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天下英雄聚陳地,訴衷情,覓封侯

字數:13220   加入書籤

A+A-


    雖說在百官勸勉之下,曹操與劉寵等人暫時避免了交戰的可能。
    但曹操仍是不肯相讓,劉寵、趙雲、郭貢等人亦是不肯妥協。
    劉協萬般無奈,忙派太尉楊彪、國舅董承上去勸架。
    遙記得上次遇著這種情況,還是在上次。
    也是李傕、郭汜兩權相爭,禍及天子百官,劉協隻能派人中間解和。
    就在兩邊相持不下之際,忽聽得東南麵傳來一陣馬蹄聲。
    一票人馬驟至。
    眾官皆懼,舉目望去。
    隻見一將威風凜凜,赫然出現在眼前,大聲叫道:
    “曹操欲劫駕何往!”
    眾人視之,乃溫侯呂布也。
    “是呂溫侯,呂溫侯!”
    眾官竊竊私語,語氣中帶有一絲絲激動。
    劉協臉上亦露了笑,“不想呂將軍亦至此地也!”
    呂布除賊有功,在朝中的風評還是很好的。
    在文和亂武之前,王允主政之時,呂布曾多次勸王允赦免那些西涼部曲。
    並且跟王允講了,如果不赦免,萬一把李傕等人逼反,後果不堪設想。
    這是呂布人生中智力最高光的時刻。
    結果老羅不當人,把呂布唯一的智力巔峰給刪了,沒寫進去。
    後來李傕、郭汜聽從賈詡的建議,召集舊部,打回長安。
    在敵眾我寡的情況下,呂布也沒選擇棄城逃走,而是主動率兵出城抵抗。
    最後是被上手下人叛變,打開了城池,放李傕等人入城之後,呂布才戰敗而走。
    而在呂布離開之前,還專門駐馬於青瑣門外,想救王允一起走。
    這算是呂布人生中幹的為數不多的人事兒。
    不過此舉無疑是博得了朝中百官的好感。
    所以無論是天子劉協還是群臣大員,都對呂布是懷有好感的。
    眼見呂布竟也帶兵趕來護駕,劉協如獲救命稻草,忙向呂布解釋了事情原委。
    呂布聞言,便說道:
    “臣在汝南息養人馬,陛下既然要去往陳國,臣正好順道。”
    “願意為陛下保駕護航!”
    曹操萬沒想到,呂布會出現在這裏。
    “呂布,汝不在汝南休養生息,來河南尹湊什麽熱鬧!”
    曹操冷聲叱道。
    呂布劍眉一揚,答複道:
    “今天子蒙難,布身為漢臣,自無袖手旁觀之理。”
    嘖……
    曹操嘴角一撇,暗道事情變得愈發棘手起來。
    欲要使人領兵攻打呂布,但又忌憚呂布之勇,未敢輕動。
    正躊躇不定之際,忽聞得北麵喊聲大作,金鼓喧天,無限人馬來到。
    “……這,這是河北的軍馬!”
    曹操作為袁紹小弟,一眼認出來這是袁紹的人馬。
    暗思此次保駕勤王,到底來了多少人過來湊熱鬧?
    少時,一將領軍至禦前拜道:
    “某乃冀州牧袁紹帳下大將顏良也,聞陛下東歸洛邑,特來領兵保駕!”
    袁紹也來了?
    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無不對此震驚不已。
    要知道,袁氏一直都是少帝一派的人。
    曾經還想擁立劉虞為帝,他怎會派兵過來勤王?
    顏良走至曹操身前,拱手一禮:
    “曹將軍,某奉袁公之命,保送王駕至陳國。”
    “將軍帶兵在此與眾人爭執,莫非是想搶奪天子?”
    嘖……
    曹操暗自狠啐了一口,強忍怒意,拱手還禮道:
    “操豈有此非分之想?”
    “無非是想請陛下幸駕至更安全的地方,免遭逆賊侵擾罷了。”
    “隻為進良言,並非是為了兵諫。”
    “今日之事,誠非吾本願也。”
    ……嗯
    顏良一頷首,竟徑直從曹操身邊掠過,來至劉寵等人身前。
    “陳王,各位將軍,某奉袁公之命前來護駕。”
    “懇請諸位助某一臂之力。”
    劉寵、趙雲等皆喜出望外,齊聲道:
    “有將軍襄助,料宵小之輩不敢輕動也。”
    話裏有意無意,皆暗指曹操。
    曹操氣得牙齦發酸,怒氣衝衝地回了本部大營。
    再召眾人過來議事。
    程昱建議道:
    “袁紹使顏良領兵來此,看來是不欲使天子落入明公手裏。”
    曹操眉梢一揚,詫異道:
    “莫非本初疑操乎?”
