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認祖歸宗!錄入宗譜!萬民見證!高呼萬歲!

字數:10857   加入書籤

A+A-


    認祖歸宗!
    對於普通人家來說,也是一件極為重大的事情,更何況皇族了。
    這一次認祖歸宗大典的規格,可以說是大明自開國以後的第一場真正盛事。
    比之當初的封王大典都要宏大。
    “此事,本王知道了。”
    朱應看著這些箱子,點了點頭。
    “林管家,聽旨吧。”雲奇又拿出了一封聖旨,目光看向了林福。
    聞聲!
    林福直接跪下,大聲道:“草民林福,恭聽聖旨。”
    隨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北平府籍人林福,自皇長孫入民間時,盡心照顧,忠心無二,為國立功,方有皇長孫重新歸於皇族,認祖歸宗之日。”
    “此功卓越,理當重賞。”
    “今。”
    “封林福為【忠義伯】,世襲罔替,享爵位恩俸。”
    “欽此。”
    雲奇大聲宣讀道。
    “林福謝皇上隆恩。”
    “定誓死守護少爺。”
    林福激動無比,大聲高呼道。
    從一個平民得以封伯,可見朱元璋父子對林福的感激。
    以忠義為名。
    更是對林福這些年照顧朱應的認可。
    雲奇微笑著走上前,將手中的聖旨放在了林福的手中。
    ……
    時間一晃!
    十日之期。
    眨眼即過。
    經過了四王被奪爵,囚於宗人府後。
    眾藩王乃至於整個應天城的權貴都清楚知道了朱應的手腕,還有朱元璋父子對朱應的絕對支持。
    如今在應天的藩王都變得非常老實,不敢再有任何亂來。
    今日的應天城外。
    格外的熱鬧。
    無數百姓匯聚在了城外,匯聚城外兩旁,可以說,幾乎大半個應天城的百姓都出來了。
    見證這一場盛事。
    甚至不僅僅是應天城的百姓,在其他府域而來的商人都加入了其中。
    這也是運氣好,碰上了這盛事之機。
    在城外。
    一座祭台聳立。
    在祭台之下。
    便是禁衛軍親自護持,維持秩序。
    而此間。
    朝堂百官,還有藩王,擁爵勳貴皆已經到了此間。
    “皇上駕到。”
    隨著時辰到。
    作為禮部尚書的劉璟一聲高呼。
    整個城外的臣民無不正色以待,麵朝城門所在,紛紛跪下恭迎:“恭迎皇上。”
    在高呼聲下。
    朱元璋一身冕袍加身,頭戴冕旒,黑紅色的冕袍。
    雖說已經到了大明,並非昔日秦漢時期。
    可在冕袍規格禮製之下。
    仍然是沿用著秦漢的冕袍,這也是作為華夏正統之根本。
    在朱元璋身邊。
    朱標也是一身黑色冕袍,戴著九珠冠冕。
    在無數臣民敬畏的目光下。
    朱元璋,朱標父子兩人緩步而來,來到了祭台之下。
    隨後。
    朱元璋環視了一眼周圍,大聲道:“免禮!”
    “謝皇上。”
    無數臣民大聲高呼道。
    皆是帶著敬畏的目光看著朱元璋這一位大明的開國之君。
    特別是百姓。
    看著朱元璋的目光充滿了敬仰,敬佩。
    毫無疑問。
    對於民間百姓而言,朱元璋的存在就是將他們從元庭暴政之下解救出來的,當之無愧的聖明之君。
    “請皇上與太子登臨祭祖台。”
    “昭告天下萬民。”
    劉璟大聲道。
    這一次認祖歸宗大典是劉璟作為尚書的第一次重任,這一切都是他安排的。
    在無數目光敬畏下。
    朱元璋與朱標沒有猶豫,前者先登臨,朱標則是退後了幾步,跟著朱元璋的步伐,向著祭台階梯走去。
    在臣民注視下。
    一步一步登臨到了那祭台最高處。
    而這時!
