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打黃巾能致富,曹劉打了都說好

字數:13207   加入書籤

A+A-


    “主公,那人便是黃巾前部渠帥黃邵。”
    軍陣中有識得黃邵的將帥,向劉備匯報。
    劉備將手搭在眉間,遙望黃邵的軍陣。
    黃巾軍最大的特點就是裝備差,訓練少,組織混亂。
    今日觀之,果真土雞瓦犬也。
    這些黃巾軍士,大多著粗布麻衣,隻有極少數副將著有皮甲。
    剩下的大多手持槍棒、鋤頭,樹枝。
    站隊紊亂,全無紀律可言。
    李翊催馬上前,謂劉備道:
    “這些黃巾賊早在跟隨張角時,尚能憑借信念為戰。”
    “如今張角身死多年,黃巾賊作戰現在隻能靠一時血勇。”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且按計劃行事,任其衝殺。”
    “待其士氣潰散之後,然後可以擊敵。”
    劉備從其言,命軍士排開陣勢。
    又暗使五百蹶張士,三百弓箭手伏於身後,隻待敵軍來攻。
    黃邵出陣,觀劉備兵少,又不派軍士主動來攻。
    便欲揮師掩殺過去。
    副將提議道:
    “劉備慣於用兵,今雖我眾敵寡,但卻不及徐州兵銳。”
    “不妨先佯攻一陣,以探虛實。”
    黃邵欣榮同意,當即命這名副將率兵去攻打劉備前部。
    副將領兵而去,頭裹黃巾,身披綠襖,手提鐵棒,引軍攻去。
    行無一箭之地,前排徐州軍士忽然退去。
    轉而走出來數百名手持強弓硬弩的蹶張士。
    弩箭弓矢混搭,列開陣來。
    劉備麵不改色,拔劍在手,厲喝一聲:
    “放箭!”
    嗖嗖嗖!!
    隨著劉備的一聲令下,數百名嚴陣以待的蹶張士、弓箭手,拉動弓弦。
    一陣霹靂響動,不計其數的弩箭鋪天蓋地而來。
    眨眼功夫,便射倒一片黃巾軍士。
    那員副將見狀大驚,趕忙趴在馬背上,躲避箭矢。
    前排弓箭手剛剛射完,急忙退後。
    後排蹶張士前插上去,繼續射擊。
    一前一後,前仆後繼,井然有序。
    箭雨、弩矢一輪接著一輪。
    “啊……啊……”
    箭雨之下,無數黃巾軍士中招,發出陣陣慘叫。
    劉備也沒想到這蹶張士與弓箭手混搭起來,威力竟如此巨大。
    輕易便射住了黃邵的先鋒部隊,使之不能近身。
    “陳王有此蹶張士,也難怪能夠在陳國自保多年。”
    劉備發出一聲慨歎,他麾下也有弩手,但都比不得陳王之支蹶張士精銳善射。
    待一輪又一輪箭雨下來,黃巾軍的先頭部隊已被射散了。
    徐晃抓準戰機,率軍長驅直入,衝向黃邵軍陣。
    那名黃巾副將倉促迎戰,對上徐晃,戰不三合,被徐晃一斧劈於馬下。
    劉備見此,急忙揮師掩殺過去。
    黃邵遮攔不住,棄軍士而走,望新陽方向去了。
    被舍棄的黃巾軍士似無頭蒼蠅般亂竄,很快便向劉備投降。
    劉備命人將這黃巾賊先暫時押解了,又盛讚徐晃之勇略。
    徐晃棄楊奉投劉備時,帶了本部百十人馬一同過來。
    這些軍士多為騎兵,因為河東是養馬的重地。
    徐晃從白波賊多年,在河東也有一批自己的騎兵部隊。
    劉備雖知徐晃是初次加入,急於立功表現自己。
    但非常長驅直入黃邵軍陣,大破其主力,徐晃及他所轄部隊的確是功不可沒。
    劉備又來檢閱徐晃部眾,打算一並犒賞了。
    卻發現這批跟隨徐晃,剛剛打贏了一場大勝仗的軍士,竟然表現的異常平靜。
    沒有絲毫的情緒波瀾。
    即便當劉備說出賞賜之物時,眾人依然很平靜。
    劉備乃知徐晃有治軍之能,讚歎道:
    “公明所轄部眾,得意泰然,失意盎然。”
    “也難怪軍師此前常常誇讚公明治軍有周亞夫之風。”
    徐晃治軍能力確實很強,隻是沒想到自己才剛剛進入,也未展現出多少治軍的才能。
    竟然被李翊給予了如此高的評價。
    還是大受感動的,急向李翊拱手一拜:
    “謝軍師賞識!”
