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不及防的接戰
字數:2252 加入書籤
> 當沃裏克宣布全普魯士開始總動員後,整個國家仿佛一架龐大的機器,迅速而有力地運轉起來。
動員令一下達,二十萬普軍士兵從四麵八方匯聚而來,他們的腳步聲和機甲轟鳴聲交織在一起。村莊的廣場上,征兵的號令聲此起彼伏,年輕人紛紛響應號召,懷揣著對國家的熱愛,踏上征程。
然而,盡管人數眾多,普魯士的國土麵積卻相對狹小,這讓先發製人的策略變得尤為關鍵。
沃裏克深知這一點,十多年軍旅生涯讓他明白,6.在如此有限的空間內,每一步行動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也v5們與將領們徹夜長談,製定出了一套盡可能詳盡的方案,旨在利用人數優勢,彌補素質差距。
然而,長時間的準備和拖延讓普軍逐漸失去了戰爭的主動權。
這種被動局麵讓沃裏克!感到焦慮,因為每一次拖延都可能增加戰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他深知,戰爭就像猛獸,一旦失去控製,後果不堪設想。
“不能再猶豫了…”最終沃裏克下定了出兵的決心。
與此同時,eu軍也在緊張地備戰。他們同樣明白先發製人的重要性,因此不斷派出偵察部隊,試圖摸清普軍的虛實。
按照蕾拉的設想,雙方的偵察兵會在南德的森林、河流和山丘間展開了一場無聲的較量,然後會堂堂正正擺開陣勢,大戰一場。
然而到了現實中,一切都脫離了雙方統帥的控製,全亂了套。
10月8日的深夜,霍夫地區的田野上籠罩著一層厚重的霧氣,仿佛連月光都被這肅殺的氣氛徹底吞噬。夜色中,兩支龐大的軍隊在不知不覺中悄然接近,一場遭遇戰即將在這個寂靜的夜晚爆發。
有意思的是,指揮普魯士左路前衛師的居然是那個常敗將軍阿諾德,阿諾德將軍,這個在軍事生涯中屢戰屢敗的人物,卻總能在政治的舞台上巧妙地討好上級,從而一次次獲得重用。他的名聲在軍中並不顯赫,但他的地位卻總能屹立不倒。這次,當約爾將軍選擇轉向蕾拉時,阿諾德卻沒有選擇與老上級同進退。他看到了新的機會,決定投奔新靠山沃裏克,以期在新的權力格局中占據一席之地。他的這一選擇,無疑在軍中引起了不小的震動,但無論如何,阿諾德似乎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生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