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劉備
字數:5111 加入書籤
第(1/3)頁
劉玄德?
公孫瓚立即想起數年前同在當今尚書盧植門下的那個少年。
那是熹平四年(公元175年),名滿天下大儒盧植任九江太守,輕鬆平定九江蠻叛亂,由於生病,不得不辭官回家鄉涿縣休養。
公孫瓚、劉備等人就是那時從盧植就學的。
兩人同學不過數月,盧植又被朝廷啟用為廬江太守去平廬江蠻族的叛亂,短暫的學習生涯便宣告結束,眾門生各自回家。
盧植門下弟子數十人,唯有十五歲的劉玄德給公孫瓚留下的印象最深。
公孫瓚也有點好奇這麽多年過去,這個老同學如今在做什麽,命門吏將其請入。
朔風凜冽,肌膚如割。
劉備站在縣寺大門外、恒表之旁,雙手籠在袖子裏,耐心等待,對門吏審視的目光毫不在意,反而報以無害的微笑。
幾個輕俠被他打發走,卻不肯離開,都站得遠遠的,深長脖子向這邊眺望。
良久,另一名門吏才姍姍回來,從鼻孔裏哼了一聲,對劉備道:“縣君有請。跟我來吧。”轉頭就走。
他說是去通報,其實進門後磨蹭了許久,才去見公孫瓚。
門吏收錢,這是本縣自古以來的規矩。你劉備再牛,也不能違反這個規矩!我是吏,你是民,我就晾著你了,你能奈我何?
劉備忙快步跟上。
那門吏一聲不吭,在前疾行。
劉備明白這門吏是嫌棄自己沒有送錢給他。
然而蘇雙資助的一些錢財或給了諸位兄弟,或扶危濟困,自己實在是囊中羞澀,想送也沒得送啊。
除了真誠的笑容,別無他物。
踏入寺門,繞過屏風,就是一個寬敞的庭院,院中種了幾棵大樹,黃葉飄零,枯枝丫杈,有些蕭索之意。
庭院正對的乃是正堂,又叫“廳事”或“廷”,是縣令處理政務、討論政事、接見貴客的地方。
公孫瓚沒有迎出來,而是在堂內等候劉備。
在命門吏去請劉備之時,他見主簿欲言又止,便問:“君認識劉玄德?”
主簿牽動嘴角,道:“縣中誰人不識劉玄德?其雖為白身,卻交遊廣闊,出手豪綽,身邊聚集了一堆輕俠、無賴,實為縣中一霸。”
這大大出乎公孫瓚的意料。
那個圍著自己大兄長、大兄短,“不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衣服”,麵帶春風、語言常笑的少年,竟然被主簿形容為本地一霸。怎麽可能呢?
門吏報告:“啟稟縣君,劉玄德帶到。”
帶到?
第(1/3)頁
第(2/3)頁
不是請到麽?
公孫瓚眉頭微微一皺,不動聲色,道:“請進來。”
門吏閃身一引,劉備脫鞋踏入堂上,快步前趨,向公孫瓚深深一禮,道:“大兄別來無恙?”
公孫瓚道:“無恙、無恙。玄德請起!”將劉備攙扶起來。
覺得他兩膀堅實,再不像往日柔弱。
上下打量,身高七尺五寸,隻比自己矮了半頭,留著短短的齜須,雙眉如墨,兩眼如星,鼻直口方,嘴角帶笑,已是個堂堂男兒。
可以說是變了許多。
但看了那眉眼間真摯的笑容,又覺得沒變。
兩人寒暄幾句,公孫瓚引劉備入座,為他介紹主簿。
劉備拱手施禮道:“久仰周君之名,今日得見,乃玄德之幸。”
周主簿見公孫瓚與劉備有些親密,隻得拱手還了一禮,道:“劉君幸會。”
公孫瓚因問劉備別後境況。
劉備答道:“有勞大兄掛牽。自盧師赴任廬江,我與大兄作別後,便回家耕種。母老體弱,不便遠遊求學,我閑散至今。一事無成,讓人愧殺。”
公孫瓚問道:“何謂一事無成?聽說玄德頗得本地少年附從?”