    他一麵暗想,袁紹似乎已經不再那麽信任自己了。
    倘若袁紹真的攻滅公孫瓚,那身處河南的他和劉備,就會被二袁南北夾擊,首尾難顧。
    看來劉備此前提出的兗、豫聯合的主張,不是危言聳聽。
    “今日之計,該如何處置?”曹操又問程昱道。
    程昱歎一口氣,無奈道:
    “既然袁紹都已經派兵前來了,今若仍執意要奉駕還許,隻恐與袁紹反目。”
    “兼之劉備不肯相從,呂布又帶兵前來搗亂。”
    “依昱愚見,奉駕天子幸許縣一事,還是就此作罷吧。”
    曹操微一頷首,眾人本以為他會不甘和懊惱。
    不想其反倒對眾人揚起了唇角:
    “……為今之計也隻好如此。”
    眾人皆被曹操的豁達樂觀給震驚了,曹仁連忙道:
    “明公,我等星夜兼程趕至此地,不就是為了迎奉天子嗎?”
    “顏良帶來的人馬不多,縱然與劉寵聯合,也未必是我等敵手。”
    “潁川距此相去不遠,我等若能先將乘輿迎至陽城,荀司馬那邊也馬上就能派人過來接應。”
    “機會尚未失去,何以輕易放棄?”
    眾將皆心有不甘,大家為了這件事,每天隻睡兩個時辰,然後就是趕路。
    為的不就是把天子迎到許縣去嗎?
    這種到嘴的肥肉,被人突然搶去的感覺,可真不好受。
    曹操反過來安慰眾人道:
    “為天子一人,而同時開罪袁紹、劉備,誠不智也。”
    “況呂布、劉寵麾下士卒,皆是善戰健兒,並不易取。”
    “若執意交戰,不論勝負如何,終是二袁得利。”
    “今日我等機會已失,就此作罷吧。”
    眾將聞言,臉上皆有失望之色。
    曹仁又問:
    “那如今我們該怎麽做?”
    眾人又將目光紛紛聚向曹操,曹操一捋胡須,分析道:
    “今雖不能迎奉天子王駕至許縣,然我等畢竟護駕有功。”
    “劉備、劉寵、呂布之流,皆我後來之人。”
    “既然是要護駕,那我們自然不能中道而廢。”
    話落,曹操目光看向夏侯惇,正色道:
    “元讓,你便與典韋領步騎一千,在前頭開路。”
    “我自領大軍,在天子禦前護駕。”
    眾人皆拱手稱喏,領命而去。
    於是,
    原本還落魄到身邊羽林衛不足百人的天子,一下子多出了不計其數的精兵猛將。
    乘輿浩浩湯湯向豫州駛去,左近盜匪,皆不敢近前。
    凡有路過民戶,眾諸侯皆爭相賞賜,也彰天子恩德。
    受到接濟的百姓,無不頓首大拜,高呼萬歲。
    這還是天子劉協自登基以來,第一次感受到如此牌麵。
    原來九五之尊是這麽個滋味兒。
    ……
    話分兩頭,卻說曹操彈劾韓暹、楊奉。
    韓暹單騎出奔,逃往梁縣,找到楊奉,備言曹操無禮之事。
    楊奉大驚道:
    “我等一路護駕有功,今方止洛邑,竟便不能容我等。”
    “實在無禮!”
    另一位白波帥李樂建議道:
    “今曹操不能容我等,若使乘輿至陳地。”
    “我等一路護駕之功皆被抹淨。”
    “不若起兵,帶乘輿西還,至澠池去。”
    楊奉、韓暹欣然同意,各自回營點齊本部兵馬。
    楊奉回到大營,正準備出發。
    騎都尉徐晃催馬上前攔阻。
    徐晃乃楊奉帳下將領,因隨其討賊有功,故被拜為騎都尉。
    此前李傕、郭汜二賊爭鬥之時,亦是徐晃出麵勸諫楊奉迎天子東還。
    “公明來此,有何良言教我?”