    李翊笑著將他托起,道:
    “公明乃時之良將,今能棄暗投明。”
    “使君自當在徐州委將軍以重用。”
    不錯!
    劉備聞言,亦是馬上附和李翊,道:
    “我徐州不久前方招募了一批新銳。”
    “備已將三千新兵交予了高順將軍,令他訓練陷陣營。”
    “剩下三千人眾,尚無人訓練統領,正好交予公明。”
    漢末部曲大多為私家部曲,有很強的嫡係觀念。
    劉備這話的意思,顯然就是要將這三千新兵交給徐晃統領。
    直接給他一支部曲。
    此等恩德,令徐晃大受感動。
    不覺眼眶都紅了,但麵上仍是強作鎮定,躬身一拜:
    “謝主公!”
    士為知己者死,劉備既然把這支新銳放心地交給徐晃訓練統領。
    那徐晃自然會竭盡全力,將他們訓練成一支可戰之師。
    五子良將之中,最擅長練兵的就是於禁和徐晃。
    徐晃的治軍風格和於禁也非常像,都極為嚴厲,而且內卷。
    怎麽個內卷法?
    那就是驅使將士玩命兒的幹活,不給你吃飯。
    原話叫,“追奔爭利,士不暇食。”
    即徐晃隻管員工完成任務指標,不管你吃不吃得上飯。
    所以,在徐晃的軍營之中,士兵們編了一句順口溜來調侃徐晃。
    ——“不得餉,屬徐晃。”
    就是說兄弟們跟著你徐晃都吃不上飯。
    而徐晃聽說之後,卻隻是淡然一笑,幽默地回應道:
    “跟著我吃不上飯?難道我砸爛了你們的飯碗了嗎?”
    徐晃雖然是嚴於律手下人,但也同樣嚴於律己。
    他生活中非常節儉,小心翼翼,兢兢業業。
    打仗的時候,都是先偵查清楚敵情。
    先做到不敗,然後再想辦法取勝。
    這也正應了《孫子兵法》裏強調的,
    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
    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
    戰後,士兵們打掃戰場,擄了不少裝備。
    劉備召諸將過來議事。
    “今黃邵新敗,逃回新陽。”
    “可乘勝追擊否?”
    李翊分析道:
    “黃巾軍打仗全憑一股血氣,士氣一潰,則軍心渙散。”
    “黃邵之前已經敗了一場,料新陽守軍,並無戰意。”
    “今可乘勝追擊,抓緊時間拿下新陽。”
    “否則若是遲了,則新陽財物就被黃邵等人帶走了。”
    他們此次來汝南掃蕩黃巾賊的目的,本就是為了發財致富的。
    搶錢搶糧才是正事,打黃巾隻是捎帶手的事。
    那麽對於追擊黃巾軍的重點,自然是不能舍本逐末,忘卻正事。
    劉備采納李翊的建議,即命徐晃、趙雲為先鋒,率軍攻打新陽。
    新陽何儀聞說黃邵敗了敗了,自料不是劉備敵手。
    打算棄了新陽,往南走。
    與劉辟等大部隊匯合一處。
    必須得發揮出黃巾軍的優勢,那就是利用山地地形,本土作戰,人數碾壓。
    至於新陽,他們本就是四處擄掠。
    哪裏豐收就搶哪裏,新陽已經被他們收刮的差不多了。
    劉備若是想要,給他便是。
    商議既定,何儀便與黃邵帶人收拾錢糧,打算打包帶走。
    由於輜重甚多,二人也不太敢拿太多東西。
    唯恐被劉備追上。
    隻帶了金銀、絹布等值錢之物。
    至於鐵甲、槍劍等重物,通通不帶。
    未收拾許久,忽聞得劉備大軍已然打了過來。
    何儀驚歎道:
    “劉大耳何來如此速耶?”
