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炒黃金

字數:7588   加入書籤

A+A-


    用時七天時間,長江地產再次售出180層住宅,回籠大量的資金。
    截止到9月中旬,長江地產在愚園路已經銷售出近千層住宅,這裏麵不含當初‘租地代建’部分;同時,長江地產在愚園路僅剩下60幢房子尚未出售。
    在會議室裏,陳光良給一眾管理層說道:“剩下的60幢雖然沒有出售,但也安排到和最近這一批出售的一起動工,無需考慮什麽時候銷售。”
    也就是,邊建邊售,而且這個也才是後麵的主流。
    包括‘大華飯店’那幅地皮的住宅部分,陳光良準備就先建後售,增加信譽度。
    陸元台點點頭,說道:“規劃設計圖都是早已經做好,建築公司那邊也沒有問題,這120幢房子都會在10月初旬動工。”
    陳光良對大家的工作表示很滿意,隨後說道:“總之今年我們的工作在愚園路,把這些項目做得漂漂亮亮的,我們長江地產便是真正在滬市地產界立足。至於靖安寺路(南鯨西路)這個項目,今年主要是將規劃設計方案拿出來,另外是爭取在明年春節後動工住宅部分,銷售倒是不急。”
    陸元台當即說道:“好,莊俊建築事務所那邊進度很快,應該能在11月交割時就能完工。”
    這一次的住宅戶型、洋房造型、社區布局,都是全新的設計,所以需要專業的設計單位來。
    這樣算下來,今年還能將建築公司的合作事宜搞定,明年就可以開動。
    最後,陳光良說道:“我打算成立一家長江錢莊,將來會成為我們旗下的金融公司,也是一家非常重要的公司,初期資本達到300萬大洋。所以,新河你去那邊擔任財務經理,這邊的工作交給韋毅,年底分紅一樣算你的那份。”
    吳新河一聽,連忙答應道:“我馬上做好交接工作,去新公司上任!”
    投資300萬的錢莊,那顯然就是老板的命根子了,他過去做財務經理,那是高升。相反在長江地產,他雖然也是財務經理,但上麵卻有郭德明這個副總經理負責。
    陳光良點點頭,他這個人有時候喜歡罵人,但肯定是手下做錯事或做的不夠好,但該給首先的福利待遇,他是一點不會少。
    “德明你也去兼任個協理,不用在那邊工作,主要是兼職。另外,長江地產這邊不能鬆懈,特別是資金回籠上。這次我要四個人去新公司,所以長江地產再招八個職員。”
    長江地產現在是25名職員,一直在增加人手,陳光良抽調的肯定是精兵強將。
    他最重視莫過於培養人才,所以公司一直擴張,也不會缺人。
    郭德明說道:“好的,我明白老板的意思!”
    隨後,陳光良和大家討論起一些細節上的工作。
    特別是每期的‘分期款’收取的問題,總會出點小問題。
    9月下旬,長江錢莊正式成立。
    這家公司不對外營業,隻是向‘上海金業交易所’申請一個會員單位,因為是嚴智多介紹,陳光良的名頭夠響,所以很快繳納保證金,正式成為‘上海金業交易所’的會員。
    與此同時,陳光良向長江錢莊注入270萬大洋,其中200萬是各家銀行和錢莊的貸款,另外70萬則是長江地產的可支配資金。
    如今陳光良的貸款,已經高達415萬大洋,可謂債務壓身。其中地皮貸款是70萬大洋、大華飯店項目貸款是145萬大洋(占股55%)、長江錢莊借貸200萬大洋。
    當然這415萬大洋的貸款,也正好是陳光良可以承受的範疇。
    首先70萬地皮貸款及相應的利息,隻要愚園路的地皮開發並出售掉,回籠的地皮成本款,就足以還清本金和利息。
    打個比方,5月份售罄的那122幢洋樓,地皮回籠就高達25萬大洋(純利100萬另算);後麵的140幢、60幢、60幢三個項目,地皮回籠至少也是50萬大洋以上。
    所以說,僅僅是愚園路的項目售罄後,就能償還地皮貸款70萬和響應的利息,同時還能有310萬的純利(已經扣除給員工的分紅9萬大洋)。
    所以剩下的310萬純利,正好是陳光良可以‘炒標金’的本錢;至於‘大華飯店’及周邊地塊項目,他雖然支出145萬的地皮費,但實際上現在已經漲了兩成不止。
    基於這些情況,陳光良才敢拿出270萬大洋炒黃金!