    劉璟也是立刻進行下一步。
    “皇嫡長子朱雄英攜全家妻兒,行至祭台下,開認祖歸宗之禮。”劉璟大聲喊道。
    此刻的劉璟,除了主持著這一盛典外,神情也是尤為激動。
    他的侄女,將成為真正的皇孫妃,未來的太子妃,未來的皇後。
    他劉家。
    一躍成為了皇親國戚了。
    在劉璟的話音落下後。
    無數人的目光瞬間向著城門所在匯聚而去。
    對於朝堂上的全國而言,或許許多人眼神複雜,對於那些藩王與他們的子嗣而言,也是如此。
    但對於城外的萬民而言,卻是充滿了期待,更是充滿了期盼。
    今日舉行如此盛大的認祖歸宗大典,所有人都明白,這是徹底定下了皇長孫朱雄英作為大明未來儲君的事實了。
    隨之。
    朱應一身黑色的冕袍加身,頭戴君王冕旒,不同於昔日的郡王六珠冕,今日的朱應也是戴著九珠冕,混身上下散發出一種令人窒息的威壓,充斥著帝王威嚴。
    而在朱應身邊。
    劉玉兒身著王妃宮裝,雖然肚子已經大了,但仍然有著一種母儀之氣,而他左手牽著兒子朱文熙。
    氣度不失。
    或許曾經的劉玉兒身份不高,但多年以來,一直在王府內,也是有著屬於她的蛻變。
    作為朱應的正妻,她的地位無可撼動。
    而作為劉伯溫的孫女,也讓她的身份變得更高。
    朱文熙身著世子服,雖然不過幾歲的年齡,卻有著一種氣度,氣質不凡。
    而在劉玉兒身側半步。
    便是作為兩位平妻,同樣也是王妃的徐家女,徐妙錦!
    沐家女,沐雅。
    兩人同樣身著王妃的宮裝,隻不過在製式規格上略遜於正妻王妃。
    再之後,便是李慶慎。
    不同於王妃正妻平妻的宮裝,她身著側妃的宮裝,美態之下也是帶著一種忐忑。
    這也是她第一次經曆這種大場麵。
    萬民注視。
    百官注視。
    天下最盛大的典禮,如今她正參與其中。
    “請皇長孫攜家小,麵祭台,行宗族孝禮。”劉璟大聲道。
    “一跪。”
    劉璟大聲道。
    應聲。
    朱應沒有猶豫,麵朝祭台,看著祭台之上的朱元璋與朱標,緩緩跪下。
    身邊身後的妻兒。
    也是紛紛跪下行禮。
    “二跪。”劉璟再次道。
    朱應攜妻兒再次行禮。
    “三跪。”劉璟大聲道。
    禮儀繼續。
    祭台之上。
    朱元璋與朱標看到這一幕,臉上也是浮起了一種難言的激動。
    “妹子。”
    “你在天之靈看到了嗎?”
    “我們的雄英。”
    “今日認祖歸宗,回家了。”
    “你的遺願,完成了。”朱元璋緩緩抬起頭看著那明亮的天空,在他的目光之下似乎可以看到自己妻子的容顏,正在對著他笑。
    “常姐姐。”
    “我們的雄英,回來了。”
    “你在天之靈放心吧,我會好好照顧雄英,會好好照顧允熥的。”朱標同樣也是抬起頭,心中有著萬千無言。
    而這時!
    劉璟再次開口了,手持冊錄,大聲宣讀道:“皇嫡長孫朱雄英。”
    “洪武十五年,遭奸人所害,幸得蒼天庇佑,得天眷顧,於民間長大成人。”
    “於洪武二十年,遭沈家所陷,將皇長孫編入大寧邊軍,意圖在戰場邊疆坑害皇長孫,然,蒼天眷顧,皇長孫更有萬夫不當之勇。”
    “入伍之後,保家衛國,以軍人職責為國而戰,自遼東之戰嶄露頭角,自北伐之戰奠定封狼居胥千古之功。”
    “民間曆練多年,終歸應天,方得蒼天庇護,與皇上,太子相認。”
    “今。”
    “吉時吉日。”
    “當明宗族入冊之禮,祭拜先祖,祭蒼天,行認祖歸宗大典。”
    “皇長孫朱雄英之名,當重入宗譜,皇長孫妻兒子嗣,當入宗譜。”
    “請皇長孫登臨祭台,叩拜先祖,敬拜天地。”劉璟大聲道。
    朱應緩緩站起來,看著眼前高聳的祭台,在無數臣民的目視下,一步,一步的踩上了階梯,登臨而上。
    這似乎也是朱應未來的路。
    一步,一步!
    走到最高。
    一步,一步!
    踏臨天下之巔。
    在這種氣氛下。
    大典莊重的儀式下。
    雖然在這應天城外匯聚了無數臣民,可卻無人嘈雜,全部都是敬畏期盼的注視著,無人敢打擾這莊重的場麵,更無人敢破壞。
    對於萬民而言。
    他們不想要在敬佩的皇長孫大典上有任何的疏漏,如果影響到了皇長孫的未來,那就是他們之責了。
    大明將有三代明君,這將會天下萬民的榮幸。
    終於!
