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渡江
字數:4459 加入書籤
“世子爺知不知道,對岸南楚有多少兵馬?”
江元不急著反駁紀長鳴,而是提了一個讓人深思的問題。
紀長鳴搖頭看著他。
的確,他沒有提前了解過南楚的防衛問題。
他這人雖然頭腦尚可,而且勇猛異常。
但就是有一個致命的缺點,容易輕敵。
江元淡然說道:
“對麵有弓弩手一萬人,起兵五千,還有步兵五萬,南楚軍隊還在對岸布置了一個火炮營,總共有火炮二百門。”
紀長鳴震驚當場。
他沒有想到對麵的兵力如此強大,而他們此行之帶了八百人馬。
按照他的辦法,等到冰麵凍結之後再渡河,如果選擇白天,麵對弓弩手和火炮營,那就是冰麵上的活靶子。
而如果選擇夜間穿越冰麵,一旦有了動靜,也會被騎兵營追殺。
紀長鳴覺得自己實在是太不穩重了。
“江叔叔,抱歉,我是思慮不周。”
隨後他有一股子氣湧上心頭,雙手握拳:
“我妹妹已經嫁給南楚皇帝墨煊禹,為何他們對咱們東月國依舊不放心?”
江元目光深邃直視前方的黑暗:
“這便是墨煊禹的可怕之處。他從不會輕易暴露自己的軟肋。即便是最親近的枕邊人,他也不會完全信任。否則,南楚也不會在中州立於不敗之地。”
東月國的國力比南楚強大許多,可是兩百年來,幾乎沒有壓倒性的戰勝過南楚的戰役。
南楚曆代皇帝都極為英明。
東月國擅長用美人計來攻略對手。
因為東月國,最不缺的就是美人,加之女帝之間世代傳承的“傾國術”,可以說,用美人計可以減少許多刀兵上的摩擦。
但是對南楚,美人計卻大大削弱。
“江叔叔,那我們現在要如何渡河?”
江元喊來幾名手下,很快就帶著兩名破衣爛衫的百姓過來找他。
“統領,這二人是天羅江上的漁民,他們有辦法渡河。”
“見過…見過大人!”
兩位漁民一老一少,像是一對父子。他們唯唯諾諾的,見到這群身穿黑衣裳的人,心裏別提有多恐懼。
江元語氣溫和的問道:
“你們是東月的子民?”
“是,我們祖祖輩輩都是東月國的漁民。這是我兒子。”
江元二話不說,對手下說道:“把他兒子留下。”
“爹!爹救我!”
兩名手下將他兒子拖到黑暗處。
老漢怨恨的瞪著江元:“你們要幹什麽?”
“老伯,你別害怕,隻要你帶我們渡過天羅江,我們不但會放了你兒子,還會給你們一百兩銀子作為報酬。”
“呸!誰要你的報酬,我要你現在就放了我兒子,否則我老漢死也不會帶你們渡江的。”
江元沒有給他談判的機會,對著黑暗處說道:
“把他兒子的兩根手指頭切下來。”
“江叔叔!”
紀長鳴想要阻止,可是已經為時已晚,黑暗中傳來一聲慘叫。
一名手下帶著兩根手指頭來到老漢的跟前。
“啊…天殺的,你們這幫畜生,你們不得好死啊!”
老漢氣得捶胸頓足的。
江元走上前,威脅道:“你再拒絕我們一次,你兒子的一條腿就會出現在你麵前。”
“不要!不要!我帶你們渡江就是了。”
老漢沒有了任何脾氣,隻有乖乖的聽話照做。
“你們有多少人要過河?”
黑暗中密密麻麻的人數,老漢一眼掃過去,就不止是幾十人。
“八百人。”
“八百?你們瘋了,對麵可是南楚的地界,守軍有好幾萬人的,火炮和弓箭手就夠你們喝一壺的。”
老漢漲他人士氣的話,很快就招來一柄長刀架在他脖子上。
“老頭,你再敢誇一句南楚的話,老子就將你的腦袋削了。”
老漢隻得乖乖低頭。
“需要大船,一艘大船肯定不夠,最起碼要三艘大船。”
“什麽樣的大船?”
“自然是商船了,普通的漁船根本帶不動你們那麽多人。目標太大的話,很容易讓南楚的守軍抓住的。”
“商船?”
江元眉頭一擰。
“江叔叔,這大晚上的上哪裏搞商船去?這附近有一個東月國的守軍大營,那裏有幾艘戰船,要不暫時借用一下?”
這個提議很快就被江元給否定了。
“不行,戰船太紮眼了,南楚守軍會以為咱們搞突襲呢!還是商船靠譜,傳令所有人,換上商賈的衣裳。”
他們這些專業的死士,要喬裝易容簡直是太容易了。
不少片刻,他們就換上了商人模樣。
“老伯,哪裏有商船?”
老漢指著天羅江的上遊。
“前方有一個旭揚渡口,那裏白天的時候有幾艘商船,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
江元隨之派了一隊人馬,快速去旭揚渡口。
一個時辰之後,飛馬來報。
“統領,旭揚渡口有五艘商船。都已經在裝填貨物,馬上就要開船了。”
“走!去旭陽渡口。”
八百人馬一路狂奔來到旭陽渡口。
江元和紀長鳴隨之帶著人衝上一艘商船。
“你們幹什麽?連我們天下樓的商船也敢動?”
一個商人模樣打扮的男子發話,很快,船上的夥計就紛紛從麻袋裏邊抽出長刀。
天下樓,是在中州最大的貨運商船。
他們走遍東月、南楚、西陵、北渝四國,幾乎是壟斷了所有水上的生意。
而天下樓的樓主,正是東月國三大絕世高手之一,獨孤義。
江元看向紀長鳴,這時候,該是動用他身份的時刻了。
紀長鳴淡然走到那個商人麵前,拿出一枚隨身攜帶的令牌。
“如果是我要上船,你們不會反對吧?”
那個商人眼力不錯,一下就看出這枚令牌的來曆。
“原來是鎮南王的人,我們天下樓,速來和振南王府沒有瓜葛,請問,為何要劫持我們的商船?”
紀長鳴掏掏耳朵:“沒人要劫持你們的破船,隻是希望你們,帶我們到南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