    楊奉見是徐晃上前,遂主動征詢其意見。
    徐晃諫言道:
    “明公所部兵馬,雖是最強,卻缺少黨援。”
    “今日眾諸侯強盛,不若依附一人,以尋自保。”
    楊奉卻不能接受,道:
    “今群雄並起,趕來保扶王室,我等一路護駕之功皆被抹淨。”
    “若不能使乘輿西還,誠難自保也。”
    徐晃又道:
    “既如此,也該徐徐進兵。”
    “眾諸侯齊護王駕,兵力強盛,此誠難與之爭鋒也。”
    “待乘輿至陳地後,諸侯兵皆退,然後方可進軍。”
    這個建議相對中肯,楊奉欣然接收。
    隨後領兵與韓暹、李樂等人合並一處,銜尾追擊天子乘輿。卻又不敢離得太近,怕被探馬發覺,反過來打自己。
    是以進軍速度,極為緩慢。
    那邊劉寵等人一麵保扶王駕,一麵又差人發書送往徐州。
    告知劉備天子乘輿已經順利接到,眾諸侯正在齊心合力,保扶王駕,送至陳地。
    劉備在接到書信之後,大喜過望。
    急召眾人前來商議。
    “今天子乘輿將幸駕陳地,備打算前往陳國拜謁天子。”
    “諸公以為如何?”
    對於劉備的決定,徐州上下文武一眾都表示讚同。
    在這個時候,去拜謁天子,是非常政治正確的一件事。
    劉備本身就是漢室宗親,漢室四百年的招牌對他的加成是最大的。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怎麽能夠放過此次拜謁天子的機會?
    “軍師與我同去如何?”
    劉備主動帶上李翊,“吾早晚要與你議事,片刻也不能分離。”
    李翊笑道:
    “此翊分內之事也。”
    關羽在旁側說道:
    “如今正值多事之秋,兄長此去未知前路如何。”
    “不如令愚弟領兵同往。”
    劉備彎唇笑道:
    “前去覲見天子,能惹出什麽禍事來?”
    李翊說道:
    “多藏份心思也是極好的,不如就讓雲長將軍領兵同去。”
    “當是一道拜見天子了。”
    劉備欣然同意,命孫乾備好此次前往陳地的貢品,然後命關羽率軍在前頭開路。
    輕車簡行,向陳國進發。
    至陳國時,天子王駕也剛到此地不久。
    劉備領著關羽、李翊等徐州重臣,入朝來見天子。
    劉備提前換好朝服,拜於丹墀之前。
    天子即宣入殿。
    “臣,徐州牧劉備,參見陛下!”
    劉備跪下後,兩手著地,拜頭至地,未有一絲停留。
    動作連貫,顯然是做足了心理準備。
    “幾位愛卿快快平身!”
    天子劉協趕忙示意劉備等人起身。
    劉備低頭垂首,手捧胸前,恭恭敬敬地站起。
    眾官見此,無不暗自嗟歎。
    劉協觀劉備雙耳垂肩,有龍章鳳姿,天日之表,更是慨歎不已。
    “朕能自涼州逆賊手中脫困,趕至陳地,皆諸位卿家之功也。”
    “眾位愛卿遠道來此,朕心實慰不已。”
    劉備又開口說道:
    “啟稟陛下,臣此次前來,共帶有粟米萬石,絹布百匹,飴五十斤,明珠二十顆。”
    “以為陛下幸駕陳地賀喜!”
    劉協聞言大喜過望,忙問劉備道:
    “愛卿來前,朕曾聽聞卿亦是我宗室中人。”
    “不知卿祖上何人?”
    劉備乃大聲奏道:
    “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帝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
    劉協即命取宗室族譜過來查看。
    一查方知,原來劉備祖父劉雄早年曾被舉為孝廉,出任過東郡範令。
    後來家道中落,其父劉弘未能出仕。
    而劉雄之父正是濟川侯劉惠。
    經族譜查驗,劉備果然是皇室中人。
    按照輩分排查,該為皇帝之叔也。
    劉協聞此大喜,道:
    “前日朕在河南尹,便得一英雄之叔。”
    “今日又得一位劉皇叔,我漢家宗室能人輩出,何愁社稷不能再興?”