    當然還有他會拿出一半來買進大黃魚的實物,另外的一半資金才是炒期貨,當然會放大五倍左右來操作。
    山西路、北無錫路的鑄範裏。
    這裏是上海金業交易所的所在地,陳光良和嚴智多一起來到交易所。
    炒客蜂擁而至,南北無錫路一帶人頭濟濟,金業公所終日門庭若市,這便是這片區域的實際情況。
    當然,隻有成為會員單位,你才有資格進去交易。
    一幫普通炒金客會在這裏打聽消息,然後通過錢莊去買賣,和後世的證券經紀一個道理。
    上海人都有家裏放‘標金’的習慣,有錢人家裏總會放幾根大黃魚(大黃魚),稍微普通一點的家庭則放小黃魚(1兩黃金)。
    “你看這裏就是交易大廳,買賣活躍,外人很難想象!”嚴智多在二樓的欄杆處,指著一樓的圓形中央天井說道。
    陳光良點點頭,他也發現這裏的交易氣氛十分的好:“嚴伯父,隻是這雙方交易達成後,又該如何憑證?”
    嚴智多說道:“雙方達成交易後,有交易所的職員為雙方登記,交易雙方也會記錄在本子上,這樣就算是達成。倘若有一方虧錢還不起,那和他交易的便是債主,那就隻能去逼債了。但理論上講,這裏基本上都是有實力、有信譽的會員單位,不存在那種情況!”
    後麵一句話不敢苟同,據陳光良了解,這裏的信譽確實好,但也有特殊的情況。
    信譽好的情況是:前世地產大亨程霖生(富二代)最高峰時資產號稱5000萬白銀,但結果在這一輪買空賣空中,大肆抵押不動產進行貸款,最後虧得兩千多萬的資產,但恰逢‘一二八’事變,其物業資產也大幅縮水,最終導致破產。本來人家侄子和此事關係不大,但最後也為自己的叔叔償還清債務,也落得個破敗的下場。
    以上情況就說明,這裏不管你多富裕,至少有錢就得還!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權力’。
    後來一波行情時(1932年9月後各國陸續取消金本位,黃金大跌),以孔祥熙、宋靄齡等七人組成的‘七星公司’,也來滬市投機標金、麵紗等生意。結果滬市本地商人聯盟,硬是讓七星公司在標金上栽了個大跟頭。
    隻不過七星公司的股東可是沒有什麽信譽的,直接找杜月笙來擺平這件事。杜月笙隻言是將債務自己來承擔,那些商人也就不敢再要了!
    充分說明,凡事是沒有絕對的!
    “嚴伯父,我想了想,我們還是先拿出三分之二做現貨標金,剩下的三分之一作為期貨保證金,放到五倍來買多。”
    三分之二便是200萬兩大洋(1大洋理論上等於1兩白銀),目前金銀的兌換率是1:38.5,所以一根大黃魚的價值是385兩白銀,但現在行情是一根大黃魚價值405.5大洋。
    相當於兩百萬大洋,可以購入4900根大黃魚(4.9萬兩黃金),當然要給交易所繳納傭金的,但不算貴。
    嚴智多馬上問道:“你信心不夠?”
    這小子,不會未開始便信心不足吧!
    說實話,他之所以願意投資30萬大洋,理由是陳光良身上的氣運。
    這叫‘借氣運’!
    至於陳光良分析的那些,他覺得不一定準!
    陳光良笑道:“怎麽會,我信心很足,但我做事喜歡沉穩一點。再說500萬炒期貨也是不小了,我們很快就能成為市場的一隻勁旅的!”
    嚴智多這才放下心來,說道:“這倒也是,穩當一點也對!”
    原本在他看來,金銀的兌換率,波動一兩成已經是不錯了,還是按照陳光良的分析。所以炒炒期貨,才算投資的多。
    哪知道,今年全年金銀兌換率還是1:38,明年就能到1:62,後麵更是達到1:70,到1933年最低則是1:80。
    這也是為什麽陳光良將,他如果不投資黃金,那相當於他的資產價值降低了一半。
    隨後,兩人回到長江錢莊的寫字樓,準備正式開始籌備購入現貨。
    如今才9月下旬,距離10月下旬的‘美國股市大暴跌’還有整整一個月,這段時間,可以先套取現貨大黃魚,存入各大銀行和錢莊的保險櫃。
    等到10月下旬開始,在開始在市場買多黃金期貨,一直的買!