    遂放棄了一部分錢糧,隻帶了少許部隊能拿的完,且不會過於拖慢行軍速度的東西。
    光速棄城而走。
    就這樣,新陽便落入了劉備手裏。
    但不錯李翊所料的是,新陽已經被擄掠一空。
    莫說人煙,便是雞犬之聲尚且不聞。
    “何儀、黃邵等黃巾眾走得急,必不能將新陽錢糧全數帶走。”
    “可命軍士探查,看其將剩下錢糧藏於何處。”
    李翊建議道。
    劉備當即派人四處查探,看看何儀等人有沒有剩下沒帶走的東西。
    果不其然,軍士們未過一炷香時間,便在城中搜出了大量好東西。
    刀、槍、劍、戟千餘把,盾牌四百來麵。弓五百多張,羽箭多達萬餘支。
    士兵們將清點好的賬目清單交給李翊。
    李翊暗歎城中既然有這麽多裝備,可何儀等眾卻沒有拿出來武裝手下士兵。
    估計也是想著拿來換取錢糧吧。
    到底是螻蟻之賊,烏合之眾耳。
    隨後,又有軍士來報。
    他們在城中還找到了五十來頭騾子,豬羊三百餘口。
    除此外,還有酒水千來壇,糧草八萬來斛。
    至於遺留下的金銀,布帛,換算成五銖錢,高達一千餘萬!
    李翊將賬目反複確認之後,再交給劉備。
    劉備看了之後,大為吃驚。
    在一6一9一書一吧一看無一錯版本!
    “一個小小的新陽,就能搜出如此巨財。”
    “這等賊眾,究竟搶了百姓多少?”
    這還是被何儀等人帶走了一部分的前提下,都有這麽多錢糧。
    也難怪曹操到潁川後,能把屯田事宜開展的如此順利。
    畢竟這玩意兒很燒錢,燒糧。
    但曹操在滅了潁川賊眾之後,不僅得到了大量錢糧,還得到了大量免費的勞動力。
    劉備現在有點兒能理解曹操的感受了。
    黃巾賊搶劫,畢竟是竭澤而漁,搜刮的是幹幹淨淨。
    在嚐到甜頭之後,劉備當然是希望繼續追擊,清繳黃巾賊。
    這些人實在是太肥了,自己不吃,遲早也要被曹操吃了。
    因為曹操已經把治所遷到了潁川,潁川也是挨著汝南的。
    他既然能把潁川黃巾賊掃滅幹淨,肯定不會放過汝南西部的黃巾賊。
    自己得抓緊時間了。
    劉備命人將新陽裏的財物、牲畜,全部打包帶走。
    又命人探查何儀、黃邵等人逃亡了何處。
    不久,探馬回報。
    何儀、黃邵二人各自分兵而走。
    黃邵向南,往固始去了。
    何儀則向北,逃亡了城父。
    劉備皺起眉頭,一捋胡須道:
    “此二賊南北分道,欲使我分兵耶?”
    賊寇確實是狡猾。
    汝南的地形就是多山地,很容易迷路。
    而如果分兵,便能進一步擴大黃巾賊自身的優勢,即人數。
    思慮半晌過後,劉備還是來征詢李翊的意見。
    “軍師,何儀、黃邵二賊,分道揚鑣,各自朝南望北而走。”
    “備料其欲使我分兵,不好迫追。”
    “依軍師之見,是合兵一處,先全力打一人。”
    “還是我等也分兵去追,將此二賊一並掃盡?”
    李翊不假思索,大聲道:
    “何儀、黃邵聚螻蟻之兵,攜烏合之眾,也敢與我徐州之師相抗耶?”
    “縱是分兵又如何?”
    “主公可分兵去追,若能將二賊一網打盡,也能最大程度節省錢糧。”
    既然李翊都開口這樣說了,劉備也沒什麽別的意見。
    “既如此,備自領一軍,向南去往固始方向,追黃邵去也。”
    “這向北城父方向的何儀,誰可領一軍去追?”
    關羽挺身出列,朗聲說道:
    “關某願提精兵三千,追擊何儀。”
    “盡斬其首,獻予兄長!”
    劉備正要頷首應下,卻被李翊出聲阻斷。
    “主公此次南行,路途甚遠,身邊不可缺少悍勇之將。”
    “雲長可留在主公左右,翊親領一軍向北追何儀去!”
    關羽雖然狂傲,但對李翊向來心服,見他如此說話,必然由他的道理。
    當即也沒出聲反對,隻是靜靜地聽候劉備的裁決。
    劉備一捋髯須,沉吟了半晌,婉拒了李翊的這個請求。
    “備常聽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孔子亦慎暴虎馮河之危,此豈所謂安居之道?”
