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請容我三思

字數:2790   加入書籤

A+A-




    當下,幽州的局勢比李基預料之中的可謂是隻差不好。
    遼東太守陽終、右北平太守劉政以及護烏桓校尉公綦稠被殺,致使幽州等同於居中被攔腰截斷過半,並且烏桓已經開始大肆進入漁陽郡。
    再加上幽州漁陽郡以及廣陽郡、涿郡一帶多為平原地帶,這更是能將烏桓騎兵的優勢發揮到極點。
    眼下的節點,漁陽郡的情況不甚明朗,再加上烏桓已經大量進入漁陽郡之內集結。
    保住漁陽郡,來不及了!
    烏桓騎兵所能聚集的數量達到十餘萬之多。
    而眼下李基衡量了一番己方的兵力,吳郡兵馬三萬,公孫瓚一部僅有一萬餘,幽州牧劉虞駐守薊縣的兵力三萬餘。
    除此之外,在代郡、上穀郡的邊境還駐守著相當一部份的大漢邊軍,但那些邊軍都是不能動用的。
    否則代郡、上穀郡方向的邊境也失守,那麽就不僅僅是烏桓作亂,而是鮮卑也將跟著摻和到幽州亂局。
    屆時,很可能整個中原北部都會隨之徹底淪陷。
    這一刻李基莫名想到了“五胡亂華”以及“兩腳羊”這兩個名詞,目光也跟著變得凶厲了起來。
    必須要在廣陽郡將烏桓給攔下來,且要將烏桓的脊骨徹底給打斷了,使之再也不敢對漢人露出獠牙。
    隻是眼下烏桓兵力高達十餘萬騎兵,漢軍這邊即便算上李基,滿打滿算也不到八萬,且大多還是步卒。
    雙方明麵上的兵力差距,一目了然。
    並且……
    李基不斷衡量著雙方的情報之餘,目光一轉看向著身旁堅毅豪氣的公孫瓚,內心萌發著盡可能扶持公孫瓚的念頭。
    公孫瓚重義輕利,為人豪邁,對外強硬,且與劉備有著極其深厚的友誼。
    若是說在亂世到來之際,誰將會是劉備最為天然且牢固的盟友,那麽必然會是公孫瓚無疑。
    對內,隻要公孫瓚牢牢掌控幽州,不僅僅能夠為缺馬的江東源源不斷地提供大量戰馬良馬,更是能夠與江東形成一南一北鉗製中原之勢。
    對外,公孫瓚那對異族極度強硬激進的性格,既頗合李基的胃口,更是個能夠在得勢之後穩穩地威壓三麵接壤幽州的異族的將領。
    所以,與賈詡判斷相助公孫瓚抵禦烏桓百害而無一利的想法不同。
    李基的判斷則是若是能在亂世之前,助公孫瓚牢牢掌握幽州大權,那麽對劉備平定亂世的幫助絕不遜色於攻占瀛洲。
    畢竟,原軌跡之中公孫瓚可麵臨的困境是內有劉虞鉗製,南與袁紹交惡,北有烏桓、鮮卑等威脅,最終方才內外交困而兵敗身亡。
    隻是,公孫瓚同樣也有著大大小小的問題,不恤百姓、睚眥必報、剛烈過甚……
    因此在李基看來,公孫瓚之敗並非是敗於武勇,而是敗於性格缺陷。
    等袁紹麾下那一群一個比一個陰險且並肩子上的謀臣團相比,公孫瓚恐怕到死都不知道自己中了多少攻心之計。
    在李基看來,公孫瓚絕對算得上是一把雙刃劍。
    將這把雙刃劍磨礪得更鋒利,且不會傷到劉備,又能為劉備所用,亦是此戰的關鍵所在。
    而公孫瓚如何能知身旁的李基不過是轉瞬之間的念頭便已是千回百轉,乃至於從地圖上所標記出來的兵力形勢,已經聯想到了地圖之上的大勢得失了。
    相反,李基那帶著一絲探究的目光,還讓公孫瓚以為自己哪裏說錯了什麽,道。
    “子坤,可是尚有哪裏不明?”
    李基很自然地搖了搖頭,皺著眉地開口應了一句。
    “局勢……難!”
    兵力的差距,再加上劉虞與公孫瓚的理念差異,讓李基實際能夠調動的實則僅有四萬餘的兵馬。
    更重要的是,漁陽郡與廣陽郡之間那一帶都是平原,僅有的幾條河流橫穿而過。
    可對於高達十餘萬的烏桓騎兵而言,那幾乎就是投鞭斷流,根本不足依仗為地利野戰。
    所以……
    李基細細地向公孫瓚詢問了關於劉虞的所有做法與決策,再結合著眼下的局勢。
    李基發現劉虞一方麵聚集兵力意圖死守薊縣,一方麵派人不斷嚐試與烏桓說和,不能說一無是處,反倒算得上是保守穩妥之策。
    隻要薊縣不失,那麽漢軍就始終留了一顆讓烏桓忌憚的釘子牢牢釘在幽州。
    如此一來,即便烏桓再如何肆意劫掠,最終也必然隻能退回草原。
    而讓烏桓不敢當真類似於熹平六年天子劉宏強令漢軍迎戰鮮卑而大潰敗,致使並州朔方、五原、雲中、上郡四郡以及一部分西河郡徹底落入鮮卑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