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北寧城起飛

字數:4595   加入書籤

A+A-


    異地用吏,其實就是將當地的小吏調去別的州縣任職。

    這樣的好處是,小吏去了陌生的州縣,自然就沒了結黨營私的可能。

    畢竟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他縱然是心有不正,一時半會也不敢胡來。

    “當然,異地用吏治標不治本,但對於眼下北寧城來說卻是一劑良藥。”

    邱行知接著道“王爺若真想這北寧城官場恢複清明,最佳的辦法便是廣開言路,允許百姓檢舉、揭發,甚至是直接告官。”

    “隻有將申冤的權利真正下放給百姓,那麽百姓才會有勇氣去麵對不公,而那些貪官汙吏們,才會人人敬畏,不敢輕易犯事。”

    在大啟國,百姓向來都是最底層的存在。

    百姓有冤,必須層層上告,若是越級,便需先承受八十大板。

    比如張三在自己的所在地受到了不公平的審判,他若是想要申辯,就必須去更高一級的府衙敲鼓喊冤。

    屆時知府便會開堂審理,但在這之前需先仗責八十,意為維護朝廷官員的權威。

    可這八十杖刑一旦落下,別說是普通人了,就算是一介武夫,怕也是會沒命。

    到時,人都死了,還怎麽繼續告狀?

    而邱行知的意思顯然是要廢除這些舊製,鼓勵百姓告狀。

    這按照秦軒現代人的思維來說,便是將百姓的監督權提升上去,讓當官的時刻謹記下麵有千千萬萬雙百姓的眼睛在看著自己。

    “好,先生高義,但具體細則還請先生和軍事一起商議,盡快製定出完整的章程,然後下發北寧城所有的州縣。”

    秦軒做事毫不拖泥帶水,當即就下了決定“另外北寧城可單獨設立一處府衙,任何百姓都可以前來告狀,無需再通過當地縣衙。”

    秦軒這麽做,等於是給各個縣衙的頭上掛了一把明晃晃的砍刀。

    但凡敢在自己治地胡亂判案的,若是被人告到了這裏,那就等於是自掘墳墓。

    邱行知聽了眼前一亮,大笑道“原來王爺也早有此意,倒是行知有些拾人牙慧了。”

    “唉,先生此話可就太過謙虛了。”

    秦軒大笑“在座的各位,包括本王在內,若論吏治,何人能比得上先生呢?”

    “是啊,先生,我們都是一群打仗的莽夫,這政務之事實在是不太擅長。”杜滿江忍不住自嘲道。

    他們這些武將,過慣了打打殺殺的日子,對於政務的確是捉襟見肘。

    “王爺,不是行知謙虛,而是這政務一事的確有比行知更在行的。”

    邱行知淡淡一笑“王爺還記得去年寒冬,我有一學生來我府上看我嗎?”

    提起此事,秦軒倒是有些印象“是不是叫崔玉?當時好像是因為得罪了吏部尚書而被貶去了福州,前來跟你道別的。”

    “王爺果然好記性。”

    邱行知點點頭“崔玉被貶福州之後,一直勵精圖治,不僅將當地一個貧困縣治理成了一方富饒之地,而且還向朝廷上奏諸多治世良策。”

    “但可惜這些奏折都被吏部尚書打回,隨後便落在了我的手裏。”

    說著話,邱行知便從懷中取出一本冊子,然後遞給秦軒“王爺,我抄錄了一部分我那弟子的奏折,還請您過目。”

    秦軒沒有遲疑,接過後便快速看了起來。

    隻是這一看,秦軒卻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

    這崔玉,竟然在奏折中提出了最新的土地分發製度,跟秦軒之前執行的政策幾乎一致。

    同時,他還提出應設立監察機製以及三年為一期的調任製度,可謂驚為天人。

    這監察機製說白來就等於是現世的紀檢委,專門用來審查和監督貪官汙吏的。

    而那調任製度,則是為了防止當官的在同一個地方任期太久,從而形成土皇帝的情況。

    秦軒若不是之前就遇見過崔玉,他甚至都有些懷疑此人該不是跟自己一樣,也是穿越來的吧?

    這份遠超時代的眼光和見識,簡直聞所未聞。

    也難怪就連邱行知這樣的當世大儒,都對這個弟子讚譽有加。

    “此人現在在何處?我這就讓人去請他過來。”

    秦軒是真的有些求賢若渴,激動地道。

    邱行知似乎早就猜到了秦軒的想法,微笑道“我已於昨日書信一封,相信他收到我的信後,就會來到北寧城。”

    邱行知因為之前替秦軒站隊,所以不光是他,就連他這一係的弟子,也都受到了朝廷的打壓。

    是以,他才敢這麽確信崔玉一定會來北寧城。

    “好,此事那就有勞先生了。”

    秦軒大喜,這北寧城吏治一事,總算是能解決了。

    “王爺,那這二十萬流民的安置問題,又該如何?”趙洛櫻問道。

    眾人頓時有些沉默,就連邱行知也是微微皺眉,隻是道“此次流民數量實在太大,縱然北寧城如今可謂日進金鬥,可也架不住這等長久的消耗。”

    “的確!單單是這兩天,糧倉的糧食便已經下降得厲害。”

    諸葛玄點頭道。

    “此事我已有決策。”

    就在眾人一籌莫展的時候,秦軒卻是自信一笑,道“北寧城其實一直屬於地廣人稀,這二十萬流民看似很多,但以北寧城的麵積而言,其實也不過爾爾。”

    北寧城作為大啟在北邊邊境上的最大一道防線,在最為輝煌的時候,人口超過三百萬。

    而如今的北寧城,城內百姓不過區區六十萬左右。

    “空有土地也是無用,總不能憑空編出來那麽多房子給他們住吧?”

    杜滿江沒頭沒腦地嘀咕了一句,惹來寧遠峰的一個白眼。

    秦軒笑笑,示意無礙,接著道“大家其實一直陷入了思維誤區,隻想著如何救濟流民,但其實還有另外一種方法,那便是以工代賑。”

    “以工代賑?”

    邱行知和諸葛玄同時一怔,旋即眼中便漸漸明亮起來。

    “王爺是想通過雇傭他們的方式,讓他們自己建造房屋和開墾田地?”

    到底不愧是當世大儒,開口便已經猜到了秦軒的用意。

    諸葛玄同樣也不遑多讓,緊接著跟了一句

    “這樣既可以解決他們吃飯的問題,而且新建的房屋和開墾的田地,也可以再租借或者賣給他們,此乃一舉多得之計啊!”

    秦軒哈哈大笑,心情暢快,果然古人的智慧從來都不能被人小瞧。

    二十萬流民,一旦全部變成生產力,其所創造的成果,連秦軒都無法想象。

    大啟皇帝做夢都想不到,原本是想利用這二十萬流民來拖垮整個北寧城,卻不料竟然給秦天送來了最急缺的勞動力。

    有了這批勞動力,秦軒便可以真正地開始實施下一步計劃了。

    想到此處,秦軒眼中閃過一絲精芒,心裏默默地道“北寧城,就從此刻開始起飛吧!”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