    “今軍師乃我徐州股肱之臣,亦是備左膀右臂。”
    “豈可親自涉足險境?”
    “況軍師平日多留府堂,少從軍旅,慣少獨自領軍。”
    “備實放心不下軍師離我左右,故——”
    “此議不妥!”
    劉備態度堅決,極為少見的否決了李翊的主張。
    對他而言,他寧可多費事,合兵一處,去打賊寇。
    也不願冒那千分之一的險,讓李翊獨自領軍作戰。
    不是說不相信李翊的能力,而是不怕一萬就怕萬一。
    李翊萬一有個閃失,那劉備的天可就塌了。
    莫說區區一個何儀,便是再來一百萬個,劉備也是萬萬不能換的。
    在聽完劉備的擔憂之後,李翊放聲笑道:
    “請主公寬心,我視天下鼠輩如草芥耳。”
    “何儀庸才,收蟻聚之兵,雖數百萬不足懼也。”
    這話說的大氣磅礴,周圍將領聽了,亦不免心生豪氣。
    其中,尤以趙雲為盛,他主動上前,向劉備抱腕道:
    “明公!軍師深有韜略,用兵如神。”
    “此前在廣陵時,軍師便曾領軍,在長江之上,以少擊多,大破海賊薛州。”
    “雲有幸參加過此戰,知軍師慣於用兵。”
    “何儀不過一庸碌之輩,豈是軍師敵手?”
    趙雲說完之後,劉備的眼眸翕動,果然表情產生了一絲變化。
    李翊再次出聲勸道:
    “汝南地勢複雜,翊常年在山中修行,頗識地理。”
    “若換作他人領軍去追,未必有我神速。”
    “請主公寬心,翊一定擒得賊首而還!”
    劉備見此,乃不再拒絕李翊,轉而又將目光落在趙雲身上。
    “子龍勇武過人,今可隨軍師左右,務必護衛好其安全。”
    “莫使宵小之輩,驚擾了軍師。”
    趙雲欣然領命。
    劉備仍是放心不下,打算把高順最近訓練的一批陷陣營交給李翊。
    這批陷陣營訓練時間雖然不長,但是全副武裝,裝備精良。
    戰鬥力仍是要比尋常精兵強上一大截。
    目前隻訓練了一千人。
    劉備此次出來,本著重質不重量的原則,就全部帶出來了。
    沒想到這麽快就派上了用場。
    劉備打算把這一千陷陣營,全部交給李翊。
    李翊婉拒道:
    “殺雞焉用牛刀?”
    “主公南下固始去的遠,還是自己身邊用吧。”
    劉備亦道:
    “備何曾將黃巾賊眾放在眼中?”
    “這陷陣營軍士,還是軍士留著用吧。”
    李翊仍是堅持不受。
    劉備拗不過他,乃將陷陣營拆成兩份,各五百人。
    一人帶五百陷陣營去。
    然後,徐州軍分成兩部兵馬。
    一部劉備為統帥,關羽為副將,向南去往固始,追擊黃邵。
    一部李翊為統帥,趙雲為副將,向北去往城父,追擊何儀。
    至於徐晃一部,劉備本想交給李翊,李翊卻覺得應該顧及一下徐晃的麵子。
    於是主動開口詢問徐晃,道:
    “公明,願隨李某向北追何儀,還是隨主公向南追黃邵?”
    徐晃正色答道:
    “古人常患不遭明君,今幸遇玄德公,常以功自效。”
    “晃願隨玄德公南下!”
    這便是徐晃的處事觀。
    前麵說過,徐晃與張遼一樣,是一個標準的職場人。
    他不喜歡交朋友,也不喜歡結黨。
    曆史上的徐晃曾經說,我隻需要忠心的為曹老板辦事就可以了。
    自己要好名聲做什麽呢?
    這便是徐晃的高明之處。
    在聰明的領導麵前,不耍小聰明。
    就甘當工具人就可以了。
    所以這也是為什麽他不僅自己卷,還要卷手下人的原因。
    他自己就是個斧子,手底下那幫士兵就是一個個釘子。
    哪有錘子憐惜釘子的道理?
    徐晃活的很明白。
    徐州最有話語權的就劉備和李翊。
    但劉備是一把手,李翊是二把手。
    自己未來能否升遷,得看劉備臉色,而不是看李翊臉色。
    所以毫不猶豫地選擇了跟隨劉備南下。
    劉備當即率軍前往固始。
    李翊亦率軍前往了城父。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