    隨後,天子開始為眾人表功。
    首先就是一路陪同而來的,董承、伏完、種輯、鍾繇等朝廷股肱之臣。
    一概封為列侯,以彰其忠義可嘉。
    隨同而來護駕的呂布,封其為平南將軍。
    又聽聞其屯兵於汝南,則正式拜其為汝南太守。
    此前袁術曾表奏孫香為汝南太守,後為接納呂布也表奏他為汝南太守。
    以上二者,皆是袁術自嗨,未得官方承認。
    但這次劉協親自任命呂布為汝南太守,算是朝廷認證了。
    呂布聞言大喜,連連頓首謝恩。
    送別呂布之後。
    劉協亦得處理一個更大的麻煩,那便是顏良。
    此人背後是袁紹,袁紹雄踞河北之地。
    他不想迎奉自己去鄴城,但又不想自己落入其他諸侯手中。
    索性同奉至陳地。
    當即劉協封顏良為忠義校尉。
    又拜袁紹為太尉,位列三公,賜爵鄴侯。
    這是一個不小的封賞。
    別看劉協現在才十五、六歲,其實他是有手段有能力的。
    隻是對手都太強了,他幹不過罷了。
    現在他也能看出來袁紹的意圖。
    這個天底下最強大的諸侯,自己萬萬得罪不得的,索性摒棄前嫌。
    給袁紹封一個大官,以撫慰其心。
    顏良在接到劉協的封賞之後,也是連連謝恩。
    接下來,
    外地諸侯之中,就隻剩下曹劉兩家了。
    此時曹操與劉備都在朝中。
    二人目光不自覺地迎了上去,卻又各自避了開來。
    “曹愛卿。”
    劉協先把目光落在了曹操身上。
    曹操躬身出列。
    “卿勤勉精進,一路上護駕有功。”
    “朕拜你為朝廷司空,賜爵武平侯。”
    曹操連忙謝恩。
    司空亦是位列三公。
    這個封賞並不比袁紹差,曹操對此還是滿意的。
    但他心情卻並未有多好,反而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劉備。
    他想看看這個小皇帝會如何封賞他這位新晉“皇叔”。
    “皇叔上前來!”
    劉協示意劉備上前。
    “皇叔遠在徐州,卻不遠千裏派兵過來護駕勤王。”
    “真乃忠肝義膽,社稷之臣也。”
    “是故,朕拜你為左將軍!”
    東漢將軍號,以大將軍為尊,位在三公之上,卿以下都得拜。
    大將軍之下,分別是驃騎將軍,車騎將軍,還有衛將軍,位可比三公。
    在之下,便是四方將軍,即前後左右。
    東漢的四方將軍是平級的,沒有高低之分。
    四方將軍理論上來講地位是不如三公的。
    但它卻不能與三公橫向比較。
    況且曹操是外州諸侯,即便封了三公,也不可能在朝中任職。
    曹操正在琢磨小皇帝這個安排是什麽意思時。
    卻聽得劉協的聲音還在自上麵傳來。
    “皇叔可領徐州牧,賜爵下邳侯。”
    由於之前劉備的徐州牧是從陶謙那裏接領過來的,並沒有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認。
    就如同之前的呂布一樣,劉協也正式任命劉備為徐州牧。
    給了一個朝廷認證。
    並且劉備也和曹操、袁紹一樣,都賜了爵位。
    劉備的治所在下邳,故封下邳侯。
    本來下邳是國,理論上是不能封出去的。
    但後來除國治郡,已不再是藩王屬地,故而可以封劉備為下邳侯。
    目前天底下劉協所能夠接觸到的,比較有實力的諸侯,就是袁紹、曹操、劉備。
    令曹操感到有些意外的是,劉協竟沒有因為劉備是自己皇叔之故,而重加封賞。
    他原本以為,由於之前在雒陽那次衝突。
    劉協會故意給劉備封個更大的官,來惡心打壓自己。
    可沒想到,他這一碗水竟意外端的很平。
    劉協又喚趙雲、夏侯惇至階下來。
    “兩位愛卿作為前部,率軍與傕、汜二賊廝殺,大是辛苦。”
    “一路上勤王保駕,亦是勤勉精進。”
    “朕不可虧待功臣。”
    劉協要單獨賞賜趙雲、夏侯惇,這並不意外。
    畢竟連代袁紹來的顏良都有封賞,這二人不可能沒有。
    可劉協接下來的一句話,卻令在場所有人都是為之一驚。
    “趙雲為九江太守,夏侯惇為廬江太守。”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