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臣也附議!
字數:5098 加入書籤
寧國,京城!
京城三十萬百姓一朝沸騰!
本來百姓對於皇帝任用一個書生去領兵作戰禦遼,便是有著極大的看法。
甚至百姓已經做好了亡國的準備。
遼軍一旦突破岐山關隘,那寧國距離亡國也就不遠。
這一戰將是亡國之戰!
但是而今從邊境傳回來的消息,卻是讓全城百姓瞋目結舌。緊接著,一片嘩然。
“什麽?這,這怎麽可能?”
“那可是二十萬遼軍,這些年,寧國禦遼作戰,何曾有過今日如此恐怖之勝利?”
“這一戰,將載入史冊,載入史冊啊!”
“軍師李長安,乃我寧國第一大功臣。”
“圍困敵軍十三萬,還把遼國大將軍給抓了,這就是當初齊王,恐怕也未曾打出這樣的功績!”
驚!
大驚!!!
一朝之間,李長安的名號傳遍了整個京城。
曾經京城百姓乃至寧國百姓,認為皇帝賜婚李長安簡直是胡鬧。李長安就是千古罪人,給寧國帶來了巨大的危機。而今的寧國百姓對李長安的風評有了巨大的反轉。
從千古罪人成了千古功臣!
丞相府。
丞相張忠良正在後院的魚池旁邊喂魚。
當他聽到這個消息之後嘴角都抽搐了起來。
媽的,這算什麽?
這他媽算什麽?
張忠良把李長安這個廢物推上戰場,本來是想讓李長安死在戰場上,死在遼軍的鐵騎腳下。
那可是二十萬遼軍。
那不是二十萬頭豬。
撻拔橫秋是個蠢豬麽?
撻拔橫秋:“......”
可李長安並沒有死在邊境戰場,而是在邊境打了一個大大的勝仗,一個前所未有的勝仗。
如此一來皇帝就能名正言順的對李長安進行封賞,從而讓李長安成為一把真正對付世家的刀。
張忠良咬了咬牙。
將手裏一大盆魚食都扔進了魚池裏麵。
“吃吃吃,還吃,也不怕撐死你們!”
“備轎,進宮!”
~
承天大殿!
大殿之上,文武百官早早齊聚。他們自然還不知道邊境傳來的消息,緊接著丞相張忠良便是踏上了大殿!
“丞相!”
“丞相!”
“那李長安領兵作戰,已經快要過去一個月時間。我聽說,邊境的形勢可是越來越嚴峻了啊!”
“是啊丞相,此事絕不可放任不管。否則,我寧國危矣!”
“李長安縱然此前禦遼有謀略,但,遼軍畢竟強盛,我看還是議和為好。”
“是啊是啊,現在可是議和的最佳時機!”
“陛下來了!”
張忠良嘴角抽搐,議和?還有什麽可能議和?邊境仗都打完了,李長安他媽的都立大功了啊!
慶帝走上朝堂,坐在了皇位之上。
文武百官皆是齊齊整整的跪了下去。
慶帝臉色冰冷,今日在朝堂之上,他又聽到了議和的聲音。
寧國到底還是蕭家的天下,不是世家的天下。寧國皇帝到底還是他慶帝,不是別人。
“陛下,而今前線戰事非常之焦灼。遼軍隨時都有可能打破岐山關隘,進而直逼我寧國京城。”兵部尚書陳東嶽,一步站了出來。
“方才諸位大人也說了,這一仗打到這個地步,我寧國已經盡力。還請陛下,傳國書,與遼國議和吧陛下。”
“再打下去,生靈塗炭啊陛下!”
陳東嶽一步上前,跪在地上,言辭激烈,仿佛一副為了朝廷,為了寧國,赤膽忠心的模樣。
“是啊陛下!兵部尚書,所言極是。”
“臣附議!”
“臣也附議!”
朝堂百官,有不少人看向張忠良,然後立刻跪了下去。
奇怪。
陳東嶽感覺十分奇怪,今天張忠良怎麽沒有什麽動靜?以往,張忠良早就應該帶頭向皇帝施壓了啊,今日張忠良怎如此平靜?
不管如何,他陳東嶽今天之舉動,就是在向丞相靠近。文武百官之首可是丞相,世家之首可是丞相。
議和!
慶帝臉色一沉。
“朕不是說過,不議和,不割地,不賠款嗎?”慶帝冷聲道。
“陛下,這隻不過是一個書生提出的一個口號。陛下若是因為這一個口號,從而誤了國家大事,導致寧國陷入危機之中,那後人該如何評判陛下?那蕭氏的列祖列宗,又該如何看待陛下?臣,叩請陛下,與寧國議和!”陳東嶽朗聲道。
“臣等,叩請陛下議和!”
轟!
慶帝心中一驚。
這是要幹什麽?
你們這是要幹什麽?!
你們這是在逼朕,逼朕就範,逼朕按照你們的想法去做事,逼朕,成為這皇位上的傀儡!
任由你們控製的傀儡!!!
慶帝十分震怒,正要發火之時,傳訊將士卻是急匆匆上了大殿。
這來自邊境的傳訊將士,可以直接入宮上殿,向皇帝匯報邊境最緊急的軍情。
“報~報,陛下,大勝,我軍大勝!”
“岐山關隘一戰,我軍殲滅敵軍七萬餘人,圍困敵軍十三萬將士,包括遼國大將軍撻拔橫秋也被軍師所困。”
“軍師在邊境打了一個大勝仗!”
“這一戰,甚至引來了大洪水衝刷遼軍,導致遼軍全部被困於洪水之中~”
轟!
眾人:“......”
陳東嶽:“......”
什麽玩意兒?
隻是一瞬間,眾人的臉上表情非常之精彩。
以至於陳東嶽整個人都麻了起來,他滿臉震驚,神色非常難以置信。這,這還是寧國嗎?那可是二十萬強悍的遼國重甲將士,這怎麽可能呢?
慶帝一步站起身來,神情十分激動。
“好,好啊!”
“李長安,做的極好!!!”
“爾等,可都聽到了?那可是二十萬遼軍,李長安區區十萬人,打敗了二十萬強悍的遼軍!”
“為朕的寧國,揚眉吐氣啊!”
眾人:“......”
整個朝堂之上,一片嘩然!
慶帝可謂是心中狠狠出了一口惡氣,不僅是麵對遼國,還是麵對這群文武官員。李長安做的好,做的極好。越是這般出彩,慶帝對李長安就越是看重,這證明他當初的選擇並沒有錯誤。
“方才,是哪位大臣說朕要跟遼國議和?”
“很好,現在是到了議和的階段了,不過,是遼國要跟朕來議和!”
“如若不然,朕就下旨,殺了他十三萬將士和撻拔橫秋!”慶帝沉聲道。
陳東嶽:“......”
他滿臉苦澀的看向張忠良,卻是發現張忠良對這道消息沒有感到太大的震驚。也就是說,張忠良很可能早就知道了邊境的消息。
他媽的。
知道你不早說?
你這不是拿滿朝文武官員當狗耍呢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