    因為美股要跌到11月中旬,之後才是美國經濟蕭條,然後再席卷至歐洲,怎麽也得明年初開始,黃金才會逐步漲價。
    陳光良抽空來到東方報社,處理一些事務。
    目前他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地產、金融上,其它產業隻能兼顧一下。不過好在所有產業都已經企業製度完善、公司管理層良好運行,不會出什麽大紕漏。
    會議室裏,陳光良和《東方日報》的管理層開會,另外兩名股東虞洽卿和杜月笙並沒有到,因為陳光良基本不請他們開會。
    給人的感覺,就是在騙他們的錢!
    當然現在也有報應了,他聽說虞洽卿痛宰了永安公司二十萬大洋,才轉讓永安儲蓄銀行這個招牌。
    本來他是應該有分紅的,至少也得三萬大洋,虞洽卿都是親口大洋的,隻是事情過去快一個月時間,虞洽卿壓根沒有表示。
    陳光良明白,不是他忘記了,是他壓根不想給!
    在小本本,給他記一筆。
    至於杜月笙在《東方日報》的參與,基本都是以洪雁賓為代表,所以他無需親自來,畢竟洪雁賓算是他的得意門徒。而陳光良也給予洪雁賓一定的權力,最多是在內容上排除他幹涉。
    “第一個事情,是關於《東方日報》漲價的事情,你們有沒有做好準備和調查?”
    現在《東方日報》銷量都在8萬份以上,按理一年賺個十萬大洋沒問題,但實際上他們現在隻是收支平衡。
    黃春蓀當即說道:“已經調查好了,目前《東方日報》的讀者是比較忠誠的,讀者多為大眾化,其中又以富裕、白領階層為主.根據這些調查得知,漲價是毫無問題的,本身我們也賣得便宜,已經是被《申報》和《新聞報》多次指責!”
    同樣的張數,甚至《東方日報》的內容還全麵化一些,但為什麽你價格還是2.5分,不被同行罵才怪。
    但《東方日報》的背景是‘寧波幫’和杜月笙,他們又能如何呢?
    目前滬市最有權勢的人,有人說是史量才、杜月笙。
    史量才是《申報》老板、《新聞報》大股東,曾有人說:“總司令有百萬兵,史量才有百萬讀者(誇張的說法)”,故史量才確實很有權勢。
    史量才不僅是報業的大老板,實際上自身也非常富裕,當年做報紙時,已經是富商一個,家產怕是也有百萬級別(含固定資產)。
    “好,既然這樣,《東方日報》漲價至3分5厘,比《申報》少一分即可!”
    黃春蓀點頭說道:“這樣一來,我們《東方日報》一年十萬以上的利潤,便不是問題了!”
    並不是報紙銷量越高,利潤就越大。
    《申報》銷量十二三萬,一年利潤也就這個規模,可能稍微多一點點。
    所以《東方日報》現在已經不追求銷量了,穩定在8萬以上就行!
    接下來,陳光良說道:“馬經狗經在我們的副刊上,多多少少有些影響報紙的名譽,我們不妨將其拿下來,單獨發行成‘單張’,就叫做貼士,英文名Tips。這部分內容移除後,副刊上的內容便多增加一些名人評論、名人八卦、連載方麵的內容。”
    張靜廬馬上站出來說道:“對的,一開始我們是為了銷量,如今我們銷量已經穩定,可以將這部分內容單獨發行,而且貼士可以直接定價獲利,再接廣告就更能獲利;同時,還不影響《東方日報》。現在單獨進行發刊貼士,也可以隻是在賽馬場和賽狗場進行售賣,將影響力降低最低。”
    單張貼士的價格再貴,對於賭徒來說也不值一提。
    東方報社已經組建了一個撰寫馬經和狗經的編輯團隊,自然也不能解散。
    “行,這事就這樣確定!”
    接下來,洪雁賓說道:“東方報業大廈的事情?”
    意思是詢問進度!
    《東方日報》在愚園路東段,靜安寺附近,買下兩畝多地,代價是5萬大洋。
    陳光良說道:“已經讓莊俊建築事務所設計,很快建築圖紙就出來了,高七層,建築麵積5000多平方米,造價僅需要20萬大洋。”
    造價貴與否,選擇用的材料和設備、以及建築麵積。
    眾人大喜,畢竟這個代價完全可以承受,也就是兩年左右的利潤!
    會議進行得很順利,陳光良的掌握依舊存在,特別是黃春蓀已經倒戈,張靜廬等編輯、記者團隊又是他的死忠。
    當然,目前陳光良和一眾股東也相處很融洽,《東方日報》也不去發表關於杜月笙的壞新聞,也不去發表關於總司令的壞新聞,總之相當於‘溫和派’,和《新聞報》比較路線相同。
    隻不過在某些地方,《東方日報》比《新聞報》做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