劉備道:“不過是一些好友罷了。
鄉裏閑人,平時無所聊賴,或有毆鬥之事,我便從中開解,使其化敵為友;
或有宵小偷盜之徒,路經本縣,我便協助賊曹、遊繳予以驅逐、擒拿;
或有仗勢欺人之輩,我便耐心說服,使其改惡向善;
或有過境商旅不明道路,我便帶人擔任向導,與其方便。
林林總總,皆瑣碎小事耳。”
周主簿在旁微微扯動嘴角,心道你就胡扯吧。
公孫瓚不是個容易被糊弄的人,劉備說是無聊瑣事,他卻從另一個角度看出劉備在涿縣的影響力。
隻舉一例,劉備能開解毆鬥,一是說明他有威信,不然毆鬥雙方也不會信任他,讓他來從中化解;二是說明他有武力,不然隻靠嘴皮子,誰肯老老實實坐下來聽他掰扯?
公孫瓚對這個小兄弟刮目相看,心道要想盡快掌控涿縣,說不得還要靠他幫襯一二。公孫瓚對自己自然有信心,但有個熟悉當地情況的人進行配合,那就更加輕鬆愉快了。
想到這裏,公孫瓚對劉備相當熱情。
劉備也問公孫瓚:“隻知大兄抗擊鮮卑、威名赫赫,不知這幾年都在何處?”
當年公孫瓚一別而去,再無音訊,劉備時常掛念。
第(2/3)頁
第(3/3)頁
畢竟當時公孫瓚求學於盧植時,已被遼西太守侯公招為女婿,加上其人相貌英俊、文武兼備,前途之順利人皆可見,劉備對其還是很在意的。
公孫瓚道:“我回鄉後,便在本郡為上計吏。後劉公為太守,犯罪被朝廷判流放日南,我因感激劉公,決定伴隨他前往。至京城北邙山時,我祭奠先人,祝詞現在還記得清清楚楚。”
頓了一頓,抑揚頓挫地道:“昔為人子,今為人臣,當詣日南。日南多瘴氣,恐或不還,便當長辭墳塋。”
說完看了看周主簿和劉備。
這是公孫瓚生平得意之事,也是他仕途順利的關鍵。自此名聲遠揚。他作為一個婢女之子,能夠出頭,是靠了嶽父侯太守賞識並幫助他進行仕途起步,得任郡吏中很重要的上計吏,更重要是靠自己的拚命。那時候去日南(越南),那是要冒生命危險的。
周主簿和劉備齊聲讚歎:“縣君(大兄)真忠義也!”
公孫瓚笑道:“幸賴天子恩德,我隨劉公在路上得到朝廷大赦的消息,於是得以回鄉。
我被郡中舉為孝廉,朝廷任我為遼東屬國長史。
今年因擊鮮卑之功,遷至本縣。”
劉備大為羨慕,心道自己讀書不成,走儒術、經學顯然走不通,所以聚集少年,結交輕俠,不就是為了有一日能以軍功作為進身之階麽?
公孫瓚擊鮮卑之事,給自己指了一條明路。
涿郡在幽州南部,不屬於邊郡,立功機會不多,還是要想辦法去邊郡才是。
兩人談到最後,公孫瓚語氣中流露出招攬之意。
劉備年紀既輕,心氣也高,便沒接公孫瓚的暗示,道:“大兄既在本縣為君,若有命令,盡管指示,我必竭盡全力,為大兄分憂!”
公孫瓚能拿出來的隻有其可以自行辟除的賊曹掾、兵曹掾之類職位,都是些小吏,每日案牘勞形,無甚前途。隻有立功受賞,才有為官的機會。公孫瓚能立軍功,我劉備有豪傑相隨,也未嚐不行!
公孫瓚見劉備如此,心中一笑,忖道:“玄德這天真爛漫的性子倒是沒變。天真也好,至少比世故好。
有了玄德幫助,不出一月應該就能把這縣中大姓、豪強等形勢搞清楚了。
然後對症下藥,有的放矢,或打或拉,掌控不難。
嗯,來縣裏已數日,也該立個威了。”
當日,公孫瓚宣布,已查明門下吏刁難貴客、敲詐勒索、惡行累累,乃是害群之馬,將之拿下,杖責數十,驅逐出縣寺。
那門下吏被打得厲害,半夜就一命嗚呼。
公孫瓚又陸續任免了幾個縣吏。
縣府風氣為之一肅。
公孫瓚便將目光投向縣中豪強大姓。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