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3章 關於真實護盾的研究報告
字數:4067 加入書籤
第(1/3)頁
> 此種快子武器在啟動的時候,還會伴隨著光子的出現。不過光子並不是從武器的炮口打出去的,而是在宇宙空間中因為快子路線被激活而產生。
快子武器隻要啟動,其傷害路線上絕對會產生光子,就好像憑空產生一樣。
光子當然不可能無中生有,隻是目前人類還不知道這些光子具體如何誕生,但也不是一無所知,據武器研究部門的報告所說,這些光子是在破壞性快子出現之後誕生的,不過兩者先後差距僅在普朗克時間內。
光子出現分走了一部分原本屬於破壞性快子的能量,但這種現象不可避免,科學家們猜測,此等現象可能跟宇宙的電磁力相變有關,或許還伴隨著弱力相變現象。
值得欣慰的是,這種伴生光子是一種高能光子,它也具備殺傷力,強度超過了以往任何激光武器。
也就是說,快子武器不僅僅是快子本身的作用破壞,還有高能激光殺傷,屬於是雙重殺傷武器。
而這種物理現象也使得快子武器一旦打出,就一定伴隨著光束。
武器部門在實驗過程中看到,從快子武器一啟動,從旁觀探測器視角看就好像炮口亮起了一道光柱,光柱並不是射出去的,而是炮口與三光年處連線一同亮起,仿佛光劍。
這也使得這種成功研發的快子武器有了一個名字:快子光劍。
快子光劍並非一閃而逝,它有持續時間,持續時間取決於發射端的充能量,而充能量則取決於科技水平,確切的說是力場領域研究深度,對力場領域研究越透徹,快子光劍的持續時間就越久。
原因是這種快子武器也是在萬有理論框架下的衍生科技,是快子領域科技樹和力場領域科技樹的交匯結果,武器的充能也依賴於超力力場。
人類目前的技術,可以維持快子光劍存在3秒鍾。
三秒真男人了屬於是。
最讓人類高興的是,整套快子光劍武器係統雖然也很大,但卻沒有達到超殲星炮的程度,十分適配作為戰艦常規主炮使用。
如果不搭載超殲星炮的話,戰艦可以造得小一些,戰艦的長度大概到六百公裏就行,比計劃中的天琴號短兩百公裏,橫向和縱向大小也因此小很多,如此戰艦整體質量就小了。
質量小意味著靈活性更高,不過天琴號因為有曲速增強設備,就算大一些也沒多大影響。
第(1/3)頁
第(2/3)頁
所以人類計劃除了天琴號外,都不搭載超殲星炮。
反正單是快子光劍也足夠了,因為快子光劍的超光速實時特性,從實用性角度看,它甚至比超殲星炮更好。
也正因此,這回人類並沒有如同低級文明那會兒一樣,把戰艦分成動能型主炮和能量型主炮兩種,而是清一色快子光劍。
那可是有效射程達到3光年的瞬發而至武器,可想而知以後的戰爭絕對是以快子光劍為主。而在3光年的距離上,超殲星炮就算上了曲速發動機炮彈,也得10天時間才打得到。
所以人類戰艦裝配有超殲星炮的也就天琴號一艘了,這還是確保自己擁有摧毀恒星能力才裝配的。而作為旗艦的天琴號自然不能隻有超殲星炮,它還必須有快子光劍。
而快子光劍的出現,又使得武器偏向能量型,戰爭方式也會因此改變。
快子光劍技術出現,也推動了人類在快子探測和快子通訊等互有關聯領域的研發進度。在快子光劍技術成熟後,人類僅用兩年半時間,就成功掌握了新一代快子探測、通訊技術。
人類很清楚,這就是當初從英仙貿易市場聽到的恒星際通訊技術。
可惜這種技術很難放到戰艦上,因為它的設備實在太大了,比人類計劃的最大恒星際戰艦天琴號都大,除了放星球上沒有任何辦法。
倒是十分適合定居型文明使用,他們可以在一個個恒星係內建造這種快子通訊基站,然後實現整片星空的快子通訊網絡。
流浪文明就算了。
當然了,如果真硬要做的話也不是不可以,畢竟行星級曲速引擎都有了,可以把基站建好在行星上然後打包帶走,但這樣做成本太大,不僅是基站的建造成本,還有推動星球曲速航行所需能源成本。
有那時間還不如多造一些恒星級戰艦。
對於整個文明大艦隊來說,其實並不會因為少這麽一點通訊和探測距離就怎麽樣,因為古代行軍都知道用斥候,整個艦隊不可能沒有巡邏的探測小隊,多往四周散些巡邏小隊就是了。
引擎技術、武器係統、通訊技術、探測技術.
第(2/3)頁
第(3/3)頁
這些主要技術的成熟,終於讓人類將新艦建造計劃提升日程,那是一項千年計劃。
在整套計劃中,人類將使用一千年時間完成新旗艦建造,但不止新旗艦,還包括所有艦船的升級和改造。
原先的行星級艦船將會被換上最新的第四代曲速引擎,為了讓整個艦隊的航速保持一致,海級艦船、湖級艦船的引擎係統也跟著更新換代。
至於更小的山級則會被改造成探測飛船,平時它們會被存放在恒星級運輸船中跟著星盟大艦隊一起行動,行星級運輸船也被當成它們的母港,配備專門維護的艦船,以便對這些經常出任務的探測飛船進行維護。
人類計劃用一千年時間,建造一萬艘恒星級居住飛船,三千艘恒星級生物圈飛船,一百萬艘恒星級戰艦,包括貫穿整個計劃始終的新天琴號。
快子光劍將是所有恒星級戰艦的標配主炮武器。
至於護盾係統則暫時預留位置,當真實護盾技術實現後,再裝上去。人類雖然暫時沒有突破真實護盾技術,但也不是一點進展都沒有,至少護盾發生器的大概占地空間是知道的,外形設計也已經確定。
畢竟有護盾發生器設計經驗,這點沒有問題。
所以在未來的時間裏,星盟整體成員都要為這個計劃服務,每個文明都有自己負責的領域,有專門挖礦的,有主打運輸的,有協助戰艦零配件生產的。
人類也沒有閑著,除了投入強人工智能對新造物進行生產外,人類自己也參與到設計與製造中。
用嶽淵的話說就是,雖然大部分工作都可以讓強人工智能包辦,但人類自己也不能把手藝丟了,特別是在製造業上,每個產業環節都必須有人會。
人類,不能走上坐著張口等強人工智能養活的道路。
而星盟的其他文明,則跟之前一樣,由人類提供第四代曲速引擎裝配他們的艦隊,淘汰下來的行星級戰艦也在獲得批準後,上架星盟內部市場出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