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壽宮之爭(上)

字數:4250   加入書籤

A+A-




    第(1/3)頁
    在京城做官,遇到事情不能不多想一層,李如鬆也不例外。
    假如林解元隻鼓動別人上書,自己卻隻想隱姓埋名,那就很可疑。
    但若林解元敢在奏疏上出現名字,那就說明林解元真有把握,沒人會拿自家的小命和前途開玩笑。
    這時候天都已經黑了,李如鬆便讓軍士們打起了燈籠在前麵照路,然後上馬引著林泰來向北走。
    林泰來詫異的說:“這不是去巡捕營的路。”
    在他印象裏,巡捕營“總部”應該在東城。
    李如鬆答道:“林解元乃當世豪傑,焉能委屈在巡捕營過夜!”
    邀買人心誰不會啊,既然決定用人之策,那當然就要人給予厚待。
    沒多久,林大官人便看到了比首輔家氣魄還大的朱門,寧遠伯府到了。
    當然這時候寧遠伯李成梁還在遼東工作,並不在府中,李如鬆這個長子就算是主人。
    進城的時候,林大官人絕對想不到,今晚沒有住在會館,也沒在申家或者王家留宿,居然跑到之前素不相識的寧遠伯府來了。
    好吃好喝的招待過後,李如鬆便迫不及待的把林大官人請到書房。
    上疏議論皇帝壽宮這事有點敏感,最好還是不要讓第三個人知道,以免出現意外。
    李如鬆當年師從名士大才子徐文長,在文事方麵寫個奏疏還是沒問題的,不需要假手於別人。
    曆史上的李如鬆,還留下過詩詞給後世。
    想到這裏,林泰來忽然又發問:“聽說你當年曾經拜徐文長先生為師學習?”
    這沒什麽不能承認的,李如鬆答道:“確有此事。”
    林大官人歎道:“我在蘇州發起了一個文社名曰更新社,遙尊徐文長先生為精神領袖。
    去年我們更新社與看不起徐文長的複古派開始大打出手,至今屢戰屢勝。”
    李如鬆愕然不已,你這個解元不是武解元麽?怎麽還操辦起文壇業務了?
    你所說的“對複古派大打出手”,是物理意義上的打嗎?
    不過既然說到徐文長,這關係就近了點。再怎麽說,徐文長也是給李如鬆當過老師的。
    第(1/3)頁
    第(2/3)頁
    所以李如鬆還是友情提醒了一下:“主持武舉考試的兵部張大司馬,乃是複古派後七子之一。”
    伱一個武舉人,如果因為文學事業得罪了兵部尚書,導致武科考試失利,那就太搞笑了。
    文武兩條腿走路的林大官人不以為然,又歎道:
    “如果不是我們更新社人數實在太少,入社標準實在太高,現在文壇哪還有什麽複古派的聲音!”
    李如鬆好奇的問:“入社標準是什麽?”
    林泰來回答說:“入社標準目前暫定就四個字,出將入相吧。”
    李如鬆:“.”
    原本以為,林泰來故意提到更新社和徐文長,是想拉攏自己入社。
    現在看來,是自己誤會了,原來自己還不配。
    閑聊完畢,隨後就說起寫奏疏的正事,林大官人口述,李如鬆執筆。
    但寫完了奏疏後,李如鬆又有點患得患失起來,忍不住問道:
    “隻寫大峪山與世宗永陵對稱呼應,實乃吉壤,宜在大峪山下仿照永陵興建壽宮,就真能獲得帝心?”
    已經夜深了,再加上今天十分勞頓,縱然強壯如林泰來也感到困乏,忍不住打了個哈欠,信心十足的回應說:
    “李都督盡管放心!隻要這封奏疏禦前,你就是全京師這個月最閃亮的大臣!沒有人能搶走你的風頭!”
    在曆史上,李如鬆屬於萬曆的“愛將”,往往是領兵征伐的第一選擇。
    林泰來也不知道曆史上的李如鬆是怎麽做到的,或者還是別有機緣。
    但既然知道這個大趨勢,就可以助推一把,用自己的方式幫助李如鬆簡在帝心。
    在結交未來李大將的同時,又讓李大將欠了自己人情,這就叫因勢利導。
    反正也沒付出什麽,隻要李如鬆以後不是白眼狼,這波就不虧。
    從這個角度想,把“福利”送給李如鬆,似乎比送給王家或者申首輔的收益都大。
    在明亮的燭光下,李如鬆反複看了好幾遍剛寫好的奏稿。評估完畢後,終於下定了最後決心,明天就往昌平行在送!
    因為在這奏疏的內容裏,除了無腦稱讚大峪山位置和永陵有對稱美之外,沒有其他什麽可能出格或者引起非議的東西。
    第(2/3)頁
    第(3/3)頁
    就算達不到林泰來所吹噓的神奇效果,最起碼也不會有多大負作用,政治風險其實並不大。
    林泰來倒是無所謂,這麽大一個京師,這麽多的長安名利客,他就不信這份福利送不出去。
    王司徒不要,還有你李如鬆;如果你李如鬆也不要,那還有別人!
    如果林大官人現在是個官員身份,那就親自獨吞福利了,連升三級也不是夢。
    但很可惜,他林泰來現在沒進入主流官場,就算獨吞福利,也達不到利益最大化。
    皇帝也沒法直接賜給林泰來一個進士功名,然後提拔重用。
    至於其他不需要功名的非主流的傳升官,誌向遠大的林泰來絕對不想要。
    到了第二天,李如鬆便派人去昌平天壽山送奏疏。
    在這個時候,京城上層政治人物的焦點都在天壽山。
    天壽山既是指山峰,也是皇家陵寢區域的一個代指。在這個區域裏,除了天壽山主峰,還有很多支脈山峰。
    天壽山這裏建有行宮,以供皇帝前來謁陵、勘察時使用。
    近幾日,當今萬曆皇帝就在這裏考察,還有一大幫子朝臣扈從皇帝。
    此時萬曆皇帝已經按禮法規矩,謁完了成祖的長陵、爺爺世宗的永陵、父親穆宗的昭陵。
    然後又親自在大峪山勘察了一圈,心裏還是糾結。
    有爺爺嘉靖皇帝的例子在,萬曆皇帝並不相信修道長生。
    他隻在意兩點,一是活在當下,享受生活;二是死後安息,繼續享受。
    所以他對自己的壽宮非常重視,結果越是重視,就越是難以做出決斷。
    其實萬曆皇帝當初對大峪山這個地方還是挺滿意的,不然也不會在兩年前選為壽宮預定地址了。
    但架不住總有人說這個地方不好,這就讓萬曆皇帝心裏感到膩歪了。
    在自己的後事問題上,萬曆皇帝也不敢任性,萬一這個地方真不好呢?
    (本章完)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