    在無數目光的注視下。
    朱應登臨到了祭台之上。
    在上。
    朱元璋與朱標微笑的看著。
    除此外。
    便是早就準備好的諸多朱家先祖的靈位。
    “雄英。”
    “參拜先祖,拜祭天地吧。”
    朱元璋聲音溫和的說道。
    “恩。”
    朱應點了點頭。
    看著眼前朱家列祖列宗的靈位,緩緩跪了下來。
    然後三拜九叩。
    行孝道大禮。
    再然後。
    便是祭拜天地。
    待得所有禮畢。
    “禮成。”
    “宗人府錄皇長孫以及妻兒子嗣入宗譜。”
    “恢複皇族身份。”
    “為吾大明嫡長一脈。”劉璟大聲道。
    “宗人府,接令。”
    在下方的宗人令大聲回道。
    而在他身後。
    便是幾個宗人府的官吏,提起筆,寫下了朱雄英的名字,寫下了朱應妻兒的名字。
    自今日。
    朱應重新歸於宗譜之中。
    而這時!
    朱元璋走到了祭台邊緣,看著城前聚集的無數百姓,緩緩開口:“大明的子民們。”
    “咱,朱元璋。”
    “所有人都知道。”
    “洪武十五年時,咱失去了妻子,咱失去了孫子。”
    “那一年,咱甚至都不願意再想起,更不願意再提及。”
    “但……”
    朱元璋停頓一刻,看著身邊的朱應,老臉上也掛起了一抹開懷與欣慰:“蒼天庇佑,吉人自有天相,咱的孫子沒死,而是在民間長大了。”
    “或許這也是冥冥中的天意,讓咱孫子在民間長大,以尋常百姓的身份知曉民間疾苦,知曉民間喜樂,更以一個尋常大明男兒的身份,入伍從軍,報效家國。”
    “雖說咱孫子在洪武二十年入伍時並非是循規蹈矩,而是被沈家所害,但他那陷陣殺敵,陣前斬將,一樁樁一件件的戰果做不得任何假。”
    “咱當初看著他的一封封戰報,隻感慨吾大明出了一個無雙戰將,卻根本沒有想到他會是咱的親孫子。”
    “自洪武二十年到二十三年。”
    “遼東之戰,北伐之戰。”
    “咱孫子經曆了無數場戰事,從屍山血海之中爬出來,最終完成了武將之最,封狼居胥之功。”
    “咱想說,他了不起,真的很了不起。”
    “咱朱元璋能夠有如此了不得的孫子,是咱朱元璋的榮幸,更是咱大明的榮幸。”
    “咱,以他為驕傲。”
    朱元璋雖老,但此刻他的話音卻中氣十足,聲音也是傳開在這應天城前。
    這些話音傳開。
    所有聽到的臣民們都可以聽出一個意思,他朱元璋為朱應而驕傲,為朱應而自豪。
    同樣也表明了一個意思。
    朱應。
    哪怕沒有皇族血脈,那他也會是大明最出色的武將,更是報效家國的功臣。
    同樣。
    也正是因為朱應擁有皇族血脈,這也讓皇族無比長臉。
    總結而言。
    朱元璋就是告訴世人一個意思,他皇族第三代嫡長孫並非是依靠皇權而得到的一切,而是依靠自身出生入死的戰功獲得,是用命博取而來的。
    而對於這些。
    無數臣民自然是深為認同。
    封狼居胥這個四個字,可不是皇族身份能夠做到的!
    如若能夠輕易做到,那華夏數千年來,封狼居胥之人也就不會隻有昔日的霍去病了。
    “今日這認祖歸宗大典。”
    “原本是在祖廟的,但咱孫子說了一句。”
    “他雖生於皇宮,卻長於民間。”
    “理當與萬民共同見證這一場認祖歸宗之禮,更當讓萬民見證他歸於皇族,不忘萬民之恩。”朱元璋又大聲說著。
    隨著這些話音落下。
    “皇上萬歲。”
    “大明萬世。”
    “恭賀皇長孫認祖歸宗。”
    “萬歲……”
    應天城前,無數臣民紛紛高呼著。
    聲音震耳欲聾,無不為朱應認祖歸宗大典而賀。
    當然!
    朱元璋也不愧是從微末的開國帝王,話語也是帶著一種難言的打動人心。
    讓皇族離民間百姓更為親近。
    而這個媒介,便是朱應,朱雄英。
    隨著聲音逐漸平複下來。
    朱元璋掃視了一眼後,又大聲道:“趁著今日這認祖歸宗大典,咱,還有一道旨意要宣布。”
    “關係咱大明未來,更關係天下萬民之未來。”
    此話落下。
    應天城前的喧囂聲逐漸平複下來,無數人都是期盼的看著朱元璋。
    ……