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圈的紛爭
字數:2067 加入書籤
> 在德意誌圈的遼闊地域中,戰雲密布,局勢錯綜複雜。通過先前不斷做工作,蕾拉已成功地將南德意誌納入其勢力範圍,巴登、符騰堡、巴伐利亞等地區成為了她的堅定盟友,為其提供了物資和兵員上的支持。然而,北德意誌的諸多小公國雖然在表麵上保持中立,但實則暗流湧動,它們的目光都投向了沃裏克的普魯士,心照不宣地期待著其能成為引領未來的力量。
而在東北方向,薩克森與普魯士的結盟更是為這場紛爭增添了新的變數。他們共同的目標是對抗蕾拉的勢力,試圖在這場混戰中占據有利地位稱霸德意誌。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擺在了所有人的麵前:戰役的目標究竟是什麽?是占領某個重要的城市或地區,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就這麽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在帝國軍和沃裏克之間引發了激烈的爭論。雙方各執己見,完全互不相讓,陷入僵持不下的局麵。
作為帝國軍的重要智囊,參謀長弗蘭克斯提出了一個頗具膽識的計劃:普軍自北向南發起進攻,將矛頭指向美茵河畔的維爾茨堡。這座城市地處交通要衝,一旦將其攻占,便可截斷蕾拉軍的歸路,從而為帝國創造有利的決戰環境。
弗蘭克斯的計劃可謂是一石二鳥,既能夠切斷敵人的退路,又能夠在決戰中吃掉蕾拉軍的主力。然而,這個看似無懈可擊的方案卻遭到了沃裏克的強烈反對。他給出的理由是,按照這個方案執行,普軍的左翼將會暴露在敵人的攻擊之下,這對於他指揮的軍隊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
然而,真正的原因並非如此簡單。沃裏克是一個極具野心和自負的人,他向來以自己的判斷和決策為傲。在這次戰役中,他未經指揮部批準便擅自提前進軍,選擇去圍攻了蕾拉的總部華沙城。
如果此時讓沃裏克放棄原有的計劃,轉而攻擊維爾茨堡,那他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將付諸東流。還得麵對重新調整軍隊部署、補給線拉長等一係列問題,這無疑會增加戰爭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因此,沃裏克堅決反對弗蘭克斯的提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