡之戰後,張遼跟隨夏侯淵去討伐東海國的昌豨。
    圍了好幾個月,都無法攻克。
    於是夏侯淵打算撤軍,可張遼卻說先別撤。
    好幾天了,我每次到前線各圍巡視時,昌豨都在對麵盯著我看。
    而且他們射箭也是越來越稀疏。
    這肯定是昌豨有些動搖了。
    於是單槍匹馬去勸降昌豨,沒想到昌豨真的被張遼說動,投降曹操了。
    曹操見昌豨投降當然很高興,但又忍不住批評張遼。
    說你孤身上山太冒險了,這不是大將之道。
    張遼卻說,明公威信著於四海,昌豨不敢害我。
    從這件事就能看出張遼不但有智慧有膽識,而且情商還很高,非常適合混跡職場。
    明明是自己一步步印證猜測之後,判斷敵人大概率要投降,才單身進賊窩的。
    卻說自己敢這麽莽,全靠領導的威名。
    可見張遼有眼力,有口才,還能把握住機會。
    是個幹大事的料。
    並且曆史上的張遼是真的擔任過魯相,治理過一方。
    早年間也當過郡吏,在丁原麾下也擔任過從事。
    他的政治水平至少是在及格線以上的。
    從能力上講,張遼就是呂布集團中最強的。
    所以李翊首先對他下手,先把最強的拉過來再說。
    並且張遼也是呂布集團中最容易拉攏到的人。
    比起高順的忠心耿耿,張遼就要靈活的多了。
    張遼跟徐榮一樣,是一個標準的職場人,完全是打工人心態。
    董卓殺丁原,他還跟著董卓。
    呂布殺董卓,他還跟著呂布。
    曹操殺呂布,他還跟著曹操。
    三次跟隨殺害自己舊主的人,主打一個隨波逐流。
    隻是到了曹操那裏,算是跟定了。
    比起呂布,張遼才是真正的飄零半生。
    “使君如此厚待遼,遼真不知該如何報答使君。”
    張遼拱手向劉備一拜,表達自己的感激之情。
    士為知己者死,便是塊石頭也能感受到劉備對他的愛意。
    “我聞文遠壯猛有謀,治軍頗有手段。”
    “備在徐州時,便有心結交文遠。”
    “奈何無有機會,今日得見,大慰平生。”
    “今若有能幫得到文遠之處,備自當盡力。”
    張遼雙目微紅,感慨道:
    “使君恩重,遼感念於心。”
    李翊趁著這個機會,趕緊插話道:
    “呂布勇而無義,今又遭曹操驅逐,顛沛流離,四處飄零。”
    “文遠有召虎之才,跟著一反複無常之人,恐於名節有損。”
    李翊把話題拔的很高。
    我不是在挖呂布的牆角,我是在替文遠你不值。
    像文遠你這樣的勇士,跟在呂布身邊,損害的是你自己的名節。
    而名節是古人極為珍視的東西。
    果然,聽到李翊的話,張遼眼睛眨了眨。
    若有所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